李星
目的 研究黄芪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诊断为糖尿病肾病患者13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年龄33~59岁,平均年龄为(40±2.1)岁,观察组70例,年龄30~60岁,平均年龄为(39±3.2)岁.其中对照组采用糖尿病肾病的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黄芪用药,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血浆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以及治疗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8.0%)要远远高于对照组(70.6%).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浆白蛋白为(1.72±0.02)g/L,要小于对照组的血浆白蛋白(3.32±0.32)g/L,观察组的24 h尿蛋白定量为(25.62±3.27)g,小于对照组的24 h尿蛋白定量(30.89±3.56)g,两组比较两个指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良好,可以应用于临床推广.
作者:齐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治疗,观察组采用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临床疗效,监测两组治疗前后血肌酐、血肌酐清除率、24 h尿总蛋白等肾功能指标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肌酐、24 h尿总蛋白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肌酐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采用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并改善患者肾功能,且临床用药安全性较高,该治疗方案安全可靠.
作者:张子阳;曹迅;陈海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 对于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7例,研究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常规西医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尿蛋白排泄率)水平,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情况和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肾功能相关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肾功能相关指标;研究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94.0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8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效果更为显著,能够使患者的肾功能,血糖和血脂水平明显改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和使用.
作者:于荷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析老年2型糖尿合并高血压患者在缬沙坦与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治疗下的临床疗效.方法 针对2015年10月—2016年10月选择于该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70例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按照1:1的比例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予以单一的硝苯地平控释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缬沙坦进行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血尿素氮、糖化血红蛋白、24 h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血肌酐以及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 对照组的血尿素氮(5.08±0.34)mmol/L、糖化血红蛋白(6.89±1.63)%、24 h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124.52±14.33)μg/min、血肌酐(68.38±0.45)mmol/L、舒张压(103.28±10.35)mmHg、收缩压(136.54±10.23)mmHg的降低水平均劣于观察组[血尿素氮(4.22±0.30)mmol/L、 糖化血红蛋白(4.35±1.31)%、24h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105.15±14.28)μg/min、血肌酐(60.12±0.05)mmol/L、舒张压(78.32±10.10)mmHg、收缩压(121.32±10.28)mmHg],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2型糖尿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而言,予以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进行治疗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其血压、血糖水平,而且还对其肾功能起到保护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陈玉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毛霉菌病具有较强的致死性,是一种典型的急性霉菌感染类疾病.糖尿病患者是患有该疾病的主要人群,部分存在严重免疫缺陷的患者也有着较大的患病风险.该文对1例糖尿病合并鼻眶部毛霉菌感染患者进行研究与分析,对毛霉菌感染的诱因进行了探讨.
作者:侯和梅;董有卫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 收集该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8例,观察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对照组给予诺和灵30R.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显著优于对照组81.2%(P<0.05);治疗后观察组FPG(5.72±0.44)mmol/L、2 hPG(7.18±0.57)mmol/L、HbA1C(6.31±1.2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运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可有效平稳的控制血糖,疗效显著,值得应用.
作者:盛惜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化疗患者116例,以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干预.结果 研究组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为1.72%,低于对照组13.79%(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率为98.28%,高于对照组86.21%(P<0.05).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在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适于临床推广.
作者:李萍萍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肺癌合并糖尿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 将2015年4月—2016年4月就诊该院的72例肺癌伴糖尿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实施针对性护理的观察组与接受鼻导管吸氧联合胰岛素控制血糖的对照组,通过对比两组护理干预后血气分析值与患者血糖水平以.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血气分析值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相比,观察组明显要低(P<0.05).结论 为肺癌合并糖尿病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血气分析值,实现对其血糖的有效控制,临床应用效果与价值值得肯定,推荐多在日后实际诊疗中多加应用与推广.
作者:曲文菊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骨折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措施及其意义.方法 将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的60例糖尿病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为基本原则,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有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实施围术期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心理状况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量表评分为(85.26±3.11)分,较对照组而言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抑郁、焦虑评分分别为(28.03±2.82)分、(27.79±2.67)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仅为6.67%,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糖尿病骨折患者应用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干预,可在很大程度改善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且能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作者:曲宁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糖水平对糖尿病合并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科2015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脑出血患者256例,根据血糖控制水平将患者分为2组各128例,观察组为血糖控制良好者,对照组为血糖控制不稳定者,观察两组并发症和死亡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6%,死亡率为3.9%,显著优于对照组28.9%、8.6%(P<0.05).结论 在糖尿病合并脑出血的治疗中,加强血糖监测,控制血糖波动,有利于降低患者并发症和死亡,改善预后.
作者:王欲立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在针灸治疗糖尿病胃肠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取2015年5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糖尿病胃肠病患者10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2组均采用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 2组治疗前2 hPG、HbAlc、F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 hPG、HbAlc、FP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早饱、餐后不适、恶心、厌食、便秘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糖尿病胃肠病患者采用针灸治疗时实施护理干预效果理想,能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提高胃肠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雪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为其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该院收治的46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血糖、血脂、血压等各项指标进行测定,并对其冠脉病变的支数、严重程度、心功能分级等进行分析,选择50例单纯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行相同检测,比较其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FPG、HbAlc、TC、TG、LDL-C、 胆固醇酯、SBP、DB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中冠脉病变支数在3支及以上、冠脉重度狭窄、心功能分级为Ⅲ-Ⅳ级的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上述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多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且冠脉病变严重,心功能差,在治疗时要考虑积极控制其血糖、血脂、血压水平,促进冠心病治疗效果的改善.
作者:李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分析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7月间该院收治的3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护理经验与要点,观察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通过对患者进行血糖调整.血压控制、心肌营养支持以及综合护理后,3例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 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康复.
作者:陈燕春;苏东泉;林淑玲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情况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2015年3月—2016年7月收治的糖尿病老年病患106例,全部患者均通过问卷调查表统计记录患者用药治疗依从性状况,并对相关影响因素作归纳统计,明确患者治疗依从性原因,并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 老年糖尿病患者主要受到自身文化水平不足,运动锻炼量低下,糖尿病基础知识不了解,记忆功能衰减,居住环境就医困难,患者独居,经济压力大,自我血糖监测不良等因素影响,造成用药依从性低下;老年患者在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指导之后,自身用药依从性得到明显提升,与护理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当前老年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差的根本原因入手,实施系统、细致的健康知识宣教指导,确保患者控制血糖的持续性与正确性,督促病患按时定量用药,增强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作者:李丽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中医糖尿病健康教育对患有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间进行治疗的80例患有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的对象,分成中医组和西药组,西药组的患者服用相关的西药进行治疗,中医组在服用相关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糖尿病教育对患者进行干预.结束1个月的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进行对比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糖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主要表现为中医组优于西药组,两组患者对比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医糖尿病健康教育,能够明显提高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韩玉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二甲双胍肠溶片联合格列齐特缓释片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分析.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0例,二甲双胍肠溶片联合格列齐特缓释片治疗)和对照组(60例,单纯采取二甲双胍肠溶片),将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以及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血糖(PBG)等指标变化情况对比.结果 研究组56例治疗依从性良好,对照组49例治疗依从性良好,研究组治疗依从性(93.3%)显著高于对照组(81.7%),研究组治疗依从性更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FBG、PBG、HbA1c等指标相对于干预前均有所下降(P<0.05),但研究组干预后上述指标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给予二甲双胍肠溶片联合格列齐特缓释片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也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值得在临床上广泛进行推广.
作者:黄裕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不同药物治疗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将该院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65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胰岛素治疗的对照组及加用利拉鲁肽治疗的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血脂指标的变化情况,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糖、血脂指标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治疗期间加用利拉鲁肽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值得推广.
作者:张亚娜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糖尿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在2015年的3月—2016年的7月我科所收治的65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率与治疗配合度均要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糖尿病效果颇为著,重视治疗期间的护理工作,能够提高患者的配合度,保障其获得佳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忠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析控制血糖护理对慢阻肺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该院于2015年5月—2016年9月收治的126例慢阻肺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展开分析,患者住院时长均≥5 d,根据患者住院时MBG(平均血糖值)的差异来对其实施分组,共分为3组(43例/组).A组:MBG<7.8 mmol/L,B组:7.8 mmol/L≤MBG≤11.1 mmol/L,C组:MBG>11.1 mmol/L.将3组病例的血糖情况和预后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相对于C组,A组与B组的无创呼吸机应用率、气管插管、下呼吸道感染率、住院时长更低,说明血糖较高时会使慢阻肺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预后不良事件的几率上升.将3组患者的病死率展开对比,发现B组的病死率(2.27%)低,其与A(4.76%)、C(19.05%)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若对患者的血糖控制过度,将会使其病死率升高.结论 慢阻肺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宜将血糖控制于7.8~11.1 mmol/L的范围内,从而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改善其预后,提升其生活质量.
作者:韩玉娥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急诊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在该院急诊科收治的33例低血糖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总结其护理措施.结果 经治疗和护理后,患者血糖水平得到显著改善,临床精神症状完全消失,均康复出院;护理前患者平均血糖水平为(2.55±0.60)mmol/L,护理后患者平均血糖水平为(5.75±0.42)mmol/L,护理前后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病情评估、积极抢救、运动、用药和生活指导有助于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疾病知识的了解以及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刘永云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