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阶段糖尿病达标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LDL-C值的影响研究

邹永兰

关键词:2型糖尿病, 分阶段糖尿病达标管理, LDL-C
摘要:目的 对分阶段糖尿病达标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LDL-C值的影响进行探究和试验.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8月—2016年7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按照其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管理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糖尿病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而管理组采用分阶段糖尿病达标管理作为管理模式.在管理后对患者进行了4个月的随访.结果 通过随访发现,患者的LDL-C值均有了一定的降低,但管理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管理组患者血压血糖改善状况也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阶段糖尿病达标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LDL-C值有着良好的降低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四肢骨折合并糖尿病的手术治疗效果

    目的 探讨四肢骨折合并糖尿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6年1—3月收治的20例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临床治疗情况及并发症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经治疗后患者血糖均得到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并发症较少.结论 开展四肢骨折合并糖尿病手术前,必须控制好患者血糖,然后结合患者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徐炳才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病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

    目的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振动感觉阈值能够有效评估2型糖尿病(T2D)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病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否有影响,尚不完全明确.该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分析糖尿病病程对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方法 该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将年龄匹配的T2D按病程长短分为5组,记录每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随机血糖和尿肌酐清除率)和振动感觉阈值并进行分析,评估糖尿病病程对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结果 随着病程的增加,T2D患者足部振动感觉阈值逐渐增加,病程大于6年后,周围神经病变显著加重.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会随着病程延伸逐渐加重.

    作者:赵红侠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探讨

    目的 探讨在儿童1型糖尿病治疗中予以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的疗效以及实施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0月间所收治的儿童1型糖尿病患儿28例作为临床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予以门冬胰岛素进行治疗,观察组予以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且将护理工作增强,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 在实施不同治疗以及护理方案之后,观察组临床指标的改善明显比对照组优,并低血糖产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童1型糖尿病的治疗中,实施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联合方案,以及将护理工作增强,进而将治疗综合效果提升,将低血糖事件产生率降低,可以在临床上予以广泛性推广.

    作者:于振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46例临床特点及诊治

    目的 研究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为其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该院收治的46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血糖、血脂、血压等各项指标进行测定,并对其冠脉病变的支数、严重程度、心功能分级等进行分析,选择50例单纯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行相同检测,比较其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FPG、HbAlc、TC、TG、LDL-C、 胆固醇酯、SBP、DB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中冠脉病变支数在3支及以上、冠脉重度狭窄、心功能分级为Ⅲ-Ⅳ级的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上述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多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且冠脉病变严重,心功能差,在治疗时要考虑积极控制其血糖、血脂、血压水平,促进冠心病治疗效果的改善.

    作者:李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胰岛素治疗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利拉鲁肽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观察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不同药物治疗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将该院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65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胰岛素治疗的对照组及加用利拉鲁肽治疗的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血脂指标的变化情况,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糖、血脂指标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治疗期间加用利拉鲁肽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值得推广.

    作者:张亚娜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管理方式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管理方法 与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2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则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的餐后2 h和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明显下降,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的SDSCA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给予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减少并发症,有效控制血糖.

    作者:吴晶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黄芪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诊断为糖尿病肾病患者13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年龄33~59岁,平均年龄为(40±2.1)岁,观察组70例,年龄30~60岁,平均年龄为(39±3.2)岁.其中对照组采用糖尿病肾病的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黄芪用药,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血浆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以及治疗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8.0%)要远远高于对照组(70.6%).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浆白蛋白为(1.72±0.02)g/L,要小于对照组的血浆白蛋白(3.32±0.32)g/L,观察组的24 h尿蛋白定量为(25.62±3.27)g,小于对照组的24 h尿蛋白定量(30.89±3.56)g,两组比较两个指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良好,可以应用于临床推广.

    作者:齐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论α硫辛酸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97例观察

    目的 探讨α硫辛酸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97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吉林省人民医院肾内科收治的194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97例,对照组给予运动、饮食控制、降糖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α硫辛酸治疗,比较两组UAER,NO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UAER为(109.7±13.6)mg/24 h,NO为(21.6±13.1)umol/L,对照组治疗后UAER为(148.5±16.9)mg/24 h,NO为(42.7±15.6)umol/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出现,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α硫辛酸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

    作者:王磊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形成与治疗进展

    作为糖尿病一项严重且较为常见的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同时也是导致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生的重要病理表现便是新生血管形成.笔者对DR新生血管形成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作者:高妍;王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肺癌合并糖尿病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急救护理

    目的 总结肺癌合并糖尿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 将2015年4月—2016年4月就诊该院的72例肺癌伴糖尿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实施针对性护理的观察组与接受鼻导管吸氧联合胰岛素控制血糖的对照组,通过对比两组护理干预后血气分析值与患者血糖水平以.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血气分析值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相比,观察组明显要低(P<0.05).结论 为肺癌合并糖尿病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血气分析值,实现对其血糖的有效控制,临床应用效果与价值值得肯定,推荐多在日后实际诊疗中多加应用与推广.

    作者:曲文菊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对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观察临床效果.方法 该次探究该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所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利用自愿参与原则选取58例作为样本人群,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58例患者实行均分,2组患者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29例患者.在参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单一降糖药物治疗,在研究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药物治疗,将2组患者实行不同药物治疗后得到的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过不同药物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餐后2h血糖以及体质量指数、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均得到显著性改善,对比参照组患者而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对比参照组而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

    作者:于红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在糖尿病并发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并分析对糖尿病并发消化性溃疡患者使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收集糖尿病并发消化性溃疡患者共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护理干预,将两组临床疗效以及出院3个月和6个月的健康行为量表评分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显著;而在出院3个月和6个月的健康行为量表评分方面,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糖尿病并发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并改善其健康行为,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英栋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救护理观察

    目的 探究对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实施针对性急诊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急诊护理.分析两组相关结果 .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6.00%,观察组为96.00%(P<0.05).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76.00%,观察组为96.00%.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更高,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前,血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和该组相比,血糖均有所改善.就改善幅度来看,观察组患者效果更佳,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实施针对性急诊护理,可以提升治疗效果,促进疾病转归,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孟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鼻窦炎合并糖尿病内镜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研究

    目的 对鼻窦炎合并糖尿病内镜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护理方法 展开研究.方法择选该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所收治的120例鼻窦炎合并糖尿病行内镜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术后临床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术后对症护理,对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展开观察与对比.结果 在临床治疗效果上,观察组患者中临床疗效显著的有55例,疗效一般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中临床疗效显著的有41例,疗效一般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80.00%,组间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鼻窦炎合并糖尿病内镜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采取对症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加快病症痊愈速度,控制并发症发生率,使患者临床康复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作者:陈莹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化疗患者116例,以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干预.结果 研究组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为1.72%,低于对照组13.79%(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率为98.28%,高于对照组86.21%(P<0.05).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在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适于临床推广.

    作者:李萍萍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血糖检验和尿糖检验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究血糖检验和尿糖检验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就诊及治疗的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对照组给予尿糖检验,对实验组给予血糖检验,对比分析两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检测准确率.结果 实验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检测准确率(100.00%)与对照组糖尿病患者(90.00%)相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尿糖检验相比,对糖尿病患者应用血糖检验的准确率更高,有助于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和确诊.

    作者:张璇乾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效果探讨

    目的 探究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 对于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7例,研究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常规西医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尿蛋白排泄率)水平,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情况和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肾功能相关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肾功能相关指标;研究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94.0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8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效果更为显著,能够使患者的肾功能,血糖和血脂水平明显改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和使用.

    作者:于荷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在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在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6年1—12月在该院实施超声诊断检查的31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对象,将同期该院31名健康体检者视为参照组对象,为两组均实施超声检查,对比两组中颈动脉斑块检出率、 颈动脉斑块数量以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结果 研究组与参照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90.32%(28/31)、12.90%(4/31),且研究组患者斑块数量为68块,参照组斑块数量为6块,各项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间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在糖尿病中应用的价值突出,能够明确患者斑块的数量以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等,检出率相对较高,建议推广应用.

    作者:尹蓉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超声心动图在GDM孕妇胎儿心脏结构及功能评估中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胎儿心脏结构及功能评估中应用.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胎儿患者共32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健康孕妇胎儿32名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成员进行心脏结构以及功能指标检测比较.结果 两组胎儿在LVDs、LVDd、IVSd指标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RVDs、RVDd、IVSs、LVEF等指标比较中,观察组胎儿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胎儿的心脏结构以及功能通常会发生一定的改变,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能够清晰的诊断出其变化.

    作者:范娜;黄慧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二甲双胍肠溶片联合格列齐特缓释片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 二甲双胍肠溶片联合格列齐特缓释片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分析.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0例,二甲双胍肠溶片联合格列齐特缓释片治疗)和对照组(60例,单纯采取二甲双胍肠溶片),将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以及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血糖(PBG)等指标变化情况对比.结果 研究组56例治疗依从性良好,对照组49例治疗依从性良好,研究组治疗依从性(93.3%)显著高于对照组(81.7%),研究组治疗依从性更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FBG、PBG、HbA1c等指标相对于干预前均有所下降(P<0.05),但研究组干预后上述指标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给予二甲双胍肠溶片联合格列齐特缓释片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也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值得在临床上广泛进行推广.

    作者:黄裕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