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环
目的:观察与分析盐酸氨溴索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在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疾病治疗中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该院所收治的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患者84例作为研究的对象,按就诊前后顺序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对全部患者均予以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在此基础之上,再对前者予以盐酸氨溴索,后者予以必漱平。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2.9%﹚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退热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嗽咳痰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等均比对照组患者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患者采取盐酸氨溴索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疗效甚佳,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行与运用。
作者:申蕾;申为晶;丁召伦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CysC和Hcy对糖尿病肾病(DN﹚早期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据2008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选择非终末期2型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平稳达标后,对患者进行根据白蛋白尿者、微量白蛋白尿检测正常的作出相应分组。结果①年龄、BMI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各组的FBG、HbAlc、TG、LDL-C均高于NC 组(P<0.05或P<0.01),而糖尿病各组HDL-C均低于NC 组(P<0.05)。②EDN 组、CDN 组血浆Hcy浓度明显高于NC组(P<0.01),SDM组与N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3、EDN组、CDN组血浆CysC浓度均明显高于NC组(P<0.01),SDM组与N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4、EDN组、CDN组血浆GFR浓度均高于NC组(P<0.05),NC组、SDM组、EDN组、CDN组血浆GFR浓度分别为:(115.32±11.72)mg/L、(104.47±13.24)mg/L、(96.58±14.43)mg/L、(81.40±18.56)mg/L,SDM组与NC组间及糖尿病各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2型糖尿病患者中,无论EDN组还是CDN组,空腹血浆Hcy浓度及空腹血浆CysC均较NC组和SDM组高,提示CysC、Hcy 代谢紊乱与糖尿病肾损害有关。 SDM组较NC 组有血糖和甘油三酯水平的升高,而血浆Hcy、CysC 水平与NC 组之间无差异,未发现高Hcy 血症者,提示CysC、Hcy 代谢紊乱是否与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不足、脂代谢异常的程度相关尚需进一步探讨。②血浆Hcy、CysC与GFR有明显相关性,提示血浆Hcy、Cys C与肾损害相关,说明血浆Hcy、Cys C可作为DN的受损程度预测因子与危险因素。
作者:张蓓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5月该院收治的6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和前列地尔静脉注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甲钴胺治疗。治疗2周后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温度觉、压力觉、振动觉及多伦多评分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温度觉、压力觉、振动觉异常案例少,多伦多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可显著改善患者四肢感觉、运动神经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车微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并探讨心理护理在儿童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2年1月-2015年1月,选取该院儿科收治的60例儿童糖尿病患儿进行分组对比研究,采取数字抽签法进行分组,分为各有30例患儿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施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施行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血糖控制情况、治疗依从性以及患儿家长的焦虑情绪评分和疾病不确定感评分。结果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两组患儿的血糖均得到有效的改善(P<0.05﹚,但观察组患儿的改善幅度较之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的焦虑情绪评分和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均明显更低(P<0.05﹚。结论在儿童糖尿病患儿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应用心理护理具有显著应用效果,能够更好地控制血糖,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缓解患儿家长的不良情绪。
作者:李春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0例小儿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依护理不同分为A组(护理干预﹚和B组(普通护理﹚,每组有150例。结果 A组糖尿病神经病变患儿家属满意度90.67%明显高于B组糖尿病神经病变患儿家属满意度82.67%(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小儿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中进行应用,有着相对较高的患儿家属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作者:方景秀;刘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给予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从2013年5月-2015年5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抽取60例患者作为该临床研究对象,以入院单双号将全部入选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以硝苯地平控释片对患者进行治疗;实验组30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在此基础上,两组患者均统一坚持低糖、低脂、低钠的饮食标准,根据患者糖尿病实际病症采取口服降糖药物、胰岛素注射等针对性降糖治疗。结果①治疗后,实验组平均SBP(115±16)mmHg,平均DBP(77±12﹚mmHg,疗效明显优于该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其中实验组23例患者治疗显效,4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96.67%(29/30﹚。对照组14例患者治疗显效,11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83.33%(25/8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肾功能检查中,实验组β2-微球蛋白清除实验数值(65.4±3.7﹚μL/min,对照组β2-微球蛋白清除实验数值(73.2±4.5﹚μL/min,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BUN、CREA、UA及SP指数4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实验组1例患者出现轻微胃肠反应,1例患者水肿;对照组1例患者轻微胃肠反应,1例头晕,不良反应率均为6.67%,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硝苯地平控释片,且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月琴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价值,以供临床参考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时期来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探究其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下肢动脉病变IMT、粥样硬化斑、血管狭窄、闭塞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受检者,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下肢动脉斑块发生部位数与对照组受检者相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其可以有效检查出患者下肢动脉斑块发生部位数,还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其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李星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内护理对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将该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12例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临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手术室内护理。术后分别观察切口感染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两组不同护理的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感染率和护理满意度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3.5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25.00%);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合并症发生率仅为5.36%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合并症发生率23.21%;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6.43%)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83.9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内护理显著降低了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同时大大地提升了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有效地缩短了患者手术治疗时间,更为重要的是,明显地提高了患者未来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佳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F波在糖尿病亚临床周围神经病变诊断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4-10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有无周围神经损害症状分为无症状组与有症状组,各20例,另选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上肢正中神经和下肢胫后神经F波,检测参数主要包括:F波传导速度(Fev)、平均潜伏期(Flmean)、F波出现率(Fpresent)、F波短潜伏期(Flmin)。结果在正中神经Flmin、Flmean、Fchd方面,对照组Flmin (20.17±1.80)ms、Flmean(22.28±1.15)、Fchd(2.75±1.03)显著低于无症状组Flmin(21.44±2.23)ms、Flmean(23.33±2.23)、Fchd (5.38±3.50),在Fpresent上,对照组显著高于无症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胫后神经Flmin、Flmean、Fchd方面,对照组Flmean(45.28±1.15)、Flmin(43.17±1.80)、Fchd(3.75±1.03)显著低于无症状组Flmean(49.33±2.23)、Flmin(45.44±2.33)、Fchd(7.38±3.50),在Fpresent上,对照组显著高于无症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正中神经和胫后神经Flmin、Flmean、Fchd方面,有症状组显著高于无症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诊断DPN方面,F波是较为敏感的指标,有利于发现亚临床病变。
作者:魏亚芬;刘永丹;卢冲;李晶鑫;殷萍;臧召霞;朴钟源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预混胰岛素类似物与预混胰岛素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取随机法接收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30例(治疗组﹚,均接受预混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30笔芯﹚治疗;同期接收2型糖尿病患者共30例(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均接受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笔芯﹚治疗,观察所有入选患者每天使用药物总量、血糖控制水平以及低血糖反应例数等指标,并在两组内进行客观对比。结果该研究所有入选患者都已完成实验,且两组患者在每天使用药物总量方面,在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值、空腹血糖值以及餐后2h血糖值等指标变化方面对比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10.00%;对照组发生率26.67%,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预混胰岛素类似物与预混胰岛素都可以取得显著疗效,但是采用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治疗方案的效果更加突出,低血糖的副反应少,患者的依从性好,是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高血糖的又一良好措施。
作者:段顺琴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3年11月-2015年10月期间经临床确诊并且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6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47例﹚和综合护理组(49例﹚,观察并比较两种不同护理方式的效果。结果综合护理组患者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MNCV及SNCV均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同时综合护理组患者的ABI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足部神经筛查评分、Toronto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组间差异经t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应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护理效果确切,能够使患者的病情变化得到有效控制,对提高患者足部神经的传导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作用和意义。
作者:管炳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检验结果,旨在为临床研究提供相关的参考意见。方法择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该的观察对象,将其设定为研究组,另选取同一时间段来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80例设定为常规组,两组均进行血脂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临床检测后得知,研究组患者的TC、TG、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常规组,HDL-C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发生血脂异常的概率为22.5%,常规组为10.0%,说明常规组血脂异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实验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对糖尿病患者给予血脂检验的临床意义重大,可对TC、TG、LDL-C等指标水平作出明确的判断,并就其检测值探究疾病发展情况;同时可用于检测患者的血脂异常发生率,并根据监测结果对病情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进而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为后期疾病的治疗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及时纠正患者高血脂症等不良情况,改善患者疾病预后,可大力推广并应用。
作者:王宝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用治疗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来该院治疗的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122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在接受常规降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验组患者采用麝香保心丸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用治疗,对照组则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冠脉血流TIMI2级和3级患者占100%,对照组的90.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及血肌酐水平均明显下降,其中实验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个月,实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麝香保心丸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用治疗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具有明显提高冠脉血流灌注,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贾秀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采用中医论治法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六味地黄丸合止嗽散加减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复发情况。结果两组老年糖尿病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00%(P<0.05),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医论治老年糖尿病合并呼吸道感染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复发率,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赵玉秀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睡前口服二甲双胍治疗空腹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4月该院收治的空腹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睡前口服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治疗,对照组继续西格列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有下降且低血糖、严重低血糖以及夜间低血糖的发生次数和例数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空腹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在睡前口服二甲双胍是安全、有效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且不增加低血糖、严重低血糖以及夜间低血糖的发生次数。
作者:解柳芸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并探讨泮托拉唑联合伊托必利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4年1月-2014年12月选取100例2型糖尿病合并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研究,采取数字抽签法进行分组,分为各有50例患者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泮托拉唑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泮托拉唑联合伊托必利进行治疗。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0级症状患者增加幅度更加显著(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其轻微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给予2型糖尿合并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泮托拉唑联合伊托必利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关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肝脏发病病理性改变的时候,患者的糖代谢也随之发生改变,严重者甚至并发肝源性糖尿病,对于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在临床中存在较多的争议,从已有的研究结果来看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机制有肝脏代谢功能异常、胰岛素抵抗、胰岛素代谢障碍、胰岛素敏感性降低、门静脉侧支循环影响、病毒或免疫复合物影响、幽门螺杆菌感染等等几种学说,该文就此进行论述。
作者:王一琳;杨广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后临床症状和尿微量蛋白变化情况。方法选择该院内科病房2014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6例,依据随机分组表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药物和缬沙坦降压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联合使用黄芪注射液,评估两种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显示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3.72%,两种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疲倦乏力、腰膝酸软、肢体麻木、下肢浮肿、尿频尿急、面色晦暗、脉象搏动紊乱、舌苔舌质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均明显超过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空腹血糖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马生渊;赵有年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实时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应用于危重病人血糖调控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2014年1月-2014年12月入住ICU且血糖异常需胰岛素干预的48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3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采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控制血糖,对照组使用指尖法血糖测定联合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胰岛素,然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结果治疗组达到血糖目标水平所用的时间、治疗总时间、治疗过程中的低血糖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总住院费用无差异(P>0.05)。结论实时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能够在不增加患者负担的情况下有效控制危重患者的血糖水平,缩短血糖达标时间以及降低血糖发生率。
作者:齐爱伟;李浩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与药物敏感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0月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80例,对所有患者都进行痰培养,并准确统计出病原菌的实际分布情况与对药物的敏感性情况。结果80例患者标本当中共分离9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病原菌高,共占58.06%,其次是革兰阳性菌病原菌,共占32.26%,而真菌仅占9.68%。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阴性菌病原菌对所有药物耐药率都较高,>60%,且大肠埃希菌革兰阴性菌与肺炎克伯菌革兰阴性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药物以及氨基糖苷类药物等的耐药率高。但是革兰阳性菌对克林霉素药物、青霉素药物以及红霉素药物等耐药率较高。结论给予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进行病原菌鉴定与药敏检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疾病治疗有效性,避免患者的盲目用药,减少耐药株的快速形成,从根本上降低感染率。
作者:姜新春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