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琪;高辉;王君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模式对维持性血透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胰岛素抵抗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并随机分成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序贯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和序贯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结论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维持性血透中,采用序贯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能对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微炎症状态进行有效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作者:曹学元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的食管癌患者的术后饮食护理措施。方法根据术后营养方式将2015年在该院进行食管癌手术的37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分为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其中肠内营养组16例,肠外营养组21例,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术后第1~7天的血糖水平,记录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第一次排气时间、第一次排便时间,并将研究所得到的两组患者的检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肠内营养组的血糖水平、术后第一次排气时间、术后第一次排便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优于肠外营养组。结论肠内营养方式有利于稳定合并糖尿病的食管癌患者术后的血糖水平,对合并糖尿病的食管癌患者采用肠内营养的方式为患者做术后护理,在补充患者的营养的同时,可以促进患者的肠道功能的恢复,保护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预后速度,促进患者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
作者:何海航;刘春巍;孙丽丽;陈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后采取社区护理干预方法的效果进行初步探讨,使患者获得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方法收集2012年7月-2014年7月之间的7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有关资料进行研究,患者治疗后转入社区为患者建立相应的护理档案,采取社区护理干预措施,护理半年后,对患者护理前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7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得到有效控制,在社区临床护理过程中,患者护理干预都予以积极配合,有66例患者对护理效果比较满意,满意度高达94.3%。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采取有效的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可使患者血糖指标得到有效控制,不良情绪明显改善,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采取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对于促进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梁丽萍;郭天娇;夏长刚;吴莉;李丽;程海英 刊期: 2016年第13期
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作用下,糖尿病与高血压成为了极为常见的内科疾病,对患者造成着多方面的不利影响。而糖尿病与高血压的并存,更成为了诱导冠心病并致死的危险因素,一旦两种疾病同发,则患者通常会同时伴有心脑血管多种并发症,且两种疾病之间亦能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以此形成恶性循环共同加重患者的病情。在现代医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新时期,关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治疗相关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对患者血压进行有效的控制是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有效举措,对血压控制的目标也在130/80 mmHg范围。鉴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又同时受到血糖的影响,决定了对此的治疗难度也就有所提升。该文将以此为出发点,基于当前关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临床治疗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性分析,并结合实践经验进一步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现状。
作者:蒋运发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分析直视微创手术治疗胆结石合并糖尿病22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择取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胆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22例纳入该实验研究,按照信封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每组患者各占据11例的常规组与实验组,分别采取传统开腹手术与直视微创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应用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胃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差异显著,P值小于0.05;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P值小于0.05。结论对胆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给予直视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胃肠道恢复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手术安全有效,患者易于接受,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推荐采纳。
作者:周海东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针对临床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与单纯肺结核患者采用抗结核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收集70例肺结核患者有关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合并存在糖尿病进行分组,合并产生糖尿病的35例患者为研究组,未合并产生糖尿病的35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抗结核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基于此治疗方法,并采用降糖药物口服或胰岛素注射方法对患者血糖指标进行有效控制,对两组患者病灶变化及痰菌转阴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在痰菌转阴及病灶缩小方面,经过半年时间的治疗,对照组患者明显好于研究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与肺结核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的作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应基于对血糖指标的严格控制,将治疗抗结核的时间延长,患者才能获得比较明显的疗效。
作者:张琪;高辉;王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针对临床糖尿病患者的几种常见的慢性并发症采用中医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基于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有关病理机制的分析,分别探讨了糖尿病不同慢性并发症的中医治疗方法。结果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采用中医治疗方法的效果十分明显,使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的中医疗效相对较高。结论结合患者不同的症状表现,选择适宜的降血糖药物,也成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一个中医基础治疗方法,也获得了显著疗效。
作者:刘晓红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研究不同MNT模式对老年T2DM血糖波动产生的影响,以保证MNT方案的合理化。方法选取该院在2013年9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05例老年T2DM患者分析血糖波动情况,遵循抽签原则将105例随机分为MNT1组、MNT2组,MNT1组53例,MNT2组52例;MNT1组的治疗方案为FE法,MNT2组的方案为低GI法。结果实施MNT后MNT2组的2hPG平均值、FPG平均值较小,其他波动性评价指标均得到改善,与MNT1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实施MNT时使用低GI方案可对老年T2DM血糖波动产生积极影响。
作者:喻敏;窦富珍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进一步总结新生儿糖尿病的护理要点。方法采取随机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妇产科2014年10月-2016年1月接收的新生儿糖尿病患者31例,作分析组,在组内推行综合护理方案;同期选取31例糖尿病患儿作对照组,并在组内推行一般护理方案,观察所有入选对象护理效果,并对其并发症发生几率、血糖值等指标进行客观对比。结果对照组中患儿血糖值为(6.01±0.94)mmol/L,分析组为(5.30±0.72)mmol/L分析组入选对象护理效果具有优势(P<0.05)。结论在新生儿糖尿病患者中,推行综合护理方案效果突出,值得推广。
作者:李晓兰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研究导痰祛瘀药对糖尿病伴冠心病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83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患者分组方法:分层随机化法。83例患者分为西药组和导痰祛瘀组两个组别。西药组以西药曲美他嗪治疗;导痰祛瘀组在西药组基础上增加中医导痰祛瘀药治疗。观察指标:①病情控制率;②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左心射血分数、E/A值的差异。结果①导痰祛瘀组相比于西药组病情控制率更高,字2检验结果(P<0.05);②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左心射血分数、E/A值相似,t检验结果(P跃0.05);治疗后导痰祛瘀组相比于西药组空腹血糖、左心射血分数、E/A值改善更显著,t检验结果(P<0.0)5。结论导痰祛瘀药对糖尿病伴冠心病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心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孙波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检测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该研究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间在该院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测下肢血管成像的患者120例,根据是否伴有糖尿病分成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差异,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检测斑块类型上,其中混合斑块,糖尿病组患者发生率高于非糖尿病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钙化斑和非钙化斑上,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患者下肢动脉血管完全阻塞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患者(字2=9.560,P=0.0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轻度狭窄、中度狭窄以及重度狭窄的发生率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管腔累及范围达到4级的比例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患者(字2=16.834,P=0.000),其余累积评比级数的比例,两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诊断糖尿病患者应首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其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和无创性,同时可以对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狭窄的程度、斑块的累计以及管腔狭窄的累积范围均可以做出准确的判断,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周海峰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对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进行研究。方法以数字随机法将该院收治的70例高血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给予对照组厄贝沙坦单药治疗,将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和尿液检查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和24 h尿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尿β2-微球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得到显著改善,且24 h尿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尿β2-微球蛋白也得到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在控制血压、减轻肾损伤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
作者:张露;肖永芬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针对内科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的效果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的28例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内科临床治疗的有关资料,并加强临床护理。结果对患者采取内科护理措施后,有20例患者治愈,4例患者症状明显好转,2例患者死亡,2例患者转院治疗。结论内科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加强护理对于患者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闫金荣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化瘀法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疗效机制。方法纳入在该院确诊为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86例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应用苯妥英钠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应用中医益气活血化瘀法对试验组患者实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清疼痛物质的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患者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腓神经、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传导速度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腓神经、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传导速度均较对照组患者快,P<0.05,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0%,与对照组患者的8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化瘀法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海波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8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探讨,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综合组,常规组患者予以内分泌科常规护理,综合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并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综合组患者血糖、血脂改善情况以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和血脂水平,同时提高糖尿病患者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戚志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目前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的现状以及药学服务干预的作用效果。方法2013年8月-2014年7月该院收治了65例2型糖尿病患者。现特整理这些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加以分析2型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和药物治疗方法以及药学服务干预效果。对比分析患者经过药学服务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达标率、餐后两小时血糖达标率、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以及低血糖症状患者的比例,以此衡量治疗效果和药学服务干预效果。结果通过记录患者在药学服务干预前后的空腹学让值、餐后两小时血糖值以及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的情况来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的药物治疗结果以及药学服务干预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经过药学服务干预后,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学服务干预对于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具有显著作用。
作者:董丽华;宋海波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罗伊适应模式在老年0级糖尿病足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5年10月该院收治的108例老年0级糖尿病足患者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将10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罗伊适应模式)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应对方式中消极、积极得分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应对方式中消极、积极得分均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0级糖尿病足患者临床护理中采用罗伊适应模式,能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其有效适应能力,改善对疾病的应对方式,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作者:刁春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针对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便秘的护理效果进行较深入地探讨。方法对患者分别采取常规、心理、生活、饮食等多种护理方法,研究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60例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后,有44例患者顺利排便(占73.3%),11例患者采用灌肠方法通便(占18.4%),5例患者采用人工掏粪方法(占8.3%)。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可使患者排便更加通畅,有利于患者康复,以防因疾引发便秘,使患者提高护理质量及预后效果。
作者:王雪梅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13年5月-2015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55名早期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另外选取相同时期内,前来该院接受常规身体检查的50名健康者归为对照组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为其进行诊断检查。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平均值与对照组组正常者均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肾脏动力指标,发现两组的指标平均值均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应用于早期糖尿病肾病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红梅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该文主要对社区的糖尿病患者运用以家庭作为基本单位的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护理。方法选择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人。针对对照组的患者运用常规的护理管理,观察组的患者主要运用以家庭为单位的护理管理,针对5个月后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探析这种护理管理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重大意义。结果观察组在饮食控制率方面、合理用药率方面、糖尿病知识知晓率方面以及自我满意率比对照组的高,观察组的复诊率是20.00%,要比对照组的明显低,观察组的患者在血糖方面控制良好的达到了80%,要比对照组的高,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社区的糖尿病患者采取这种以家庭作为基本单位的护理管理方式,能够有效地增强患者对于这种病的知晓度,更好地控制血糖,战胜病魔。
作者:张美玉 刊期: 2016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