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足选择植皮手术联合负压创面治疗的临床分析

李民仕;黄道强

关键词:糖尿病足, 植皮手术, 负压创面
摘要:目的 探究糖尿病足选择植皮手术联合负压创面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6例于2014年4月—2016年5月来该院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43例.给予甲组患者植皮手术联合负压创面治疗,给予乙组患者植皮手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植皮成活率、溃疡复发率、创基准备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甲组患者植皮成活率、溃疡复发率分半为100%、88.37%,乙组为2.33%、13.95%,甲组患者植皮成活率明显高于乙组(P<0.05),甲组患者溃疡复发率明显低于乙组(P<0.05),甲组患者创基准备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乙组(P<0.05).结论 给予糖尿病足患者植皮手术联合负压创面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植皮成活率,缩短创基准备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溃疡复发的可能性,值得临床推广.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支气管哮喘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该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80例支气管哮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50%(39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0%(35例),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支气管哮喘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不仅能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也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玉玲;王明晖;宋秀婧;张尧;刘仁龙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利拉鲁肽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进展

    肥胖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为胰岛素抵抗伴或不伴胰岛素分泌不足,目前推荐对于控制饮食及运动后,糖化血红蛋白仍>9%的患者,应尽早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但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副作用为体重的增加及低血糖的发生,而肥胖也是胰岛素强化治疗失败的原因之一,从而使肥胖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遭遇瓶颈.应针对不同的个体实现个体化治疗才能使患者获得大益处,对于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在降糖的同时应兼顾减轻体重,利拉鲁肽联合地特胰岛素降糖方案避免了的胰岛素强化及其它口服药物治疗带来的副作用,同时能逆转胰岛功能.现对利拉鲁肽联合地特胰岛素在临床应用进展及治疗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刘曼;于苏国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手术室干预对胆石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

    目的 对同时患有糖尿病的胆石症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探究手术室干预对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年3月—2015年7月入诊该院的胆石症合并糖尿病的154例患者分为A、B两组各77例,其中A组行手术室对于胆石症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B组对患者进行手术室干预,探究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后护理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比A、B两组护理效果,A组显效、有效、无效的例数分别为34、30、13,B组上述例数为30、42、5,B组总有效率93.51%高于A组8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A、B两组不良反应情况,A组低血糖、电解质紊乱、伤口感染的例数分别为2、1、3,B组仅发生1例电解质紊乱,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0%低于A组7.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护理满意度(8.16±3.57)低于B组(9.34±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对胆石症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过程中应加强手术室护理干预,效果较好且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已取得较好的护理满意度,可临床推广.

    作者:许燕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和依从性影响

    目的 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DM)患者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治疗效果及依从性影响.方法 资料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于该院治疗的104例老年2型DM患者资料,根据护理方式设对照组(47例)与研究组(57例),前者予常规护理,后者予综合性护理,观察两组血糖控制及治疗依从性.结果 研究组HbA1c、2hPG及FBG水平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老年2型DM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控制血糖水平,提高治疗依从性.

    作者:刘玉芳;林莉;彭慧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对糖尿病的治疗价值评析

    目的 研究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对糖尿病的治疗价值.方法 此次研究纳入对象来源于2014年4月—2015年7月该院收治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取的83例.将上述83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E组41例和E+R组42例.E组单纯用二甲双胍治疗,E+R组用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①血糖控制效果;②治疗过程出现的不良作用;③干预前和干预后患者血糖相关指标和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 ①E+R组较之E组血糖控制效果更高(P<0.05);②两组治疗过程出现的不良作用均比较少,症状较轻(P>0.05);③干预前两组血糖相关指标和生活质量相似(P>0.05);干预后E+R组较之E组血糖相关指标和生活质量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对糖尿病的治疗价值高,可提高血糖控制效果,改善血糖指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且用药安全性高,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作者:叶太明;陈闽希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老年性白内障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老年性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自2014年1月—2016年6月期间在该院进行治疗的老年性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共6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眼部手术护理措施,试验组采用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期的血糖水平、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入院时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基本相同,术前和术后试验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试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试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针对老年性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可以在术前和术后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王艳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不同注射胰岛素方式对妊娠糖尿病的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 剖析妊娠糖尿病用不同注射胰岛素方式的疗效.方法 抽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门诊接收的妊娠糖尿病病例,共计40例.采用数字抽签原理,将40例病例分成试验与对照两组,每组20例.试验组采用胰岛素泵皮下持续注射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多次皮下注射法.观察两组血糖变化,比较母婴并发症发生率、胰岛素使用量与血糖达标时间.结果 试验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为15.0%,对照组为45.0%.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胰岛素使用量为(26.27±0.64)U、血糖达标时间为(3.71±0.36)d,对照组分别为(33.45±0.81)U、(6.75±0.42)d.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以及睡前血糖指标的变化情况,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胰岛素泵对妊娠糖尿病者进行治疗,可减少胰岛素使用量,加快血糖指标改善的速度.

    作者:偶静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胰岛素强化治疗危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危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科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危重症患者108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将血糖控制在4.0~6.1 mmol/L.对照组应用常规胰岛素降糖治疗,将晨起空腹血糖控制在6.9~11.1 mmol/L.比较两组患者出ICU时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天数、不良反应发生率、死亡率、低血糖的发生率及胰岛素的用量.结果 出ICU时对照组的APACHEⅡ评分低于观察组,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天数明显高于观察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死亡率高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低血糖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胰岛素用量明显高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明显能改善危重症患者病情,有利于患者愈后,但应该防止低血糖.

    作者:陈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优质护理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收治的64例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32)和干预组(n=32).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护理后,干预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黄月媚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足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足的相关影响因素,尤其是独立的危险因素,旨在为糖尿病足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该院内分泌科118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糖尿病足21例(DF组),非糖尿病足97例(NDF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的C肽、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舒张压(DBP)水平以及并发症(周围神经病变、外周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文化程度高是并发糖尿病足的保护因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外周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可作为2型糖尿病发生糖尿病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足发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加强健康宣教,严格控制血糖、血压,积极治疗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能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作者:项容;黄慧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早期康复治疗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和探讨早期康复治疗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从2015年5月—2016年4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者9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行早期康复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更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可提高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者的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助于患者更快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作者:仲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肾病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试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在肾病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5年2月—2016年1月,医院肾内科收治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入选对象112例,据入院顺序,随机对照分组,将对象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6例,均采用以激素为主的药物治疗,加强饮食管理,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路径处理,入院首日、入院次日~度过急性期、进入稳定期、出院前、出院后采取标准化的护理策略,随访6个月,对比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水肿消失时间,发热控制时间低于对照组,蛋白尿6个月后降幅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6个月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出院后再住院率分别为32.1%、1.8%低于对照组73.2%、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肾病综合征患者护理干预中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提升疾病管理水平.

    作者:张密花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高危因素以及护理干预措施

    目的 探讨老年DM患者出现DF的高危因素与DF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2014年2月—2016年7月该院治疗的119例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61例DF患者作为DF组,将58例无DF的DM患者作为单纯DM组,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以找出诱发DF的高危因素.结果 DF组、单纯DM组的DM病程、HbAlc值及UA值等指标对比差异显著,应用心理干预、饮食干预等护理措施后DF组患者的病情有所缓解.结论 DM病程延长、神经及血管病变等可诱发DF,做好护理干预工作可控制DF患者的病情.

    作者:张蔓菁;郑旋玲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糖尿病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对糖尿病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其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该研究对象选取该院在2015年6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110例糖尿病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状况.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运动功能与生活能力评分均优于护理前,而实验组患者两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糖尿病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提高患者运功功能与生活能力,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快速恢复.

    作者:袁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持续2年强化干预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远期生活方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糖尿病高危人群干预中,持续2年强化干预对其远期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体检糖尿病高危人群36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166例)与对照组(200例),分别实施持续2年的强化干预与空白干预,观测两组第1、2、5、7、10年生活方式与体检指数变化.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各不良生活方式对象所占比例均有显著下降,且表现为明显的逐年递减的趋势,且所占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干预后体重指数、腹围、身体脂肪率均有显著下降,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持续强化干预可有效改善糖尿病高危人群远期生活方式,故值得推广.

    作者:耿荣娟;陈莉;张慧君;沈培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2型糖尿病非增生性视网膜病变抑郁症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

    目的 探讨T2DM非增生性视网膜(NPDR)病变抑郁症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方法 选择24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其中符合入选条件分为两组,NPDR97例;糖尿病正常眼底(NDR)对照组100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入组患者进行评定.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化验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NPDR组HbAl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偏相关分析抑郁症严重程度与HbAlc呈正相关(r=0.435 P=0.000),NPDR抑郁症患者血糖达标数为36.1%;Logistic回归分析抑郁是影响HbAlc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NPDR患者抑郁症与HbAlc存在关联.

    作者:刘朝晖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连续性护理干预在糖尿病出院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作用分析

    目的 探讨连续性护理干预在糖尿病出院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其治疗依从性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了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实施连续性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出院6个月后,比较两组的治疗依从性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实验组的饮食控制、规范治疗等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也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在出院后的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作者:张巧卿;张露露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浅析个性化护理对肺癌合并糖尿病并发症干预的影响

    目的 分析个性化护理对肺癌合并糖尿病并发症干预的影响.方法 收集该院2013年至今收治的肺癌合并糖尿病并发症患者90例,根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划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实验组,每组45例患者.分别对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和个性化护理干预结合常规护理方法进行临床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在临床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死亡、肺部感染、低血糖以及其他疾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肺癌合并糖尿病并发症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郭晓洁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科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患者64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空腹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65.6%,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3周观察组空腹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患者临床效果显著,能良好地控制血糖,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睿花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皮瓣修复糖尿病足患者术后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皮瓣修复糖尿病足患者术后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该科收治的糖尿病足皮瓣修复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3%,患者满意度为96.4%,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作者:白杨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