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观察注射用利福平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疗效

于利昆

关键词:利福平,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 临床疗效, 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注射用利福平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80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前者注射利福平进行治疗,后者口服利福平胶囊进行治疗,并在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在血糖控制、痰菌阴转、病灶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注射用利福平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有利于提高药物吸收率,缩短治疗周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观察注射用利福平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疗效

    目的:研究并分析注射用利福平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80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前者注射利福平进行治疗,后者口服利福平胶囊进行治疗,并在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在血糖控制、痰菌阴转、病灶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注射用利福平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有利于提高药物吸收率,缩短治疗周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于利昆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病况进行回归性分析,并从中选取108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收治的106例单纯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抗结核治疗方法,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一段时期的治疗,实验组患者的咯血、空洞形成、痰结合菌阳性、结核中毒、病灶累及不少于两个肺野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实验组患者给予药物控制血糖,血糖控制良好的实验组患者的咯血、空洞形成、痰结合菌阳性、结核中毒、病灶累及不少于两个肺野的发生率接近对照组患者,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好血糖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具有明显帮助。

    作者:李洪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探析药物干预治疗糖尿病继发骨质疏松在口腔种植的有效性

    目的:探讨药物干预治疗糖尿病继发性骨质疏松在口腔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糖尿病继发骨质疏松患者2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2例使用对症治疗,观察组13例使用依降钙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SOS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为(3799.85±126.59)m/s,显著高于对照组(3619.37±117.39)m/s,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继发骨质疏松患者需采用药物干预治疗,推荐使用降钙素,可增强患者骨密度,进而提升口腔种植的稳定性,提升远期疗效。

    作者:刘万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浅谈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常见的不良反应

    糖尿病可以说是一个医学界的难题,迄今为止,虽然有很多可以抑制并发症的药物,但是从根本上来讲,还是会存在一些比较令人堪忧的问题,像是一些比较复杂的药物,在治疗糖尿病的同时,也会引起不良反应。

    作者:王新蕾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医院社区联动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医院社区联动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采用常规随访及“医院社区联动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对其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自我管理能力及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结果治疗后干预组空腹血糖、知识掌握平均得分、自我管理能力平均得分分别为6.04±1.01mmol/l、72.65±8.54、65.96±9.6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97±1.04mmol/l、72.65±8.54、65.96±9.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社区联动自我管理教育模式能有效控制患者空腹血糖,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度及自我管理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常治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观察并分析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将我院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7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结果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试验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7.4%(38/39),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比两组治疗的安全性,试验组的不良反应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其临床疗效显著,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安全性能高,应广泛推广。

    作者:汤泓涵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浅析不同剂量胰岛素治疗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效果比较

    目的:主要是探讨小剂量以及大剂量的胰岛素对于治疗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效果比较”[1]。方法主要是收集治疗了60例小儿糖尿病酮症酸的中毒患者,并且将这些患者随机的分成为小剂量组以及大剂量组,小剂量组的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主要是采用胰岛素剂量是在0.05-0.1U/(千克每小时)来进行治疗,而大剂量组的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主要是采用胰岛素剂量0.11-0.2U/(千克每小时)进行治疗。结果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两个小时血糖、尿酮体转阴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而就血糖下降速度而言大剂量组要比小剂量组下降速度快,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在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的患者中,对于胰岛素的剂量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效果差异不大,但是使用小剂量胰岛素血糖下降的速度相对比较适宜,避免了低血糖出现的情况。

    作者:王丽静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疏血通治疗糖尿病并发脑梗塞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分析

    目的:对疏血通治疗糖尿病并发脑梗塞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联合疏血通进行治疗,观察患者血液流变学情况,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在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粘度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观察组总有效人数14例,对照组总有效人数9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的过程中,通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疏血通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对促进患者身体健康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杜运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风湿性疾病合并类固醇性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风湿性疾病合并类固醇性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风湿性疾病合并类固醇性糖尿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调整饮食和运动量控制血糖,治疗组在整饮食和运动量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应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治疗,进行疗效比较观察。结果治疗组显效29例(60.42%),有效15例(31.25%),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显效21例(43.75%),有效14例(29.17%),总有效率72.92%。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除了监测血糖、调整饮食和运动量外,还进行降糖药物治疗,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得到了明显改善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风湿性疾病合并类固醇性糖尿病的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吕英春;朱崇元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探讨检测尿r-GT在糖尿病患者并发肾脏损害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检测尿r-GT在糖尿病患者并发肾脏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2年09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00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都进行常规尿蛋白检测,对其尿r-GT水平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的尿r-GT水平为(130.24±100.41) mmol/l,对照组的尿r-GT水平为(34.24±20.41) mmol/l,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试验组中尿蛋白组和无尿蛋白组两类患者的尿r-GT水平结果对比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r-GT检测对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诊断效果有着重要作用,能够有效的实现对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诊断,降低对肾脏功能的损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永刚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六味地黄制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系统评价

    目的:分析六味地黄制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系统评。方法选计算机检索Co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库(2012年第1期)、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2.1-2012.8)、MEDLINE(1992.1-2012.8)、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92.1-2012.8)、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92.1-2012.8)。结果有效率18个研究报道了六味地黄丸治疗肾病糖尿病的有效率,共纳入840例患者,其中有六味地黄丸组400例,对照组420例,终结果表明,六味地黄丸治疗药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六味地黄制剂治疗糖尿病肾病是一种比较安全的药物,经过本次研究发现在临床上可以运用六味地黄制剂进行糖尿病肾病治疗,但是纳入人数有限可能发生偏倚,还需要更多数据进一步证明。

    作者:李长龙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糖尿病合并皮肤病综合治疗效果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应用综合疗法治疗糖尿病合并皮肤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1月期间笔者应用综合方法治疗的60例糖尿病合并皮肤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用综合治疗的措施。首先应督促患者讲求饮食治疗和运动疗法,同时进行降糖和其他对症治疗以及皮肤病的对因和对症治疗。结果31例患者痊愈,29例患者临床表现得到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到100%。结论应结合糖尿病患者所合并皮肤病种类的不同,结合其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等因素的不同,治标治本,综合治疗,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

    作者:张凤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糖尿病合并脑中风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中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收的糖尿病合并中风患者52例,对其进行心理、饮食及康复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其疗效及血糖和血压情况。结果护理总有效率高达98.1%,治疗前血糖及血压的各类指标均明显高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合并脑中风患者采取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及康复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可大大提高其恢复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丹;李冬冬;张秋实;郑贺琪;张聪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快速血糖测定应用于低血糖昏迷院前急救价值评价

    目的:研讨对院前昏倒的低血糖昏迷患者进行快速血糖测定的临床急救价值的意义。方法对来我院急诊科抢救的85例低血糖昏迷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快速组44例患者,应用快速血糖测定;常规组41例患者,应用常规生化检验法。两组患者在确诊后,立刻推注50%的葡萄糖40-60ml,再静滴10%葡萄糖。结果比较两组的患者,快速组相对于常规组,在送至急诊科时间、确诊时间、应用50%葡萄糖时间和清醒时间均较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血糖测定应用于低血糖昏迷院前急救,可以缩短诊断时间,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对院前急诊抢救有着深远的意义。

    作者:乔丽云;闫晓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糖尿病检测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和胰岛素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分析尿病检测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和胰岛素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门诊2014年1月-12月间接诊的30例Ⅰ型糖尿病患者(A组)和3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B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C组),以CLIA法、RIA法测定、比较3组血清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和胰岛素自身抗体的存在情况。结果3组血清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和胰岛素自身抗体的存在率由高至低依次为A组>B组>C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检测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和胰岛素自身抗体,对糖尿病分型、选择用药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展秀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助产士营养教育在妊娠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和探讨助产士营养教育在妊娠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饮食教育,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由专业助产士对患者进行系统的营养知识教育,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教育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变化情况。结果治疗一段时间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用餐后血糖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助产士应加强患者营养教育护理工作,有效地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明;苏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评价糖尿病患者颅脑肿瘤开颅术后1周内应用地塞米松对血糖的影响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颅脑肿瘤开颅术后1周内应用地塞米松对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在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60例进行颅脑肿瘤开颅术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80例。治疗组患者在术后应用地塞米松,对照组不应用地塞米松。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手术后的1d~2d血糖浓度有所升高,对照组患者在术后1d血糖浓度升高,之后恢复正常。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进行颅脑肿瘤开颅术时,要根据患者实际的症状和手术情况,调整地塞米松的使用量,控制患者的血糖浓度。

    作者:史丽丽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中医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效果,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来我院就诊的54例胃肠功能紊乱伴有糖尿病的患者,按其就诊的单双号分为采用西医治疗的对照组和采用中医治疗的观察组,每组27例,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近期疗效和临床表现,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达85.2%,对照组患者为63.0%,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临床症状改善和复发率方面,观察组患者在恶心、饱胀、腹部烧灼、呕吐、腹痛及便秘有明显改善,且复发率较低,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有积极的临床意义,不仅可以有效的缓解胃肠不适症状,还可以对糖尿病所伴有的高血糖进行调节,同时减少复发率,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与应用。

    作者:王凤丽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探讨不同剂型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差异

    目的:探讨不同剂型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4月来我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随机分为3组,甲组、乙组、丙组,每组各50例。甲组给予二甲双胍常规的口服片剂治疗,乙组给予二甲双胍肠溶性的口服片剂治疗,丙组给予二甲双胍缓释型的口服胶囊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血糖水平、治疗药物成本、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血糖水平、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的治疗药物成本较甲组和乙组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二甲双胍口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缓释型的二甲双胍口服胶囊成本高。

    作者:张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卵巢癌合并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护理对策

    目的:研究卵巢癌合并糖尿病病人在围手术期的护理对策及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卵巢癌合并糖尿病病人88例实施临床护理对策。结果经过护理对策的顺利进行,稳定了病情,经统计,显效53例(60.23%),总有效率90.91%。结论经过心理护理、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等一系列护理措施的实施,有效延长了病人的生命长度,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实践证明,围手术期的护理对策能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病人的痛苦和住院时间。

    作者:王卫红;赵迎春;管亚静;金南顺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