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艳辉
目的 坏死性外耳道炎是在临床中一种罕见的、潜在危及生命的外耳道皮肤和骨质进行性坏死性炎症疾病,也是并发于糖尿病患者中的一种疾病,特别是免疫力低下及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病率较高.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与普通外耳道炎难以区别,因此通常容易引起误诊而加快病情进展. 该文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的24例糖尿病合并坏死性外耳道炎患者有关资料,对糖尿病合并坏死性外耳道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在临床治疗中比较常见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在坏死性外耳道炎早期采取根治性手术及术后对患处清洁换药将坏死组织清除以利于患处愈合,并与抗生素相结合进行治疗,获得比较明显的疗效.结果 有21例患者的25耳在1.5~2个月后病情得到治愈,细菌培养结果显示为阴性,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治愈率达87.5%. 3例患者的4耳因受到乳突的影响,实施乳突根治术治疗后,患者病变部位得到彻底清除,病情得到明显控制后逐渐好转. 结论 糖尿病合并坏死性外耳道炎在临床中病情比较复杂,易威胁患者生命.在治疗过程中采用乳突根治术,并对患者血糖指标采取措施进行合理控制. 提高观察患者神经精神状况及疼痛等病情,并对患者血糖指标做好动态监测管理,加强患者营养摄入,对患者及其家人加强必要的健康教育,并指导其出院后的注意事项,才能获得良好疗效.
作者:黄成彬;赵丽丹;杨家富;张会利;李丽;任海燕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通过为骨科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优质护理,探讨护理方法与效果,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该研究对象. 以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2例采用传统护理,观察组38例采用优质护理. 比较两种患者围手术期前、术后的血糖控制天数,以及术后切口愈合天数、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术前控制血糖天数与术后控制血糖的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术后切口愈合天数也短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统计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一例切口感染、假体松动及相关并发症,肢体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 对接受骨科手术的糖尿病患者实施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可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的同时得到了较高的护理满意度评价,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沈琨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尿常规定性检验在糖尿病蛋白尿判定中的作用,为临床诊断糖尿病蛋白尿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方法 挑选我院收治的糖尿病(DM)患者94例,其中男性患者53 例,女性患者41 例,所有患者的收治时间均在2013 年3月—2015年1月期间,选取的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均进行了尿常规检查、血尿素氮(BuN)及血清肌酐(Scr)检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总结尿常规定性检验糖尿病蛋白尿的临床价值. 结果 住院期间,94例糖尿病患者中有39例糖尿病患者出现一次性蛋白尿,占41.49%,24例糖尿病患者出现持续性的蛋白尿,占25.53%,对患者的血尿素氮(BuN)及血清肌酐(Scr)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有3例糖尿病患者的血尿素氮(BuN)及血清肌酐(Scr)值有明显升高,其他91例糖尿病患者的血尿素氮(BuN)及血清肌酐(Scr)值均正常.糖尿病患者出现蛋白尿的次数与患者的自身年龄及糖尿病病程呈正比关系. 结论 尿常规定性检查操作简单,能有效判断糖尿病肾病,也是判断糖尿病患者是否有慢性微血管病变的指征,大力推荐临床应用.
作者:李斌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探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应采取的治疗方法和效果. 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7月收治的61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36例患者选择纳催离和洛汀新的治疗,对照组25例患者采取常规的降压、降糖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身体指标的改善. 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虽然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但在干预后恢复正常,且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纳催离和洛汀新的治疗,能够使血脂和血糖都恢复到正常指标,效果显著,不会对身体造成较大损害,安全性高,值得推荐.
作者:丁明明;蒋纪红;李敏;郑芝欣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该文主要针对超过75岁的高龄患者群体,开展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糖尿病对其心脏功能的影响的相关研究.方法 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高龄高血压及合并冠心病、糖尿病各组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并分别进行分析研究.采用心脏射血分数和平均左室短轴缩短率对心脏收缩功能进行评价;采用左心室舒张早期二尖瓣大血流速度与舒张晚期二尖瓣大血流速度及其比值对心脏舒张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相对于血压正常患者,各组患者的心脏结构指标都显著增大(P<0.05);4组的IVS和LVPW增厚比较明显(P<0.05),尽管1-3组也存在增大情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对于单纯高血压患者,3、4组LVD、LVW、LVWI,4组LA增大比较显著(P<0.05),而IVS 和LVPW也存在增大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4组的LVD相对于3组也增大的比较明显(P<0.05).各组患者的EF、FS都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低次序为4组>2组>3组>1组;与血压正常患者相比较,尽管E、A、E/A呈逐渐增高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患者发生房颤的比例,4组>2组>1组>3组>正常对照组,各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龄患者,高血压影响心脏主要表现在扩大心腔,肥厚心室,降低收缩功能等方面,合并患有冠心病、糖尿病将对其损害加重.
作者:王彬;王增琛;高金波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为糖尿病患者的两种常见急性并发症,此时患者一般病情严重,威胁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正确地诊断鉴别这些急症并给予很好的处理,才可能使病人迅速转危为安.为此,该研究者在阐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其主要临床特点和早期诊断依据及其治疗原则和措施. 只有快速、准确的诊断病情,正确的救治,才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作者:李小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在糖尿病诊断治疗中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于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接受血糖监测的42例糖尿病患者与42例健康体检者,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两组均抽取空腹静脉血3 mL,并用相应的专业仪器进行检测. 观察两组的检测结果. 结果 观察组空腹血糖值为(10.24±3.05)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为(9.03±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根据上述方法结果可得出结论,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能够反应出患者对血糖值的控制情况,提升糖尿病诊断的准确率,并对患者的合理用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付敏杰;王兰恩;于英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护理干预效果. 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颅脑外伤应激性高血糖患者17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每组8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做比较.结果 给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为89.7%,患者满意度为98.9%,给予常规护理后,对照组的护理有效率为65.5%,患者满意度为75.9%,观察组的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颅脑外伤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治疗期间给予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李艳会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运用中医治疗的疗效. 方法 选取12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控制血糖、控制血压及饮食疗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中医治疗,采用肾衰方加减治疗,药方:生大黄、茯苓、山药、人参、白术、当归、泽泻、陈皮、砂仁、甘草;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定量,综合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cr、Ccr、BUN及24 h尿蛋白定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cr、Ccr、BUN及24 h尿蛋白定量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94%,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4.19%;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糖尿病肾病运用中医治疗的疗效确切,可显著延缓肾功能障碍的病情发展,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及预后,具有临床可行性.
作者:刘冰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以近年来该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参麦注射液和血栓通注射液,出院时观察疗效.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72.0%,不良反应发生率10.0%;观察组总有效率90.0%,不良反应发生率2.0%. 观察组疗效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在传统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和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可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曹清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对口服药的健康教育需求分析及健康指导.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对口服药的健康教育的需求. 结果 通过对70例2型糖尿病患者对口服药的主要知识点了解程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患者对糖尿病口服药的了解程度较低,对重要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较低,特别是对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的情况的不了解具普遍性,高达92.9%,对必须用药与降糖中成药的不了解高达64.3%,对药物联合情况的不了解达到了60%. 结论 应该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口服药相关知识点的健康教育工作,并针对患者的需求情况有所侧重,促进患者对疾病以及口服药治疗方法的认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锡友兰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该研究分析和探讨的目的就是对糖尿病患者在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加以对其人性化服务护理的效果应用,对于此目的的探讨和研究,希望在今后的糖尿病患者护理中,人性化服务护理得到大量、并广泛地应用.方法 该研究参考资料选自该科2012年5月—2013年5月的40例糖尿病患者,并将这40例糖尿病患者分成了两组,分别是常规药物治疗护理组和加以人性化服务护理组,对两组护理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 人性化服务护理组的糖尿病患者不论是从心理上还是从病情状况上都比常规药物治疗组的糖尿病患者有了加以好转的现象. 结论 为了铲除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恐惧以及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让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配合从医治疗,对糖尿病患者实行人性化服务的护理方法,大大提高了糖尿病患者对护理人员的的满意度,而且要大力推广并应用.
作者:金雪梅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糖尿病并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方法 收集2012年2月—2014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并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172例(182眼),随机分为两组各86例,两组均给予糖尿病治疗,观察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后视力、眼压恢复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观察组视力提高率为94.2%,对照组视力提高率为70.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眼压为(15.19± 2.21)mmHg,对照组术后眼压为(18.62±2.35)mmHg,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治疗糖尿病并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上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重大意义,值得应用.
作者:唐丹梅;杜秋;孙士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疗效的影响及对预后的改善. 方法 选择56例在该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作为对象,随机法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 护理组循证护理干预,对照组常规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空腹血糖(FBS)、心脏指数(CI)、LVEF指标差异,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QOF),血糖达标率,并发症情况及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MACE). 结果 护理组SBP、DBP、HbA1c、FB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CI与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后,并发症发生率、MACE发生率均要低于对照组,而QOF评分、血糖达标率、与服药依从性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干预能够调节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有助疗效提高,有应用推广意义.
作者:徐艳辉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为了对比研究中药联合针灸对糖尿病伴抑郁症病患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伴抑郁症病患9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共有病患45例,为治疗组中的病患提供中药伴针灸治疗,为对照组中的病患提供西药治疗,对比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并使用抑郁量表对比观察两组病患的抑郁评分.结果 治疗组中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中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治疗前,两组病患的抑郁情况均得到好转,但治疗组中病患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临床治疗糖尿病伴抑郁症病患时,中药联合针灸疗法不仅能够有效改善病患的抑郁情况,还能使病患的血糖得到控制,应大力推广使用范围.
作者:赵春瓃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随机抽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来该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62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均进行生化检验,对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TC、TG、葡萄糖耐量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值为8.75%,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值为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侯志慧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并探讨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药物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伴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2014年7月—2015年7月间该院收治的120例稳定型心绞痛伴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照门诊就诊顺序排号,将其平均分成两组,两组患者均采用硝酸酯类药物和降糖类药物基础治疗、对症治疗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缺氧情况,观察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结果 观察组60例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后,治愈26例,有效3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后,治愈19例,有效27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6.67%,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整个治疗过程中观察组60例患者均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对照组3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症状,遵医嘱给予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伴糖尿病临床效果显著.结论 临床上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伴糖尿病治疗效果良好,均未出现任何不良药物反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医生借鉴和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王宇锋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如何治疗及护理妊娠合并糖尿病进行讨论以及实例分析. 方法 通过该院从2012年6月—2014年6月2年时间里在该院治疗的152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分析. 将所有病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设立为对照组,在对其进行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采用临床上常用的方法,而另一组设立为实验组,实验组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了综合护理. 并通过对两组病例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查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 从整体上来说,实验组的病患身体的各项血糖指标,包括FPG、HBALC等的改善程度都比对照组要好很多. 结论 加强围产期的综合护理十预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病情的改善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邢淑静;赵堃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和β2-微球蛋白(β2-MG)联检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来自该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内分泌科门诊和住院部糖尿病肾病患者196例,以健康体检人群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和β2-MG含量.结果 糖尿病肾病组的CysC和β2-MG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血清CysC和β2-MG联检阳性率为72.8%,联合检测较单项检测阳性率明显提高,明显高于其他单项指(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采用CysC和β2-MG联合检验来诊断是否出现糖尿病早期肾损伤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陶鹏辉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和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117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的CT和MRI影像学资料.结果 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在CT及MRI影像学上的特点以多发性腔隙性梗塞为主. 在117例患者中,87例为多发病灶,占75%;在所有病灶中大直径在2 cm以下的占82%;圆形或卵圆形病灶占65%;基底节、丘脑部位占63%. 结论 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CT及MRI影像学有其特殊的表现,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以避免误诊或漏诊.
作者:樊会军;律静;孟建华 刊期: 2015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