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莹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疾病的治疗渐渐由治疗扩展到预防,对乳腺癌的发生因素进行研究,可以及早的对其进行干预进而降低乳腺癌的发病几率。近年来,有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也是乳腺癌的高危因素,特别是2型糖尿病,同时还有研究发现,某些抗糖尿病的药物可以降低发生乳腺癌的风险,但是其发生机制,尚未被证实,该研究就糖尿病与乳腺癌的关联性展开论述。
作者:崔舜瑀;于龙飞;陈明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8例糖尿病合并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等降糖药结合胰岛素来控制患者的血糖浓度。应用利福平、异烟肼、利福喷汀、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片等治疗肺结核。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后的血糖浓度控制水平、痰抗酸杆菌阳性变化和肺部病灶及空洞变化情况。结果88例患者中血糖控制显效的患者23例(26.14%),有效者51例(57.95%),无效者14例(15.91%)。总有效率为84.09%。血糖控制显效的23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空洞闭合症状好转、病灶吸收(86.96%);血糖控制有效的51例患者中,有38例患者症状好转(74.51%);血糖控制无效的14例患者中,有5例症状好转(35.71%)。总症状好转率71.60%。血糖控制显效的患者中有15例治疗前痰涂片阳性患者,治疗后转阴13例(86.67%);血糖控制有效的患者中有24例治疗前痰涂片阳性患者,治疗后转阴17例(70.83%);血糖控制无效的患者中有12例治疗前痰涂片阳性患者,治疗后转阴17例(70.83%);总转阴率68.63%。结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得越有效,进行肺结核治疗时效果越好。
作者:宁佳斌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卡托普利联合卡博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功能损伤的抑制作用。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80例2型糖尿病患者,收治时间为2013年7月—2015年7月,根据电脑随机平均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卡博平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应用卡托普利进行治疗,治疗时间为12周,对比对照组以及实验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管弹性参数、血液流变学、肱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肱动脉功能以及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果相比于治疗前,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血脂、血管弹性参数、血液流变学、肱动脉内膜层厚度、肱动脉功能均有所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脂、血液流变学、血管弹性参数、肱动脉内膜层厚度、肱动脉功能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给予2型糖尿病患者卡托普利联合卡博平进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有效抑制动脉功能损伤。
作者:慕晓梅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分析探讨老年急性白血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其治疗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老年急性白血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3年5月30日—2014年5月30日期间,共60例,按照数字抽签法将这60例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共31例患者,对照组共29例患者,对照组在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常规化疗治疗,实验组在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上采取CAG预激方案治疗,并在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率及死亡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经治疗后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7.03±1.11)%,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9.79±1.1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完全缓解例数为11例,未缓解例数3例,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完全缓解例数为6例,未缓解例数9例(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例数和死亡例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老年急性白血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积极的降糖治疗结合CAD预激方案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和死亡例数,值得在临床中大力应用和推广。
作者:刘篪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分析了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ICU的抢救措施以及其护理配合方式。方法选取近一年来我院急诊救治的30例患者ICU的抢救与护理配合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其中25例患者经抢救与护理配合病情基本稳定,而且病情逐渐转好;还有5例则病情不再恶化,各项生命体征基本正常,病情在可控范围内。结论正确有效的抢救加上积极的护理配合可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而且有效的护理方式还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作者:张莉燕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中采用曲美他嗪及丹参川芎嗪联合用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在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78例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n=39)及对照组(n=39),对照组采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丹参川芎嗪进行治疗,在2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较为显著,且血液及血脂流变学指标改善明显,同时观察组的心绞痛持续时间、频率及硝酸甘油的用量均少于对照组,所有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中采用曲美他嗪及丹参川芎嗪联合用药具有明显的效果,不但提升了治疗效果,而且有较少的不良反应,有利于患者心绞痛的改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光珠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和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门冬胰岛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日用胰岛素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日用胰岛素量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低血糖总发生率7.69%显著低于对照组总发生率2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和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门冬胰岛素治疗效果更显著,且发生低血糖率较低,安全便捷,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淑霞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分析中医护理在糖尿病人手足麻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近年来收治的出现手足麻木症状糖尿病人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实施常规护理,B组以A组为基础增加实施中医护理,对比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A组病人的总有效率为70%,B组病人的总有效率为96%,A组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人手足麻木护理过程中,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增加实施中医护理,可有效缓解病人的手足麻木症状,疗效显著,同时还能提升病人对疾病的认知及护理能力,值得各大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施金春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糖尿病便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8月在该院治疗的糖尿病便秘患者300例,分为实验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指导,实验组采用品管圈活动方法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和护理干预。对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和便秘症状进行问卷调查和标准评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经过品管圈活动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便秘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改善(P<0.05)。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对糖尿病便秘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患者的疾病治疗和临床推广都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徐月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观察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80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护理满意度为92.50%,遵医率为97.50%,疾病知识掌握率为92.50%;对照组患者中,护理满意度为67.50%,遵医率为70.00%,疾病知识掌握率为62.50%,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遵医率和疾病知识掌握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提高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和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护理效果较为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春雨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并发双下肢肌脓肿的诊断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2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355例,行彩色多普勒检查双下肢肌脓肿,将引流液送检实验室,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355例糖尿病患者中经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合并双下肢肌脓肿患者8例,约占2.25%;引流液体送检实验室后,检出细菌感染9例,约占2.54%,比较超声检出率及实验室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彩色多普勒检查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确诊合并双下肢肌脓肿中,具有无创、安全性较好,操作便捷等优点,临床诊断价值良好,值得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作者:张璘;赵正莲;宋宏燕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β2-微球蛋白(尿β2-MG)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T2DM)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抽取该院2013年6月—2014年12月来该院就诊92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糖尿病肾病40例(观察1组)、2型糖尿病非肾病52例(观察2组),正常健康体检者54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检测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β2-微球蛋白(尿β2-MG)指标参数的含量,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比对。结果观察1组和2组的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β2-微球蛋白(尿β2-MG)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的病程的长短与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β2-微球蛋白(尿β2-MG)指标有密切关系,糖尿病的病程与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β2-微球蛋白(尿β2-MG)成正比,糖尿病的病程越长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β2-微球蛋白(尿β2-MG)指标越高。结论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定期联合检测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β2-微球蛋白(尿β2-MG)指标参数,通过这些指标参数值能准确掌握糖尿病是否侵蚀肾功,为糖尿病早期肾损害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王荔;林飞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观察指固有动脉侧方掌侧皮瓣修复糖尿病患者合并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近年来某医院治疗的32例糖尿病合并指端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指固有动脉侧方掌侧皮瓣手术修复,围术期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皮瓣全部成活,供区创面Ⅰ期愈合,围术期患者血糖在适宜范围。术后随访6~12个月,伤指术后皮瓣质地、厚度、色泽与受区相似,不臃肿、耐磨,手指伸屈功能满意,外形美观,皮瓣两点分辨觉10~15 mm,感觉良好。结论指固有动脉侧方掌侧皮瓣手术修复糖尿病合并指端缺损患者可在局麻下进行,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皮瓣切取后供区损伤小可以直接缝合,必须保证患者围术期血糖在适宜范围,治疗效果较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焕章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的有效护理模式。方法纳入在该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3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组,并予以研究组患者血液透析针对性护理,回顾分析早期在该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给予一般护理的3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该组设为一般组。结果回顾分析发现一般组患者接受血透析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9.2%,护理满意度为73.5%,与研究组患者的11.6%和9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的SF-36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SF-36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评分明显高于一般组患者(P<0.05)。结论予以血液透析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针对性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液透析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朱玲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分析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该院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70例,依照治疗方法差异分组。对照组35例,实行常规治疗;在该基础上,实验组应用硫辛酸,共35例。观察评估疗效,组间对比。结果实验组症状评分改善明显,治疗后刀割样痛评分(1.00±0.35)分,针刺样痛评分(0.96±0.38)分,麻木(0.73±0.41)分,烧灼感评分(0.92±0.42)分;腓神经和正中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提高,分别是(41.3±3.6)m/s、(47.7±2.6)m/s;治疗有效率高,为94.29%,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刘晓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评价胰岛素泵皮下输注胰岛素和静脉连续输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胰岛素泵治疗组24例,采用皮下胰岛素泵注射治疗;常规治疗组24例,采用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糖均明显下降,胰岛素泵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短,血酮体消失快,低血糖人均次数少,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胰岛素泵的应用充分实现胰岛素的个体化,能更快、更有效地纠正代谢紊乱、控制高血糖、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曹丽红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合并2型糖尿病临床特点,了解高血糖对结直肠癌的影响,探讨有效治疗结直肠癌合并2型糖尿病的方法。方法对2014年7月—2015年7月间该院收治的108例结直肠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探讨结直肠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癌症分期和远处转移的临床特点。结果结直肠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分期以中晚期为主,淋巴结及其他器官组织的转移率54.21%,比无糖尿病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增加。结论2型糖尿病增加了结直肠癌的危险性,癌症分期以中晚期为主,而且转移率明显增加,因此要严格控制高血糖,可以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作者:徐世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治疗妊娠糖尿病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8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54例妊娠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7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人胰岛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门冬胰岛素实施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睡前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血糖达标时间以及母婴围术期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睡前血糖及HbAlc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餐后2 h血糖水平下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观察组患者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血糖达标时间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母婴围术期并发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治疗妊娠糖尿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控制患者餐后血糖,减低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有较高的降糖效果,安全、高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丁红霞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研究分析在糖尿病肾病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该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期间进行诊治的13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通过计算机取样法进行平均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患者。对照组:69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主要是血糖监测、指导胰岛素的正确使用方法、血液透析等。观察组:69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心理护理的目的在于让患者充分认识心理干预对病情稳定及机体的抗毒具有重要的意义,积极调整由于躯体疾病所引起的心理应激状态,以健康的心态投入到康复治疗过程中,消解不良心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以便促进患者主动参与治疗及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5.65%(66/69)显著大于对照组的84.06%(58/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肾病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对疾病的恢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陈素华;耿庆霞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抗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b)和抗胰岛细胞抗体(ICA)在糖尿病患者临床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确诊病例128例,其中1型糖尿病48例病例1组,2型糖尿病组80例为病例2组,同时另选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检查的健康人士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GAD-Ab、IA2-Ab,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ICA,观察比较三组间GAD-Ab、IA2-Ab和ICA阳性率。结果病例1组GAD-Ab、IA2-Ab、ICA阳性率分别为62.50%、12.50%、22.92%,明显高于病例2组5.00%、1.25%、3.75%和对照组0%、0%、0%,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GAD-Ab对1型糖尿病的敏感性明显高于IA2-Ab和IA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检测阳性率97.92%又明显高于GAD-Ab单项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AD-Ab对1型糖尿病具有较高敏感度,而GAD-Ab、IA2-Ab和IAC联合检测结果判定更为准确,对临床糖尿病患者早期准确分型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梁慧丽;焦晓宁;韩玉冰 刊期: 2015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