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胰岛素泵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曹丽红

关键词:胰岛素泵, 糖尿病, 酮症酸中毒
摘要:目的:评价胰岛素泵皮下输注胰岛素和静脉连续输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胰岛素泵治疗组24例,采用皮下胰岛素泵注射治疗;常规治疗组24例,采用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糖均明显下降,胰岛素泵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短,血酮体消失快,低血糖人均次数少,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胰岛素泵的应用充分实现胰岛素的个体化,能更快、更有效地纠正代谢紊乱、控制高血糖、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小儿糖尿病神经病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5年1月在医院儿科收治的糖尿病神经病变患儿174例,按照住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87例,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87例,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和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给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3.1%,患儿家属满意度为98.9%,给予常规护理后,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72.4%,患儿家属满意度为78.2%,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和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糖尿病神经病变患儿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提高患儿的护理效果和患儿家属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袁丽红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优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消化道息肉内镜治疗的影响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消化道息肉内镜治疗的过程采用优质服务方案,观察并分析这种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3月—2015年1月72例糖尿病消化道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采用内镜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36人。分别是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试验组组采用优质服务的护理方案,比较观察患者满意度状况。结果分析两组患者分别使用不同方式护理后,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效果进行探讨,试验组对疾病治疗的总有效率(88.0%)明显高于对照组(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满意度(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优质服务的护理方案在对糖尿病消化道息肉患者进行护理,疗效及安全性比常规护理方案较显著,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徐琼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老年急性左心衰合并糖尿病低血糖治疗效果的临床探讨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左心衰合并糖尿病低血糖的治疗效果。方法以近年来来该科诊治的20例老年急性左心衰合并糖尿病低血糖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适量的葡萄糖静脉注射,给予利尿、强心药物进行治疗,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体液平衡,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20例患者中,入院后经有效治疗19例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血糖水平升高,神志清醒恢复正常,心衰症状得以缓解。另有1例患者因发病至就诊时间过长,抢救无效死亡,病死率为5.00%。结论低血糖可诱发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急性左心衰竭,应采取积极的控制血糖、及时处理并存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危险因子和心力衰竭,促进患者及早康复。

    作者:曹清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

    目的:分析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6月该院诊治的11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时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予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予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比两组临床具体治疗情况。结果血糖指标及胰岛素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是研究组改善幅度更显著,优于对照组,如FBG(6.05±0.55)mmol/L、2 hPG(7.95±0.72)mmol/L及HOMA-IR(2.79±0.18)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并发症4.54%低于对照组24.0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效果优于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同时可改善患者胰岛素功能,降低糖尿病并发症。

    作者:李秋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指固有动脉侧方掌侧皮瓣修复糖尿病合并指端缺损效果的临床探讨

    目的:观察指固有动脉侧方掌侧皮瓣修复糖尿病患者合并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近年来某医院治疗的32例糖尿病合并指端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指固有动脉侧方掌侧皮瓣手术修复,围术期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皮瓣全部成活,供区创面Ⅰ期愈合,围术期患者血糖在适宜范围。术后随访6~12个月,伤指术后皮瓣质地、厚度、色泽与受区相似,不臃肿、耐磨,手指伸屈功能满意,外形美观,皮瓣两点分辨觉10~15 mm,感觉良好。结论指固有动脉侧方掌侧皮瓣手术修复糖尿病合并指端缺损患者可在局麻下进行,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皮瓣切取后供区损伤小可以直接缝合,必须保证患者围术期血糖在适宜范围,治疗效果较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焕章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糖尿病并神经性耳聋27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糖尿病在临床中的发病率近年来不断提升,糖尿病并听力障碍也逐渐成为一种较常见的临床疾病,对临床中分析研究糖尿病并神经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以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4年1月期间的27例糖尿病并神经性耳聋患者有关资料开展相关研究,基于对患者血糖指标的合理控制,采用血管扩张等神经营养药及实施高压氧治疗方法治疗。结果27例糖尿病并神经性耳聋患者经上述治疗方法后,痊愈患者有8例,有效患者有11例,显效患者有3例,无效患者有5例,总有效率为81.5%。结论糖尿病引发的患者降低听力,可导致患者缓慢发病,也容易造成突发性发病。现代医学观点表明患者体内凝血,循环系统障碍影响患者内耳道的微循环功能,降低耳蜗血液灌注量,使患者组织细胞逐渐产生肿胀,损害患者内耳血管内皮细胞,也是引起患者内耳形成微血栓而产生耳聋的一个重要原因。该研究中的治疗方法对于糖尿病神经性耳聋的缓解效果比较明显。

    作者:黄成彬;杨家富;赵丽丹;张会利;李丽;任海燕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GAD-Ab、IA2-Ab和ICA联合检测对正确判定糖尿病类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抗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b)和抗胰岛细胞抗体(ICA)在糖尿病患者临床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确诊病例128例,其中1型糖尿病48例病例1组,2型糖尿病组80例为病例2组,同时另选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检查的健康人士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GAD-Ab、IA2-Ab,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ICA,观察比较三组间GAD-Ab、IA2-Ab和ICA阳性率。结果病例1组GAD-Ab、IA2-Ab、ICA阳性率分别为62.50%、12.50%、22.92%,明显高于病例2组5.00%、1.25%、3.75%和对照组0%、0%、0%,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GAD-Ab对1型糖尿病的敏感性明显高于IA2-Ab和IA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检测阳性率97.92%又明显高于GAD-Ab单项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AD-Ab对1型糖尿病具有较高敏感度,而GAD-Ab、IA2-Ab和IAC联合检测结果判定更为准确,对临床糖尿病患者早期准确分型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梁慧丽;焦晓宁;韩玉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研究新进展

    胰岛素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治疗2型糖尿病后的治疗方案,胰岛素的启用被理解为是病情严重恶化或其他药物治疗方案失败后的不得已之选,而新的指南推荐胰岛素尤其是基础胰岛素作为糖尿病早期的治疗方案,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胰岛素在糖尿病治疗中具有其它降糖药无法替代的作用。由于多数患者对启用胰岛素有诸多顾虑,那么研发符合患者个体化需求的胰岛素将大大提高患者对该类药物的接受度和依从性。

    作者:孙娟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益气养阴化瘀通络方对糖尿病冶疗影响分析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究中医益气养阴化瘀通络方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完善临床院内对糖尿病的治疗对策。方法根据该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所收治的288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患者14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对策,治疗组采用中医益气养阴化瘀通络方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中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69%。治疗组中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1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对比两组患者相关临床症状、血糖、血红蛋白的改善情况,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益气养阴化瘀通络方具有用药起效、治疗效果好、药效稳定、患者预后理想等特点,应于临床重点推广。

    作者:赵春瓃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8例糖尿病合并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等降糖药结合胰岛素来控制患者的血糖浓度。应用利福平、异烟肼、利福喷汀、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片等治疗肺结核。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后的血糖浓度控制水平、痰抗酸杆菌阳性变化和肺部病灶及空洞变化情况。结果88例患者中血糖控制显效的患者23例(26.14%),有效者51例(57.95%),无效者14例(15.91%)。总有效率为84.09%。血糖控制显效的23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空洞闭合症状好转、病灶吸收(86.96%);血糖控制有效的51例患者中,有38例患者症状好转(74.51%);血糖控制无效的14例患者中,有5例症状好转(35.71%)。总症状好转率71.60%。血糖控制显效的患者中有15例治疗前痰涂片阳性患者,治疗后转阴13例(86.67%);血糖控制有效的患者中有24例治疗前痰涂片阳性患者,治疗后转阴17例(70.83%);血糖控制无效的患者中有12例治疗前痰涂片阳性患者,治疗后转阴17例(70.83%);总转阴率68.63%。结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得越有效,进行肺结核治疗时效果越好。

    作者:宁佳斌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月在该院诊断为空腹血糖受损者120例纳入试验组,选择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110例纳入对照组,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行FPG和HbALc检测,比较两组FPG和HbALc检测结果。结果试验组FPG、HbALc检测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FPG≥7.0 mmol/L为标准,试验组糖尿病确诊率为46.67%,以HbALc≥6.5%为标准,试验组糖尿病确诊率为88.33%,以FPG≥7.0 mmol/L、HbALc≥6.5%为标准,试验组糖尿病确诊率为98.33%,三种标准糖尿病确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可准确诊断糖尿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孟丽娟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探析血同型半胱氨酸、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及β2-微球蛋白联合检验在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β2-微球蛋白(尿β2-MG)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T2DM)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抽取该院2013年6月—2014年12月来该院就诊92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糖尿病肾病40例(观察1组)、2型糖尿病非肾病52例(观察2组),正常健康体检者54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检测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β2-微球蛋白(尿β2-MG)指标参数的含量,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比对。结果观察1组和2组的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β2-微球蛋白(尿β2-MG)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的病程的长短与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β2-微球蛋白(尿β2-MG)指标有密切关系,糖尿病的病程与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β2-微球蛋白(尿β2-MG)成正比,糖尿病的病程越长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β2-微球蛋白(尿β2-MG)指标越高。结论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定期联合检测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β2-微球蛋白(尿β2-MG)指标参数,通过这些指标参数值能准确掌握糖尿病是否侵蚀肾功,为糖尿病早期肾损害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王荔;林飞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胰岛素泵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目的:评价胰岛素泵皮下输注胰岛素和静脉连续输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胰岛素泵治疗组24例,采用皮下胰岛素泵注射治疗;常规治疗组24例,采用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糖均明显下降,胰岛素泵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短,血酮体消失快,低血糖人均次数少,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胰岛素泵的应用充分实现胰岛素的个体化,能更快、更有效地纠正代谢紊乱、控制高血糖、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曹丽红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及其新生儿8-iso-PGF2α水平和意义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及新生儿8-iso-PGF2α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2月—2014年12月在该院接受检查的4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挑选同期48例健康产妇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8-iso-PGF2α水平。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妊娠中期、晚期、足月前8-iso-PGF2α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且观察组新生儿血浆8-iso-PGF2α水平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M患者8-iso-PGF2α水平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表明8-iso-PGF2α水平能预测GDM产妇疾病的严重程度,对于治疗或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娜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优质护理工作在泌尿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用于泌尿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该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期间进行治疗的92例泌尿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运用随机抽签法进行平均分成,一组46例患者应用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一组46例患者应用优质护理作为研究组。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简称FBG)、餐后2 h血糖(简称2 hPG)的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约为8.70%(4/4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91%(1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泌尿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开展优质护理,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护理价值较高。

    作者:范璐璐;钱佳丽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品管圈活动在糖尿病便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及探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糖尿病便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8月在该院治疗的糖尿病便秘患者300例,分为实验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指导,实验组采用品管圈活动方法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和护理干预。对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和便秘症状进行问卷调查和标准评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经过品管圈活动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便秘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改善(P<0.05)。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对糖尿病便秘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患者的疾病治疗和临床推广都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徐月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肾结石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该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期间进行诊治的82例糖尿病合并肾结石患者,运用随机抽签法进行平均分组,一组41例患者采取经皮肾镜碎石术进行单纯西医治疗设为对照组;一组41例患者采取经皮肾镜碎石术结合知柏地黄汤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设为研究组。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约为92.68%(38/41)远远高于对照组的73.17%(3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24 h尿蛋白(24 h PR)、白蛋白(ALB)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肾结石的临床疗效甚佳,可有效调节血糖水平及生化指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及推广前景。

    作者:段浩然;杨仲兴;苏小凯;刘旭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社区管理现状分析

    目的:分析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社区管理现状,总结管理措施。方法采用典型抽样法,抽取北京市社区管理高血压患者和糖尿病患者各500例,采用自制问卷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基本情况、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情况等。结果①有64.46%(629/976)的患者知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档服务,但只有35.53%(347/976)的患者得到了建档管理;②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对社区慢性病管理的满意度评分为(2.95±0.41)分;③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为54.80%(268/489),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控制率为51.54%(251/487),接受建档管理的患者的慢性病控制情况明显好于未接受建档管理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当进一步扩大社区高血压、糖尿病建档管理的覆盖面,并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以改善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宏;秦绍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使用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月之间收治的患有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110例,将这些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5例,A组患者使用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进行治疗,B组患者使用厄贝沙坦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检查指标情况,并分析治疗效果。结果使用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进行治疗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比仅使用厄贝沙坦进行治疗的患者高,同时,A组患者进行治疗后,其舒张压、收缩压以及24 h尿微量清蛋白的检测指标均明显优于B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患有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使用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相关症状,因此具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作者:梅立冬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合并有糖尿病或应激性高血糖的骨折患者较普通骨折患者更易引发切口感染。如治疗不当,将使感染迁延不愈,导致严重的病废。要预防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必须充分的术前准备,精细的术中操作,严密观察患者术后病情变化。一旦发生切口感染,要通过严格监控血糖和饮食治疗,手术治疗,定期规范换药,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感染和适当镇静止痛等措施,促使患者及早痊愈。其中,控制血糖,规范换药是治疗糖尿病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的关键。

    作者:王海英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