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研究新进展

孙娟

关键词:胰岛素, 2型糖尿病, 研究进展
摘要:胰岛素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治疗2型糖尿病后的治疗方案,胰岛素的启用被理解为是病情严重恶化或其他药物治疗方案失败后的不得已之选,而新的指南推荐胰岛素尤其是基础胰岛素作为糖尿病早期的治疗方案,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胰岛素在糖尿病治疗中具有其它降糖药无法替代的作用。由于多数患者对启用胰岛素有诸多顾虑,那么研发符合患者个体化需求的胰岛素将大大提高患者对该类药物的接受度和依从性。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门冬胰岛素治疗妊娠糖尿病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治疗妊娠糖尿病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8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54例妊娠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7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人胰岛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门冬胰岛素实施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睡前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血糖达标时间以及母婴围术期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睡前血糖及HbAlc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餐后2 h血糖水平下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观察组患者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血糖达标时间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母婴围术期并发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治疗妊娠糖尿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控制患者餐后血糖,减低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有较高的降糖效果,安全、高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丁红霞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社区管理现状分析

    目的:分析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社区管理现状,总结管理措施。方法采用典型抽样法,抽取北京市社区管理高血压患者和糖尿病患者各500例,采用自制问卷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基本情况、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情况等。结果①有64.46%(629/976)的患者知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档服务,但只有35.53%(347/976)的患者得到了建档管理;②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对社区慢性病管理的满意度评分为(2.95±0.41)分;③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为54.80%(268/489),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控制率为51.54%(251/487),接受建档管理的患者的慢性病控制情况明显好于未接受建档管理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当进一步扩大社区高血压、糖尿病建档管理的覆盖面,并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以改善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宏;秦绍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益气养阴化瘀通络方对糖尿病冶疗影响分析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究中医益气养阴化瘀通络方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完善临床院内对糖尿病的治疗对策。方法根据该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所收治的288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患者14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对策,治疗组采用中医益气养阴化瘀通络方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中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69%。治疗组中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1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对比两组患者相关临床症状、血糖、血红蛋白的改善情况,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益气养阴化瘀通络方具有用药起效、治疗效果好、药效稳定、患者预后理想等特点,应于临床重点推广。

    作者:赵春瓃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卡托普利联合卡博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功能损伤的抑制作用

    目的:观察并分析卡托普利联合卡博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功能损伤的抑制作用。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80例2型糖尿病患者,收治时间为2013年7月—2015年7月,根据电脑随机平均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卡博平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应用卡托普利进行治疗,治疗时间为12周,对比对照组以及实验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管弹性参数、血液流变学、肱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肱动脉功能以及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果相比于治疗前,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血脂、血管弹性参数、血液流变学、肱动脉内膜层厚度、肱动脉功能均有所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脂、血液流变学、血管弹性参数、肱动脉内膜层厚度、肱动脉功能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给予2型糖尿病患者卡托普利联合卡博平进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有效抑制动脉功能损伤。

    作者:慕晓梅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急性创伤并发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护理干预

    目的:外科病人在创伤后常伴应激性高血糖,这种急性高血糖会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效应。该文在研究不同的血糖水平对疾病并发症及病人预后的影响并探讨外科急性创伤并发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特点与发病机理,建立急性创伤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并观察治疗效果。方法择选该院外科2012年6月—2014年6月共收治创伤性高血糖患者40例,对40例急性创伤发生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直至患者血糖恢复正常水平,疾病痊愈出院。结果将血糖控制在6.1 mmol/L(110mg/dL)以下能有效地减少高血糖所引起的并发症,促进外科疾病的恢复,改善外科病人的预后。但由于将血糖控制在6.1mmol/l以下较容易出现低血糖症和低血糖反应,研究中发现外科创伤患者,将血糖控制在6.1~8.9 mmol/L范围较为合适。40例患者经过术前血糖的控制及护理干预,顺利进行手术,安全度过围术期,术后2周拆线,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痊愈出院。结论对外科急性创伤发生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采取正确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血糖,从而达到顺利进行手术,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机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并能缩短住院时间,我们的研究经验证对急性创伤并发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治疗及康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急性创伤发生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围手术期医疗和护理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作者:任慧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针对性护理措施对老年糖尿病并发脑梗塞临床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并探讨老年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进行临床干预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老年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4年2月—2015年2月,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50例,给予针对性护理,对照组患者50例,给予常规护理,并观察两组老年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的MBI指数、空腹血糖值、生活质量评分、抑郁评分以及焦虑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抑郁以及焦虑评分都低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MBI指数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对老年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进行临床干预,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与MBI指数,降低空腹血糖值,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作者:罗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结直肠癌合并2型糖尿病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合并2型糖尿病临床特点,了解高血糖对结直肠癌的影响,探讨有效治疗结直肠癌合并2型糖尿病的方法。方法对2014年7月—2015年7月间该院收治的108例结直肠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探讨结直肠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癌症分期和远处转移的临床特点。结果结直肠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分期以中晚期为主,淋巴结及其他器官组织的转移率54.21%,比无糖尿病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增加。结论2型糖尿病增加了结直肠癌的危险性,癌症分期以中晚期为主,而且转移率明显增加,因此要严格控制高血糖,可以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作者:徐世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8月该院收治的13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按照数字法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65例,参照组接受临床常规护理,试验组接受糖尿病护理小组临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23.1%明显低于参照组41.5%,血糖控制率96.92%以及遵从率98.46%均显著高于参照组64.61%、53.8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可显著提高患者的遵从率,有效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于琪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品管圈活动在糖尿病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效果研究

    经品管圈活动以后,糖尿病护理有了很好的改善,病房胰岛素保管合格率也提高了10%左右。该研究将从品管圈活动在糖尿病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以及糖尿病护理奉风险管理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研究品管圈活动在其风险管理中应用效果。

    作者:马建玲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老年急性左心衰合并糖尿病低血糖治疗效果的临床探讨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左心衰合并糖尿病低血糖的治疗效果。方法以近年来来该科诊治的20例老年急性左心衰合并糖尿病低血糖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适量的葡萄糖静脉注射,给予利尿、强心药物进行治疗,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体液平衡,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20例患者中,入院后经有效治疗19例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血糖水平升高,神志清醒恢复正常,心衰症状得以缓解。另有1例患者因发病至就诊时间过长,抢救无效死亡,病死率为5.00%。结论低血糖可诱发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急性左心衰竭,应采取积极的控制血糖、及时处理并存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危险因子和心力衰竭,促进患者及早康复。

    作者:曹清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及其新生儿8-iso-PGF2α水平和意义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及新生儿8-iso-PGF2α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2月—2014年12月在该院接受检查的4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挑选同期48例健康产妇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8-iso-PGF2α水平。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妊娠中期、晚期、足月前8-iso-PGF2α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且观察组新生儿血浆8-iso-PGF2α水平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M患者8-iso-PGF2α水平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表明8-iso-PGF2α水平能预测GDM产妇疾病的严重程度,对于治疗或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娜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研究新进展

    胰岛素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治疗2型糖尿病后的治疗方案,胰岛素的启用被理解为是病情严重恶化或其他药物治疗方案失败后的不得已之选,而新的指南推荐胰岛素尤其是基础胰岛素作为糖尿病早期的治疗方案,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胰岛素在糖尿病治疗中具有其它降糖药无法替代的作用。由于多数患者对启用胰岛素有诸多顾虑,那么研发符合患者个体化需求的胰岛素将大大提高患者对该类药物的接受度和依从性。

    作者:孙娟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在糖尿病肾病检验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在糖尿病肾病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挑选在该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80例,患者的收治时间均在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将80例糖尿病患者归为糖尿病组,另挑选来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80例,体检者来该院体检的时间均在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将80例健康正常人归为健康组,对糖尿病组患者及健康组正常人进行尿蛋白检测及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比较糖尿病组患者与健康组正常人的检测结果。结果糖尿病组患者的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组正常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尿蛋白阳性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的含量及阳性率明显高于尿蛋白阴性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组正常人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的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尿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检测,能尽早发现及诊断糖尿病肾病,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检验中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建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益肾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5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并探讨给予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益肾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依据。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10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收治时间为2013年1月—2014年1月,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患者。给予所有研究对象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西药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西药联合益肾活血方进行治疗,对比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尿β2微球蛋白水平。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液流变学(血细胞变形指数、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均得到有效改善,且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患者更显著(P<0.05);结论给予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益肾活血方联合西药进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可对患者的症状进行有效改善,减少糖尿病肾病带给患者的损伤。

    作者:孙莹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治疗选择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和口服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6月该院诊治的1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时不同治疗方案分为2组,对照组54例患者采用口服药物治疗,研究组66例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疗效指标(Qmax、PRV、FBG、2hPG及HbAlc)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是研究组Qmax、PRV 改善幅度更显著,且IPSS(10.12±1.41)分、QOL(2.31±0.27)分低于对照组(14.96±1.47)分及(3.39±0.45)分(P<0.05)。另外,研究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6.06%明显低于对照组29.61%(P<0.05)。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选择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效果明显,可改善膀胱功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

    作者:刘磊;景治安;刘彦军;李纪华;高江涛;毕海宁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老年急性白血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老年急性白血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其治疗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老年急性白血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3年5月30日—2014年5月30日期间,共60例,按照数字抽签法将这60例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共31例患者,对照组共29例患者,对照组在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常规化疗治疗,实验组在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上采取CAG预激方案治疗,并在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率及死亡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经治疗后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7.03±1.11)%,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9.79±1.1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完全缓解例数为11例,未缓解例数3例,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完全缓解例数为6例,未缓解例数9例(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例数和死亡例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老年急性白血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积极的降糖治疗结合CAD预激方案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和死亡例数,值得在临床中大力应用和推广。

    作者:刘篪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脊柱压缩性骨折合并糖尿病椎体成形术疗效

    目的:研究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压缩性骨折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8月经该院纳入的脊柱压缩性骨折合并糖尿病的62例病患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病患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治疗。就性别、病程、内固定、手术器械、伤椎节段、切开软组织、年龄等因素对手术后1周改善情况的影响进行分析。病患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从临床症状、病患活动的能力及生活质量对手术效果进行评判。结果评判结果的总体优良率满意。性别、受伤节段及术中是否切开软组织对手术后1周内改善率影响不大;病程小于3个月的病患明显比大于3个月的改善率高;手术中进行内固定的病患术后1周改善率比没有进行内固定的低;手术器械使用sky的病患术后1周改善率比使用kyphon的高;年龄小于65岁的病患术后1周改善率比年龄超过65岁的病患高。其中病程、内固定、手术器械、年龄是影响术后1周改善率的独立因素。结论针对脊柱压缩性骨折合并糖尿病的病患行椎体成形术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关注这些因素可使临床医生更好的掌握手术效果。

    作者:岳司东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GAD-Ab、IA2-Ab和ICA联合检测对正确判定糖尿病类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抗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b)和抗胰岛细胞抗体(ICA)在糖尿病患者临床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确诊病例128例,其中1型糖尿病48例病例1组,2型糖尿病组80例为病例2组,同时另选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检查的健康人士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GAD-Ab、IA2-Ab,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ICA,观察比较三组间GAD-Ab、IA2-Ab和ICA阳性率。结果病例1组GAD-Ab、IA2-Ab、ICA阳性率分别为62.50%、12.50%、22.92%,明显高于病例2组5.00%、1.25%、3.75%和对照组0%、0%、0%,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GAD-Ab对1型糖尿病的敏感性明显高于IA2-Ab和IA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检测阳性率97.92%又明显高于GAD-Ab单项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AD-Ab对1型糖尿病具有较高敏感度,而GAD-Ab、IA2-Ab和IAC联合检测结果判定更为准确,对临床糖尿病患者早期准确分型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梁慧丽;焦晓宁;韩玉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8例糖尿病合并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等降糖药结合胰岛素来控制患者的血糖浓度。应用利福平、异烟肼、利福喷汀、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片等治疗肺结核。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后的血糖浓度控制水平、痰抗酸杆菌阳性变化和肺部病灶及空洞变化情况。结果88例患者中血糖控制显效的患者23例(26.14%),有效者51例(57.95%),无效者14例(15.91%)。总有效率为84.09%。血糖控制显效的23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空洞闭合症状好转、病灶吸收(86.96%);血糖控制有效的51例患者中,有38例患者症状好转(74.51%);血糖控制无效的14例患者中,有5例症状好转(35.71%)。总症状好转率71.60%。血糖控制显效的患者中有15例治疗前痰涂片阳性患者,治疗后转阴13例(86.67%);血糖控制有效的患者中有24例治疗前痰涂片阳性患者,治疗后转阴17例(70.83%);血糖控制无效的患者中有12例治疗前痰涂片阳性患者,治疗后转阴17例(70.83%);总转阴率68.63%。结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得越有效,进行肺结核治疗时效果越好。

    作者:宁佳斌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品管圈活动在糖尿病便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及探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糖尿病便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8月在该院治疗的糖尿病便秘患者300例,分为实验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指导,实验组采用品管圈活动方法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和护理干预。对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和便秘症状进行问卷调查和标准评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经过品管圈活动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便秘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改善(P<0.05)。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对糖尿病便秘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患者的疾病治疗和临床推广都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徐月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