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英
目的:探讨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β2-微球蛋白(尿β2-MG)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T2DM)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抽取该院2013年6月—2014年12月来该院就诊92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糖尿病肾病40例(观察1组)、2型糖尿病非肾病52例(观察2组),正常健康体检者54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检测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β2-微球蛋白(尿β2-MG)指标参数的含量,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比对。结果观察1组和2组的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β2-微球蛋白(尿β2-MG)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的病程的长短与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β2-微球蛋白(尿β2-MG)指标有密切关系,糖尿病的病程与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β2-微球蛋白(尿β2-MG)成正比,糖尿病的病程越长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β2-微球蛋白(尿β2-MG)指标越高。结论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定期联合检测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β2-微球蛋白(尿β2-MG)指标参数,通过这些指标参数值能准确掌握糖尿病是否侵蚀肾功,为糖尿病早期肾损害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王荔;林飞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该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期间进行诊治的82例糖尿病合并肾结石患者,运用随机抽签法进行平均分组,一组41例患者采取经皮肾镜碎石术进行单纯西医治疗设为对照组;一组41例患者采取经皮肾镜碎石术结合知柏地黄汤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设为研究组。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约为92.68%(38/41)远远高于对照组的73.17%(3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24 h尿蛋白(24 h PR)、白蛋白(ALB)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肾结石的临床疗效甚佳,可有效调节血糖水平及生化指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及推广前景。
作者:段浩然;杨仲兴;苏小凯;刘旭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观察乳腺癌合并糖尿病围术期的治疗护理效果。方法以该院手术治疗的50例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合理控制血糖,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进行手术,围术期采用个体化的整体护理方案和措施。结果该组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均治愈出院。围术期出现低血糖2例,切口感染和皮下积液各1例,未见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给予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个体化的整体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感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作者:高丽萍 刊期: 2015年第19期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疾病的治疗渐渐由治疗扩展到预防,对乳腺癌的发生因素进行研究,可以及早的对其进行干预进而降低乳腺癌的发病几率。近年来,有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也是乳腺癌的高危因素,特别是2型糖尿病,同时还有研究发现,某些抗糖尿病的药物可以降低发生乳腺癌的风险,但是其发生机制,尚未被证实,该研究就糖尿病与乳腺癌的关联性展开论述。
作者:崔舜瑀;于龙飞;陈明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并探讨给予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益肾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依据。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10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收治时间为2013年1月—2014年1月,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患者。给予所有研究对象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西药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西药联合益肾活血方进行治疗,对比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尿β2微球蛋白水平。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液流变学(血细胞变形指数、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均得到有效改善,且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患者更显著(P<0.05);结论给予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益肾活血方联合西药进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可对患者的症状进行有效改善,减少糖尿病肾病带给患者的损伤。
作者:孙莹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和口服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6月该院诊治的1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时不同治疗方案分为2组,对照组54例患者采用口服药物治疗,研究组66例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疗效指标(Qmax、PRV、FBG、2hPG及HbAlc)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是研究组Qmax、PRV 改善幅度更显著,且IPSS(10.12±1.41)分、QOL(2.31±0.27)分低于对照组(14.96±1.47)分及(3.39±0.45)分(P<0.05)。另外,研究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6.06%明显低于对照组29.61%(P<0.05)。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选择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效果明显,可改善膀胱功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
作者:刘磊;景治安;刘彦军;李纪华;高江涛;毕海宁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分析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的优质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82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研究的需要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41例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对41例观察组产妇则在上述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并对产前产后2组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糖水平及妊娠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合我院后续的统计分析得出,在2组产后的血糖和HbAlc水平的对比方面,经不同护理方面护理后,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明显更优(P<0.05),而在2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的对比方面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相比于护理前,对照组患者护理后血糖和HbAlc水平更优(P<0.05)。结论经该院研究得出,对于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而言,优质护理可使其血糖和HbAlc水平得到显著改善,且利于患者妊娠结局,护理效果良好,应当推广使用。
作者:肖瑞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治疗妊娠糖尿病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8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54例妊娠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7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人胰岛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门冬胰岛素实施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睡前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血糖达标时间以及母婴围术期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睡前血糖及HbAlc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餐后2 h血糖水平下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观察组患者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血糖达标时间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母婴围术期并发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治疗妊娠糖尿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控制患者餐后血糖,减低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有较高的降糖效果,安全、高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丁红霞 刊期: 2015年第19期
合并有糖尿病或应激性高血糖的骨折患者较普通骨折患者更易引发切口感染。如治疗不当,将使感染迁延不愈,导致严重的病废。要预防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必须充分的术前准备,精细的术中操作,严密观察患者术后病情变化。一旦发生切口感染,要通过严格监控血糖和饮食治疗,手术治疗,定期规范换药,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感染和适当镇静止痛等措施,促使患者及早痊愈。其中,控制血糖,规范换药是治疗糖尿病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的关键。
作者:王海英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经品管圈活动以后,糖尿病护理有了很好的改善,病房胰岛素保管合格率也提高了10%左右。该研究将从品管圈活动在糖尿病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以及糖尿病护理奉风险管理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研究品管圈活动在其风险管理中应用效果。
作者:马建玲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研究探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应用赋能教育模式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住院号奇偶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为50例,在经过完整、充分的糖尿病相关健康知识宣教后,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依从式教育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赋能教育模式进行干预,分别对两组患者教育干预前后血糖指标(空腹血糖值和餐后2h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值)、平均每日自测血糖次数、赋能得分(CM-DES得分)、生存质量得分(DSQL得分)、自我效能得分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教育干预前,其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平均每日自测血糖次数、CM-DES得分、DSQL得分、自我效能得分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的1个月、3个月及6个月,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有随时间不断变化的趋势,表现出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以及糖化血红蛋白、DSQL得分降低,平均每日自测血糖次数、CM-DES得分、自我效能得分升高的情况,而相同时间点下各项指标的比较,则有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健康教育中采用赋能教育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血糖得到有效控制,依从性提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文萍;李蔚;梁惠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中采用曲美他嗪及丹参川芎嗪联合用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在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78例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n=39)及对照组(n=39),对照组采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丹参川芎嗪进行治疗,在2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较为显著,且血液及血脂流变学指标改善明显,同时观察组的心绞痛持续时间、频率及硝酸甘油的用量均少于对照组,所有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中采用曲美他嗪及丹参川芎嗪联合用药具有明显的效果,不但提升了治疗效果,而且有较少的不良反应,有利于患者心绞痛的改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光珠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评价胰岛素泵皮下输注胰岛素和静脉连续输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胰岛素泵治疗组24例,采用皮下胰岛素泵注射治疗;常规治疗组24例,采用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糖均明显下降,胰岛素泵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短,血酮体消失快,低血糖人均次数少,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胰岛素泵的应用充分实现胰岛素的个体化,能更快、更有效地纠正代谢紊乱、控制高血糖、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曹丽红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进行分析。方法对150例该院住院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问卷调查,对其用药依从性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该次150例观察对象中有74例患者依从性较好,依从率良好率为49.33%,根据临床分析可知,用药种类少、剂型少、对自身收入满意、接受过相关用药健康教育的患者,以及家庭关系和睦、对医师信任的患者整体用药依从性较高。结论临床可根据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影响因素以适当调整患者用药方案以提高临床治疗效率与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刘玉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评价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2012年4月—2014年11月期间入住该院内科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仅给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组40例,给予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药物有效性:观察组(92.5%)高于对照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以及HbA1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相比单独用药的临床疗效好,能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指标,同时并不会增加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孙振翠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观察慢性宫颈炎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综合诊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收治的慢性宫颈炎合并糖尿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试验组进行综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患者的恢复时间和随访复发率。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31例(96.9%)高于对照组的25例(78.1%);患者阴道出血、阴道排液、治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随访结果显示复发率(6.3%)低于对照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慢性宫颈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确切,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恢复时间,减少病情复发,值得推广。
作者:王丹丹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分析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该院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70例,依照治疗方法差异分组。对照组35例,实行常规治疗;在该基础上,实验组应用硫辛酸,共35例。观察评估疗效,组间对比。结果实验组症状评分改善明显,治疗后刀割样痛评分(1.00±0.35)分,针刺样痛评分(0.96±0.38)分,麻木(0.73±0.41)分,烧灼感评分(0.92±0.42)分;腓神经和正中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提高,分别是(41.3±3.6)m/s、(47.7±2.6)m/s;治疗有效率高,为94.29%,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刘晓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观察指固有动脉侧方掌侧皮瓣修复糖尿病患者合并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近年来某医院治疗的32例糖尿病合并指端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指固有动脉侧方掌侧皮瓣手术修复,围术期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皮瓣全部成活,供区创面Ⅰ期愈合,围术期患者血糖在适宜范围。术后随访6~12个月,伤指术后皮瓣质地、厚度、色泽与受区相似,不臃肿、耐磨,手指伸屈功能满意,外形美观,皮瓣两点分辨觉10~15 mm,感觉良好。结论指固有动脉侧方掌侧皮瓣手术修复糖尿病合并指端缺损患者可在局麻下进行,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皮瓣切取后供区损伤小可以直接缝合,必须保证患者围术期血糖在适宜范围,治疗效果较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焕章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研究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肾盂肾炎致急性肾衰的临床治疗措施及效果。方法择取该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间进行诊治的66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肾盂肾炎致急性肾衰患者,回顾性探析临床治疗的资料。结果该组66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肾盂肾炎致急性肾衰患者中,62例患者血糖水平降低,已经转归,肾功能获得显著改善,有效率约为93.94%;4例患者由于病情急重未获得改善而死于肾功能衰竭,死亡率约为6.06%。结论临床应综合分析患者的各项指标检测结果、病理症状、临床并发症等情况,及早确诊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肾盂肾炎所致的急性肾衰,及时进行控制血糖、抗感染、补液、纠正代谢紊乱等有效治疗,是预防肾功能衰弱、减少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李胜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并发双下肢肌脓肿的诊断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2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355例,行彩色多普勒检查双下肢肌脓肿,将引流液送检实验室,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355例糖尿病患者中经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合并双下肢肌脓肿患者8例,约占2.25%;引流液体送检实验室后,检出细菌感染9例,约占2.54%,比较超声检出率及实验室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彩色多普勒检查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确诊合并双下肢肌脓肿中,具有无创、安全性较好,操作便捷等优点,临床诊断价值良好,值得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作者:张璘;赵正莲;宋宏燕 刊期: 2015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