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探讨

孙振翠

关键词:瑞格列奈,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摘要:目的:评价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2012年4月—2014年11月期间入住该院内科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仅给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组40例,给予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药物有效性:观察组(92.5%)高于对照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以及HbA1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相比单独用药的临床疗效好,能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指标,同时并不会增加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小儿糖尿病神经病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5年1月在医院儿科收治的糖尿病神经病变患儿174例,按照住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87例,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87例,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和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给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3.1%,患儿家属满意度为98.9%,给予常规护理后,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72.4%,患儿家属满意度为78.2%,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和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糖尿病神经病变患儿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提高患儿的护理效果和患儿家属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袁丽红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糖尿病健康教育中应用赋能教育模式的探讨

    目的:研究探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应用赋能教育模式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住院号奇偶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为50例,在经过完整、充分的糖尿病相关健康知识宣教后,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依从式教育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赋能教育模式进行干预,分别对两组患者教育干预前后血糖指标(空腹血糖值和餐后2h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值)、平均每日自测血糖次数、赋能得分(CM-DES得分)、生存质量得分(DSQL得分)、自我效能得分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教育干预前,其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平均每日自测血糖次数、CM-DES得分、DSQL得分、自我效能得分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的1个月、3个月及6个月,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有随时间不断变化的趋势,表现出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以及糖化血红蛋白、DSQL得分降低,平均每日自测血糖次数、CM-DES得分、自我效能得分升高的情况,而相同时间点下各项指标的比较,则有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健康教育中采用赋能教育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血糖得到有效控制,依从性提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文萍;李蔚;梁惠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妊娠期糖耐量受损对母儿围产期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并分析妊娠期糖耐量受损对母儿围产期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1月在该院产检并分娩的产妇共2089例,检测后随机抽取IGT、GDM及正常产妇各50例,并进行分组,其中A组为糖耐量受损产妇,B组为妊娠期糖尿病产妇,C组为正常产妇。结果3组产妇围产期SAS、SDS评分比较,C组产妇SAS、SDS评分明显优于A组及B组产妇,P<0.05。3组间并发症比较,A组与B组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52%、54%,剖腹产发生率50%、54%,羊水污染率20%、22%显著高于C组14%、10%、6%,P<0.05。新生儿结局比较中,A组及B组巨大儿发生率28%、20%,感染发生率14%、16%,低血糖发生率30%、34%,明显高于C组2%、4%、6%,P<0.05。结论妊娠期糖耐量受损严重影响了围产期母婴的结局。

    作者:谷秀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该院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70例,依照治疗方法差异分组。对照组35例,实行常规治疗;在该基础上,实验组应用硫辛酸,共35例。观察评估疗效,组间对比。结果实验组症状评分改善明显,治疗后刀割样痛评分(1.00±0.35)分,针刺样痛评分(0.96±0.38)分,麻木(0.73±0.41)分,烧灼感评分(0.92±0.42)分;腓神经和正中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提高,分别是(41.3±3.6)m/s、(47.7±2.6)m/s;治疗有效率高,为94.29%,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刘晓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老年急性左心衰合并糖尿病低血糖治疗效果的临床探讨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左心衰合并糖尿病低血糖的治疗效果。方法以近年来来该科诊治的20例老年急性左心衰合并糖尿病低血糖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适量的葡萄糖静脉注射,给予利尿、强心药物进行治疗,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体液平衡,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20例患者中,入院后经有效治疗19例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血糖水平升高,神志清醒恢复正常,心衰症状得以缓解。另有1例患者因发病至就诊时间过长,抢救无效死亡,病死率为5.00%。结论低血糖可诱发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急性左心衰竭,应采取积极的控制血糖、及时处理并存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危险因子和心力衰竭,促进患者及早康复。

    作者:曹清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品管圈活动在糖尿病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效果研究

    经品管圈活动以后,糖尿病护理有了很好的改善,病房胰岛素保管合格率也提高了10%左右。该研究将从品管圈活动在糖尿病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以及糖尿病护理奉风险管理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研究品管圈活动在其风险管理中应用效果。

    作者:马建玲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探讨糖尿病对紫杉醇神经损害的影响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紫杉醇神经损害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94例肿瘤患者,根据是否合并患有糖尿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同时予以紫杉醇化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各指标。结果化疗后,实验组出现神经损伤患者数以及操作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发生较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可明显加重紫杉醇对患者的神经损害,在临床中应予以密切关注。

    作者:丁学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ICU的抢救与护理配合

    目的:分析了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ICU的抢救措施以及其护理配合方式。方法选取近一年来我院急诊救治的30例患者ICU的抢救与护理配合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其中25例患者经抢救与护理配合病情基本稳定,而且病情逐渐转好;还有5例则病情不再恶化,各项生命体征基本正常,病情在可控范围内。结论正确有效的抢救加上积极的护理配合可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而且有效的护理方式还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作者:张莉燕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慢性宫颈炎合并糖尿病综合诊治效果的临床探讨

    目的:观察慢性宫颈炎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综合诊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收治的慢性宫颈炎合并糖尿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试验组进行综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患者的恢复时间和随访复发率。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31例(96.9%)高于对照组的25例(78.1%);患者阴道出血、阴道排液、治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随访结果显示复发率(6.3%)低于对照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慢性宫颈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确切,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恢复时间,减少病情复发,值得推广。

    作者:王丹丹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门冬胰岛素治疗妊娠糖尿病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治疗妊娠糖尿病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8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54例妊娠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7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人胰岛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门冬胰岛素实施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睡前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血糖达标时间以及母婴围术期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睡前血糖及HbAlc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餐后2 h血糖水平下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观察组患者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血糖达标时间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母婴围术期并发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治疗妊娠糖尿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控制患者餐后血糖,减低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有较高的降糖效果,安全、高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丁红霞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探讨急诊内科糖尿病的黄芪益肾颗粒治疗

    目的:研究分析急诊内科糖尿病采用黄芪益肾颗粒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8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黄芪益肾颗粒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显效的有27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的有23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9.1%;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以及肾功能变化情况明显优于治疗前,同时,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内科糖尿病患者中,采用黄芪益肾颗粒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军杰;齐静;武巧月;赵立安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使用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月之间收治的患有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110例,将这些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5例,A组患者使用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进行治疗,B组患者使用厄贝沙坦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检查指标情况,并分析治疗效果。结果使用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进行治疗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比仅使用厄贝沙坦进行治疗的患者高,同时,A组患者进行治疗后,其舒张压、收缩压以及24 h尿微量清蛋白的检测指标均明显优于B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患有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使用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相关症状,因此具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作者:梅立冬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胰岛素泵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目的:评价胰岛素泵皮下输注胰岛素和静脉连续输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胰岛素泵治疗组24例,采用皮下胰岛素泵注射治疗;常规治疗组24例,采用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糖均明显下降,胰岛素泵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短,血酮体消失快,低血糖人均次数少,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胰岛素泵的应用充分实现胰岛素的个体化,能更快、更有效地纠正代谢紊乱、控制高血糖、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曹丽红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8月该院收治的13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按照数字法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65例,参照组接受临床常规护理,试验组接受糖尿病护理小组临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23.1%明显低于参照组41.5%,血糖控制率96.92%以及遵从率98.46%均显著高于参照组64.61%、53.8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可显著提高患者的遵从率,有效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于琪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曲美他嗪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中采用曲美他嗪及丹参川芎嗪联合用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在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78例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n=39)及对照组(n=39),对照组采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丹参川芎嗪进行治疗,在2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较为显著,且血液及血脂流变学指标改善明显,同时观察组的心绞痛持续时间、频率及硝酸甘油的用量均少于对照组,所有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中采用曲美他嗪及丹参川芎嗪联合用药具有明显的效果,不但提升了治疗效果,而且有较少的不良反应,有利于患者心绞痛的改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光珠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月在该院诊断为空腹血糖受损者120例纳入试验组,选择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110例纳入对照组,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行FPG和HbALc检测,比较两组FPG和HbALc检测结果。结果试验组FPG、HbALc检测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FPG≥7.0 mmol/L为标准,试验组糖尿病确诊率为46.67%,以HbALc≥6.5%为标准,试验组糖尿病确诊率为88.33%,以FPG≥7.0 mmol/L、HbALc≥6.5%为标准,试验组糖尿病确诊率为98.33%,三种标准糖尿病确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可准确诊断糖尿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孟丽娟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合并有糖尿病或应激性高血糖的骨折患者较普通骨折患者更易引发切口感染。如治疗不当,将使感染迁延不愈,导致严重的病废。要预防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必须充分的术前准备,精细的术中操作,严密观察患者术后病情变化。一旦发生切口感染,要通过严格监控血糖和饮食治疗,手术治疗,定期规范换药,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感染和适当镇静止痛等措施,促使患者及早痊愈。其中,控制血糖,规范换药是治疗糖尿病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的关键。

    作者:王海英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针对性护理措施对老年糖尿病并发脑梗塞临床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并探讨老年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进行临床干预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老年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4年2月—2015年2月,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50例,给予针对性护理,对照组患者50例,给予常规护理,并观察两组老年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的MBI指数、空腹血糖值、生活质量评分、抑郁评分以及焦虑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抑郁以及焦虑评分都低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MBI指数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对老年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进行临床干预,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与MBI指数,降低空腹血糖值,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作者:罗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不同护理干预方案对妊娠糖尿病患者母婴结局的影响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案对妊娠糖尿病患者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84例,分别进行循证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血糖的变化情况(包括空腹情况下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比例和CRP水平)以及母婴结局(妊娠结局:胎膜早破、羊水过多;新生儿结局:巨大儿、新生儿窒息)。结果进行护理干预前,对两组患者空腹情况下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比例和CRP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组间P>0.05,表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进行护理干预之后,循证护理组患者血糖的各项指标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指数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行护理干预后,循证护理组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巨大儿和新生儿窒息等的出现率均低于常规护理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护理干预方案对妊娠糖尿病患者母婴结局的影响效果不同,循证护理相较于常规护理,能有效控制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妊娠糖尿病患者母婴结局,降低不良母婴结局的出现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月巧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优质护理工作在泌尿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用于泌尿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该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期间进行治疗的92例泌尿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运用随机抽签法进行平均分成,一组46例患者应用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一组46例患者应用优质护理作为研究组。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简称FBG)、餐后2 h血糖(简称2 hPG)的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约为8.70%(4/4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91%(1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泌尿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开展优质护理,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护理价值较高。

    作者:范璐璐;钱佳丽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