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宏;范秀华;马勇
目的:观察沐舒坦雾化吸入辅助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2013年的3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治疗组采用沐舒坦雾化吸入,2次/d,连续7 d;对照组采用a-糜蛋白酶雾化吸入,2次/d,连续7 d。观察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P<0.05);沐舒坦组在咳嗽减轻,痰量减少,咳痰困难,肺部啰音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结论沐舒坦雾化吸入佐治糖尿病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疗效可靠,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崔勇;季珂;李先涛;崔亮;胡凯;丛清华;杨丹;王西西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和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0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进行分析,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妊娠糖尿病护理,观察组采取血糖控制和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平均血糖值、餐后血糖值、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早产儿、巨大儿等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制定合适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控制糖尿病孕妇血糖,降低并发症及巨大儿等不良情况发生。
作者:孙淑丽;陈玲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84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使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对比两组血糖控制效果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均无显著差异,护理完成后,两组患者均得到一定情况的改善,在干预后,观察组40例患者对疾病了解程度达到70分,对照组仅有24例患者达到70分。结论全程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掌握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提升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配合度,该种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作者:周玉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FBG)、果糖胺(GSP)、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三者联合检测在糖尿病患者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自2013年6月—2014年1月之间,该院糖尿病专科2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选择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的FBG、GSP、HbAlc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组的FBG、GSP、HbAlc浓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FBG、GSP、HbAlc三者联合检测糖尿病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任意一项单独检测。结论FBG、GSP、HbAlc三者密切相关,分别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即时、近期和长期的血糖信息,三者联合检测在糖尿病患者的早期筛查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是脆性糖尿病,意义更大。
作者:臧岱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肿瘤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的预防措施,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选取该院于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肿瘤患者50例,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密切观察临床疗效。结果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手段和相应的护理策略,50例患者中出现低血糖反应5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针对糖尿病合并肿瘤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给予特殊有效的预防和护理对策,对患者的血糖控制有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卓;刘春萍;赵春迎;刘素杰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研究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方法该研究对象是该院在2005年—2010年收治的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4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个组别,对照组患者口服二甲双胍,实验组患者口服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5.0%,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接受6个月的持续治疗之后,各项血糖指标比治疗之前均有所下降,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良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空腹血糖水平,而且也可以改善患者对胰岛素的抵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高殿映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小儿糖尿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儿47例,均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23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24例实施综合护理干预。采用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PedsQL4.0)对其进行生存质量调查。结果对照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研究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儿的生存质量处于相对较差的水平,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其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刘海霞;王欣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糖尿病患者配合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9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54例,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以中医治疗和护理方法为主的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临床指标和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糖尿病并配合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积极影响。
作者:赵娜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不同伤口处理原则在治疗糖尿病合并压疮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月来该院治疗的糖尿病合并压疮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无机诱导活性敷料处理皮肤创面来治疗糖尿病合并压疮,对照组采用常规创口处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伤口愈合的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的时间为(12.5±2.6)d,明显少于对照组(22.3±5.1)d,并且有效率达到了100%,对照组为83.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机诱导活性敷料治疗患者糖尿病合并压疮,其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龚平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Piromelatine对糖尿病大鼠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2013年5月—2013年12月,采用链脉佐菌素腹腔注射加高糖高脂饮食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设立对照组、模型组和Piromelatine治疗组,4周后测空腹血糖、空腹血胰岛素、血清TNF-α、IL-6及CRP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虎杖高剂量组空腹血糖、空腹血胰岛素、血清TNF-α、IL-6及CRP 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romela-tine可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及空腹血胰岛素,该作用可能与其减少大鼠血清TNF-α、IL-6及CRP的水平,从而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黄靓;高勇强;王汉群;杨璐;朱梦霞;尹卫东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方案,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82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对术后患者展开相应的护理,进而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表现。结果观察组综合护理中患者术后致残率为24.4%、死亡率为7.3%,对照组常规护理中患者术后致残率为48.8%、死亡率为19.5%,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效果较好,可以控制病情,并且能够降低脑出血的死亡率,增加了患者生存人数,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段建霞;何召玲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时间护理措施在干休所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某军区干休所2013年1月—2013年12月休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31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从心理、饮食、服药、运动和血糖监测等角度入手辅以时间护理干预措施,并对干预前、后患者血糖、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时间护理干预实施6个月后,31名患者的FPG、2hPG和HbA1c均下降显著,与干预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总满意度达96.8%,显著高于干预前的77.4%。结论时间护理干预是以人体生物节律为依据,更适于糖尿病患者的辅助血糖控制和并发症预防,且患者易于接受,依从性好。
作者:董继红;朱俊;闭学先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干预方法及健康教育策略。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3月该院收治的67例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干预及健康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该组乳腺癌合并糖尿病67例患者经合理有效的护理后,显效41例,有效2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1.04%。结论对乳腺癌合并糖尿病采取适宜的临床护理,能改善患者心理素质,恢复患者治疗信心,帮助患者建立合理的生活习惯。实践证明,护理措施可行,一定程度上缓解护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尚立华;翁春莲;周亚男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58例胰岛素泵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9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空腹、餐后2h血糖和血糖达标时间以及胰岛素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胰岛素泵治疗和护理后,空腹、餐后2 h血糖明显优于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少于对照组,胰岛素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提高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的血糖控制,同时可以预防预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媛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究红花注射液在治疗糖尿病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4年该院接收的92例糖尿病肾功能衰竭病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平均46例,实验组患者接受常规性治疗并联合使用红花注射液,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性治疗,比较治疗四周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肾功能状况。结果经过相应的药物治疗,两组患者的尿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空腹血糖的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各项监测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夜尿增多、水肿、腰背酸痛、疲倦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得到明显好转,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82.6%)明显高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2.1%)。结论红花注射液可以有效的延缓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病情发展,可以应用于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辅助治疗。
作者:田陈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分析研究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针对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2月的8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加以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预混胰岛素加以治疗,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将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时血糖水平加以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为69.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全部获得改善,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增强患者的生活质量,应该在临床中加以推广使用。
作者:刘俊敏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中医活血化瘀法在糖尿病中运用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对糖尿病中医症状的典型案例通过活血化瘀疗法,服用汤药及丸剂调理,并进行分析。结果病人经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血糖和尿糖亦有明显改善。结论随着糖尿病合并症的出现,其血瘀症状越来越明显,使用活血化瘀法与部分患者的病机是相吻合的,故用此法治疗是行之有效的。
作者:刘美茹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药物硝苯地平缓释片在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6月该院所收治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共82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各为4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药物依那普利进行治疗,对于试验组患者,则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口服,每个疗程8周,然后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显效的28例(68.3%),有效的11例(26.8%),治疗的有效率为95.1%,对照组患者中,显效的19例(46.3%),有效的12例(29.3%),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3.2%,该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92,P<0.05)。该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运用硝苯地平缓释片进行治疗,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并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侯坤丽;吕建彬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抗体与糖尿病患者肝肾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实验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均进行自身免疫抗体与肝肾功能指标检测,分析两组自身免疫抗体与肝肾功能的关系。结果根据自身免疫抗体检测结果,将实验组糖尿病患者又分为实验组A(自身抗体检测阳性者,n=27例)与实验组B(自身抗体检测阴性组,n=23例);对肝肾功能检测指标观察发现,实验组A的CREA、TBA等肝肾功能指标均明显高于实验组B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身免疫抗体阳性并发糖尿病,会加重患者肝肾功能的慢性损害,给生命安全带来威胁,临床需提高重视,对自身免疫抗体阳性并发糖尿病者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尽大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冯雪仪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护理中应用饮食指导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月到该院就诊的65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给予患者常规护理的同时加强饮食指导,对比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控制情况。结果患者护理后血糖明显控制,生命质量提高,与护理前对比,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加强饮食指导,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董欣 刊期: 2014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