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观点

关键词:体重减轻, 抗氧化剂, 高脂饮食, 肠道菌群, 胰岛素, 氧化物, 四甲基, 实验鼠, 血糖, 学者, 哌啶, 美国, 国家, 调节, 癌症
摘要: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学者的新研究表明,使用抗氧化剂tempol(2,2,6,6-四甲基哌啶-氮-氧化物)对肠道菌群进行调节之后,高脂饮食的实验鼠体重减轻、血糖和胰岛素水平降低。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了解小糖友

    近年来发现,儿童得“成人病”的现象并不少见,糖尿病即是其中之一。儿童患糖尿病者当然较成年人少得多,但已不是罕见病了。糖尿病在婴幼儿年龄阶段较少,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高。儿童糖尿病病因肥胖:不少儿童的饮食中高脂肪、高热量的成分大增,直接造成身体脂肪的过度堆积,成为糖尿病发病率上升的主要诱因。

    作者:魏立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新观点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学者的新研究表明,使用抗氧化剂tempol(2,2,6,6-四甲基哌啶-氮-氧化物)对肠道菌群进行调节之后,高脂饮食的实验鼠体重减轻、血糖和胰岛素水平降低。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新发现

    日前在线发表于美国《糖尿病治疗》(Diabetes Care)杂志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严重低血糖事件会增加室性心率失常的发生风险。在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CVD)的患者中,胰岛素和/或磺脲类药物强化治疗可能与低血糖事件风险升高相关。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心理健康与糖尿病

    糖尿病跟心理因素看似没关系,其实两者存在着很大的关系。近年来,科学研究发现,不良情绪和精神因素,也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致病原因。糖尿病的基本病理,在于胰岛素的分泌不足或相对不足。胰岛素是胰岛组织中β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分泌的多少,除受有关内分泌激素和血糖等因素的调节外,还直接受植物神经功能的影响。植物神经高中枢的大脑边缘系统,包括脑边缘叶、脑干、杏仁核、丘脑下部等,人的情绪主要受其调节;同时,人的情绪又反作用于内分泌和植物神经的功能,因而心理因素可通过这两者影响胰岛素的分泌。

    作者:依貂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正确吃粗粮安全控血糖

    粗粮含有丰富的不可溶性纤维素,有利于保障消化系统正常运转。它与可溶性纤维协同工作,可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浓度;增加食物在胃里的停留时间,延迟饭后葡萄糖吸收的速度,降低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医学研究还表明,纤维素有助于抵抗胃癌、肠癌、乳腺癌、溃疡性肠炎等多种疾病。但是对于粗粮,我们既要多吃,又不宜吃多,因为过食粗粮也有坏处。

    作者:林楠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正确认识低血糖

    张阿姨发现糖尿病十多年了,有一天她在散步的时候,突然觉得自己头有些晕,她马上意识到自己低血糖了,于是去就近的商店买了点糖块,过了一会儿,她感觉好了很多。低血糖反应是糖尿病治疗不当的并发症之一。它并不可怕,只要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可以迅速缓解。但延误治疗将导致严重后果。因此,所有糖尿病人及其家属都应警惕低血糖反应并熟识其症状以及自救方法。

    作者:依貂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吃鱼有讲究

    糖友对饮食的要求很高,关于吃肉上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吃四条腿的不如吃两条腿的,吃两条腿的不如吃没有腿的。”这没有腿的肉就是鱼肉。那也就是说,糖友是很适宜吃鱼肉的,鱼肉是糖友吃肉的上佳之选。不过鱼是好吃,吃鱼也应要讲究。

    作者:晓牧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安然度过初冬季

    十一月已经进入了冬季,天气一天比一天冷,在初冬季节,糖友的身体极易遭到侵袭。那么糖友们怎样安然度过初冬季节呢?

    作者:依貂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肥胖糖友科学减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我们的身边出现了很多“胖子”,肥胖会给身体带来哪些危害呢?1.导致血脂异常肥胖者,特别是腹型肥胖者比普通人更容易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异常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反而降低。肥胖者容易患高脂血症的原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可能的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进食脂肪多,二是体内脂肪储存多,三是高胰岛素血症可增高血脂,四是血脂的清除有问题。

    作者:依貂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食疗养生话萝卜

    萝卜,一种普通的根菜类蔬菜。无论生吃或熟食,都具有食疗养生作用,从“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这句民谚中可以看出其保健价值。中医认为,萝卜性味辛、甘、凉;具有消积化痰、宽中下气之功效;常作为高血压、慢性气管炎、糖尿病等食疗佳品。作为一种蔬菜,萝卜具有热能值低(17~38kcal/100g),维生素C、钾及膳食纤维的含量较为丰富等营养特点,是肥胖症、高血压、高脂血症及糖尿病等所谓富贵病病人理想食物。萝卜还含有胡萝卜素、甲硫素、莱菔甙等生物化学活性物质以及咖啡酸、香豆酸、阿魏酸等有机酸,这些物质是萝卜发挥食疗养生与保健作用的关键所在,因此,常吃萝卜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达到延缓衰老、改善免疫功能、提高体质的养生保健效果。

    作者:唐大寒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关爱糖友的“心”

    在糖尿病诊断初期,首先是怀疑诊断是否正确,为了确定诊断曾到三、四家医院进行诊断的人数不少。在诊断初期由于没有明显并发症,没有什麽明显症状,于是认为仅仅血糖高一点,不妨碍工作与生活,就掉以轻心,即所谓的放任态度,而不能很好与医生配合来控制糖尿病。甚至在长时间饮食管理感到麻烦,运动治疗难以立竿见影,药物治疗又感厌烦,使治疗断断续续,必然会促使病情恶化。

    作者:依貂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蘑菇蘑菇人人爱

    蘑菇可以特指一种口蘑,也是一类食物的统称,它是真菌中的一类,野生的蘑菇种类繁多,从野生种类中进一步筛选驯化优质生产菌种大有潜力,中国曾在世界上首次驯化并人工栽培成功了香菇、木耳、金耳、银耳、草菇、金针菇、猴头菌、竹荪、茶树菇等。蘑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自古以来被列为上等佳肴,是高蛋白、低脂肪,富含人体必需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和多糖等营养成分的健康食品。而且经常食用蘑菇能很好地协调人体对其他食物的吸收、转运,增加食物的营养效率。

    作者:晓牧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心怀感恩

    一个生活贫困的男孩为了积攒学费,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他的推销进行得很不顺利,傍晚时他疲惫万分,饥饿难耐,绝望地想放弃一切。走投无路的他敲开一扇门,希望主人能给他一杯水。开门的是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她笑着递给了他一杯浓浓的热牛奶。男孩和着眼泪把它喝了下去,从此对人生重新鼓起了勇气。许多年后,他成为了一位著名的外科大夫。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好的性格--知足

    有一个天使,送信的时候在人间睡着了。醒来后,它发现翅膀被偷走了。没有翅膀的天使,能力比普通人还要小。它又冷又饿,来到了一户人家的门口。“我是天使,请把门打开。”这家人打开门,看到天使被雨淋湿了,衣服皱巴巴的,便问:“你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天使回答:“我的翅膀丢了,回不到天堂去,没有礼物。”“没有翅膀和礼物的天使不算天使!”这家人把门关上了。它敲第二家、第三家的门,都遭到了拒绝。天使没办法,蹲在村口哭。一个牧羊人看它可怜,便把它带回了家。天使吃饱了饭,穿上了暖和的衣服,便对牧羊人述说自己的遭遇。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新动态

    芬兰的一项研究表明,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许应算作1型糖尿病的一个独特的微血管并发症。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通常由脑血管动脉瘤破裂所致,发生这类病变的脑血管直径较大,往往在1mm或以上。但非动脉瘤性SAH是一种微血管病变,其具体病因目前还不清楚。赫尔辛基大学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副教授Careby Miikka Korja博士及其同事发现,1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SAH的发病率非常高,他们认为这种疾病是1型糖尿病的一种并发症。他们希望通过后续研究分析非动脉瘤性SAH这一脑卒中亚型的特异性风险因素。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关注餐后高血糖

    通常体检,我们都会在之前被告知要空腹,所以一般的查体,经常都是查空腹血糖。而血糖的增高是由空腹和餐后两部分组成,早期糖尿病病人,通常是表现为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血糖高。2007、2008年全国糖尿病调查数据显示只有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占了50%左右,如不查餐后血糖,这一部分病人就会漏掉;如果查了餐后的,就可以发现早期的糖尿病病人。众所周知糖尿病患病是终身的,必须积极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所以能够早期发现糖尿病,并对其进行积极的治疗,对患者来说意义重大。因为糖尿病早期阶段病情容易控制,再者控制了以后,糖尿病发生率减少,同时它的并发症也会显著的降低,所以这个要特别的关注。

    作者:晓牧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儿童2型糖尿病

    如今许多家长对孩子肥胖仍然存在认识误区,有些家长为自己有个可爱的“大胖小子”自鸣得意,有些家长认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身材自然会苗条起来,而有些家长又重视“过度”,让孩子挨饿或给孩子吃成人减肥药……殊不知,糖尿病正悄悄走近肥胖的孩子们。超重、酮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生率在1型和2型糖尿病患儿中存在重叠现象:约1/3的儿童2型糖尿病在发病时表现为酮症,近25%的新诊断表现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所以对2型糖尿病患儿应该检查其胰岛自身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血清胰岛素、血清C肽水平等以排除1型糖尿病。

    作者:依貂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病期血糖管理法则

    日常生活中,很多疾病会影响糖尿病人的血糖水平。常见的比如感冒,这种感染性疾病作为一种应激源,会激发人体释放大量激素,从而帮助人体对抗感染,但这些激素会引起血糖升高;再比如各种原因引起的呕吐和腹泻,都会影响消化道吸收功能,可导致血糖降低。假如不针对这些情况进行用药和饮食等调整,就有可能出现低血糖或高血糖。调查资料表明,很多糖尿病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有一些患者意识到了这一点,但缺乏相应的科学合理和便于操作的血糖管理方案。因此,美国的糖尿病专家提出“病期血糖管理法则”,这里的“病期”是指糖尿病人在患类似上述常见急性病期间。严格遵循这一法则,将会帮助你维持血糖平稳,并且有利于疾病康复。

    作者:易罗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糖尿病患者的食疗佳品:鱼

    据调查,经常吃鱼,患糖尿病的风险可降低30%左右。研究小组认为,这可能是由于鱼类中含有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不饱和脂肪酸改善了胰岛素功能。很多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有的2型糖尿病患者身体肥胖,体内沉积了过多的多余的脂肪,身体内的胰岛受体减少,导致血糖升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多数的患者都选择告别大鱼大肉,只吃蔬菜。这其实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因为人体的正常运转时需要蛋白质的,而这些营养物质大多都要从肉类食品中获得。鱼肉就是不错的选择,鱼肉里的营养成分还有降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功效,对降血糖和降低血液的粘稠度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

    作者:魏立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关注糖尿病眼病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听起来似乎与眼睛没有太大的关系,其实不然。如今由糖尿病引起的直接急性并发症临床上并不多见,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糖尿病的大危害在于能引起诸多慢性并发症,眼部病变是糖尿病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作者:魏立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