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罗英
通过大量医学研究,我们发现90%的心肌梗死可以由九个因素来解释:血脂异常、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腹型肥胖、缺乏运动,饮食缺少蔬菜水果、压力大、饮酒.基于此,我总结了一个专属于国人的健康密码--14065430268,用它来管理心脏健康这笔财富.
作者:胡大一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我们所吃的食物必须经过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并通过大血管的运送,后经过微循环的交换被细胞吸收.如果微循环出现问题,营养就不能被充分交换.糖尿病并发症中,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较为常见,尤其是微血管的并发症.
作者:蒋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保健卡,您听说过吗?它究竟是什么东西?真的能对人体产生保健功效吗?是不是远红外线或者带电磁感应功能的?前不久,我的同事在长途汽车上遇到一位性格开朗的大叔,在车上有说有笑,跟乘客们打成一片.
作者:王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患者问:我患2型糖尿病已经3年了,我在患病的前两年内,采用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但血糖控制不佳.今年1月份以来,开始注射胰岛素,我开始用诺和灵30R,每天总量为35单位,早餐前23单位,晚餐前用12单位,开始还可以,空腹血糖常在7.0mmol几左右,餐后血糖在11.0mmol/L左右,但近两月血糖控制越来越不理想,我加大胰岛素用量,现在全天用量已达50单位(早餐32单位,晚餐18单位),但血糖控制仍然很差,空腹11.0~12.0mmol/L,餐后17.0~19.0mmol/L.我身高1.65米,体重140公斤.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糖尿病下肢缺血性足坏疽较非糖尿病高19倍,50岁以上的糖尿病人可高达40倍.大多数下肢血管狭窄患者没有症状,33%的患者为间歇性跛行,而仅有10%有严重肢体缺血性疼痛.近20年来我院救治的300余例糖尿病肢端坏疽中,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占40%,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占32%,动脉硬化闭塞占38%.
作者:邹大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饮食疗法作为糖尿病的基本治疗已为众多糖尿病病友所接受,但通过交流,发现很多病友在认识观念和具体操作中依然存在着种种误区,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病情控制和生活质量.笔者试将临床常见的饮食误区归纳为十个方面,并结合实例逐一加以剖析,希望能对广大糖尿病友有所帮助.
作者:王建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上午八时许,吕教授所在的内分泌科门口已经早早等待了几十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一直到中午十一点半病人全部离开,记者才跟吕教授搭上话.他虽然年逾古稀.但依旧精神矍铄、目光炯炯.记者发现,一上午的时间里,吕教授细心地为每一位患者诊治,耐心地询问患者病情,甚至连每个人的生活起居都要--问到.但他自己却顾不上喝一口水,上一趟卫生间.吕教授分秒必争地把所有时间都给予了他的患者……
作者:王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面对各种惊人的疾病发病率统计数字,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尤其重要.对于糖友们来说,更是提倡少油少盐的烹调方式.烹调的时候,能油炒的就不煎、炸.能清蒸就不油炒.那么,微波烹调有什么特点呢?
作者:范志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患者朋友们大多知道,糖尿病足会给患者自身带来巨大的危害.因此有些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现自己的足部破溃,马上想到可能会被感染,于是就不加选择地大剂量使用抗生素.殊不知,滥用抗生素也许就是导致糖尿病足截肢的直接原因.
作者:鞠上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关注骨骼健康应该多方面注意,比如平衡膳食,合理运动提升骨量的同时,参与负重练习增加骨质等.那么,如果从运动入手,如何提高骨骼健康呢?推荐以下好的运动,可以让您的骨骼日渐健康起来.
作者:赵之心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大大高于普通人.我们知道阿司匹林能够抑制血液中的血小板功能.当人体内80%以上血小板功能受到抑制,就可以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每天人体大约有1/10的血小板为新生血小板.每天服用一次阿司匹林,只需要把新生成的、有功能的血小板抑制住,就能让90%以上的血小板不发挥作用.那么,阿司匹林在一天之中的什么时候服用,才能达到佳效果呢?
作者:宁英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在门诊,经常有一些糖尿病患者朋友告诉我,在吃饭或睡觉的时候,甚至在平时非常安静的时候,身上会莫名其妙地出汗.有的是头面部出汗,有的是上半身出汗,衣服、被子都能被浸湿,十分狼狈.临床上有这种症状的糖尿病朋友不在少数.这是一种什么疾病?它的发病又是什么原因呢?
作者:李鸣镝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我今年73岁,是一名患有多种疾病的人,因为脑梗住过3次院,又有糖尿病,病程长达33年,经过这些年来的系统治疗,病情逐趋稳定,尿糖、血糖一直比较稳定,未发现有大的并发症.回顾与糖尿病的斗争经历,有几点经验体会与病友交流.
作者:刘桂芝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很多糖尿病患者认识到过高的脂肪对自己病情不利,希望通过饮食治疗降低血脂,并认为唯一的办法就是不吃肉.或者不吃油,其实这其中存在很多误区.
作者:陈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说起麦冬您可能并不觉得陌生,一颗颗白白胖胖、形如纺锤的麦冬,东倒西歪躺在那里,您会立刻被它的憨态所吸引,等品尝之后又会被它的清香所沉醉……
作者:杨光成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晚宴时遇到的新朋友晚宴开始了,一道道讲究的菜品端上来,大家边吃边聊.坐在我周围的都是热情友好的美国朋友.我向旁边的朋友自我介绍后,大家都伸出手来,向我要名片.有对夫妇在洛杉矶有诊所专门做糖尿病教育工作,顾客群里也有许多的华人,他们希望我邮寄杂志给大家看.
作者:周晓慧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我今年74岁,有40多年的糖尿病史,已有多种并发症.1988年、1999年两次被医院从鬼门关拉回来.1999年做心脏搭桥手术前的那些年,遇上逢年过节我的病情就加重,因为把自己当正常人,既劳累又管不住嘴,平时从来不测血糖.
作者:邹瑞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1.老年病友化验血脂不高是否还需要吃降脂药?这要具体分析,60岁以上者凡具有高血压、高血糖、肥胖、高胰岛素血症、高体重、冠心病和有上述疾病家族史者,无论血脂高与否均需服用降脂药和进食低脂饮食.有些患者错误地认为,血脂正常就可停药,殊不知停药后1~2个月,血脂又可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因而对于老年人和伴有动脉硬化的人,降脂药应终身服用.
作者:李长玉;刘清波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