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建明;朱明华;倪灿荣;刘晓红;黄玲;李兆申
我院1998年5月至2001年5月共收治急性胰腺炎(AP)192例,其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42例.为了探讨老年AP的临床特点,现将42例老年AP临床资料与同期住院150例非老年AP对比,作如下分析.
作者:白学松;宋庆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内皮素(endothlin,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及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作用相反的缩舒血管活性物质.本文通过观察急性胰腺炎(AP)患者体内三者水平变化,评价它们在AP早期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营;周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发病急,病情凶险,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死亡原因多为继发的严重感染及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生长激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SAP,能明显改善SAP的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就此作一探讨.
作者:岳静;张文俊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方法13例SAP患者均接受了CVVH治疗,平均治疗时间为62 h.观察治疗前、中、后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血常规、血气分析和细胞因子IL-1β、TNF-α、IL-6含量,并进行APACHEⅡ评分.结果13例患者中,治愈10例,死亡3例,死亡率为23.1%.CVVH治疗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稳定.APACHEⅡ评分治疗前为(15.3±5.7)分,治疗后24 h、48 h及72 h分别降至(11.6±4.2)分、(9.1±3.8)分和(7.2±3.3)分,差异显著(P<0.05).CVVH治疗后12 h,血浆中细胞因子IL-1β、TNF-α、IL-6的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SAP患者早期行CVVH治疗,可改善SAP预后,降低病死率.
作者:何少武;康俊升;徐宁;聂磊;王焱;吴波;乔峰;季风存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开展30年来,由于能在诊断的同时进行一些治疗,是肝胆胰疾病诊治的重要手段之一,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熟练的内镜医师ERCP成功率可达95%,但ERCP引起的术后危重并发症发生率仍可达3%~5%.其主要并发症包括急性胰腺炎、出血和穿孔.尤其是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往往给患者增加痛苦,延误诊治,增加住院日数和费用,甚至危及生命,引起人们较大关注.ERCP前使用药物是否可预防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存在不同观点,现对其作一综述.
作者:熊光苏;吴叔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慢性胰腺炎治疗目的为解除胰管梗阻、缓解疼痛、防止复发,并争取改善胰腺外分泌功能.过去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内科长期药物维持治疗及外科减压手术等,但疗效均欠佳.目前内镜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手术治疗,成为治疗慢性胰腺炎的首选方案.
作者:李兆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胆囊收缩素受体在正常胰腺组织、胰腺癌组织、胰腺癌细胞株SW1990中的表达,以明确胆囊收缩素受体与胰腺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法分别检测正常胰腺组织、胰腺癌组织、胰腺癌细胞株SW1990中胆囊收缩素受体A、B亚型的表达.结果在正常胰腺组织中缺乏胆囊收缩素受体A、B亚型的表达;在胰腺癌组织、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中也不表达胆囊收缩素受体A亚型,但可见胆囊收缩素受体B亚型的表达;胆囊收缩素受体在癌细胞株SW1990中的表达主要位于细胞膜上,细胞质内也可见.结论胆囊收缩素受体B在胰腺癌组织、腺癌细胞株SW1990中表达;胆囊收缩素受体B亚型主要位于细胞膜上;胆囊收缩素受体B亚型在胰腺癌细胞生长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曹亮;周国雄;张弘;鄂群;魏群;黄介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胰十二指肠切除是壶腹部癌与胰头癌(即壶腹周围癌)的经典手术,手术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愈后差是其临床特点.特别是胰瘘是其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而胰肠吻合的质量是关系到是否发生胰瘘的重要的因素,因而对胰肠吻合方法的探讨已成为胰腺外科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回顾总结了我院近4年3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的胰肠吻合方法及并发症情况,以期能为提高此手术的安全性和满意疗效提供有益帮助.
作者:刘双海;李浩;周一夫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本文对胰腺假性囊肿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分别作简要阐述,并对其不同的转归和预后因素作相关探讨.
作者:王兴鹏;曾悦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建立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大鼠模型,并与牛黄胆酸所诱发胰腺炎模型进行对照,为研究药物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1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6只):以恒定压力(50 mmHg)胰胆管注射30%泛影葡胺持续2 min;对照组(6只):按0.1 ml/100g,0.2 ml/min速度用微量推射泵在胰胆管内注入5%牛磺胆酸;假手术组(4只):打开腹腔翻动胰腺后关腹.24 h后开腹取胰腺组织作病理学检查,并检测血淀粉酶.结果24 h后实验组及对照组胰腺与假手术组比较不论在大体病理,还是组织学病理的变化上均有显著差异,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清淀粉酶也显著高于假手术组,而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结论恒定压力下胰胆管注射泛影葡胺建立的大鼠胰腺炎模型模拟了人ERCP术后胰腺炎过程,而且与牛黄胆酸所诱导的胰腺炎模型有类似的病理和淀粉酶变化,为研究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打下了基础.
作者:熊光苏;吴叔明;谢华;陈晓宇;智玲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的基本病理改变是胰腺组织纤维化,胰腺逐渐变硬变细或呈不规则的结节样硬化,可有大小不等的假性囊肿,胰管扩张和胰管钙化或结石形成.近年来随着医疗科技的迅速发展,对传统治疗手段的改进,使CP的治疗得到了很大的进展.
作者:胡先贵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胰高糖素瘤是一种少见的胰岛细胞瘤.早期往往缺乏明显而特异的表现,患者常以皮肤损害就诊于皮肤科,因其罕见而易漏诊和误诊.其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血清胰高血糖素水平测定,定位则依赖于影像学资料[1-5].现报告1例因误诊为湿疹6年后剖腹探查而确诊为胰高糖素瘤的病例.
作者:庞智;李岭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患者男,32岁.因腹部胀痛4 d,精神障碍、呼吸困难1 d入院.既往患高血压病、脂肪肝、高脂血症,有饮酒史.入院前渐出现精神混乱、幻觉、谵妄、定向力及自知力模糊,腹胀,不排便、不排气,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尿少,24 h尿不足100ml,曾给予抗炎治疗.
作者:白莲梅;秦二平;布和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胰腺间变癌是少见的胰腺外分泌恶性肿瘤,本文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胰腺间变癌的临床特点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本组6例,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45~74岁.肿瘤位于胰头3例,胰体尾3例.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其中1例作肠系膜上静脉切除重建术,另1例同时行肠系膜上动、静脉切除重建术.3例胰体尾肿块,2例行胰体尾切除、脾切除术,另1例肿瘤已侵犯周围脏器,行全胃、结肠脾曲、腹腔动脉切除术.病理检查:肿瘤细胞呈多形性,可见圆形、卵圆形、多边形和梭形的肿瘤细胞,核大深染,异型明显,也可见巨核或多核的瘤巨细胞及破骨细胞样巨细胞.随访5例,术后平均生存5.5月,均死于肿瘤腹腔内和肝脏转移.结论胰腺间变癌组织学特点为肿瘤细胞的多形性,并可见巨核或多核的巨细胞或破骨细胞样巨细胞,呈侵袭性生长,易侵犯周围脏器、大血管和发生肝脏、淋巴结转移,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作者:邵成浩;胡先贵;高莉;唐岩;刘瑞;张怡杰;周颖奇;金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应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SSH)构建胰腺癌和正常胰腺组织间差异表达的抑制消减cDNA文库.方法分别提取胰腺癌(tester)和癌旁正常胰腺组织(driver)中的总RNA和mRNA,合成双链cDNA,经Rsa Ⅰ酶切后,将胰腺癌双链cDNA分为两组,分别加上不同的接头,再与正常胰腺组织cDNA进行两次消减杂交及两次抑制性PCR,分离出胰腺癌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片段.将该差异表达片段克隆至T/A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TOP 10F',经蓝白斑筛选后,再用PCR方法筛选阳性克隆,从而构建胰腺癌抑制消减cDNA文库.结果文库扩增后得到257个白色克隆,随机挑取50个阳性克隆进行PCR扩增分析,其中47个克隆有插入片段,克隆阳性率为94%,片段大小主要集中在300~600bp之间.结论成功构建了人胰腺癌抑制消减cDNA文库,为进一步筛选、克隆胰腺癌特异性表达基因奠定了基础.
作者:蒋业贵;李兆申;屠振兴;龚燕芳;金晶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胰腺癌细胞增殖的体外抑制作用,探讨其抗癌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MTT法、AnnexinV-FITC/PI双染法、细胞周期分析法、透射电镜等方法检测姜黄素对Pan02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RT-PCR检测姜黄素对Pan02细胞Bax,Bcl-2,COX-2,Bak,Survivin mRNA的表达.结果(1)姜黄素抑制Pan02细胞生长呈量效关系;(2)姜黄素处理组细胞周期发生改变,G2/M期细胞比例增多、S期细胞比例减少;(3)姜黄素处理组细胞发生凋亡,表现为凋亡细胞比例增多,形态上出现明显细胞凋亡;(4)姜黄素处理组Pan02细胞Bcl-2和Bak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COX-2,Bax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Survivin mRNA的表达水平没有变化.结论姜黄素能够抑制Pan02细胞增殖,它可改变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Bcl-2家族而不是IAP家族(至少不是Survivin)参与了Pan02细胞的凋亡过程.
作者:宫爱霞;关凤林;刘敏;于春红;吕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慢性胰腺炎的治疗是多方面的[1],消化酶类药的替代治疗为首选.由于慢性胰腺炎的主要症状之一是疼痛,因而止痛药物的应用、内镜超声引导下腹腔神经丛的麻醉阻滞及外科手术治疗,也是治疗慢性胰腺炎的重要手段.
作者:韩树堂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虽然随着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方法的不断进步,早期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死亡率已经下降,但是感染性并发症仍占重症急性胰腺炎死亡原因的80%,成为临床棘手的主要问题.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近40%并发胰腺感染如胰腺脓肿和感染性胰腺坏死[1,2].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报道局部动脉灌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可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是一种具有较好前景的治疗方法.现将局部动脉灌注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徐桂芳;邹晓平;李兆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是胰腺的一种进行性炎症性疾病,以不可逆的形态学改变为主要特征,终可导致胰腺内外分泌功能的永久损害.CP的发病率地区间差别很大,欧美国家发病率较高,我国发病率较低,但近年来有升高趋势,目前尚无准确统计报告,而且对CP流行病学研究的文献报道也较少.本文主要探讨性别、年龄、胆石症病史、饮酒史及遗传因素等对慢性胰腺炎发病率的影响,并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浮;李淑德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Smads信号转导通路中Smads相关蛋白、TGF-β1及其Ⅰ、Ⅱ型受体在胰腺上皮内瘤变(PanIN)和胰腺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用EnVision和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66灶不同级别PanINs和121例胰腺癌组织中Smads相关蛋白、TGF-β1及其Ⅰ、Ⅱ型受体的表达并联系临床病理学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高级别PanINs病灶Smad4表达率(60.6%,20/33)显著低于低级别PanINs Smad4表达率(79.8%,186/233)(P<0.05);而高级别PanINs中Smad7、TGF-β1、TGF-βRⅡ表达率明显高于低级别PanINs(P<0.05).胰腺癌组织中,Smad4蛋白表达率在淋巴结转移组和神经受累组显著低于各自对照组(P<0.05);Smad7、TGF-β1及其Ⅰ、Ⅱ型受体的表达率在淋巴结转移组和神经受累组则分别显著高于各自对照组(P<0.05).胰腺上皮内瘤变和胰腺癌组织中Smad2、4、7蛋白,TGF-β1及其Ⅰ、Ⅱ型受体表达率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从低级别PanINs到高级别PanINs再到胰腺癌中,Smad4蛋白表达率逐渐降低,而Smad7、TGF-β1及其Ⅰ、Ⅱ型受体表达率逐渐升高,支持胰腺癌形成的分子模型.
作者:郑建明;朱明华;倪灿荣;刘晓红;黄玲;李兆申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