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腹股沟疝患者腹腔镜修补术的临床护理

刘小丰;徐佳宝;袁喜红

关键词:疝, 腹股沟, 老年, 腹腔镜
摘要:一般老年患者因基础病多,能承受手术的风险能力降低,而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出血少,术后疼痛轻,肠粘连发生低,并发症少,恢复性快等优点[1],能降低老年患者手术的风险性,深受老年患者的欢迎。我科于2009年9月至2013年6月用腹腔镜治愈老年腹股沟疝患者21例。现将有关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内镜介入注射卡培他滨治疗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探索

    目的:观察探讨内镜介入注射卡培他滨在治疗老年胃癌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5月~2014年1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老年胃癌患者共计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10例,实验组10例。对照组10例患者应用紫杉醇化疗方案,实验组10例患者应用内镜介入注射卡培他滨方案。对两组患者接受3个月治疗后的疗效进行评估,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镜介入注射卡培他滨在治疗老年胃癌患者过程当中具有疗效确切的优势,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可于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任欣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倒班护士睡眠质量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倒班护士睡眠质量水平对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应用睡眠质量问卷、自我效能问卷和自我评量表,对我院100名倒班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倒班护士自我效能与睡眠质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倒班制降低了护士的自我效能感,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积极应对。

    作者:孙玲玲;倪伟慧;章美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术后胃瘫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护理方法及效果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腹部术后胃瘫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经确诊的11例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均放置鼻胃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 EN)治疗,观察患者的适应情况、肛门排气;前白蛋白及淋巴细胞计数等营养状况的变化,做好肠内营养的护理。结果本组病例淋巴细胞计数和前白蛋白术后较术前有显著改变,显示术后早期EN可提高营养状况和机体免疫功能;所有患者胃肠功能均恢复,无再次手术,无相关并发症。结论腹部术后胃瘫患者应用肠内营养可以缩短胃瘫的病程,采用鼻胃肠营养管泵入肠内营养的方法符合生理,且经济、安全、方便,又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罗娜;王爱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急诊内科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心率衰竭患者在急诊内科接受不同治疗方式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0例在急诊内科治疗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和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及卡托普利治疗的观察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左心功能(LVEF)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0.579,P=0.282),但接受治疗后,两组LVEF均显著改善(t=-9.982,P=0.000;t=-4.958,P=0.000),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t=5.146,P=0.000)。对照组及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53.33%及83.3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χ2=6.238,P=0.012)。结论急诊内科治疗中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及卡托普利可显著提高老年重症心率衰竭的临床疗效。

    作者:吕小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胃管置入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胃管置入及护理干预在无创正压通气患者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共计9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祛痰、平喘和吸氧支持及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复尔凯胃管置入,妥善固定,胃管口不封堵,持续减压,并给予护理干预。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后48小时及96小时的有创机械通气发生的百分率指标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48小时有创机械通气发生率为11.1%,明显低于对照组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090,P<0.05);而观察组96小时有创机械通气发生率为6.7%,对照组为1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38,P>0.05)。结论早期的胃管置入能够明显的降低腹胀及误吸的发生率,从而使患者能够尽快的适应并配合无创正压通气,明显降低无创呼吸机使用后48小时的有创机械通气发生率。

    作者:吴晓琴;袁小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

    脊柱的胸腰段是脊柱中活动度大的节段之一,因此也是骨折的好发部位,临床上该段脊柱骨折占全部脊柱骨折的30%~60%[1]。随着脊柱矫形内植物的广泛应用以及脊柱生物力学研究的进展,脊柱的手术治疗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保守治疗,是当今脊柱骨折合并截瘫的首选治疗。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我们采取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方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28例,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劳世高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综合康复治疗在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治疗价值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在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80例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KOA)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氨基葡萄糖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电疗、运动疗法等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 VA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2.5%,观察组有效率为9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ADL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ADL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具有较好疗效,可以促进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兰文正;杨昕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活动在老年病房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病房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在老年病房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建立全新的排班模式;公示并落实服务项目;实行护士分层管理,体现能级对应;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结果病房管理有序,规范了护理执业行为,护患关系和谐,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确保了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和安全,达到了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服务目标。

    作者:付小红;陈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泌尿造口患者夜间尿液收集器的制作与应用

    为了泌尿造口患者有效夜间有效收集尿液,且制作简单,使用方便环保,经济成本低,设计制作一套泌尿造口患者夜间尿液收集器,并将其应用于临床与患者日常居家护理,取得满意效果。认为该集尿器能有效收集尿液,简单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红英;张茵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舒芬太尼对老年高血压手术患者气管插管期间生理学指数的影响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 SF )对老年高血压腹部手术患者气管插管期间各种生理学指数影响。方法连续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06月在鞍山市长大医院接受择期腹部手术老年高血压患者55例,入选对象按手术时间随机分为应用舒芬太尼麻醉组( SF组,33例)和应用瑞芬太尼麻醉组( RF组,32例),观察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各个时间点[插管前( T0期);插管即刻( T1期);插管后1分钟( T2期);插管后5分钟( T3期)和插管后10分钟( T4期)]的各种生理学指数[①平均动脉压( MAP);②心率( HR);③脑电双频指数( BIS)]。结果 SF组T2期、T3期、T4期MAP、HR和BIS检测值均明显低于T1期,而RF组仅T3期、T4期MAP、HR和BIS检测值均明显低于T1期(均P<0.05)。同时,SF组T2期、T3期、T4期MAP、HR和BIS检测值均明显低于RF组(均P<0.05)。结论 SF减轻老年高血压腹部手术患者气管插管期间应激反应作用更为明确。

    作者:景东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糖尿病高血糖危象临床治疗体会及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高血糖危象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4月至2013年12月治疗的80例糖尿病高血糖危象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两组均充分补液、纠正电解质失调,根据患者情况采取补钾、适量补碱治疗,同时积极寻找和消除诱因,防治并发症,在胰岛素治疗及纠正水电解质酸碱紊乱、防治并发症方面,A组采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入胰岛素治疗及小剂量胰岛素静滴,部分患者配合血液净化治疗;B组采用静脉滴注小剂量胰岛素及餐前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对比其疗效。结果两组血糖均显著降低,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平均血糖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出现低血糖概率大于B组,但A组发生血糖反复概率较少,纠正水电解质酸碱紊乱效果较好,并发症少,差异显著( P<0.01)。结论在补液、补充电解质及小剂量胰岛素治疗,配合血液净化、消除诱因可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使其趋于稳定,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病死率。

    作者:李悦森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新护士对静脉输液途径新进展了解程度的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新护士对静脉输液新技术的熟知程度、掌握程度,以制定对新护士静脉输液新技术、新知识的指导与培训方案。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36名在某三甲医院工龄一年以内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新护士对静脉输液新技术的了解缺乏,在临床实习期间有关知识讲解少、临床应用少、实际操作少是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结论应加强对新护士静脉输液相关知识的指导与培训。

    作者:张茵;张红英;何华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社区中心要重视老年患者的合理用药问题

    目的:基层社区中心更应重视老年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对某社区中心2013年全年60岁及以上患者的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合格率87.5%,不合格12.5%,其中联合用药不合理者占8.9%,因联合致不良反应增加者占0.6%,配伍禁忌者0.4%,用法用量不合理者1.2%。结论老年患者用药现状不乐观,呼吁全社会医务人员及家属都来重视老年患者的用药安全问题。

    作者:崔保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1例胰头部黏液性囊腺瘤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9岁,以主诉“上腹部疼痛不适2个月余伴黄胆1周”入院,患者既往有胆石症病史,近2月来进含脂餐后出现上腹部疼痛不适,症状渐进性加重,来本院就诊。门诊以胆囊结石并胆囊炎给予抗炎、利胆治疗后疼痛好转。查体:面色萎黄,巩膜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无异常,腹部平坦,上腹部及剑突下深压痛,肝胆脾未触及包块,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4.21×109,中性粒细胞0.65,血红蛋白132.3g/L,肿瘤标志物:AFP7.6U/ml,CEA1.9ng/ml,CA-125Ⅱ11U/ml,C199U/ml,血生化:TBIL158μmol/L, D-BIL115μmol/L,GGT410.3U/L,ALT170.6U/L,AST190.6U/L。入院行增强CT报告:“胰腺囊腺瘤?”(见图1)。腹部B超检查:胰腺体、尾未见明显异常,主胰管不宽。在胰腺头部见一无回声区,界限清晰,形态规整,囊壁较厚,欠光滑,壁上可见强回声钙化斑,内部可见分隔,未见明确血运。肝、胆、脾及双肾未见明显异常(见图2)。病理示:胰腺黏液性囊腺瘤(见图3)。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胰头部有一肿物,约40mm ×40mm大小,囊实性,有分膈,包膜完整,行部分切除送病检,手术顺利,患者术后恢复好,病理诊断符合胰腺黏液性囊腺瘤。

    作者:查晓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药物配制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患者安全作为医院认证与医疗质量管理的核心,而用药安全又是患者安全的核心,因此用药安全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因新药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的复杂又导致患者联合用药增加,进而导致药物相互作用增加,包括药理(如药物拮抗)和物理化学方面。在输液过程中,各种药物的理化特性不同尽可能做到单一药物单一溶媒(尤其是中药注射剂),但由于浓度高、药物组间输液器冲洗不完全、时间长、温度、光等因素,液体出现颜色改变、混浊等[1],由此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又可能导致医疗纠纷的增加。临床实践表明,输液在临床的配制环节对输液的质量有很大影响。因此,改善临床药液配制,杜绝安全隐患,对提高临床输液质量,保证输液安全有重要作用。

    作者:肖敏;张红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永久留置膀胱造瘘管患者照顾者负担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综述了永久留置膀胱造瘘管老年痴呆患者照顾者负担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认知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照顾者性别、年龄、照顾时间、抑郁情绪、社会支持等;以及其护理干预,包括参与出院计划、家庭干预、心理教育干预、完善社区服务等。提出国内针对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老年痴呆患者照顾者负担的干预性研究较少,应将其置于同等位置予以关注与干预。

    作者:李纯怡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1例肺栓塞患者健康教育的体会

    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一项经济、有效的干预措施。健康教育不是随意和盲目,而是真正使患者及家属对宣教内容掌握,帮助其建立健康的行为模式,达到自我监护,自我护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现通过对1例肺栓塞患者的健康教育,报告如下。

    作者:杜小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帕金森病的免疫治疗研究新进展

    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 )是我国常见老年神经疾病之一,由中枢神经系统慢性进行性退行性病变引起。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现有的药物治疗方法并不根本有效,但近年来在免疫治疗方面显现出良好前景。目前了解到免疫治疗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α-突触核蛋白抗体被动免疫治疗;依赖T淋巴细胞的疫苗免疫治疗;核酸疫苗主动免疫治疗。现以帕金森病的免疫治疗为主作以介绍,以供临床治疗参考。

    作者:尤玥;李子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医药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现状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enign paroxysmal vertigo , BP-PV)是常见的周围性眩晕,1969年schuknecht 提出嵴顶结石理论,1979年Hall提出管石症概念。本病在我国认识不足,大多被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源性眩晕”等。手法复位治疗BPPV疗效良好,近几年引起业内重视。中医对本病的治疗和研究状况如何?笔者通过万方数据网检索1980~2013年国内有关中医药治疗BPPV的情况,现归纳综述如下。

    作者:兰俊;郑剑波;黄桂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吉林市城区老年人群卫生服务需求调查

    目的:了解吉林市老年人群卫生服务需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提供依据,为合理配置卫生服务资源,优化卫生服务结构,完善社会保障系统提供科研依据。方法通过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吉林市所辖四个城区抽取样本,进行入户问卷调查,描述该研究对象的主要卫生服务需求项目,分析比较城区老年人群卫生服务需求在不同性别、学历、身体状况、家庭收入等之间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吉林市城区老年人卫生服务项目主要有健康体检、健康指导、家庭病房和康复指导。文化水平、参保情况均对老年人卫生服务需求产生影响,其中影响程度为严重的因素是参保形式。结论吉林市老年人群的卫生服务需求高于一般人群,仍有许多影响因素制约,需不断完善。

    作者:冯磊;王艳玲;孙全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