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交替性左右束支阻滞、右束支手风琴样效应1例

沈丽萍

关键词:房室传导阻滞, 交替性左右来支阻滞, 手风琴样效应
摘要:1.病例情况患者男性,79岁,发现血压升高3月,高时可达190/100mmHg,但血压控制尚好,血脂、血糖均正常,心界不大,临床诊断为高血压病Ⅲ级.半月前体检发现心跳慢,无胸闷、气促及黑朦等不适.常规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律,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80例低肺功能老年肺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低肺功能老年肺癌手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处理方案.方法 将80例低肺功能老年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轻度组42例:MW≤50%、FEV1≤45%;重度组38例:50%< MVV< 80%、45% <FEV1 <70%.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死亡情况,探讨其围手术期处理方法.结果 轻度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为11.90%,0;重度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为71.05%,7.89%.轻度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重度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低肺功能检查是老年肺癌患者手术治疗的重要依据,积极的围术期准备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慎重手术.

    作者:雷又鸣;白松;石柔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研究进展

    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一直是外科治疗的一个重点,随着对胃肠道功能认识的提高,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得到长足发展,本文对近年该治疗的新观点、新思路进行综述,期望对外科手术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提供帮助.

    作者:卜德勇;马芸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浅谈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气道管理体会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呼吸道不畅时采取的紧急而有效的治疗措施.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多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昏迷,其生理机能差,各种反射减弱,早期气管切开是解决呼吸道阻塞,迅速改善通气功能的重要措施,术后呼吸道管理,是重型颅脑损伤护理的重要环节.

    作者:阳艳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12例中老年人无肢体功能障碍脑出血分析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疾病,常突然发病,多有肢体功能障碍,无肢体功能体障碍病例较少,临床报道也不多,现将我院12例无肢体功能障碍脑出血病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熊行虎;陈晶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骨密度、骨代谢指标及血清瘦素水平表达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骨密度、骨代谢及血清瘦素水平表达.方法 连续选择近期在我科住院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老年髋部骨折组)35例,入选对象接受了骨密度(BMD)、血钙(Ca2+)、血磷(P)、血骨钙素(BGP)、血碱性磷酸酶(AKP)及血清瘦素(LEP)水平检测,并与27例同龄、同性别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上述相同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老年髋部骨折的平均BMD、LEP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BGP和AKP浓度则明显高于后者(P<0.01或P<0.05).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存在明确BMD下降及外周血LEP低水平表达,并伴随着其他骨代谢指标增加.

    作者:俞越;曹国峰;张世刚;张远石;苑福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康复训练联合吸入噻托溴胺和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耐力的影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可预防和治疗的疾病[1].目前COPD的治疗目标是预防和控制症状的急性加重,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健康状况[2].临床研究表明噻托溴胺和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使用在控制症状、改善肺功能及健康状况方面均优于单独使用其中一种药物[3].

    作者:谭芳;刘凌;王成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医院体检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和实现

    目的 探索一种适应体检特点,符合体检要求的工作流程,以提高体检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及受检者满意度.方法 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对十堰市人民医院近20个站点包括体检登记处、临床体检分科平台、医师总检平台,LIS/PACS检查结果自动传入系统,体检综合平台进行系统化管理.结果 体检信息管理系统实施两年以来,体检工作实现了规范化、系统化管理,加快了体检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体检医生节省时间并减轻了负担,较准确地达到了体检预期要求与效果.结论 该系统值得在医院体检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杨琼玉;张艳;刘俊;邱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治疗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病情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需要长期维持治疗.西医治疗主要是抗感染、化痰、解痉平喘等对症治疗为主.

    作者:夏倩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伏格列波糖对血脂水平影响的临床观察

    伏格列波糖是一种新型的α-D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能抑制双糖降解为单糖,导致D葡萄糖形成减少,从而降低血糖,尤其是餐后血糖.为了解其对血脂代谢的影响,我们对67例应用伏格列波糖的患者进行了血脂水平观察,旨在了解其对血脂水平的影响.

    作者:刘文辞;王飞;陶艳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工作压力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

    目的 了解ICU护士工作中压力的来源和干预措施,以促进护士身心健康,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武汉市3所医院ICU的60名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及干预措施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多因素分析表明,ICU护士压力源指标有工作责任重、压力大、工作环境复杂、工资福利待遇低、与患者及家属关系紧张、缺乏领导及社会的支持、缺乏心理培训等.结论 ICU护士工作压力较大,应重视ICU护士的压力源及心理健康状况,采取积极方式缓解其压力,以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刘颖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三种疾病在实施临床路径中平均住院天数及费用的比较

    目的 将社区获得性肺炎,2型糖尿病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实施临床路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平均住院天数及费用的差异.方法 比较两组在平均住院天数、药费、检查费及总费用方面的差异.结果 实施临床路径组较对照组在上述指标比较中均有降低.

    作者:郑永咏;齐云萍;何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41例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的特点,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严重的负担,是目前医学界和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作者:黄群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CIK细胞免疫治疗中的心理护理体会

    总结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免疫治疗的临床心理护理体会.充分运用心理学中沟通、倾听、陪伴、尊重技巧,稳定患者情绪,保证患者治疗顺利完成,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梅荣;李兴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气管插管捆绑措施预防非计划性拔管临床研究进展

    机械通气过程中脱管意外拔管时有发生,如何预防意外拔管是我们当前临床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重点综述了气管插管捆绑措施预防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现状.提出实施综合措施有助于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作者:王传秀;钱金玲;孙亮;杨文梓;汤丽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心理护理

    脑血管意外,又称急性脑血管疾病、脑卒中或中风,是一组急性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具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且病程长,因此在情感方面有一系列复杂的必理变化过程,曾有资料统计脑血管病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30%[1],焦虑症也是此类患者较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

    作者:苏莲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专项护理干预改善老年乳腺癌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评分指标观察

    目的 观察专项护理干预改善老年乳腺癌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CRF)评分指标.方法 连续选择近期住院的老年乳腺癌患者59例.入选对象均接受了手术治疗,并随机分为专项护理干预组(29例)和对照组(30例).专项护理干预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疼痛护理、饮食护理和指导有氧运动.两组对象治疗结束后接受了“癌因性疲乏评估量表”评定.结果 干预组的“CRF评估量表”各条目评分及CRF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专项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老年乳腺癌术后患者CRF指标评分.

    作者:佟玲玲;张婷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老年女性反复下尿路感染与阴道炎的关系

    目的 本文观察了老年女性患有反复下尿路感染者与老年性阴道炎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在2009年至2011年间就诊于老年病科的门诊和住院的反复下尿路感染的68例老年女性患者进行检查治疗,观察致少6个月以上.对照组是与同时期健康体检的68例老年女性体检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发现22例(32.35%)反复下尿路感染的老年女性患有阴道炎.对照组仅有7例(10.29%)患有阴道炎.两组比较阴道炎的发病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老年女性反复下尿路感染的发生与老年性阴道炎呈正相关,给予老年阴道炎积极的治疗对预防下尿路感染的复发起到良好的作用.

    作者:萧皞玲;高桂琴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个性化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有效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我院收治的NAION患者,按照治疗初始选择同时联合用药还是前后交叉用药,将68例(70眼)分为A组和B组,观察视力恢复有效率.结果 A组38眼总有效率63.2%,B组32眼总有效率84.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6,P<0.05). 结论 在NMON发病后根据患者个体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前后交叉用药,疗效好于模式化的同时联合用药,对NAION的临床治疗具有深远指导意义.

    作者:赵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尿毒症皮肤瘙痒的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

    综述了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发生的机制、中西医治疗方法.发病机制可能与皮肤干燥、周围神经病变、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升高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因素有关,局部治疗、充分透析、中药的应用、加强药物疗效的观察等措施可缓解患者皮肤瘙痒.

    作者:刘瑞;赵静;柯昌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宋绍亮教授治疗狼疮肾病的经验

    祖国医学文献中无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名,但其临床表现在文献中有类似描述,如“蝴蝶丹”、“阴阳毒”等.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错综复杂,往往累及内脏,常伴有心、肝、脾、肺、肾五脏病症.正如《素问·痹论》曰:“五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故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

    作者:张艳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