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亮;张健
顽固性高血压是指经过生活方式改善,同时服用3种不同作用机制的降压药物(其中一种为利尿剂),或至少需要4种药物才能将收缩压和舒张压控制在目标水平(<140/90 mmHg)[1] (1 mmHg=0.133kPa).此类患者约占高血压病的10%左右,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因此,临床上一直在寻找新的治疗手段,希望能简单、安全、有效地控制顽固性高血压.
作者:马龙;郑雨婷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血栓弹力图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选自2013年8月~2014年8月于安阳地区医院诊断为PCI术后1年内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作为病例组(18例),同时选择PCI术后1年未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作为对照组(50例),观察两组之间血小板聚集抑制率是否存在差异,与PCI术后再狭窄的发生有无统计学关联,是否为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病例组ADP途径血小板抑制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CI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独立相关,OR值为2.063.结论 血小板抑制率与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独立相关,ADP途径血小板抑制率不达标为PCI术后患者发生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杨晓红;郝增光;郑晓晖 刊期: 2017年第04期
1 线粒体自噬线粒体是一种双层膜封闭式细胞器,其组成约占总细胞体积的30%,同时也是细胞敏感的细胞器之一.线粒体不仅能通过氧化呼吸链产生大量三磷酸腺苷(ATP)以维持心肌正常的电生理和收缩功能,还参与调节胞内钙稳态、活性氧的生成及启动多种信号分子等,因此,适时清除受损伤的线粒体对于细胞的正常生长和代谢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于静;吴晓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心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对NSTE-ACS患者66例及20例正常人进行分析,获得左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S)、圆周应变(LVGCS)、径向应变(LVGRS),对所有患者及对照组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等指标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对比,NSTE-ACS组LVGLS、LVGCS、LVGRS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LVGLS差异更特异(P=0.008),高敏C反应蛋白、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NSTE-ACS组较正常组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准确、定量评价NSTE-ACS患者心脏整体收缩功能.其中纵向应变差异更特异.
作者:李井;刘玉洁;骆永娟;张颖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系统评价镁摄入量和血清镁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CDM)之间的关系.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查找所有镁摄入量、血清镁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关系的队列研究,检索时限为从建库至2016年4月29日,同时手工检索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由2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后,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4篇文献,Meta分析显示:①镁摄入量高组与低组比较,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相对危险度合并效应量(RR=0.92,95%CI:0.77~1.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镁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无明显相关性;②以性别为亚组进行分析,男性组、女性组镁摄入量高组与低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相对危险度合并效应量(男RR=1.07,95%CI:0.97~1.19;女RR=0.84,95%CI:0.61~1.15)分别比较仍无明显统计学差异;③血清镁浓度高组与低组(或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高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明显降低(RR=0.74,95%CI:0.64~0.88).结论 镁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无明显相关性,在不同性别亚组中均没有明显差异;血清镁浓度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负相关,在一定的范围内,血清镁浓度越高,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越低.
作者:张丽娟;余志敏;郑雅芬;王智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药物临床试验目的是确证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根本的目标是为了更合理的使用药物、更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照研究是临床研究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在开展药物对照试验时,合理选择对照药物是一个关键点、亦是难点.分析试验目的、结合不同的医疗需求,合理选择对照药物进行临床研究方案设计,可以使临床试验给医疗工作带来的价值更大.本文结合实例简要介绍如何选择对照药物.
作者:翁鸿;尹庆锋;王朝阳;曾宪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研究表明,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CTO)的血运重建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1,2].近几年, 随着介入器具及治疗策略的进展,CTO介入治疗成功的比例越来越高,本文对CTO介入治疗策略做一综述.1 CTO 血运重建的适应证对于CTO病变的介入治疗,2011ACC指南为Ⅱa类推荐,2012年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为ⅡaB类推荐.介入治疗的适应证为:优化药物治疗仍不能控制的心绞痛、闭塞病变形态适宜介入治疗、无创检查显示病变血管所支配的区域出现大面积的心肌缺血性改变、重要功能血管及血管近端发生病变者.
作者:吴龙梅;李俊峡;田新利;崔振双;韩运峰;石宇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又称阻塞性肺气肿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主要是由于支气管、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纤维病变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室扩张、肥大,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一类心脏疾病[1,2],该病具有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流行性等特点.在世界范围内,肺心病是主要致死致残的病因之一;在我国,该病多发于寒冷地区,中老年人多见[3].
作者:赵步长;赵涛;宋琳琳;刘娜;吴建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Wellens综合征(WS)的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7月于解放军第二五四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68例WS患者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肌标记物;统计误诊疾病类型、数量.结果 ①临床情况:男性47例,女性21例;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5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6例,药物治疗4例;3例进展为前壁心肌梗死.②病变均位于前降支近中段,狭窄<50%者0例,50%~70%者4例(5.9%),70%~90%者12例(17.6%),>90%的52例(76.5%).③心肌标记物:肌钙蛋白I(cTNI)升高24例,平均峰值:0.72±0.26 ng/ml;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平均峰值384.02±192.89 pg/ml.④心电图:T波倒置52例(76.5%)、双向30例(44.1%)、T波倒置及正负双向均出现14例(20.6%).⑤超声心动图:37例室壁运动障碍.⑥误诊:心脏神经官能症5例,应激性心肌病4例,心包炎、肺栓塞、反流性食管炎、咽炎各1例.结论 WS心电图表现为孤立性T波改变,病变位于前降支近中段;部分患者cTNI、NT-proBNP出现升高;对心电图特点认识不足是误诊的主要原因.
作者:邱景伟;王翠珍;浦奎;郭峰;程艳慧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中国中西部城市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CEI/ARB)的使用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两阶段随机抽样抽取中西部城市31家医院2001年、2006年、2011年的AMI患者病历,收集和提取相关资料,分析ACEI/ARB的使用情况以及使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入选3044例患者,其中中国指南Ⅰ类推荐2951例,指南Ⅱa类推荐93例.2001年、2006年和2011年,指南Ⅰ类推荐患者ACEI/ARB使用情况为240(71.43%)、598(73.19%)、1230(68.41%);指南Ⅱa类推荐患者为4(57.14%)、5(62.50%)和37(47.44%).在3个研究年份中,ACEI使用率均显著高于ARB(71.13%vs.0.60%;71.36%vs.2.57%;57.23%vs.1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与对应组相比,合并高血压(OR=2.37,95%CI:1.89~2.98)、糖尿病(OR=1.32,95%CI:1.02~1.70),心力衰竭病史(OR=1.65,95%CI:1.29~2.12),年龄≥75岁(OR=1.49,95%CI:1.14~1.95),入院时收缩压≥140 mmHg(OR=1.94,95%CI:1.55~2.43),肾小球滤过率未测量(OR=4.10,95%CI:2.66~6.33)的患者更倾向于使用ACEI/ARB.女性(OR=0.77,95%CI:0.63~0.94)、非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OR=0.69,95%CI:0.59~0.82)、左室射血分数未测量(OR=0.47,95%CI:0.36~0.61)、有中风史(OR=0.73,95%CI:0.57~0.95)、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OR=0.44,95%CI:0.20~0.95)的患者较少使用ACEI/ARB.结论 中西部城市AMI患者中,指南I类推荐的患者约1/3住院期间未接受ACEI/ARB类药物治疗,且10年间该类药物的应用无明显改善.基于指南强烈推荐,AMI患者需增加ACEI/ARB类药物的应用.
作者:高建步;杨守忠;李玉东;张松雨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系统评价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的关系.方法 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关于探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冠状动脉慢血流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间均为建库时间至2016年11月30日.按设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由2名评价者独立选择试验提取资料交叉核对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估,对终纳入的研究文献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评价.结果 纳入6篇文献,共有851例研究对象,其中CSF组426例,对照组425例.Meta分析结果 表明,相比于对照组,白细胞(WBC)水平在CSF组水平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0.59,95%CI:0.35~0.83,P<0.001,I2=0%);CSF组中性粒细胞(Neu)水平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0.65,95%CI:0.28~1.01,P<0.001,I2=64%);CSF组患者中其淋巴细胞(Lym)数值低于对照组,其结果 具有统计学意义(MD=-0.21,95%CI:-0.4097~-0.0023,P=0.05,I2=71%);NLR水平在CSF组水平更高(MD=0.57,95%CI:0.41~0.73,P<0.001,I2=47%),结果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WBC、Neu、Lym及NLR水平在CSF组中较高,提示炎症反应为CSF的重要作用机制.
作者:谭利国;张涛;王家宁;简斌;王娟;车军;余丹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左心房黏液瘤患者的瘤体质量与心功能、肺动脉压的关系及术后病理学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6年7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57例左心房黏液瘤患者资料,其中男性38例,女性19例,年龄34~83岁.根据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4组:Ⅰ级(9例)、Ⅱ级(19例)、Ⅲ级(22例)、Ⅳ级(7例).所有患者手术治疗前后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肺动脉压水平,HE染色观察心脏黏液瘤.结果 随着NYHA分级增高,患者心脏黏液瘤的瘤体质量也呈增加的趋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各组随着NYHA分级增高,LVEF值呈降低趋势,LVEDD以及肺动脉压呈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组患者术后3个月LVEF值均较术前升高,LVEDD及肺动脉压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脏黏液瘤患者的瘤体质量与患者手术前的LVEF呈显著负相关(r=-0.497,P<0.001),与LVEDD及肺动脉压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53和0.572(P均<0.01).瘤体病理学观察可见较多的血管及肿瘤细胞浸润.结论 左心房黏液瘤患者瘤体质量与其心功能、肺动脉压密切相关;手术治疗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肺动脉压.
作者:王全义;赵艳梅;张秋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餐后残粒脂蛋白-胆固醇(RLP-C)水平,并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连续入选2015年3月~2015年9月南京市胸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临床诊断为冠心病且低密度脂蛋白(LDL)达标的住院患者42例.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分为冠心病组及对照组,入院第2 d检查空腹及早餐后4 h的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使用公式法(RLP-C=TC-HDL-C-LDL-C)计算得到RLP-C浓度,比较组间差异,并计算冠心病组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分析其与RLP-C的关系.结果 两组空腹情况下TG、TC、LDL-C、RLP-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HDL-C高于冠心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餐后4 h情况下TG、TC、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冠心病组RLP-C高于对照组,对照组HDL-C仍高于冠心病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RLP-C增幅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HDL-C增幅高于冠心病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空腹、餐后4 h各个血脂指标以及血脂指标增幅和Gensini评分之间的相关性,RLP-C的餐后增幅与Gensini评分具有中度相关性(r=0.450,P<0.05).结论 餐后RLP-C能够更好反应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及血脂相关性心血管剩留风险.
作者:李益民;王治;陆治平;李翔宇;陈锁芹;黄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葛根素治疗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的疗效,并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 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法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取造模成功的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模型组、葛根素低剂量组(40 mg/kg)、葛根素中剂量组(80 mg/kg)、葛根素高剂量组(160 mg/kg),每组10只.另取同龄正常饲养大鼠10只作为对照组.各组大鼠分别于取血测定血糖、肌钙蛋白Ⅰ(cTnI),16周后取心肌组织测定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 葛根素有降糖作用,以高剂量组治疗效果明显(P<0.05).模型组高糖饮食16 w后cTnI水平明显高于其它组(P<0.05),葛根素高剂量组的cTnI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MDA含量明显升高,SOD明显降低,葛根素高剂量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 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有明确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减轻心肌氧化应激反应发挥作用.
作者:高静媛;杨雨旸;潘彩飞;于小龙;孙尧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就诊途径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门-球(D-to-B)时间的达标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 入选自2012年7月~2016年6月于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心内科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根据就诊及进入导管室的途径分为:常规急诊就诊组(120例)、呼叫120来院组(54例)、转诊来院院前启动组(26例)、胸痛中心微信平台院前启动组(20例).观察4组进门至导管室时间、D-to-B时间、D-to-B时间达标率和患者决定时间并分析D-to-B时间不达标的原因.结果 所有220例患者总的D-to-B时间达标率为63.18%,其中转诊来院院前启动组和胸痛中心微信平台院前启动组进门至导管室时间和D-to-B时间短于常规急诊就诊组和呼叫120来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诊来院院前启动组和胸痛中心微信平台院前启动组D-to-B时间达标率均高于常规急诊就诊组和呼叫120来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比较患者决定时间,转诊来院院前启动组和胸痛中心微信平台院前启动组均低于常规急诊就诊组和呼叫120来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急诊就诊组也低于呼叫120来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急诊就诊组和呼叫120来院就诊组D-to-B时间不达标的原因主要包括心电图时间延迟、介入组会诊时间延迟、患者决定时间延迟、导管室准备及转运时间延迟以及术中延迟,其中患者决定时间延迟例数多.转诊来院院前启动组和胸痛中心微信平台院前启动组D-to-B时间不达标原因是手术过程中解剖变异或操作困难引起.结论 建立胸痛中心,通过微信平台实现院前启动可以明显缩短D-to-B时间,提高D-to-B时间达标率.
作者:朱峰;许向东;李宏松;吴国林;张莉;陈霞;华孙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2月于长江航运总医院心内科就诊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106例,其中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3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69例,同时选取在本院健康体检的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病史的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hs-cTnT的差异,分析患者血清hs-cTnT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分析血清hs-cTnT诊断NSTEMI的价值.结果 NSTEMI患者与UA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家族史、吸烟史等基线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与健康对照在年龄和性别比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STEMI患者的血清hs-cTnT水平(25.85±11.59)pg/ml显著高于UA患者(8.12±3.65)pg/ml和正常对照组(3.59±1.8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NSTEMI患者和UA患者中血清hs-cTnT均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增加而上升,且血清hs-cTnT水平在两支病变和多支病变的NSTEMI组中高于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UA组作为对比,hs-cTnT诊断NSTEMI的阈值为15.02 pg/ml,AUC曲线下面积为97.18%,灵敏度为91.89%,特异度为98.55%,约登指数为0.904;以健康对照组作为对比,hs-cTnT诊断NSTEMI的阈值为8.10pg/ml,AUC曲线下面积为97.39%,灵敏度为94.59%,特异度为100%,约登指数为0.946.结论 NSTEMI患者的血清hs-cTnT水平高于UA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且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其可作为诊断早期NSTEMI的重要临床指标.
作者:李秀琪;汪瀚;余稳;韩静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谵妄患者制定合理的循证治疗方案.方法 在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基础上,提出临床问题并转换成便于检索的形式,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BM,CNKI,VIP和WanFang数据库.结果 共检索出有关术后谵妄评估工具、谵妄风险(麻醉方式、高血压、糖尿病、心律失常)、镇静药物的使用相关的Meta分析4篇,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SR)1篇,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2篇,综述1篇.根据检索结果 ,并结合患者病情和意愿,制定出有效的谵妄治疗方案:采用重症监护室意识模糊评估法(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 for the intensive care unit,CAM-ICU)工具对患者进行动态、客观的评估,采用纳洛酮联合奥氮平药物治疗,积极治疗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心律失常的原发病变.结论 采用循证证据评价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谵妄患者制定全面的治疗方案来促进谵妄的治疗及愈合.
作者:左红霞;张超;彭乐;王梦荷;牛玉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现有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诊断手段主要有心电图、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CTA及心肌灌注成像(MPI)等,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临床中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前通常使用非侵入性检查手段进行危险因素评估,但均存在特异性差或敏感度低等缺陷,不利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基因表达评分(GES)是基于患者年龄、性别以及通过qRT-PCR的方法定量检测患者外周血中23个基因表达水平使用特定公式(表1)进行计算从而得出相应评分,其用于非糖尿病患者冠心病检测已被多中心研究证实.
作者:张亮;张健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评估高脂血症患者内皮功能与血压变异时率的相关性.方法 从2015年6月~12月连续入组京西医院心内科门诊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46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61.80±8.96)岁.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评估血压及计算血压随着时间的变化速度(血压变异时率),包括24 h、日间及夜间的血压变异时率;并通过内皮功能检测仪(EndoPAT 2000)评估内皮功能(以反应性充血指数RHI来表示),RHI≤1.67和RHI>1.67将研究对象分成内皮功能减低组(12例)和内皮功能正常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内皮功能与血压变异时率的相关性.结果 46例高脂血症患者平均血压为123/74 mmHg(1 mmHg=0.133kPa),RHI为2.07,收缩压的血压变异时率均高于舒张压,日间平均血压变异时率、24 h血压变异时率、夜间平均血压变异时率呈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内皮功能减低组患者年龄明显高于内皮功能正常组,而24 h平均舒张期(DBP)、夜间DBP变异时率低于内皮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调整性别、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及服用药物情况后,24 h收缩期(SBP)变异时率、日间SBP变异时率每增加0.1 mmHg/min,RHI分别降低0.25和0.20(P均<0.05).结论 高胆固醇血症患者24 h及日间收缩压变异时率与内皮功能指标呈负相关.
作者:张磊;阮燕萍;魏万林;孙竹;于倩;杨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血清降钙素原(PCT)、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入选自2011年1月~2015年1月于河北省邯郸市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邯郸院区内科就诊的8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死亡或随访6个月为终点事件,将病例组分为好转组和死亡组,同时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8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血清25-(OH)D3、NT-proBNP、PCT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记录患者入院时心脏超声结果 及随访6个月时间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心力衰竭复发入院、心源性死亡或者恶性心律失常).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左心射血分数(LVEF)明显降低(P<0.05),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明显增高(P<0.05);血清25-(OH)D3明显降低(P<0.05),NT-proBNP、PCT及hs-CRP水平明显增高(P<0.05).与好转组比较,死亡组LVEF明显降低(P<0.05),而LVEDD及LVESD明显增高(P<0.05).血清25-(OH)D3水平明显降低,而NT-proBNP、PCT及hs-CRP水平明显高于好转组(P<0.05).结论 检测血清25-(OH)D3、NT-proBNP、PCT水平对于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红亮;孟利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