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睾酮及雌二醇与老年男性痴呆类型和严重程度的关系

解恒革;王鲁宁;王晓红;张晓红

关键词:睾酮, 雌二醇, 痴呆, 认知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总睾酮(TT)、雌二醇(E2)与老年男性痴呆类型和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111例男性老年人,将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人28例作为正常组,轻度认知损害(MCI)患者15例作为MCI组,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50例作为AD组(其中轻、中、重度分别为17、18和15例),血管性痴呆(VaD)患者18例作为VaD组,检测TT和E2浓度.痴呆严重程度根据通用的临床痴呆评价量表评分.应用协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x2检验方法分析TT、E2与AD和VaD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MCI组、正常组和轻度AD患者的TT和E2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D组患者TT和E2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随着认知损伤程度的加重,AD组患者TT呈下降趋势(Spearman's ρs=-0.4709,P<0.001),且TT低下患者的比例增多.VaD组、AD组、正常组3组间比较,TT和E2水平以及TT和E2低下患者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T下降与AD及其严重程度相关,血清E2下降与AD相关,但与其严重程度无关,二者与VaD均无明显相关性.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人尿激肽原酶联合血小板抑制剂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人尿激肽原酶(尤端克林)联合血小板抑制剂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 8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拜阿司匹林200~300 mg/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0.15 PNAU/d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7天.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并观察凝血功能、血压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NIHSS评分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高血压患者在应用尤瑞克林治疗期间血压无明显波动(P>0.05).结论 尤瑞克林联合血小板抑制剂能有效治疗脑梗死,且安全性良好.

    作者:董珠;杨洪叶;才其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马来酸桂哌齐特预防桡动脉痉挛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对桡动脉痉挛的预防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拟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的583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91例)和对照组(292例).试验组患者自入院起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320 mg静脉滴注,1次/d,连续3天;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两组用药前后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术中观察患者是否发生桡动脉痉挛.结果 试验组患者发生桡动脉痉挛13例(4.47%),对照组为27例(9.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试验组患者使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马采酸桂哌齐特能有效预防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桡动脉痉挛的发生,其疗效安全可靠.

    作者:陈艺;周玉杰;聂斌;贾德安;刘宇扬;赵迎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白藜芦醇对大鼠缺氧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对SIRT1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Res)对大鼠缺氧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以及对SIRT1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褐鼠心肌细胞株H9c2培养48 h后随机分为5组:Res干预组,Res对照组,尼克酰胺(Nam)干预组,Nam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24 h后终止培养,RT-PCR法检测SIRT1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SIRT1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TUNEL法及流式细胞仪PI染色法分析细胞凋亡.结果 与Res对照组比较,Res干预组SIRT1 mRNA表达水平升高,蛋白表达增加;与Nam对照组比较,Nam干预组SIRT1 mRNA水平与蛋白表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Res对照组比较,Res干预组细胞凋亡率降低,与Nam对照组比较,Nam干预组细胞凋亡率升高(P<0.01),正常对照组细胞凋亡率低.结论 Res能减少缺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上调SIRT1的表达发挥作用.

    作者:余伟;王伟;陈纯娟;傅玉才;王欣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拉西地平和培哚普利逆转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对比观察

    1 资料与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科就诊的门诊或住院的高血压患者88例,男性62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60.5±2.8)岁,均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入选标准:(1)未经治疗或中断降压治疗2周以上;(2)安慰剂导入期2周后舒张压在95~115 mm Hg(1 mm Hg=0.133 kPa);(3)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男>134 g/m2及女>110 g/m2.排除标准:(1)继发性高血压及恶性高血压;(2)高血压心脏病以外的其他器质性心脏病;(3)糖尿病;(4)肝肾功能异常;(5)电解质测定结果异常;(6)有一过性脑缺血或3个月内脑卒中史者.88例患者随机分为拉西地平组(44例)和培哚普利组(44例).

    作者:田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用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实验探讨增龄对Wistar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增龄对Wistar大鼠体重、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空腹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Wistar大鼠45只分为4月龄组、14月龄组和24月龄组,每组15只,行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实验,观察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清FFA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变化.结果 3组大鼠的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4月龄组比较,14月龄组和24月龄组大鼠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升高(P<0.01),24月龄组大鼠血清FFA明显高于4月龄组(P<0.01);与4月龄组比较,14月龄组和24月龄组大鼠稳态葡萄糖输注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增龄与胰岛素敏感性呈负相关.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加,大鼠空腹血糖无明显差异,空腹胰岛素和FFA均明显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加重.脂肪、肌肉和肝脏可能参与了增龄介导的胰岛素抵抗.

    作者:杜英臻;谷昭艳;李春霖;刘瑜;马丽超;龚艳平;田慧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血清睾酮及雌二醇与老年男性痴呆类型和严重程度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清总睾酮(TT)、雌二醇(E2)与老年男性痴呆类型和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111例男性老年人,将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人28例作为正常组,轻度认知损害(MCI)患者15例作为MCI组,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50例作为AD组(其中轻、中、重度分别为17、18和15例),血管性痴呆(VaD)患者18例作为VaD组,检测TT和E2浓度.痴呆严重程度根据通用的临床痴呆评价量表评分.应用协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x2检验方法分析TT、E2与AD和VaD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MCI组、正常组和轻度AD患者的TT和E2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D组患者TT和E2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随着认知损伤程度的加重,AD组患者TT呈下降趋势(Spearman's ρs=-0.4709,P<0.001),且TT低下患者的比例增多.VaD组、AD组、正常组3组间比较,TT和E2水平以及TT和E2低下患者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T下降与AD及其严重程度相关,血清E2下降与AD相关,但与其严重程度无关,二者与VaD均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解恒革;王鲁宁;王晓红;张晓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老年人常见睡眠障碍临床特征及处理研究进展

    睡眠是机体不可缺少的生理需要.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时间和质量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老年人睡眠障碍经常被医师忽视,失眠症状被伴随的躯体疾病掩盖.现对老年人常见的睡眠障碍和处理方法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以引起医师对老年人睡眠问题给予更多关注.

    作者:郭筱华;韩峭青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腺苷超声心动图与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的价值

    目的 探讨腺苷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ASE)与腺苷负荷99mTc心肌灌注显像(Ad-SPECT)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 选择临床拟诊断为稳定性心绞痛的住院患者86例,同期行ASE和Ad-SPECT单项及联合试验,观察腺苷静脉滴注后心率、血压及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86例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阳性62例,阴性24例.ASE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74%、79%和76%,Ad-SPECT分别为87%、62%和80%,ASE及Ad-SPECT的联合平行试验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97%,63%和87%,联合系列试验分别为65%、88%和80%.联合平行试验的敏感性与各单项试验敏感性之间、联合系列试验的特异性与各单项试验特异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腺苷负荷试验安全、可靠,ASE及Ad-SPECT诊断冠心病特异性、敏感性均较高,联合试验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冠心病的价值.

    作者:李晓燕;陈国栋;梁春香;谈红;张红明;赵修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静脉溶栓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

    1 资料与方法选择2007年6月~2008年7月在许昌市人民医院和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发病≤3 h,相邻心电图导联ST段抬高,且具有动态演变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AMI)患者60例(包括心源性休克4例,心脏骤停3例),男45例,女15例,平均年龄(63±8)岁,随机分为常规组(24例)和替罗非班组(36例).常规组患者先给予口服氯吡格雷300 mg,嚼服阿司匹林300 mg,尿激酶15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30 min内输完.

    作者:马林业;骆金玺;魏琦;郑焕成;李海亮;高传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白藜芦醇抑制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平滑肌增殖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对大鼠颈动脉内膜球囊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7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损伤组和干预组,每组各24只.干预组于手术前1周及术后给予白藜芦醇50 mg/kg灌胃,余两组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术后1、7和14天观察大鼠颈总动脉形态学变化并进行图像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RT-PCR检测血管平滑肌中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损伤组和干预组7、14天管腔面积明显减小.与损伤组比较,干预组7、14天管腔面积明显扩大(P<0.01),内膜面积/中膜面积明显减小(P<0.01);干预组7、14天PCNA,PAPP-A表达较损伤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 白藜芦醇可能是通过抑制血管内膜平滑肌细胞PAPP-A的表达,减轻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内膜平滑肌的增殖,为临床白藜芦醇抗血管平滑肌增殖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杨东伟;张清华;蒋知新;查政;袁向珍;高德禄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以情感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一例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是由于血液循环中缺乏甲状腺激素,体内代谢过程减弱引起的疾病.临床甲减的患病率为1%,女性较男性多见,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上升.老年甲减是指年龄>60岁的甲减患者,但是对其确切的发病年龄在文献中并无准确的定义.其发生率女性一般为5%~20%,男性为3%~8%.老年甲减患者早期易出现记忆力下降、嗜睡等精神神经系统症状,尤其是老年患者同时多种疾病并存时,易被误诊为脑动脉硬化、抑郁症、老年性痴呆等,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造成误诊、漏诊、误治.

    作者:施冰;何冰娟;曹少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老年心脏瓣膜病的介入治疗

    目前,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以往在发达国家的一些老年病逐渐在我国成为常见病,不仅给公共卫生带来了挑战,也造成了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

    作者:秦永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依达拉奉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我们应用依达拉奉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分析其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潘凤华;刘庆萍;王辉;丁桂兵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白细胞介素18水平检测分析

    急性脑梗死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是急性脑梗死发生的基础,细胞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备受重视.有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IL)18在免疫反应调节中具有关键作用,介导了神经系统中多种炎症和免疫性疾病形成[1].我们对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IL-18检测,探讨其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潘云;唐任光;黄建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8-羟基脱氧鸟嘌呤水平与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目的 初步探讨氧化应激在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78例,分为大血管并发症组(32例)和无并发症组(46例).检测两组患者血TG、TC、LDL-C、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8-羟基脱氧鸟嘌呤(8-OHdG)水平.同期检测6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8-OHdG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血8-OHd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78±1.33)μg/L vs(0.72±0.93)μg/L,P<0.05].大血管并发症组血8-OHdG水平较无并发症组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3±1.37)μg/L vs(2.67±1.30)μg/L,P>0.05];大血管并发症组TG水平和病程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8-OHdG水平与TG和病程呈正相关(P<0.05),而与TC、LDL-C、HDL-C及HbA1c水平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增高.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与病程、血脂关系更密切,脂代谢异常是糖尿病氧化应激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叶小珍;杜宏;陈吉海;陈慧梅;王坚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测定及比较,分析炎症及细胞因子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4例(AMI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44例(UAP组),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43例(SAP组),无冠心病患者35例(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TNF-α、C反应蛋白(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AMI组患者血清IL-6、IL-8、IL-10、TNF-α、CRP和MMP-9水平均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AMI组患者血清IL-10、TNF-α、CRP、MMP-9水平明显高于UAP组(P<0.05);UAP组患者血清IL-6、IL-8、IL-10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MMP-9和CRP与IL-6呈正相关(r=0.308,r=0.384,P<0.01).结论 冠心病与炎性反应密切相关,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进程,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升高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标志.

    作者:刘玉洁;张敬霞;杨丽;孟冬梅;魏民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112例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112例具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LBBB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至少1支主要分支管腔狭窄>50%为冠心病的诊断标准.结果 112例患者中,46例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41.1%),其中24例为冠状动脉单支病变(52.2%),14例为冠状动脉2支病变(30.4%),8例为左主干病变或者3支病变(17.4%).LVEF>40%的92例患者中,有左主干病变或者3支病变的仅为5例(5.4%);20例LVEF≤40%的患者中,则有3例(15.0%)为左主干病变或者3支病变.结论 冠心病为LBBB的第1位病因,依次为高血压、糖尿病、扩张型心肌病及单纯LBBB;诊断为冠心病的LBBB患者中以冠状动脉单支病变为主,因此,冠心病的严重程度与LBBB没有直接关系.LBBB伴有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患者中左主干或者3支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不伴有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患者.

    作者:李艳芳;师树田;胡著涛;柴栋木;张超;曹晓菁;曹芳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静止性脑梗死与痴呆关系的研究进展

    具有临床症状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脑卒中已经很早被人们所认识,然而,随着病理学发展,尤其是CT与MRI的广泛应用,脑梗死在越来越多的健康人群中也被发现.

    作者:杨磊;王鲁宁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瘦素与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是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近50年来不论在农村或城市,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了高脂高糖的饮食习惯,心血管系统疾病已越来越引起了公众的重视.

    作者:鉏振伟;司艺玲;颜光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天麻素注射液对二尖瓣置换术体外循环期间患者脑保护作用的观察

    目的 观察天麻素注射液对体外循环中患者脑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 选择二尖瓣置换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5例)和时照组(15例).试验组患者静脉滴注天麻素注射液600 mg+生理盐水,对照组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分别于体外循环不同时段采集颈内静脉球部血液行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MDA、乳酸脱氢酶(LDH)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在体外循环中及心脏复跳后血清T-SOD水平明显升高(P<0.01),MDA和LDH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 天麻素能升高体外循环中及心脏复跳后T-SOD水平,减少脑神经细胞内LDH的漏出及体外循环中MDA的产生.对二尖瓣置换术体外循环中的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汤和青;王顶鸣;罗春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