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雅萍;史浩颖;刘健;舒先红;陈灏珠
本研究通过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校正QT间期(QTc)、校正QT离散度(QTcd)以及左心功能的影响,探讨他汀类药物改善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可能机制.
作者:谢瑞芹;崔炜;刘凡;郝玉明;杨超;裴玮娜;鲁静朝;杨秀春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前认识到,收缩压升高比舒张压升高是心脑血管疾病和肾功能不全更重要的危险因素,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约50%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但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作者:刘承云;万晶晶;杨群芳;戚本玲;彭雯;陈学林 刊期: 2008年第09期
1 抗血小板药物对脑动脉狭窄治疗的发展过程脑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和预防中,抗血小板药物应用是其基本的方法.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脑动脉狭窄是目前认为有效的措施之一.
作者:李华军;石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植物雌激素a-玉米赤霉醇(a-ZAL)对大鼠胸主动脉环内皮依赖性舒张效应中一氧化氮合酶(NOS)-NO-环磷酸鸟苷(cGMP)系统的作用.方法 采用体外血管环灌流的方法,先用10-6mol/L苯肾上腺素预收缩血管.现察10-10~10-5mol/L 6个不同浓度a-ZAL对内皮完整和去除内皮的大鼠胸主动脉环的舒张作用.α-ZAL 10-10~10~mol/L为低浓度组,α-ZAL10-7~10-6mol/L为高浓度组,0.1%乙醇浓度为对照组.在高浓度组中分别预先加用10-5mol/L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组)和亚甲蓝(MB组)并观察其影响,测定动脉环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cGMP含量及灌流液中NO含量变化.结果 L-NAME组和MB组均可减弱高浓度组中a-ZAL的内皮依赖性胸主动脉环舒张作用(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高浓度组胸主动脉环中eNOS、cGMP含量及灌流液中NO含量增高(P<0.05,P<0.01);与高浓度组比较,L-NAME组可降低灌流液中NO含量及胸主动脉环中cGMP含量(P<0.05.P<0.01);MB组可降低胸主动脉环中cGMP含量(P<0.01).结论 α-ZAL的内皮依赖性舒张作用与NOS-NO-cGMP系统的激活有关.
作者:蒋东桥;徐春玲;朱盈芬;刘伟;王雯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组织型激肽释放酶(TK)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治疗作用和对细胞凋亡、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假手术;B组:生理盐水2 ml·kg-1·d-1干预,C组:脑缺血再灌注后8 h给予TK 17.5×10-3U·kg-1·d-1治疗,每组12只.连续给药3天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测定,梗死组织HE染色.对脑梗死组织进行TUNEL染色和细胞凋亡蛋白酶-3(caspase-3)、TNF-a、白细胞介素-1(IL-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与A组和B组比较,C组能明显降低神经功能缺损,使脑梗死的体积变小(P<0.05);减轻脑梗死的病理改变,使缺血区内TUNEL、caspase-3、TNF-a、IL-1阳性细胞减少(P<0.05).结论 TK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有治疗作用,能明显减轻缺血区内的细胞凋亡和炎性反应.
作者:倪耀辉;丁素菊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评价心室机械不同步,比较不同QRS波宽度的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机械不同步程度.方法 选择心衰伴CLBBB、LVEF<40%的患者51例,根据QRS波宽度分为2组,Ⅰ组:120 ms<QRS≤160 ms(21例),Ⅱ组:QRS>160 ms(30例).获取常规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图像,应用各超声心动图参数评价患者的机械收缩不同步性.结果 左心室射血前时间(LVPT)与QRS波宽度显著相关(r=0.56,P<0.01).Ⅱ组的LVPT显著大于Ⅰ组,左心室12节段收缩速度迭峰时间的标准差和左右心室收缩时间差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心衰伴CLBBB患者中,QRS波宽度与LVPT显著相关,随着QRS渡增宽,左心室内不同步程度无进一步增加.
作者:孙雅萍;史浩颖;刘健;舒先红;陈灏珠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钙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 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84例)和对照组(84例),对照组使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 mg,1次/d,2周后,血压未降至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以下者,增加剂量至5 mg(2.5 mg/次,2次/d),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10 mg,1次/晚,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IMT、血压、空服血糖及血脂水平.结果 实验组治疗12个月后,颈动脉IMT、收缩压、舒张压、TG、TC,LDL-C均显著降低,治疗后的IMT(0.76±0.07)mm,与治疗前(0.95±0.07)mm及对照组治疗前后的(0.97±0.05)mm、(0.84±0.06)m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糖,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血压患者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能更好的延缓颈动脉IMT进展.
作者:薛莉;欧阳迎春;李刚;王艳;罗兴林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心肌内局部注射17β-雌二醇纳米粒对大鼠心肌梗死后血管生成、梗死面积、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以聚乳酸和乙醇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为载体制备17β-雌二醇纳米粒,评价其理化性质及体内、体外药物释放参数.将75只SD雌鼠制备去卵巢心肌梗死模型,制模成功60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梗死边缘区注射17β-雌二醇纳米粒4 mg/100 g)、实验对照组(梗死边缘区注射空白纳米粒4 mg/100 g)和空白对照组(仅制备去卵巢心肌梗死模型),每组20只.1个月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梗死边缘区毛细血管密度(MVD)及内皮型一氧化氟合酶(eNOS)累积吸光度(A)值,并测量梗死面积.结果 17β-雌二醇从PLGA纳米粒栽体中缓慢释放1个月,与空白对照组和实验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心肌梗死1个月后梗死边缘区MVD增加(P<0.05),eNOSA值增多(P<0.05),梗死面积减小(P<0.05),死亡率无升高(P=1.000).结论 心肌内局部注射17β-雌二醇纳米粒可以促使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毛细血管生成,减少心肌梗死面积,不增加死亡率.
作者:刘伟强;陈玉成;熊素彬;曾智;金鑫;王斌;王浩宇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与盐离子浓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2例(病例组)、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221例(对照组),测盐离子浓度,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病例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Na+浓度和Cl-浓度较对照组高,两组差异显著(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体重指数与血压显著相关(P<0.05).结论 盐离子浓度与血压显著相关,但不能作原发性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龚平原;沈国民;彭贺梅;席守民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水平与血浆非时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浓度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确诊或疑似冠心痛的87例患者分为2组,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心病的患者55例为冠心痛组,造影证实非冠心痛患者32例为非冠心病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外周血循环EPCs水平,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血浆ADMA浓度.结果 冠心痛组患者EPCs(0.033±0.014)%较非冠心痛组(0.054±0.013)%显著降低,冠心痛组患者血浆ADMA(0.374±0.059)mg/L较非冠心病组(0.317±0.023)mg/L显著升高(P<0.01);冠心痛组循环EPCs水平与血浆ADMA浓度呈负相关(r=-0.691,P<0.01).结论 冠心痛患者高浓度的血浆ADMA可能是外周血循环EPCs水平降低的原因之一.
作者:余华;张怀勤;杜晓红;肖方毅;黄伟剑;林捷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基因511C/T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和DNA测序法检测ACI患者150例(ACI组)和健康体检者122例(对照组)LCAT 511C/T多态性.根据基因多态性将ACI组分为2个亚组,511CC组(135例)和511CT组(15例).结果 LCAT第四外显子511位点存在多态现象,此多态位点C/T在ACI组和对照组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ACI组CT基因型频率、T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511CC组HDL-C水平高于511CT组(P<0.05).结论 LCAT第四外显子511C/T多态性可能为中国汉族人群ACI易感因素,T等位基因可能与HDL-C代谢有关.
作者:朱晓岩;侯荣耀;许宏伟;姜德波;杨晶;肖波;杨期东;唐北沙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联合依达拉奉对栓塞性脑卒中大鼠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效果.方法 用血栓栓塞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84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rt-PA组和依达拉奉联合rt-PA组(联合组),每组21只.缺血3 h后给予rt-PA(5 mg/kg)溶栓治疗,联合组同时给予静眯注射依达拉奉(3mg/kg)溶栓后24 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梗死体积百分率分析,测定脑组织中伊文思蓝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评估溶栓后脑组织血脑屏障的变化.结果 联合组梗死体积百分率低于rt-PA组(P<0.01),伊文思蓝含量低于rt-PA组(P<0.01),血脑屏障内皮屏障抗原表达较rt-PA组升高(P<0.05),微血管周围纤维蛋白原表达较rt-PA组减少(P<0.05).结论 依达拉奉和rt-PA联合治疗比单纯应用rt-PA溶栓治疗可进一步阻止脑梗死体积扩大和改善神经功能.
作者:王平;李小刚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研究证明,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能降解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它的炎症激活作用可能促进基质降解增加,体内和体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MMP-9都能诱导胶原蛋白降解.
作者:苏彦果;台立稳;王惠娟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与脑梗死亚型间的关系.方法 对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于发病急性期进行夜间多导睡眠图监测及头颅MRI检查.按四种不同方法分为:(1)首发脑梗死组(60例)和复发脑梗死组(42例);(2)有鼾症史组(52例)和无鼾症史组(50例);(3)多发及大面积脑梗死组(70例)和单发小梗死组(32例);(4)前循环受累组(56例),后循环受累组(20例)和前后循环均受累组(26例).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及夜间低血氧饱和度(SpO2)对SAHS进行分级.结果 AHI≥5为72例(70.6%);SpO2异常100例(98.0%).复发脑梗死组、多发及大面积脑梗死组和前后循环均受累组较首发梗死组、单发小梗死组和前循环受累组发病率高,备组AHI>20的比例均增高.鼾症史与SAHS的发生及程度无相关性.结论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SAHS发病率高,与脑梗死的严重程度、亚型有关.
作者:于逢春;张学勤;朱静;刘伟;张茁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冠心痛斑块稳定性与T细胞增殖反应的关系.方法 冠心病患者81例,依据病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2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P组,34例)和稳定性心绞痛组(SAP组,27例),另选非冠心病患者22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T细胞对植物血凝素(phytohemagglutinin,PHA)、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增殖反应,C反应蛋白(CRP)对AMI组和UAP组T细胞oxLDL增殖反应的影响.结果 AMI组和UAP组T细胞对5μg/ml PHA的增殖反应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T细胞对5μg/mloxLDL及1μg/ml oxLDL的增殖反应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T细胞对10μg/ml oxLDL、5μg/mloxLDL,1/μg/ml oxLDL的增殖反应均高于对同浓度LDL的增殖反应(P<0.01),10μg/ml CRP使AMI组和UAP组的T细胞对5μg/mloxLDL的增殖反应升高(P<0.01).结论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在导致斑块的不稳定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而CRP可能通过调节对特异性抗原oxLDL的细胞免疫发挥其促炎作用.
作者:郑华;吴赛珠;赖文岩 刊期: 2008年第09期
前核间性眼肌麻痹在临床上较少见,易被忽视,前核间性眼肌麻痹伴旋转性眼震更是少见,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奉辉;胡文立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回顾性研究节段性或弥漫性狭窄的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CMRA)表现并与血管造影术进行对比.方法 临床怀疑冠心痛患者24例,采用CMRA导航波门控三维序列定向扫描冠状动脉,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CMRA显示<50%的狭窄13个节段,其中8个节段表现为信号下降,伴或不伴管腔边缘粗糙、轻度狭窄,5个节段分别表现为管腔轻度狭窄(2个)及轮廓粗糙(3个).CMRA显示≥50%的节段性或弥漫性狭窄24个节段,18个节段表现为条状或间断性信号下降,伴轮廓粗糙及管腔狭窄≥50%,2个节段信号轻度下降,但管腔无明显狭窄,3个节段未显示.1个节段仅表现为≥50%的管腔狭窄.结论 <50%和≥50%的冠状动脉狭窄的CMRA均可以表现为信号下降、轮廓粗糙、管腔狭窄.CMRA反映管腔狭窄程度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比较有高估或低估的可能.
作者:陈穗惠;安宁豫;江波;李雪;薛桥 刊期: 2008年第09期
脑血管病的病理变化主要是动脉内膜类脂质沉积,逐渐出现内膜增厚、钙化、血栓形成,致使管腔狭窄、闭塞.本研究对258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测,旨在分析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改变的特点,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相关依据.
作者:郝桂纯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使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 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时照组采用常规的物理疗法为主的Bobath技术治疗.治疗组采用CIMT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10 m大步行速度、Berg平衡量表、简式Fugl-Meyer评价量表中的下肢评价及Barthel指数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各项功能指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IMT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速度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文清;戴红;徐利;姜贵云;谢睿智;冯晶晶;方鑫洋 刊期: 2008年第09期
心室重构是由一系列复杂的分子和细胞机制导致心肌结构、功能和表型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心肌细胞肥大,胚胎基因和蛋白质的再表达,心肌细胞外基质量和组成的变化及细胞凋亡等.
作者:方欣;柯琴梅;管思明 刊期: 200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