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雪;姜晓艳;刘悦
目的 探讨结核菌株进行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the multiple locus VNTRanalysis,MLVA).方法 选择2010年至201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资料,采用经典24位点方法进行基因分型.并采用BioNumerics5.0数据库进行基因聚类分析.将结核分枝杆菌原始株,取一菌环溶于400μl TE中悬菌,80℃ lh灭活,12 000r/min离心10 min,弃上清,600μ1 TE重新悬菌,进行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析.结果 新疆99株结核分枝杆菌分为2个基因群:分别为基因群Ⅰ和基因群Ⅱ,基因群Ⅰ 66株(66.7%),基因株Ⅱ33株(33.3%);基因群Ⅰ是北京家族,基因群Ⅰ的66株结核分枝杆菌有65种不同的基因型,有2株结核分枝杆菌属于同一簇,成簇率为1.5%,基因群Ⅱ33株结核分枝杆菌菌株的MLVA图谱不同,成簇率为0.结论 新疆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存在明显的基因多态性,以北京基因型菌株为主,同时还存在一定比例的非北京基因型,应加强对主要流行菌株流行的监控及管理.
作者:龚新记;李月华;姚丽丹;阿依努尔·莫合买提;刘年强;王乐;王晶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干预前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及白介素-10(IL-10)的表达水平,及黄芪注射液对其的作用.方法 收集COPD急性加重期(A组)、稳定期(B组)、肺功能正常吸烟者(C组)及肺功能正常非吸烟者(D组)各20例,分别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制备单个核细胞悬液(PBMC),分为空白组和黄芪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黄芪注射液干预前后Th17细胞、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及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 CD4+Th17细胞的比例:空白组均高于黄芪组(P<0.05),空白组:A组(2.87±0.90)%高于B组(2.07±0.76)%、C组(1.20±0.42)%、D组(1.02±0.30)%,B组高于C、D组,C组和D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芪组:A组(1.51±0.93)%高于B组(0.94±0.65)%、C组(0.75±0.45)%、D组(0.68±0.37)%(P<0.05),B、C、D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rreg细胞的比例:黄芪组均高于空白组(P<0.05),在黄芪组,D组(8.04±2.65)%高于A组(4.76±1.43)%、B组(5.89±1.93)%、C组(6.50±2.2)%(P<0.05),B组和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高于A组(P<0.05);在空白组,D组(6.29±3.24)%高于A组(2.42±1.45)%、B组(4.13±1.83)%、C组(4.41±2.67)%(P<0.05),B组和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高于A组(P<0.05);外周血IL-10水平:黄芪组均高于空白组(P<0.05),黄芪组:D组(7.25±1.32)%高于A组(4.76±1.31)%、B组(6.32±1.75)%、C组(6.02±1.39)%(P<0.05),B组和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高于A组(P<0.05);空白组:D组(5.21±1.07)%高于A组(2.96±1.25)%、B组(4.00±0.81)%、C组(4.31±0.90)% (P<0.05),B组和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高于A组(P<0.05);Th 17/Treg细胞的比值:空白组均高于黄芪组(P<0.05),黄芪组:A组(0.34±0.21)%均高于B组(0.17±0.13)%、C组(0.14±0.10)%、D组(0.11±0.07)%(P<0.05);空白组,A组(4.27±7.77)%均高于B(0.60±0.33)%、C(0.31±0.19)%、D组(0.21±0.13)%(P<0.05).结论 Th17/Treg比值升高,平衡失调,可能是COPD发病的免疫机制;黄芪注射液在一定程度上能调节Th17/Treg比例失衡,对COPD的治疗可能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张莉莉;吴世满;郭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的临床发病率逐年升高,而两者共存则被称为重叠综合征,普通成年人中发病率约为1%[1-2].重叠综合征患者与单纯COPD患者或是单纯OSA患者相比通常会有更明显的夜间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他们继发肺动脉高压的可能性更高,更易继发心血管疾病.近来有证据表明重叠综合征的发病率要高于我们所预测的发病率.睡眠本身对COPD患者具有负面影响.
作者:李明娴;白晓月;刑利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在普通人群中均有较高的发病率,它们都以慢性炎症和气道阻塞为特点.二者又有明显差别,哮喘患者的气道阻塞具有发作性和可逆性,而COPD患者的气道阻塞很大程度上为不可逆.但是在临床实践中,此二种疾病表现可能在患者身上共存,这种病况称为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sthma-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overlapping syndrome,ACOS).
作者:颜文杰;宋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机械通气作为危重疾病抢救过程中为常见的治疗手段,在临床治疗期间部分患者往往会引发呼吸道感染,不仅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也在一定程度增加了患者的病死率[1-2].环丙沙星作为第三代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物,多应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3-4].本研究通过对机械通气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感染病原菌的构成情况进行观察,并对不同剂量环丙沙星在治疗因机械通气所致感染时患者的肺组织渗透情况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防治因机械通气导致的感染提供参考.
作者:黄辉传;张建军;吕伟权;陈玉秀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 HLA-A2+限制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表位进行预测和鉴定,寻找诱导机体特异性杀伤肺癌肿瘤细胞的抗原表位.方法 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BIMAS、SYFPEITHI对hTERT蛋白进行HLA-A0201限制性CTL抗原表位预测,筛选优势表位;应用肽亲和力实验、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实验及人干扰素γ(IFN-γ)ELISPOT实验验证表位,筛选出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表位.结果 生物信息学软件筛选出优势表位为:ILAKFLHWL、ELLRSFFYV及ILSTLLCSL;肽亲和力实验得到优势表位荧光系数(FI)为:ILAKFLHWL0.67、ELLRSFFYV0.66及ILSTLLCSL0.90;LDH释放实验显示ILAKFLHWL所诱导CTLs的杀伤率明显高于其它各表位,也明显高于阴性表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IFN-γ ELISPOT实验证明ILAKFLHWL所诱导的CTLs产生的IFN-γ斑点数多于其他表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AKFLHWL的免疫原性强,可用于后续制备肺癌多肽疫苗.
作者:袁竞妍;王宇;刘博轩;孟夏;孙瑞瑛;吕欣;李维;石婕;明宗娟;史红阳;杨拴盈 刊期: 2017年第03期
随着全球气温变暖,自2013年开始,我国每年均有禽流感疫情发生,病死率较高[1].2016年底再次出现第5波禽流感在全国范围内蔓延,本次病例数增幅高于以往,影响地区较广泛,涉及国内17个省,已死亡100多例[2].我院今年3月连续接诊5例,第1例抢救无效死亡,后经总结经验教训,连续成功救治4例.这4例患者,入院病情较重,影像学肺部病灶范围较大,经积极救治后,临床症状缓解,连续二次病毒核酸检测均转阴,并已康复出院.现将4例患者的救治经过报告如下.
作者:聂佳;徐静;傅小云;王万灵;沈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无创机械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合并意识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48例AECOPD合并意识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有创机械通气(IPPV)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12h呼吸频率、心率、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CO2)、动脉血pH值,治疗前后两组SF-36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 两组治疗前呼吸频率、心率、PaO2、PCO2、动脉血pH值各参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6h,治疗后12 h,两组呼吸频率、心率、PaO2、PCO2均持续改善,但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动脉血pH值改善不明显,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SF-36各维度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25.0%,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NIPPV治疗AECOPD患者合并意识障碍效果好,可显著改善患者呼吸指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何卫平;王怡进;秦国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临床与资料患者男性,63岁,轮胎厂退休工人,有长期大量吸烟史.2016年5月27日,患者因无明显诱因咳嗽、少量咯血1月余入院,无发热、胸痛、消瘦.在当地医院查胸部CT示右肺下叶胸膜下磨玻璃样改变,局部胸膜稍增厚,见图1.行纤支镜见右下叶后基底段活动性出血,肺泡灌洗液及刷检未见抗酸杆菌及脱落细胞.诊断“肺部感染”,予左氧氟沙星及垂体后叶素等抗感染、止血等治疗后仍间断小量咯血出院.
作者:林国娟;姚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IgE)、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在过敏性哮喘诊断中的意义,为哮喘患者防治方案的个体化、具体化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自动化快速检测系统(CAP)对90例哮喘患者进行6种吸入性、12种食入性混合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及TIgE、ECP检测.结果 ①90例哮喘患者中过敏原总阳性率为68.89%,其中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为58.89%,食入性过敏原阳性率为38.89%;②吸入混合过敏原中以Wx3(蒿属、车前草、藜属、一枝黄花、荨麻)及Hx2(屋尘、尘螨、粉瞒、蟑螂)占多数,食物以Fx3(小麦、燕麦、玉米、芝麻、荞麦)、Fx5(蛋白、牛奶、鳕鱼、花生、黄豆)占多数;③TIgE阳性率为64.44%,大多数哮喘患者以1~3种混合过敏原为主,过敏原种数、ECP水平与TIgE显著相关.过敏原种数与ECP无显著相关性.SIgE阳性组的血清TIgE明显高于SIgE阴性组,P<0.01.SIgE阳性组的血清ECP与SIgE阴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蒿属、藜属类植物为就诊于我院哮喘患者导致支气管哮喘发作主要的变应原,混合型过敏原为初步筛选患者主要的过敏种类,若筛查阳性可进一步进行单项过敏原测定.TIgE可以用来提示过敏的概率,并帮助医师决定是否对一组常见吸入性过敏原试验阴性的患者作进一步检查.ECP检测不能判断患者的过敏状态.过敏原检测在哮喘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检测变应原对特异性免疫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周海霞;常蕊静;姜鹏;加孜那·托哈依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在急性肺损伤小鼠肺纤维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为油酸组(n=35)和对照组(n=25).油酸组从尾静脉注入0.3ml/kg的油酸,对照组从尾静脉注入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两组分别于8h、1、3、7、14、21、28 d各处死3只小鼠,取右肺用于qRT-PCR法检测IGF-1和IGF-1R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IGF-1、IGF-1R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GF-1、IGF-1R和胶原Ⅰ/Ⅲ,α-平滑肌肌动蛋白,CD68和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数;取左肺用于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 油酸组小鼠第1~28天肺组织中IGF-1、IGF-1R mRNA、蛋白表达水平和阳性细胞数逐步升高,第21天达高峰,第28天缓慢下降;胶原Ⅰ、胶原Ⅲ、α-平滑肌肌动蛋白、CD68和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数随时间持续升高,第21天后升高势头趋向平缓;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油酸组小鼠第1~3天病理特征为明显肺泡炎性改变,第7~21天肺泡炎性改变减轻,纤维增生明显,支气管周围、肺泡间隔及肺泡腔内出现纤维化,第28天纤维增生趋向于平缓.结论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可能通过促进胶原Ⅰ和胶原Ⅲ以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CD68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生成、增加肺间质胶原的沉积、加重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促进急性肺损伤小鼠肺纤维化.
作者:刘峰;黄华萍;陈明净;李羲;刘美花;王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气管镜检查术是诊断肺部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气管镜经过声门时局部刺激作用使受检者多因咳嗽恶心等不适导致检查失败[1-2].因此良好的上气道及声门局部麻醉效果可以减轻咳嗽恶心等不适,不仅使患者乐于接受检查,也可大大减少各种并发症[3].目前国内外报道的气管镜局部麻醉方法较多,对不同方法的效果评价亦不同,我科对行气管镜检查术的152例患者采取两种不同的局部麻醉方法,均达到了较好的局部麻醉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安春鸽;王斐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急性发作与多种炎症细胞,尤其是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有关[1-2].近年来发现T淋巴细胞亚型(Th 1/Th2)比例及功能失调在哮喘发作机制中亦起着重要作用.除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等之外,多项研究表明,哮喘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与气道高反应性、气道炎症显著相关.IgE在支气管哮喘发病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因此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FeNO、总IgE值可用于评估气道炎症水平[3-4].目前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治疗仍主要以糖皮质激素及β2受体激动剂为主,但反复使用可能存在药物依赖、心律失常、代谢紊乱、骨质疏松、易反复感染等弊端.苏黄止咳胶囊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等气道高反应疾病,具有止咳、祛痰、平喘、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推测可用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5].本研究旨在观察苏黄止咳胶囊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inophil,EOS)、FeNO、总IgE及T淋巴细胞免疫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涵;张家洪;马经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大鼠肺脏的NF-κB表达情况及NF-κB的表达增强对肺脏损伤的程度.方法 30只10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雌雄各5只)、糖尿病模型组(B组,雌雄各10只),采用链脲菌素诱导建立12周糖尿病大鼠模型.模型建立12周后,全部大鼠采用20%的乌拉坦1.35 g/kg腹腔内注射麻醉处死,并取左肺下叶固定切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肺组织炎症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组织NF-κB表达的阳性面积百分比.结果 ①肺部炎症观察:大多数正常对照组大鼠肺组织内未见炎症细胞.糖尿病模型组可见片状炎症细胞聚集,局部肺泡结构消失;②NF-κB的表达:NF-κB主要表达于气管、肺泡的上皮细胞内.正常对照组肺组织阳性表达明显弱于糖尿病模型组.分别对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肺脏支气管上皮细胞和肺泡壁上皮细胞的NF-κB的表达做秩和检验(P<0.05)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肺组织内时炎症的改变程度较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加重,NF-κB的表达增加可能是糖尿病时肺脏病变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
作者:韩雪;姜晓艳;刘悦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disease,COPD)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在临床表现、生理学、影像学、治疗预后、肺功能下降程度、生存质量及并发症等方面均有体现[1-2].虽然目前采用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FEV1)在评估气流受限程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FEV1本身不能准确地反映患者特征,且FEV1是一种变化相对缓慢的生理参数,不能准确的预测患者的疾病发展过程.COP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表型研究是目前的热点,其中Eos增多型的COPD具有其独特的临床特征,对其进行个体化治疗、预测疾病的预后以及急性加重的特点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嗜酸性粒细胞(Eosnophi1s,Eos)一直被认为是哮喘有别于COPD的特征性标志.然而,越来越多研究发现,在严格排除具有哮喘特征患者的前提下,仍有10%~40%的COPD患者伴有痰Eos百分比>3%[3-5].
作者:李佐霖;洪旭初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患者接受有创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48 h后所并发的肺实质感染.在我国,VAP发病率为4.7%~ 55.8%,病死率为19.4%~51.6%[1].机械通气时间每增加5.4~ 14.5 d,ICU留治时间延长6.1~17.6 d,住院总时间延长11~12.5 d[2].故探讨其相关发病机制对控制VAP流行、降低其病死率有重要意义,现将我科近期所做回顾性研究报道如下.
作者:王晓丽;赵扬;王萍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下调靶向基因S100A6对在体肺腺癌移植瘤生长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18只健康Balb/c雄性裸鼠随机分为空载体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及S100A6基因RNA干扰组三组,每组6只动物;分别应用不携带目的基因的空载质粒、未转染任何质粒以及含有S100A6基因RNA干扰慢病毒质粒的A549肺腺癌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构建移植瘤动物模型;观察不同组移植瘤组织生长情况;采用Real-Time PCR、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blot等技术检测S100A6 mRNA和蛋白的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成功构建了裸鼠肺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病理学特征显示,阴性对照组和空载体对照组可见到成巢的肿瘤细胞,癌细胞核大,而干扰组肿瘤细胞较稀疏,间质组织明显;接种细胞2周时,阴性对照组、空载体对照组和RNA干扰组肿瘤组织体积和质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100A6基因和蛋白表达在三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裸鼠移植瘤凋亡细胞呈现不同程度的棕褐色肿瘤细胞核,三组肿瘤细胞凋亡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调肿瘤瘤组织S100A6蛋白表达,可抑制肿瘤生长,诱导细胞凋亡,为进一步开发肺腺癌分子靶点提供了新途径.
作者:南岩东;姜华;房延凤;金发光;杨拴盈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清多效蛋白(PTN)在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检测57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20例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和12例正常对照组血清PIN水平,分析其对肺癌的诊断价值及与NSCLC病理分期和手术的关系.结果 正常对照组PTN水平明显低于SCLC组(P<0.001)和NSCLC组(P=0.003),并且SCLC组PTN水平显著高于NSCLC组(P=0.010).ROC曲线分析PTN对肺癌诊断的AUC为0.821 (95%CI 0.730~0.913)(P<0.001);对NSCLC诊断的AUC为0.794(95%CI 0.684~ 0.904)(P=0.001);对SCLC诊断的AUC为0.900(95%CI 0.783~ 1.000)(P<0.001).NSCLC患者PTN水平与病理分期(P<0.001)和肿瘤远处转移(P=0.019)密切相关,与病理类型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NSCLC患者手术后PTN水平较手术前明显降低(P< 0.001).结论 血清PTN可作为诊断肺癌的指标,PTN还可用于NSCLC病情监测和疗效判断.
作者:张韶岩;曾小莉;区颂雷;马旭晨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的气道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airway high reactivity,AHR)疾病[1-3].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加速,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哮喘的患病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成为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慢性疾病之一[1].全球约有3亿哮喘患者,我国估计约有3 000万哮喘患者,且近年来全世界范围内哮喘患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4-5].许多实验研究表明,噻托溴铵(tiotropium bromide)有益于治疗难治性哮喘,在治疗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中也有潜在功效.因此,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学者们对抗胆碱能药物的应用重新产生了兴趣.
作者:李喆;莫琳芳;任成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记物在高危及肺癌人群中的应用价值,及肺癌高危因素的检测方法.方法 选取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住院患者230例;依据纳入标准进入高危因素组随访观察;对照人群为70例良性疾病患者;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分析血清肿瘤标志物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及铁蛋白的水平.结果 纳入高危因素的患者230例,其中经气管镜或胸腔镜即确诊肺癌160例,6 ~ 22个月期间随访病例70例,后期确诊肺癌12例;因肺部结节病变入院,确诊肺癌88例,占位病变中有8例随访观察中确诊肺癌;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铁蛋白增高,能有效判定肺部结节的良恶性(P<0.05).胸部结节合并铁蛋白增高对诊断肺癌具有显著意义(P=0.021).结论 肿瘤标志物和铁蛋白增高是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单纯铁蛋白增高对判定肺部占位的良恶性并无意义,如联合肺部占位结节检测肿瘤良恶性,其诊断意义可大为提高.
作者:李艳萍;殷俊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