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创呼吸机治疗成人心脏病术后重症哮喘的效果分析

徐鹏;朱学敏;魏海燕;陈颖

关键词:心脏病手术后, 无创呼吸机, 重症哮喘
摘要:我国哮喘患者人数已近3千万,居全世界之首,其中重症哮喘约占病死率20%[1-2].重症哮喘主要是由呼吸肌疲劳、气道痉挛、严重缺氧等因素引起的,特别是心脏手术后发生重症哮喘,增加了心脏负担,处理不及时往往会引起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安全.在近年的研讨观察中,发现无创呼吸机面罩通气治疗能短时间内缓解重症哮喘状态,治疗的成功率不断提高.本研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无创呼吸机面罩正压通气对重症哮喘患者进行治疗,并与常规治疗的患者对比,观察两组哮喘改善程度,旨在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心脏手术后重症哮喘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中华肺部疾病(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下调S100A6基因对裸鼠肺腺癌移植瘤生长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下调靶向基因S100A6对在体肺腺癌移植瘤生长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18只健康Balb/c雄性裸鼠随机分为空载体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及S100A6基因RNA干扰组三组,每组6只动物;分别应用不携带目的基因的空载质粒、未转染任何质粒以及含有S100A6基因RNA干扰慢病毒质粒的A549肺腺癌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构建移植瘤动物模型;观察不同组移植瘤组织生长情况;采用Real-Time PCR、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blot等技术检测S100A6 mRNA和蛋白的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成功构建了裸鼠肺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病理学特征显示,阴性对照组和空载体对照组可见到成巢的肿瘤细胞,癌细胞核大,而干扰组肿瘤细胞较稀疏,间质组织明显;接种细胞2周时,阴性对照组、空载体对照组和RNA干扰组肿瘤组织体积和质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100A6基因和蛋白表达在三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裸鼠移植瘤凋亡细胞呈现不同程度的棕褐色肿瘤细胞核,三组肿瘤细胞凋亡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调肿瘤瘤组织S100A6蛋白表达,可抑制肿瘤生长,诱导细胞凋亡,为进一步开发肺腺癌分子靶点提供了新途径.

    作者:南岩东;姜华;房延凤;金发光;杨拴盈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56例西藏地区肺结核的临床分析

    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它可侵犯多脏器,其中肺部感染为常见.它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具有病情隐匿,潜伏期长,疗程长,易导致耐药等问题[1-3].我国也是世界上结核疫情严重的国家之一,解放后随着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结核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经有了明显下降,但是目前我国仍是全球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每年新发结核病患者约90万例,位居全球第3位[4].结核病发病人数仍然较多,特别是高海拔,高原地区结核病防治的严峻形势越来越得到重视[5].本研究收集西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4月至10月收治的肺结核患者56例,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便对西藏地区人群肺结核情况进行总结.

    作者:颜文杰;宋勇;鲁燕云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高流量吸氧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采用两种序贯脱机方式(无创正压通气与无创正压通气联合高流量吸氧组)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8例60岁以上COPD急性加重期给予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无创正压通气序贯组)25例和B组(无创正压通气联合高流量吸氧序贯组)2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每日对两组患者进行SBT试验联合科室治疗小组根据临床经验评估撤机.撤机后A组给予无创正压通气序贯治疗,B组给予无创正压通气联合高流量吸氧序贯治疗.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基础疾病数量、SOFA评分),两组序贯治疗方式在拔管后4、8、12、24、48 h患者的生命体征及血气指标(心率、呼吸、收缩压、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预后指标(有创正压通气使用时间、48 h内再插管率、48 h后再插管率、ICU住院时间、28 d和90 d病死率).结果 两组患者人口学和临床资料,有创机械通气使用时间,48 h内、48 h后再插管率,28 d及90 d病死率P值>0.05,没有统计学差异.B组ICU住院时间低于A组,P值<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高流量吸氧序贯治疗,缩短了ICU住院时间.

    作者:陈玺;王蔚;李江华;李鹏飞;张鹏;周健;王耀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噻托溴铵在治疗支气管哮喘中的临床应用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的气道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airway high reactivity,AHR)疾病[1-3].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加速,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哮喘的患病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成为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慢性疾病之一[1].全球约有3亿哮喘患者,我国估计约有3 000万哮喘患者,且近年来全世界范围内哮喘患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4-5].许多实验研究表明,噻托溴铵(tiotropium bromide)有益于治疗难治性哮喘,在治疗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中也有潜在功效.因此,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学者们对抗胆碱能药物的应用重新产生了兴趣.

    作者:李喆;莫琳芳;任成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ICG快速诊断重症患者呼吸困难原因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阻抗心动描记图(ICG)在快速诊断ICU重症患者呼吸困难原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急诊入ICU的80例呼吸困难患者纳入研究,采用盲法诊断试验.每例患者都行血常规、肝肾功、电解质、心电图、胸片、动脉血气分析等常规检查,ICU医师根据检查结果采用诊断标准对患者进行诊治;所有患者均采用ICG监测血流动力学,专人负责ICG监测和记录心指数(CI)、每搏指数(S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收缩时间比率(STR)、速度指数(VⅥ)及胸腔液体水平(TFC),而ICU医师并不知晓监测数据结果;患者出院后,由没有参与治疗且不知道ICG结果的专家团队综合所有的医疗数据,作出每个患者终医院诊断:心源性或非心源性呼吸困难.比较ICG诊断以及ICU医师诊断呼吸困难原因的时间和结果;根据专家团队终诊断,分别计算ICG诊断以及ICU医师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析两者对心源性及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的判断价值.结果 80例患者中因无法获得ICG数据排除4例,24例患者终诊断为心源性呼吸困难,52例为非心源性呼吸困难.与后诊断相比,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ICU医师组诊断正确20例,ICG诊断22例;非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ICU医师组诊断40例,ICG诊断46例;诊断准确性ICU医师是79% (60/76)、ICG为89% (68/76),有统计学差异(P<0.05).ICG血流动力学参数显示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存在低CI、SI和VI,高STR、SVRI和TFC,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参数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其中CI(2.00±0.95 vs.3.00±0.72,P<0.001) STR(0.56±0.28 vs.0.40±0.11,P<0.001)、VI(31.8± 14.7 vs.42.2± 15.8,P=0.008)、TFC(40.6± 14.4 vs.32.4± 14.0,P=0.021);SI(27.8±11.4 vs.34.6±10.8,P=0.014)、SVRI(2 952±1 191 vs.2 124±801,P<0.001).诊断时间从入ICU开始计算,ICU医师在(1.57±1.14)h内完成诊断;ICG在(0.47±0.34)h内完成诊断,有显著差异(P<0.001).ICG诊断与ICU医师诊断比较,其有更高的敏感性(91.7%vs.83.3%)、特异性(88.5% vs.76.9%)、阳性预测值(78.6%vs.62.5%)和阴性预测值(95.8%vs.90.9%),对心源性及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的诊断具有更好的判断能力.结论 ICG在诊断重症患者的呼吸困难原因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能帮助ICU医师有效、快速、准确诊断呼吸困难原因为心源性或非心源性,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尹智;李琦;王文虎;林和;黄华;王雅;胡明冬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脉冲振荡肺功能测定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脉冲振荡肺功能测定(IOS)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与传统肺功能检测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呼吸科住院的稳定期COPD患者100例作为实验组,根据COPD严重程度分为A、B、C、D四组,A组(轻度)17例,B组(中度)21例,C组(重度)33例,D组(极重度)29例,另选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入组后进行IOS肺功能测定(Zrs、Fres、R5、R20、X5)和传统肺功能测定(FEV1、FEV1/FVC),COPD患者治疗三个月后复诊.结果 治疗前后,实验各组与健康组比较,FEV1、FEV1/FVC、X5显著降低,Zrs、Fres、R5、R5-R20、R20显著升高;并且COPD越严重Zn、Fres、R5、R5-R20、R20越高,FEV 1、FEV1/FVC、X5越低(P<0.05);经过治疗后,四个实验组FEV1、FEV1/FVC显著升高,Zrs、Fres、R5、R5-R20显著降低(P<0.05),X5、R20无明显改变.FEV1、FEV1/FVC与Zrs、Fres、R5、R5-R20呈明显负相关(P<0.05),与X5呈明显正相关(P<0.05),其中FEV1与Fres的相关性强(r=-0.765).结论 IOS肺功能检测指标能客观反映气道阻力,并且与传统肺功能指标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以作为一种新的COPD诊断技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孟丹;张晓燕;朱健武;周波;杨蓉;陈秋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重叠综合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的临床发病率逐年升高,而两者共存则被称为重叠综合征,普通成年人中发病率约为1%[1-2].重叠综合征患者与单纯COPD患者或是单纯OSA患者相比通常会有更明显的夜间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他们继发肺动脉高压的可能性更高,更易继发心血管疾病.近来有证据表明重叠综合征的发病率要高于我们所预测的发病率.睡眠本身对COPD患者具有负面影响.

    作者:李明娴;白晓月;刑利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入选对象为本科室病房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收治入院经治疗达到COPD稳定期且合并肺动脉高压的136例患者.所有患者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收缩期肺动脉压(sPAP) >40 mmHg.136例患者中男121例,女15例,平均年龄(60.3±11.3)岁,随机分为无创正压通气(NPPV)组和常规治疗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EV1/预计值、氧合指数、PCO2、sPAP、BNP指标的差异,并进行sPAP与氧合指数、PCO2、BNP、FEV1/预计值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NPPV组治疗后与治疗前以及与常规组治疗后在氧合指数、PCO2、BNP较前有明显改善(P<0.05),而FEV1/预计值、sPAP无统计学差异(P>0.05).常规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根据sPAP值分为A组(40 mmHg<sPAP≤60 mmHg)以及B组(sPAP>60 mmHg)进行分层研究显示:常规组治疗前后对应A、B亚组在FEV1/预计值、氧合指数、PCO2、BNP、sPAP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NPPV治疗组A组治疗后患者氧合指数、PCO2、BNP、sPAP较治疗前及常规组A组治疗后均有改善(P<0.05);B组治疗后在氧合指数、PCO2、BNP较治疗前及常规组B组治疗后有明显改善(P<0.05),而FEV1/预计值、sPAP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sPAP与氧合指数呈负相关,与BNP呈正相关(P<0.05).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轻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安全有效,可以减低肺动脉高压.

    作者:沈奕播;聂洪玉;孙楷;徐东兰;肖亮;缪娟;胡明冬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可促进油酸诱导急性肺损伤小鼠纤维化及可能机制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在急性肺损伤小鼠肺纤维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为油酸组(n=35)和对照组(n=25).油酸组从尾静脉注入0.3ml/kg的油酸,对照组从尾静脉注入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两组分别于8h、1、3、7、14、21、28 d各处死3只小鼠,取右肺用于qRT-PCR法检测IGF-1和IGF-1R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IGF-1、IGF-1R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GF-1、IGF-1R和胶原Ⅰ/Ⅲ,α-平滑肌肌动蛋白,CD68和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数;取左肺用于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 油酸组小鼠第1~28天肺组织中IGF-1、IGF-1R mRNA、蛋白表达水平和阳性细胞数逐步升高,第21天达高峰,第28天缓慢下降;胶原Ⅰ、胶原Ⅲ、α-平滑肌肌动蛋白、CD68和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数随时间持续升高,第21天后升高势头趋向平缓;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油酸组小鼠第1~3天病理特征为明显肺泡炎性改变,第7~21天肺泡炎性改变减轻,纤维增生明显,支气管周围、肺泡间隔及肺泡腔内出现纤维化,第28天纤维增生趋向于平缓.结论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可能通过促进胶原Ⅰ和胶原Ⅲ以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CD68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生成、增加肺间质胶原的沉积、加重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促进急性肺损伤小鼠肺纤维化.

    作者:刘峰;黄华萍;陈明净;李羲;刘美花;王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癌的新观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和肺癌这两种肺部常见疾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呈逐年上升,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及家庭负担.研究发现COPD患者肺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提示这两种疾病存在相互联系[1].明确这两种疾病之间的联系,找到共同点终控制疾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作者:赵明;辛晓峰;宋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无创呼吸机治疗成人心脏病术后重症哮喘的效果分析

    我国哮喘患者人数已近3千万,居全世界之首,其中重症哮喘约占病死率20%[1-2].重症哮喘主要是由呼吸肌疲劳、气道痉挛、严重缺氧等因素引起的,特别是心脏手术后发生重症哮喘,增加了心脏负担,处理不及时往往会引起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安全.在近年的研讨观察中,发现无创呼吸机面罩通气治疗能短时间内缓解重症哮喘状态,治疗的成功率不断提高.本研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无创呼吸机面罩正压通气对重症哮喘患者进行治疗,并与常规治疗的患者对比,观察两组哮喘改善程度,旨在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心脏手术后重症哮喘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鹏;朱学敏;魏海燕;陈颖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颅脑损伤患者胃液pH值监测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应用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患者接受有创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48 h后所并发的肺实质感染.在我国,VAP发病率为4.7%~ 55.8%,病死率为19.4%~51.6%[1].机械通气时间每增加5.4~ 14.5 d,ICU留治时间延长6.1~17.6 d,住院总时间延长11~12.5 d[2].故探讨其相关发病机制对控制VAP流行、降低其病死率有重要意义,现将我科近期所做回顾性研究报道如下.

    作者:王晓丽;赵扬;王萍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NIPPV治疗AECOPD患者合并意识障碍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无创机械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合并意识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48例AECOPD合并意识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有创机械通气(IPPV)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12h呼吸频率、心率、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CO2)、动脉血pH值,治疗前后两组SF-36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 两组治疗前呼吸频率、心率、PaO2、PCO2、动脉血pH值各参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6h,治疗后12 h,两组呼吸频率、心率、PaO2、PCO2均持续改善,但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动脉血pH值改善不明显,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SF-36各维度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25.0%,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NIPPV治疗AECOPD患者合并意识障碍效果好,可显著改善患者呼吸指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何卫平;王怡进;秦国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肺癌患者血清多效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多效蛋白(PTN)在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检测57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20例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和12例正常对照组血清PIN水平,分析其对肺癌的诊断价值及与NSCLC病理分期和手术的关系.结果 正常对照组PTN水平明显低于SCLC组(P<0.001)和NSCLC组(P=0.003),并且SCLC组PTN水平显著高于NSCLC组(P=0.010).ROC曲线分析PTN对肺癌诊断的AUC为0.821 (95%CI 0.730~0.913)(P<0.001);对NSCLC诊断的AUC为0.794(95%CI 0.684~ 0.904)(P=0.001);对SCLC诊断的AUC为0.900(95%CI 0.783~ 1.000)(P<0.001).NSCLC患者PTN水平与病理分期(P<0.001)和肿瘤远处转移(P=0.019)密切相关,与病理类型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NSCLC患者手术后PTN水平较手术前明显降低(P< 0.001).结论 血清PTN可作为诊断肺癌的指标,PTN还可用于NSCLC病情监测和疗效判断.

    作者:张韶岩;曾小莉;区颂雷;马旭晨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肝硬化患者并发肺部感染92例临床分析

    肝硬化(hepatic cirrhosis)患者由于肝功能减退,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网状内皮系统受损,补体、中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缺陷,免疫球蛋白及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等宿主因素[1-3],而导致肝硬化患者机体抵抗力降低,极易发生多种并发症,特别是并发病原菌感染,其中肺部感染尤为常见.肝硬化是一种内科严重的疾病,当并发病原菌感染时,常常提示预后不佳.本文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住院治疗的1 086例肝硬化患者进行分析,其中并发肺部感染者9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骆文君;郑媛钰;叶秋;刘唯佳;黄其密;李春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肺癌耐药性研究进展

    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发生率和病死率极高,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1-3].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预计有429.16万个新发癌症病例和281.42万个癌症死亡病例.其中,肺癌新发病数为73.33万,居恶性肿瘤发病首位,占全部新发病例的17.09%.同期,我国肺癌死亡人数为61.02万,占恶性肿瘤死因的21.68%[4].尽管近年来在肺癌的基因组学和肺癌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5年总生存率仍然低至16%(美国),在过去30年几乎没有改善[5].

    作者:李霞;吴小程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诱导痰中SDF-1的表达与高分辨CT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血清和诱导痰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的表达水平与肺功能及胸部高分辨CT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IPF患者32例及健康体检者30例,收集血清和诱导痰标本并检测SDF-1表达水平,IPF患者行肺功能和胸部高分辨CT检查,并对结果作相关分析.结果 IPF患者的诱导痰中SDF-1的表达水平为(705.21 ± 11.71) ng/ml,高于健康体检组的(252.82± 10.62) ng/m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中SDF-1的表达水平(5.29±0.13) ng/ml高于健康体检组的(4.93±0.14) ng/ml,但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IPF患者肺功能均有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障碍;影像学表现为程度不一的磨玻璃影、网格影和蜂窝肺,HRCT评分与诱导痰中的SDF-1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287,P<0.05).结论 SDF-1在IPF患者诱导痰中表达明显升高,并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胸部高分辨CT表现)呈正相关,对IPF诊断和治疗具有潜在的参考价值.

    作者:吴东;袁亚连;陈敏;李文;吕权超;黎东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吸烟对肺癌合并肺炎患者呼吸道病原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吸烟对肺癌合并肺炎患者呼吸道病原学的影响.方法 将肺癌合并肺炎患者痰培养阳性病例根据患者吸烟情况分为吸烟组和不吸烟组,对比分析吸烟组与不吸烟组痰培养菌种和药敏结果的特点.结果 在肺癌合并肺炎患者痰培养阳性结果中,吸烟者细菌检出率较不吸烟者细菌检出率明显增加(P<0.05),且所检出病原菌耐药性亦有所增加.结论 吸烟可导致肺癌合并肺炎患者呼吸道微生态失调,使得呼吸道致病菌增加.

    作者:梁培强;张向荣;姜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抗原HLA-A0201限制性CTL表位预测及鉴定

    目的 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 HLA-A2+限制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表位进行预测和鉴定,寻找诱导机体特异性杀伤肺癌肿瘤细胞的抗原表位.方法 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BIMAS、SYFPEITHI对hTERT蛋白进行HLA-A0201限制性CTL抗原表位预测,筛选优势表位;应用肽亲和力实验、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实验及人干扰素γ(IFN-γ)ELISPOT实验验证表位,筛选出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表位.结果 生物信息学软件筛选出优势表位为:ILAKFLHWL、ELLRSFFYV及ILSTLLCSL;肽亲和力实验得到优势表位荧光系数(FI)为:ILAKFLHWL0.67、ELLRSFFYV0.66及ILSTLLCSL0.90;LDH释放实验显示ILAKFLHWL所诱导CTLs的杀伤率明显高于其它各表位,也明显高于阴性表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IFN-γ ELISPOT实验证明ILAKFLHWL所诱导的CTLs产生的IFN-γ斑点数多于其他表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AKFLHWL的免疫原性强,可用于后续制备肺癌多肽疫苗.

    作者:袁竞妍;王宇;刘博轩;孟夏;孙瑞瑛;吕欣;李维;石婕;明宗娟;史红阳;杨拴盈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嗜酸粒细胞增多表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disease,COPD)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在临床表现、生理学、影像学、治疗预后、肺功能下降程度、生存质量及并发症等方面均有体现[1-2].虽然目前采用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FEV1)在评估气流受限程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FEV1本身不能准确地反映患者特征,且FEV1是一种变化相对缓慢的生理参数,不能准确的预测患者的疾病发展过程.COP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表型研究是目前的热点,其中Eos增多型的COPD具有其独特的临床特征,对其进行个体化治疗、预测疾病的预后以及急性加重的特点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嗜酸性粒细胞(Eosnophi1s,Eos)一直被认为是哮喘有别于COPD的特征性标志.然而,越来越多研究发现,在严格排除具有哮喘特征患者的前提下,仍有10%~40%的COPD患者伴有痰Eos百分比>3%[3-5].

    作者:李佐霖;洪旭初 刊期: 2017年第03期

中华肺部疾病(电子版)杂志

中华肺部疾病(电子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