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的临床疗效

张昭;张婷婷;彭瑞敏;王振华

关键词: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超声波雾化, 氧气驱动雾化, 护理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disease,COPD)是一种在呼吸系统中呈渐进性、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性肺部疾病.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发展,空气污染的日益严重,本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我国COPD患病率高达8.2%[1],COPD急性期表现为肺功能明显下降,咳嗽、咳痰等症状加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气道的炎症反应可使黏膜水肿、腺体分泌增加且痰液脓性转变,阻碍其肺部的通气、换气功能,加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2].雾化吸入是通过气流使药物呈雾状进入呼吸道,使黏性度下降、减轻平滑肌收缩,是呼吸科疾病常用的护理方法.
中华肺部疾病(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结核性心包炎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二例

    结核性心包炎目前的治疗方案主要为全身抗结核治疗.为缓解临床症状,皮质类固醇治疗也被广泛应用[1].然而,除乙胺丁醇外,上述抗结核药物均具有肝毒性,长期、联合应用会加重肝脏损害[2].此外,长期使用大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容易诱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3].因此,结核性心包炎在“抗结核+激素”治疗过程中,有发生肝功能受损终导致DIC的可能性的.我院有2例结核性心包炎患者,在使用抗结核药物联合激素治疗过程中发生DIC.为了防止结核性心包炎治疗过程中发生DIC,现将2例患者治疗经过报道如下.

    作者:张实;余西兰;王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一例康复较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误吸后迅速死亡的原因分析

    临床资料患者,男,93岁,于2014年5月15日因“反复咳嗽咳痰伴活动后呼吸困难30余年加重2d”入院,入院时查体:体温39.3℃,心率94次/min,血压105/65 mmHg,呼吸急促、约25次/min,面罩吸氧1自2 L/min血氧饱和度为92%,神志清楚,精神状态差,呈急性病容、喘息貌,双瞳等大等圆、直径约为3 mm,对光反应灵敏,对答时易被憋停,口唇发绀,咳黄色黏液样痰,胸廓前后径增宽,叩诊心界右心界增宽、双肺呈过清音,听诊可闻及散在的湿锣音及哮鸣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三尖瓣区Ⅱ级收缩期杂音,余查体阴性.

    作者:宁玉萍;冯霞;罗文君;华娟;张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红景天预防急性高原病的系统分析

    目的 探讨红景天对急性轻症高原病(BFAMS)的疗效,为其预防BFAMS提供临床证据.方法 检索1978年至2014年12月,CBM、CNKI、VIP、WANFANG data、Pubmed、Embase、The Cocharen Library数据库中关于红景天预防BFAMS的随机对照试验,同时检索第三军医大学图书馆高原专题知识库及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2名研究人员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按照Cochrane标准进行数据提取及质量评分,采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5项符合要求的研究被纳入实验,8篇研究报道红景天对BFAMS症状学评分的影响的文献,经Meta分析发现其可以降低BFAMS症状评分(MD:-1.42,95%可信区间[-2.1,-0.74],P<0.00001);11篇报道红景天对心率的影响的文献,经Meta分析显示红景天可以降低心率(MD:-7.61,95%可信区间[-9.7,-5.52],P<0.00001);10篇报道红景天对氧饱和度影响的文献,经Meta分析认为红景天能提高氧饱和度(MD:2.98,95%可信区间[0.73,5.23],P=0.009),6项研究报道红景天可以降低呼吸频率(MD:-2.54,95%可信区间[-2.77,-2.33]P <0.00001),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红景天可以改善BFAMS症状,降低心率及呼吸频率,提高血氧饱和度.

    作者:曹富丽;蒋鲜;熊鸿雁;熊玮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体外膜肺氧合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进展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发病凶险,病死率高.传统的呼吸支持方法主要包括肺保护性通气、呼吸末正压通气、肺复张、俯卧位通气等.维持适当水平的PEEP肺保护性通气是目前有效的呼吸支持方法,采用小潮气量(6 ml/kg)的机械通气能明显改善ARDS患者的病死率[1-5].难治性ARDS合并严重缺氧或呼吸性酸中毒时,通常采用定位策略、NO吸入、反向吸气、呼气比率通气策略、气道压力通气策略、部分液体通气策略、高频通气技术等支持方法进行治疗.

    作者:敬颖洁;刘畅;李福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RT-PCR检测非小细胞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RT-PCR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前哨淋巴结(SLN)微转移诊断中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4例cT1N0M0/cT2N0M0 NSCLC患者在术中行SLN定位活检,应用RT-PCR检测SLN中CK19mRNA的表达来判断微转移的存在,与常规病理HE染色结果进行比较,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 24例cT1N0M0/cT2N0M0 NSCLC患者(鳞癌15例,腺癌9例),术中共取得淋巴结146枚,平均6~8枚/例.其中SLN 67枚,非SLN 79枚,SLN敏感性为100%,准确率为91.7% (22/24),假阴性率为0%.SLN中常规病理HE染色检出3枚转移(阳性率为4.5%,3/67),RT-PCR检测SLN中21枚CK19阳性(阳性率为31.3%,21/67),显著高于常规病理HE染色对SLN微转移检出阳性率(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9枚非SLN中,常规病理HE染色及RT-PCR均未检出微转移.结论 RT-PCR应用于检测NSCLC SLN微转移的诊断是可行的,联合应用SLN定位活检,可明显提高NSCLC淋巴结微转移的检出率.此方法可精确NSCLC TNM分期,指导术后辅助治疗,有望提高Ⅰ期NSCLC的生存率.

    作者:陈曹阳;李军;陈涛;周鸿敏;皮勇;王忠明;陈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激素和免疫调节剂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感染的本质是病原微生物侵袭组织器官引起病理性的异常的炎症反应.感染导致炎症反应,炎症反应是肌体启动免疫防护和清除微生物的有效方式,但由于机体可能存在天然免疫缺陷或继发免疫力不足,或致病微生物毒力差别,以及机体对外来感染的炎症反应强弱的不同,导致肌体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之间出现消长,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1)肌体通过免疫和炎症反应,在一定时间内清除了微生物,组织器官功能逐渐恢复自愈;(2)机体免疫反应较弱,微生物生长,产生毒素,导致临床上出现典型感染征象,包括发热,炎症因子释放增加,重症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脓毒症(sepsis)等,但由于抗生素的使用,终微生物清除,炎症导致的器官功能损伤逐渐恢复;(3)出现剧烈的炎症反应,清除或未清除微生物,但出现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临床表现为严重脓毒症(sever sepsi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休克(shcck),MODS等[1-2](图1).处于此阶段,即使使用了抗生素,炎症反应导致的损伤性改变仍可是致命的.

    作者:宋元林;陈淑靖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降钙素原和常用炎症指标在脓毒症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及常用炎症指标在脓毒症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依据2001年SCCM/ESICM/ACCP/ATS/SIS国际脓毒症会议关于脓毒症诊断标准,将入选病例分为非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组,一般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测定入院24 h内或临床怀疑脓毒症时血清PCT浓度及常用炎症指标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27例患者入选,其中非感染性SIRS组42例,一般脓毒症组47例,严重脓毒症组38例.一般脓毒症患者与非感染性SIRS患者相比,血清PCT[(1.82±1.57) μg/L vs.(0.63±0.65) μg/L,P<0.01],CRP[(84.87±64.58)mg/L vs.(51.31±59.02) mg/L,P<0.05]水平升高,严重脓毒症患者与一般脓毒症患者相比,血清PCT[(10.55 ±9.58) μg/Lvs.(1.82±1.57)μg/L,P<0.01],CRP[(123.38±78.17)mg/Lvs.(87 ±64.58)mg/L,P<0.05]明显升高?诊断脓毒症的ROC曲线下面积PCT 0.916±0.028,佳截断值为0.885μg/ml,灵敏度91.8%、特异度81.0%,PCT与CRP联合诊断脓毒症的灵敏度达96.5%.预后良好组患者血清PCT水平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患者[(2.76 ±4.22)μg/Lvs.(9.38±9.72) μg/L,P<0.01].结论 血清PCT是诊断脓毒症敏感度、特异度均较高的指标;PCT与CRP联合可提高诊断脓毒症的敏感性;PCT浓度的升高可反映脓毒症严重程度的增加;PCT的浓度越高,提示患者预后越差.

    作者:季娟娟;孙耕耘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肺母细胞瘤1例报告

    肺母细胞瘤(pulmonary blastoma,PB)是临床罕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占肺恶性肿瘤0.25%~0.5%.笔者近诊治1例,为我院诊治的首例.现报道如下.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8岁,农民,因咳嗽、气促20余天于2014年09月11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0余天开始出现咳嗽、气促,伴右侧胸痛,无发热.患病后体质量减轻5 kg.在外院经抗感染治疗3d症状无好转.查体:T 36.8℃,R 20次/min,平82次/min,BP 100/60 mmHg.全身淋巴结无肿大.

    作者:王齐;施蓉萍;李羲;王明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继发肺脓肿患者突发大咯血死亡一例

    肺脓肿是由于多种病因所引起的肺组织化脓性病变.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若不能及时控制可导致继发性肺脓肿,约有1/3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咯血,但急性肺脓肿少有大咯血窒息致死者,尤其是在肺部感染已得到控制,患者病情较稳定的情况下突发大咯血更属罕见.因此临床医生对此类患者突发大咯血认识不足,警惕性不高.本研究对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继发肺脓肿患者突发大咯血死亡的病例进行介绍,着重分析咯血的可能诱因,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警惕性.

    作者:霍子天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复方氯已定含漱液口腔护理对开胸手术患者早发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口腔是微生物容易积聚滋生的场所,此处的细菌可以随着呼吸、气管插管等途径进入下呼吸道,这也是导致早发型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主要原因.有关资料表明,早发型VAP与口咽部定植菌引入下呼吸道有关[1],口腔卫生状况的好坏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有直接关系.开胸术由于手术时间长、肺及胸廓的创伤使肺顺应性下降、黏液分泌增多且清除障碍,这些特殊因素更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2].本研究对86例开胸手术患者应用0.2%复方氯已定含漱液进行口腔护理,减少了早发型VAP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谭晓骏;赵宝琴;王振华;何雪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又称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IIP)是原因不明的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病理过程一般为进展缓慢,终进展为以肺泡壁为主要病变的弥漫性肺部疾病,形成肺泡腔内完全纤维化和囊泡状的蜂窝肺,其主要临床特征为肺泡炎和肺纤维化[1-2].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干咳、呼吸困难等,患者大部分死亡原因为呼吸困难和继发感染[3].

    作者:蒋小惠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小剂量红霉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免疫功能的干预研究

    目的 探讨小剂量红霉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免疫功能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COPD稳定期患者8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3个月.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6 min步行距离(6MWD)、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CD3+、CD4+、CD4+/CD8+以及IgA、IgG明显高于对照组,呼吸困难量表(mMRC)、CD8+和C反应蛋白(CRP)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6MWD、FEV1和CD3+、CD4+、CD4+/CD8+以及IgA、IgG明显高于治疗前,mMRC、CD8+和CRP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患者长期使用小剂量红霉素,可增强其免疫功能,改善其临床症状、肺功能及运动耐力.

    作者:邵有和;陈昌枝;覃淑娟;吴文彬;覃家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维生素D水平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BODE指数的关系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目前尚无有效疗法足以改变COPD的病程[1].维生素D在钙和骨骼代谢中的作用已经非常明确,但它在免疫、炎症、感染等中的作用还不完全清楚.维生素D与COPD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受到重视.有关COPD稳定期患者维生素D的水平与研究报道屡见不鲜.血25-OH维生素D可反映机体维生素D总体水平[2].本研究观察稳定期COPD患者血清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e C-reactive protein,hs-CRP)与呼吸困难指数(BODE)的关系,探讨维生素D与COPD机制及病情评估的相关性,旨在为COPD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王学亮;卞明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苦参素注射液对防治支气管结核再狭窄影响的初探

    针对支气管结核治疗,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气管镜介入治疗技术有球囊扩张、电烧灼、氩等离子凝固术、低温等离子射频术、可回收支架的置入、软硬镜下热活检及活检纯粹机械切除等.但有研究表明上述一系列治疗方法会或轻或重地对支气管黏膜、黏膜下肌层和软骨层产生破坏,且可引起肉芽组织过度增生,从而导致术后管腔再狭窄发生率在10% ~50%[1].本研究旨在探讨局部应用苦参素注射液对防治支气管结核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影响的作用,现结合19例临床患者的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崔会芳;吴粹华;陈旭君;黄文侨;吴奕群;黄溢华;舒逸;卢晔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ERS声明:COPD患者的营养评估和治疗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患者的营养和代谢状况,为此,欧洲呼吸协会(ERS)成立了一个多学科工作组,荟萃分析了相关文献.工作组由12名专家组成,包括参与治疗与管理COPD患者的呼吸科临床医师、营养师、流行病学家、卫生经济学家及欧洲临床营养和新陈代谢学会(ESPEN)成员.研究对2006年至2013年Medline、PubMed、EMBASE、CINAHL出版的该领域相关文章进行分析.本文主要讨论饮食习惯、营养状况、营养干预措施对COPD发生、发展和结果造成的影响,旨在增强COPD患者饮食与营养均衡的意识,协助临床医生对COPD患者提供高质量的营养评估和护理.

    作者:仇鑫;赵云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全程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COPD),是一组包括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的慢性肺部疾病.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气急、胸闷、喘息等,并呈慢性反复发作过程,但其可以预防及治疗.由于长期的咳嗽、胸闷、气促、排痰困难等症状,极易使患者产生烦躁情绪,焦虑、恐惧、孤独、悲观等的心理,使生活质量严重下降[1-2].我们在临床上结合患者心理情况及具体病情,给予相应护理措施及心理疏导,对COPD患者的康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阮丽萍;陈邦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胸部外伤的影像学检查及表现

    胸部外伤时,在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应及时做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是首选的方法,其简便快捷,能显示较明显的肋骨骨折、液气胸、肺挫裂伤等.CT具有较高的分辨和轴面成像能力,CT有常规X线检查无可比拟的优点[“3],可对轻度肺挫伤以及被大量胸腔积液掩盖的肺挫伤、裂伤的部位、类型和严重程度做出准确的判断.对胸椎椎管内有无骨片及脊髓受压的诊断,特别是多排螺旋CT对隐匿性骨折有其独到之处.一般平扫即可,可避免不必要的搬动,而且可观察多个脏器的损伤情况.

    作者:陈林;向东生;马琼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持续性膨肺吸痰在机械通气患者密闭式吸痰后的应用

    机械辅助呼吸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抢救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使用呼吸机间歇性正压通气中,存在着功能残气量下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顺应性下降、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等副作用.目前,临床上为了减少呼吸机相关获得性肺损伤的发生,一般使用小潮气量呼吸机辅助呼吸.但是,使用小潮气量呼吸机辅助呼吸的同时,增加了肺不张的发生率.肺复张可改善小潮气量呼吸机辅助呼吸所致的肺泡萎陷和换气功能障碍所致的肺损伤,是保护性通气策略的重要内容[1].持续性膨肺(sustained inflation,SI)治疗采用了延长吸气时间,使肺泡扩张并维持在一定的时间,可以有效防治肺不张,是近年开展的新技术[2-5].

    作者:谢黎;张瑜;王莉;向家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血清白介素-6、干扰素-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白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32例COPD患者,分为COPD稳定组及急性加重期COPD组(AECOPD),并于同一时期随机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三组患者血清中的IL-6及IFN-γ水平.结果 三组患者血清IL-6、IFN-γ水平经方差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组血清IL-6、IFN-γ水平高于COPD稳定组、对照组,COPD组血清IL-6、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AECOPD组血清IL-6与IFN-γ呈正相关性(rs=0.702,P<0.05),COPD稳定期组中血清IL-6与IFN-γ呈正相关性(rs =0.618,P<0.05).结论 IL-6、IFN-γ参与了COPD的发生及发展过程,因此可作为评估COPD病情的重要指标之一,临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李冬云;姚慧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非粘性脚踝泡沫敷料在预防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患者鼻面部压疮中的应用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以下简称为无创通气)是用鼻面罩将呼吸机管路与患者连接的机械通气方式.它能有效的改善患者肺通气,缓解呼吸肌疲劳,纠正呼吸衰竭.同时,也避免了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相关的并发症,保留上气道的防御功能,保留患者的语言和吞咽功能,具有机械通气的大灵活性、舒适性[1-2].无创通气是治疗重症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呼吸衰竭等一系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在临床实践中,无创通气面罩如佩戴过松则致漏气,会使治疗效果下降;如佩戴过紧或时间过长,则会导致面部压疮的发生[3].

    作者:马秀英;姜纯蓉;杨永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中华肺部疾病(电子版)杂志

中华肺部疾病(电子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