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支气管内环丙沙星灌洗治疗重度至极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应用评价

周一平;陈小可;夏利萍;张贵昌;周承惇;李艾芬;刘慧;喻海琼;刘念

关键词: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急性加重, 支气管肺泡灌洗, 环丙沙星
摘要:重度至极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的气道管理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由于气道防御受损以及频繁的细菌定殖,细菌感染成为AECOPD主要的发病原因[1],也是影响COPD病程进展的重要因素.床边支气管镜辅助治疗可发挥积极的作用,对AECOPD患者下呼吸道的冲洗和灌洗的治疗意义已受到较广泛的认同[2-5].但关于环丙沙星直接用于相关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辅助灌洗治疗鲜见报道.
中华肺部疾病(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红景天预防急性高原病的系统分析

    目的 探讨红景天对急性轻症高原病(BFAMS)的疗效,为其预防BFAMS提供临床证据.方法 检索1978年至2014年12月,CBM、CNKI、VIP、WANFANG data、Pubmed、Embase、The Cocharen Library数据库中关于红景天预防BFAMS的随机对照试验,同时检索第三军医大学图书馆高原专题知识库及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2名研究人员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按照Cochrane标准进行数据提取及质量评分,采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5项符合要求的研究被纳入实验,8篇研究报道红景天对BFAMS症状学评分的影响的文献,经Meta分析发现其可以降低BFAMS症状评分(MD:-1.42,95%可信区间[-2.1,-0.74],P<0.00001);11篇报道红景天对心率的影响的文献,经Meta分析显示红景天可以降低心率(MD:-7.61,95%可信区间[-9.7,-5.52],P<0.00001);10篇报道红景天对氧饱和度影响的文献,经Meta分析认为红景天能提高氧饱和度(MD:2.98,95%可信区间[0.73,5.23],P=0.009),6项研究报道红景天可以降低呼吸频率(MD:-2.54,95%可信区间[-2.77,-2.33]P <0.00001),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红景天可以改善BFAMS症状,降低心率及呼吸频率,提高血氧饱和度.

    作者:曹富丽;蒋鲜;熊鸿雁;熊玮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结核性心包炎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二例

    结核性心包炎目前的治疗方案主要为全身抗结核治疗.为缓解临床症状,皮质类固醇治疗也被广泛应用[1].然而,除乙胺丁醇外,上述抗结核药物均具有肝毒性,长期、联合应用会加重肝脏损害[2].此外,长期使用大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容易诱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3].因此,结核性心包炎在“抗结核+激素”治疗过程中,有发生肝功能受损终导致DIC的可能性的.我院有2例结核性心包炎患者,在使用抗结核药物联合激素治疗过程中发生DIC.为了防止结核性心包炎治疗过程中发生DIC,现将2例患者治疗经过报道如下.

    作者:张实;余西兰;王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宣教方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护行为、情绪管理及症状改善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开展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健康宣教方案所产生的临床效益,并为这类患者群体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积累循证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36例稳定期COPD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方案;另选取我院内科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34例稳定期COPD患者,设为研究组,开展基于自我效能理论为指导框架的宣教方案.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第2个月末,由专人组织两组患者填写健康知识问卷、自我效能量表及主观性自我感觉评分量表,并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效能及自觉呼吸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健康知识得分经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差异(P >0.001);干预后第2个月末,研究组健康知识得分>24分,所占百分比高于对照组,且健康知识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自我效能各维度评分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各项自我效能评分及总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两组干预前MR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重度MRC评分所占百分比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为框架的健康宣教模式,能帮助患者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并能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对其病情预后有积极效应,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的临床疗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disease,COPD)是一种在呼吸系统中呈渐进性、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性肺部疾病.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发展,空气污染的日益严重,本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我国COPD患病率高达8.2%[1],COPD急性期表现为肺功能明显下降,咳嗽、咳痰等症状加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气道的炎症反应可使黏膜水肿、腺体分泌增加且痰液脓性转变,阻碍其肺部的通气、换气功能,加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2].雾化吸入是通过气流使药物呈雾状进入呼吸道,使黏性度下降、减轻平滑肌收缩,是呼吸科疾病常用的护理方法.

    作者:张昭;张婷婷;彭瑞敏;王振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不典型影像改变肺癌二例及文献复习

    临床资料例1患者,男,74岁.因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右侧胸痛2个月,加重7d于2014年3月20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个月始出现咳嗽、咳大量黄色黏稠痰,痰中带血少许,痰无异味.患病未引起患者重视,未经诊断治疗.近7d病情加剧方自服阿奇霉素,未见好转而就诊入院.既往史:糖尿病10多年,应用诺和灵30R,血糖控制尚可.脑出血病史10年;2年前明确诊断为乙型病毒性肝炎.入院时查体:体温36.2℃,脉搏8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50/90mmHg.呼吸平稳.无皮下出血点及瘀斑,无蜘蛛痣及肝掌,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口唇无发绀,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

    作者:安东善;朱龙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临床输血管控与决策分析智能化的应用研究

    一、研究意义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计算机学科的一个分支,20世纪70年代以来被称为世界三大尖端技术之一(空间技术、能源技术、人工智能).也被认为是21世纪(基因工程、纳米科学、人工智能)三大尖端技术之一.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是包括十分广泛的科学,它由不同的领域组成,除了计算机科学以外,人工智能还涉及信息论、控制论、自动化、仿生学、生物学、心理学、数理逻辑、语言学、医学和哲学等多门学科.

    作者:刁琰;张民;单清;钱厚明;柳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气管支气管黏膜角化症临床诊治探讨

    临床资料患者,男,45岁,因“反复咳嗽、咯痰伴胸痛2个月”入院.2个月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咯痰、吸气时胸痛伴畏寒发热、头昏、乏力,无胸闷、气紧、咯血、潮热盗汗等不适,在成都某医院就诊,胸片提示:双下肺感染,予头孢唑啉、奈替米星、哌拉西林等抗感染、止咳化痰等治疗后病情缓解.1个月前患者在当地某医院复查胸部CT示:右肺上叶背段及左肺上叶前段可见部分小结节状、索状及部分淡薄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界模糊,密度欠均匀,考虑双上肺炎性变,结核待排.

    作者:周鹏程;余薇;刘自军;李雪莲;夏前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持续性膨肺吸痰在机械通气患者密闭式吸痰后的应用

    机械辅助呼吸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抢救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使用呼吸机间歇性正压通气中,存在着功能残气量下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顺应性下降、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等副作用.目前,临床上为了减少呼吸机相关获得性肺损伤的发生,一般使用小潮气量呼吸机辅助呼吸.但是,使用小潮气量呼吸机辅助呼吸的同时,增加了肺不张的发生率.肺复张可改善小潮气量呼吸机辅助呼吸所致的肺泡萎陷和换气功能障碍所致的肺损伤,是保护性通气策略的重要内容[1].持续性膨肺(sustained inflation,SI)治疗采用了延长吸气时间,使肺泡扩张并维持在一定的时间,可以有效防治肺不张,是近年开展的新技术[2-5].

    作者:谢黎;张瑜;王莉;向家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ERS声明:COPD患者的营养评估和治疗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患者的营养和代谢状况,为此,欧洲呼吸协会(ERS)成立了一个多学科工作组,荟萃分析了相关文献.工作组由12名专家组成,包括参与治疗与管理COPD患者的呼吸科临床医师、营养师、流行病学家、卫生经济学家及欧洲临床营养和新陈代谢学会(ESPEN)成员.研究对2006年至2013年Medline、PubMed、EMBASE、CINAHL出版的该领域相关文章进行分析.本文主要讨论饮食习惯、营养状况、营养干预措施对COPD发生、发展和结果造成的影响,旨在增强COPD患者饮食与营养均衡的意识,协助临床医生对COPD患者提供高质量的营养评估和护理.

    作者:仇鑫;赵云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又称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IIP)是原因不明的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病理过程一般为进展缓慢,终进展为以肺泡壁为主要病变的弥漫性肺部疾病,形成肺泡腔内完全纤维化和囊泡状的蜂窝肺,其主要临床特征为肺泡炎和肺纤维化[1-2].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干咳、呼吸困难等,患者大部分死亡原因为呼吸困难和继发感染[3].

    作者:蒋小惠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治疗

    肺癌是目前发病率高的肿瘤之一,也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约有80%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cancer,NSCLC)[1-2].脑转移的发生是NSCLC患者的主要死因,没有给予积极治疗的患者,生存期仅为1~3个月,中位生存期仅为4个月左右[3].随着诊疗技术水平的提升,脑转移被诊断出的发生率也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4].如何对NSCLC脑转移患者提出更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进一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期是目前临床关注的热点之一.

    作者:傅华;许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非粘性脚踝泡沫敷料在预防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患者鼻面部压疮中的应用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以下简称为无创通气)是用鼻面罩将呼吸机管路与患者连接的机械通气方式.它能有效的改善患者肺通气,缓解呼吸肌疲劳,纠正呼吸衰竭.同时,也避免了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相关的并发症,保留上气道的防御功能,保留患者的语言和吞咽功能,具有机械通气的大灵活性、舒适性[1-2].无创通气是治疗重症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呼吸衰竭等一系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在临床实践中,无创通气面罩如佩戴过松则致漏气,会使治疗效果下降;如佩戴过紧或时间过长,则会导致面部压疮的发生[3].

    作者:马秀英;姜纯蓉;杨永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全程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COPD),是一组包括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的慢性肺部疾病.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气急、胸闷、喘息等,并呈慢性反复发作过程,但其可以预防及治疗.由于长期的咳嗽、胸闷、气促、排痰困难等症状,极易使患者产生烦躁情绪,焦虑、恐惧、孤独、悲观等的心理,使生活质量严重下降[1-2].我们在临床上结合患者心理情况及具体病情,给予相应护理措施及心理疏导,对COPD患者的康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阮丽萍;陈邦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钙离子及蛋白激酶C在低氧肺动脉高压平滑肌细胞中的作用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至今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已有研究表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是多种离子通道、信号分子以及相关细胞因子等相互作用的结果.低氧肺动脉高压的病理生理基础包括肺动脉内皮细胞功能失调、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arterial smooth muscle cells,PASMCs)增生、肺血管收缩和原位血栓形成,其中低氧性PASMCs收缩和增殖在肺血管重构和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PASMCs增殖和凋亡比率的失衡是肺血管重塑的主要原因,而PASMCs的过度收缩同样也会导致肺血管的重塑[2].

    作者:何俊毅;施熠炜;胡晓芸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颈髓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

    颈部脊髓损伤多为间接暴力所致,国外报道颈髓损伤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为50%~100%[1],是为严重的并发症,而早期的护理对降低患者并发症着重要的意义,我科对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效果良好,现将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科共收治颈髓损伤患者17例,女性4例,男性13例,年龄25~57岁之间.入院前已发生肺部感染4例.

    作者:彭婷;陈邦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体外膜肺氧合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进展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发病凶险,病死率高.传统的呼吸支持方法主要包括肺保护性通气、呼吸末正压通气、肺复张、俯卧位通气等.维持适当水平的PEEP肺保护性通气是目前有效的呼吸支持方法,采用小潮气量(6 ml/kg)的机械通气能明显改善ARDS患者的病死率[1-5].难治性ARDS合并严重缺氧或呼吸性酸中毒时,通常采用定位策略、NO吸入、反向吸气、呼气比率通气策略、气道压力通气策略、部分液体通气策略、高频通气技术等支持方法进行治疗.

    作者:敬颖洁;刘畅;李福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苦参素注射液对防治支气管结核再狭窄影响的初探

    针对支气管结核治疗,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气管镜介入治疗技术有球囊扩张、电烧灼、氩等离子凝固术、低温等离子射频术、可回收支架的置入、软硬镜下热活检及活检纯粹机械切除等.但有研究表明上述一系列治疗方法会或轻或重地对支气管黏膜、黏膜下肌层和软骨层产生破坏,且可引起肉芽组织过度增生,从而导致术后管腔再狭窄发生率在10% ~50%[1].本研究旨在探讨局部应用苦参素注射液对防治支气管结核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影响的作用,现结合19例临床患者的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崔会芳;吴粹华;陈旭君;黄文侨;吴奕群;黄溢华;舒逸;卢晔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利多卡因空气压缩泵吸入联合鼻饲治疗类百日咳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类百日咳综合征是指患者出现类似百日咳样的典型痉挛性咳嗽、鸡鸣样回声、呕吐三大症状,但百日咳病原学检查为阴性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婴幼儿尤其是3个月龄内的小婴儿多发,病初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增多,尤其是淋巴细胞比例占优势[1-3].由于社会环境的复杂化等因素,近年来类百日咳综合征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本研究分析总结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焦作市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46例类百日咳综合征患儿,旨在总结临床治疗方法并观察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慧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机械通气与中心静脉压关系研究现状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机械通气与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临床抢救、术后生命支持等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现阶段临床常用的机械通气模式为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正压通气目的在于提供足够氧合和肺泡通气量,使功能残气量增加,肺泡的顺应性得到有效的改善[1];但正压通气同时会改变胸腔压力及肺容积,使胸内压增高,静脉回流减少,右心充盈不足,进一步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影响循环系统功能[2].

    作者:向军;魏蜀亮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CT引导下肺部小结节(≤1 cm)穿刺活检术结果分析

    影像学检查对肺内结节性病灶的定性诊断价值有限,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性并确定病变的组织来源[1-2].经皮肺穿刺活检对于肺部结节的诊断价值可高达90%,然而对于难以定性的肺部小结节(≤1 cm)穿刺活检诊断准确性分析,却少有相关文献报道[3].本研究对98例影响肺部小结节(≤1 cm)穿刺诊断结果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统计学分析,旨在为提高肺部小结节穿刺诊断结果准确性提供依据.

    作者:代文静;何彬普;孙建;李云辉;李万成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中华肺部疾病(电子版)杂志

中华肺部疾病(电子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