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延;徐瑜;胡义德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一组以肺动脉平均压(mean 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mPAP)升高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肺血管重塑引起肺循环血流动力学改变,终导致右心衰竭,作为具有潜在破坏力的慢性肺循环疾病,PAH一直是临床诊治的难点.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多系统损害的特点使之与PAH密切关联.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CTD-PAH)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对CTD-PAH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作者:董佳慧;孙耕耘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合并肺气肿(CPFE)的临床特点及意义,提高对本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选择31例IPF合并CPFE的患者和36例单纯IP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肺功能、血气分析、胸部高分辨CT(HRCT)表现及生存时间差异.结果两组性别、年龄、吸烟者比例无显著差异,CPFE组吸烟指数为(38.1±9.0)年包,明显高于IPF组.CPFE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为(78.6±11.2)%、第1秒用力吸气容积FEV1/FVC为(69.1±6.0)%、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占预计值%为(32.1±11.8)%,均明显低于IPF组,CPFE组患者肺总量(TLC)占预计值%为(76.3±8.1)%,VC占预计值%为(70.7±11.6)%,均明显高于IPF组.CPFE组患者肺动脉收缩压(CSPA)为(59.6±20.3) mmHg,明显高于IPF组.静息吸气状态下,CPFE组患者PaO2水平为(50.3±5.9) mmHg,明显低于IPF组.CPFE组患者胸部HRCT主要表现为双上肺野肺气肿和肺大疱,双下肺野呈网格影、蜂窝肺和牵张性支气管扩张.两组中位生存时间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38±5)和(41±4)个月,x2=0.55,P=0.63].结论 吸烟为CPFE的重要危险因素,当CPFE时,肺功能、血气分析、HRCT表现存在与单纯IPF不同的特点,与单纯IPF比较,预后无明显差异.
作者:陈恒屹;康军;崔社怀;李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临床资料患者,女,47岁,因间断咳嗽1个月余就诊.既往有抑郁症病史.人院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哕音.血常规检查提示正常.胸部CT提示:双侧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大直径约1 cm×2cm,见图1.纤支镜检查未见异常.连续三次痰查抗酸杆菌阴性,血结核抗体阴性,结核T-SPOT阴性.血沉正常,肿瘤标志物全套提示均正常.遂行全身PET-CT检查,见图2,提示诊断为胸内结节病.予以口服强的松片20 mg/d进行治疗,1个月后复诊胸部CT,见图3,提示双侧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较前稍有缩小.
作者:陈照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黑色素瘤又称恶性黑色素瘤,以皮肤黑色素瘤多见,而原发于肺部者极其罕见.肺黑色素瘤在临床上容易引起误诊,现结合我院近期收治的1例肺部黑色素瘤病例,并复习国内文献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患者,58岁,女性,以“反复咳嗽、咳痰3个月,加重1周.”为主诉入院.入院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咳嗽呈阵发性,痰白色黏稠,量少,咳出顺利,无痰中带血丝,无畏冷、发热,无胸闷、胸痛、咯血等不适,在当地医院诊治,上述症状时有反复,未进一步诊治.
作者:唐玫艳;薛青;焦维克;李树奇;邓新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炎症反应、气流受限为特点的慢性疾病,且气流受限呈持续性、进行性加重,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气促.痰液引流在COPD的临床治疗上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2013年1月1日至8月15日入住我科治疗的COPD患者,在接受经验抗感染、雾化平喘、药物祛痰、氧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振动排痰仪排痰治疗,并比较了不同肺功能严重度分级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对振动排痰仪排痰治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尹慧;龙翔;宋卫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经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AECPH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92例AECPH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均常规综合治疗,给予控制感染、营养支持、纠正酸碱平衡及水、电解质紊乱、解痉平喘、止咳祛痰,应用利尿剂、洋地黄以及扩血管药物等.对照组加持续低流量氧疗,治疗组加面罩BiPAP呼吸机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生命体征、血气指标、心功能分级、面罩舒适度、漏气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①治疗组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及pH值均明显下降,住院天数缩短,PaO2、SaO2明显上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治疗组总有效率93.5% (43/46)与对照组76.1%(35/4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3例治疗72 h后症状改善不明显,2例120 h后逐渐好转,死亡1例.对照组11例经治疗72 h后症状无明显改善,行气管插管进行有创机械通气,平均通气时间为(7.9±1.8)d,死亡6例;④治疗组患者有2例出现轻度腹胀,休息后逐渐缓解.4例患者因面部压迫有不适感觉,调整面罩松紧后不适感缓解.结论 早期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AECPHD患者,可防止病情恶化、避免气管插管,降低病死率.BiPAP具有操作简单、容易掌握、痛苦小、缩短住院时间等优点,可作为早期治疗AECPHD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永;刘勇;朱宝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1岁,因“咳嗽、咳痰、发热20余天”于2013年7月17日入院.缘于2013年6月底,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发热.咳嗽为阵发性,痰液较少,偶有少许黄白色黏稠痰液,发热多在下午及傍晚出现,高体温在39.3℃,无明显咯血、胸闷、胸痛,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在当地医院就诊,口服“头孢”类药物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于2013年7月16日来我院门诊,行血常规检查提示白细胞27.2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数86.7%,胸部正侧位片提示右肺感染,门诊以“右上肺炎”收入我科.
作者:封明霞;曹国强;陈恒屹;梁先万;何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37岁.主因“反复咳嗽、喘息2年”就诊.患者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活动后感喘息,无畏寒、发热,无胸痛、咯血等症状,未予重视.近1年来,上述症状加重,曾多次在当地医院就诊,行胸片、肺功能等辅助检查,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给予抗感染、扩张支气管等对症治疗后,症状元缓解.于2012年11月6日在我院行胸部CT检查,发现气管肿物,恶性可能性大,见图1.为进一步治疗收住入院.查体:轻度喘息貌,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
作者:徐海玲;张克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急性重症呼吸衰竭(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是由于肺外或肺内的严重疾病引起肺损伤导致气体交换障碍,产生严重的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其病情较重,病死率高.尽管在呼吸危重病治疗方面已取得一些进展,但由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lung injury/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LI/ARDS)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不明,并无有效的救治方法,已有的数据显示急性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病死率可高达80% [1-2].
作者:金发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39岁,因“咳嗽、咳痰、气促2月余”于2013年4月9日入院.患者入院2月前,自诉因受凉后出现间断性咳嗽、咳白色黏痰,伴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不伴有夜间盗汗、乏力,亦无发热,无咯血,无心悸、无胸痛,患者未行特殊诊治,1个月后自觉症状加重到我科进一步治疗.否认吸烟史,无结核结触史,无化学物理毒物接触史,无禽类接触史,既往无特殊病史.4月2日门诊胸片检查提示双侧肋隔角变钝,右侧为显,进一步B超检查提示双侧胸腔积液,门诊予以抽放淡黄色胸腔积液约300 ml.胸水常规检查提示黄色、微浊,密度1.018,细胞总数0.842×109/L,白细胞计数0.669×109/L,李凡它试验阳性,未查见抗酸杆菌.肿瘤标志物2项癌胚抗原(carcino emlryoni antigen,CEA) 0.16 ng/ml、甲胎蛋白(alpha fetal protein,AFP) 0.49 ng/ml正常.因患者拒绝住院治疗,故知情同意后予以诊断性抗痨治疗,具体方案为HRZE.
作者:康军;崔社怀;何勇;蒋东坡;陈建明;祁海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血清皮质醇的表达特征.方法 随机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AECOPD患者65例为COPD组,根据肺功能结果分为轻中度组33例及重度、极重度组32例,同期住院的非COPD患者33例为非COPD组.全部研究对象分别于入院后第二天的8 am、4pm及0am三个时间段各抽取肘静脉血,分别检测血清皮质醇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结果 三个不同时间段轻、中度组及重度、极重度组皮质醇水平明显低于非COPD组(P<0.01);8am时段轻、中度组明显低于重度、极重度组(P<0.01).三个不同时段轻、中度组及重度、极重度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高于非COPD组(P<0.05).结论 AECOPD患者存在肾上腺皮质代谢紊乱,表现为血清皮质醇水平降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升高.
作者:韦鹏;陈昌枝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肺癌作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预后差、中位生存期短和5年生存率极低的特点.包括鳞癌、腺癌、大细胞癌等,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肺癌总数的85%,相对于小细胞肺癌来说,对于传统化疗反应不佳,造成了临床上的治疗难题[1-2].虽然自2002年起,针对NSCLC的分子靶向治疗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已应用于临床,但临床研究表明,并非所有NSCLC患者都对EGFR-TKI敏感[3].在NSCLC患者中,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基因重排的阳性率大约为3% ~5%.
作者:刘春花;宋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Isthmin(ISM)对肺纤维模型小鼠肺部胶原沉积、血管新生的影响,为肺纤维化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昆明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ISM组3组,每组16只.博来霉素(BLM)气管内滴入制作小鼠肺纤维化模型,对照组(气管内注射0.9% NS+尾静脉注入0.9%NS)、模型组(气管内注射BLM+尾静脉注入0.9% NS)、ISM组(气管内注射BLM+尾静脉注入Isthmin蛋白).分别于第7天、14天、21天、28天取实验小鼠肺组织,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观察肺结构变化,Masson染色了解肺部胶原沉积情况,CD31免疫组化观察对血管内皮细胞数目的影响.结果 给予ISM蛋白可减轻小鼠肺结构破坏,减少肺部胶原沉积,血管内皮细胞数目增加.肺组织胶原纤维Masson染色经平均光密度比较,模型组与对照组第7、14、21和28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Isthmin组与模型组比较,第21天和28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组织CD31蛋白平均光密度比较,模型组与对照组第14天、21天和28天差异显著(P<0.05)、第7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Isthmin组与模型组比较,第21天和28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SM蛋白可减轻肺纤维化程度,但不是通过抑制血管形成实现的.
作者:杨雪梅;陈魁君;谢芳;王建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经皮肺活检肺周围型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8例肺周围型病变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EUS检查,观察其彩色多普勒和声学造影特征,并选择肿块内造影不同增强区域,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肺穿刺活检.结果 38例肺周围型病变彩色多普勒与CEUS血流分级比较,乏血供组与富血供组x2=28.33,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8例肺周围型病变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显示全部病灶内部血流19例,超声造影均能显示病灶内部血流状态.造影剂分布特征均匀增强型9例,不均匀增强型29例(Fisher检验,P=0.005).经病理证实,29例为恶性病变,其超声造影均表现为病灶局部高增强改变(100%,29/29).9例为良性病变,其造影模式表现为较多样化,其中2例病灶呈高增强,5例等增强,2例低/无增强.CEUS引导下在高增强区域穿刺能获得恶性病变准确病理诊断,且无严重穿刺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造影可提高周围型肺癌的活检成功率,降低操作风险,是经皮肺穿刺活检重要的辅助方法.
作者:黄伟俊;邱懿德;黄婷;简国亮;陈志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和夜间低氧血症.夜间睡眠质量的下降严重的影响着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疾病康复[1].镇静催眠药物可以引起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而且COPD患者常伴有抑郁症状,其安全性差.COPD患者睡眠障碍主要有以下因素,如夜间气短咳嗽,长期患病导致心理障碍,白天卧床多户外活动少以及治疗COPD的一些药物影响睡眠[2].综合以上导致睡眠障碍的原因以及认知行为治疗对慢性失眠治疗效果,本研究旨在通过认知行为的治疗改善COPD患者的睡眠[3].
作者:谢梅;李凤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与切除修复交叉互补蛋白1(ERCC1)和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M1(RRM1) 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257例NSCLC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ERCC1和RRM1 mRNA的表达.结果 NSCLC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率占49.03%(126/257),在女性和不吸烟患者中较高(P<0.05);ERCC1mRNA高表达占47.47%(122/257),RRM1mRNA高表达占61.87%(159/257).与未检测到EGFR基因突变的NSCLC患者比较,EGFR基因突变中ERCC1mRNA低表达者多见(P<0.05);NSCLC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与RRM1mRNA表达水平无关(P>0.05);ERCC1mRNA表达水平与RRM1mRNA表达水平无关(P<0.05).结论 NSCLC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患者ERCC1倾向低表达,可能受益于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
作者:田玉旺;许春伟;高文斌;张玉萍;李扬;亓岽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国人男性肺腺癌细胞系,为肺癌的防治研究提供理想的体外实验模型.方法 以经组织学和/或细胞学确诊的标本进行原代培养,通过光镜观察、细胞苏木精-伊红(HE)染色、细胞生长曲线、异体移植实验及组织HE染色等对其进行分析鉴定,建立细胞系.结果 细胞经液氮罐或-80℃低温冰箱反复冻存复苏后仍保持良好的增殖活性,复苏细胞经0.4%胎盘蓝染色,活细胞比率均保持在85%以上.在整个168 h的观察时间里,肺腺癌H114细胞始终处于持续增殖状态,可见潜伏期和指数生长期,由于本细胞系传代次数较少,生长活跃,7d还没出现平顶期和退化衰亡期;体外培养细胞生长稳定,细胞形态学及浸润性生长结果表明该细胞系符合恶性细胞特性,裸鼠接种成功致瘤,瘤细胞形态与原患者的病理切片相似,命名为H114细胞系.结论 该细胞系符合建系标准,是一株新建的人肺腺癌细胞系.
作者:冯延;徐瑜;胡义德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提高胸痛三联一站式动态容积CT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76例急性胸痛患者行320排一站式动态容积CT检查.通过多平面重建(MPR)、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及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技术显示肺动脉、胸主动脉及冠状动脉.结果 所有患者均检查成功,并清晰地显示了冠状动脉、肺动脉、胸主动脉及肺部情况.图像质量为5分者59例,4分者17例,优良率为100%.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优良率为42.6%,优良率明显低于320排一站式动态容积CT检查(P<0.05).76例急诊胸痛患者,27例冠状动脉狭窄,16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3例肺动脉栓塞,气胸2例,18例正常.76例急诊胸痛患者中死亡2例,其中1例因肺动脉广泛栓塞死亡,1例因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术前破裂死亡;其余74例均病愈出院.结论 胸痛三联一站式动态容积CT检查能一次性显示冠状动脉、胸主动脉及肺动脉,对急性胸痛患者的病因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及意义.
作者:戚跃勇;邹利光;王爽;周宇;李兴伟;蔡元卿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ulmonary lymphangioleiomyomatosis,PLAM)是一种少见疾病[1],多以肺部多发结节为表现,可以发生在双肺或者单肺,并以咳嗽、呼吸困难为首发症状,多发生于育龄妇女,男性罕见,常被误诊为肺部转移性肿瘤[2].PLAM症状多样,临床表现复杂,术前若无病理很难诊断,有时冰冻切片也不能确诊.需待石蜡切片及免疫组化检查后方能确定.虽然此病近年有些病理报告,但病因及发病机制不详.现就我科诊治1例男性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李剑明;刘汉云;梁锦崧;张焕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肺癌化疗后发生化疗相关性白细胞减少(CIL)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将192例肺癌化疗后发生CIL患者(CIL组)和100例无CIL患者(对照组)的临床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在292例肺癌化疗患者中,共192例出现CIL,发生率为65.8%,其中28例(14.6%)为Ⅲ-Ⅳ级CIL.两组的性别(P=0.691)、年龄(P =0.245)、基础疾病(P=0.6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IL组的体质量下降率、PS评分、治疗前白细胞计数、治疗前血小板计数、曾接受化疗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白细胞减低(OR=11.852)、体质量下降率≥5%(OR =0.324)、曾接受化疗次数≥3(OR=2.709)是肺癌化疗后发生CIL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治疗前白细胞减低、体质量下降率≥5%、曾接受化疗次数≥3是肺癌化疗后发生CIL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罗莉;张明周;朱小莉;吴学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