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杰;郭其森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ulmonary lymphangioleiomyomatosis,PLAM)是一种少见疾病[1],多以肺部多发结节为表现,可以发生在双肺或者单肺,并以咳嗽、呼吸困难为首发症状,多发生于育龄妇女,男性罕见,常被误诊为肺部转移性肿瘤[2].PLAM症状多样,临床表现复杂,术前若无病理很难诊断,有时冰冻切片也不能确诊.需待石蜡切片及免疫组化检查后方能确定.虽然此病近年有些病理报告,但病因及发病机制不详.现就我科诊治1例男性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李剑明;刘汉云;梁锦崧;张焕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炎症反应、气流受限为特点的慢性疾病,且气流受限呈持续性、进行性加重,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气促.痰液引流在COPD的临床治疗上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2013年1月1日至8月15日入住我科治疗的COPD患者,在接受经验抗感染、雾化平喘、药物祛痰、氧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振动排痰仪排痰治疗,并比较了不同肺功能严重度分级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对振动排痰仪排痰治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尹慧;龙翔;宋卫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持续存在并呈进行性发展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1-2],具有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的特点.预计到2020年,COPD将是导致全球疾病死亡的第三大原因,仅次于肿瘤和脑血管疾病[34].在中国40岁以上的居民中COPD患病率高达8.2%[5].COPD不仅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气喘等呼吸系统症状,还常伴有一些肺外症状,如活动受限、肌肉萎缩、骨质疏松、情绪障碍、睡眠障碍等[5],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尽管目前对COPD的诊治逐渐规范化,但仍有许多患者由于不能正确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和治疗疗效而未能得到充分正确的治疗,从而导致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恶化.生活质量现已成为衡量COPD科学研究及治疗疗效的重要标准[6-7],提高生活质量也是COPD的主要治疗目标之一[1].
作者:涂友慧;费广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Isthmin(ISM)对肺纤维模型小鼠肺部胶原沉积、血管新生的影响,为肺纤维化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昆明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ISM组3组,每组16只.博来霉素(BLM)气管内滴入制作小鼠肺纤维化模型,对照组(气管内注射0.9% NS+尾静脉注入0.9%NS)、模型组(气管内注射BLM+尾静脉注入0.9% NS)、ISM组(气管内注射BLM+尾静脉注入Isthmin蛋白).分别于第7天、14天、21天、28天取实验小鼠肺组织,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观察肺结构变化,Masson染色了解肺部胶原沉积情况,CD31免疫组化观察对血管内皮细胞数目的影响.结果 给予ISM蛋白可减轻小鼠肺结构破坏,减少肺部胶原沉积,血管内皮细胞数目增加.肺组织胶原纤维Masson染色经平均光密度比较,模型组与对照组第7、14、21和28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Isthmin组与模型组比较,第21天和28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组织CD31蛋白平均光密度比较,模型组与对照组第14天、21天和28天差异显著(P<0.05)、第7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Isthmin组与模型组比较,第21天和28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SM蛋白可减轻肺纤维化程度,但不是通过抑制血管形成实现的.
作者:杨雪梅;陈魁君;谢芳;王建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血清皮质醇的表达特征.方法 随机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AECOPD患者65例为COPD组,根据肺功能结果分为轻中度组33例及重度、极重度组32例,同期住院的非COPD患者33例为非COPD组.全部研究对象分别于入院后第二天的8 am、4pm及0am三个时间段各抽取肘静脉血,分别检测血清皮质醇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结果 三个不同时间段轻、中度组及重度、极重度组皮质醇水平明显低于非COPD组(P<0.01);8am时段轻、中度组明显低于重度、极重度组(P<0.01).三个不同时段轻、中度组及重度、极重度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高于非COPD组(P<0.05).结论 AECOPD患者存在肾上腺皮质代谢紊乱,表现为血清皮质醇水平降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升高.
作者:韦鹏;陈昌枝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合并肺气肿(CPFE)的临床特点及意义,提高对本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选择31例IPF合并CPFE的患者和36例单纯IP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肺功能、血气分析、胸部高分辨CT(HRCT)表现及生存时间差异.结果两组性别、年龄、吸烟者比例无显著差异,CPFE组吸烟指数为(38.1±9.0)年包,明显高于IPF组.CPFE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为(78.6±11.2)%、第1秒用力吸气容积FEV1/FVC为(69.1±6.0)%、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占预计值%为(32.1±11.8)%,均明显低于IPF组,CPFE组患者肺总量(TLC)占预计值%为(76.3±8.1)%,VC占预计值%为(70.7±11.6)%,均明显高于IPF组.CPFE组患者肺动脉收缩压(CSPA)为(59.6±20.3) mmHg,明显高于IPF组.静息吸气状态下,CPFE组患者PaO2水平为(50.3±5.9) mmHg,明显低于IPF组.CPFE组患者胸部HRCT主要表现为双上肺野肺气肿和肺大疱,双下肺野呈网格影、蜂窝肺和牵张性支气管扩张.两组中位生存时间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38±5)和(41±4)个月,x2=0.55,P=0.63].结论 吸烟为CPFE的重要危险因素,当CPFE时,肺功能、血气分析、HRCT表现存在与单纯IPF不同的特点,与单纯IPF比较,预后无明显差异.
作者:陈恒屹;康军;崔社怀;李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胸部创伤是常见的外伤,可由交通事故、挤压或高处坠落等引起,严重的胸部创伤可引起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当超过三根以上相邻肋骨发生至少两处骨折时,破坏了胸壁的连续性,局部胸壁失去肋骨支撑,可出现反常呼吸,称之为连枷胸.连枷胸常伴随周围肺组织挫伤,引起较高的病死率与致残率.连枷胸合并肺挫伤(flail chest and pulmonary contusion,FC-PC)的治疗方法相对复杂,主要包括疼痛控制、液体复苏、机械通气以及手术内固定等多学科综合治疗,现就其近年来的诊断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张媛;王瑞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肺癌化疗后发生化疗相关性白细胞减少(CIL)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将192例肺癌化疗后发生CIL患者(CIL组)和100例无CIL患者(对照组)的临床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在292例肺癌化疗患者中,共192例出现CIL,发生率为65.8%,其中28例(14.6%)为Ⅲ-Ⅳ级CIL.两组的性别(P=0.691)、年龄(P =0.245)、基础疾病(P=0.6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IL组的体质量下降率、PS评分、治疗前白细胞计数、治疗前血小板计数、曾接受化疗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白细胞减低(OR=11.852)、体质量下降率≥5%(OR =0.324)、曾接受化疗次数≥3(OR=2.709)是肺癌化疗后发生CIL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治疗前白细胞减低、体质量下降率≥5%、曾接受化疗次数≥3是肺癌化疗后发生CIL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罗莉;张明周;朱小莉;吴学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奈达铂联合多西他赛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100例一线治疗失败的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试验和对照两组,试验组接受奈达铂+多西他赛化疗,对照组接受多西他赛单药化疗,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中位总生存时间(OS)和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80%和6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4.2个月和4.0个月,中位OS分别8.8个月和8.1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24%和2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与多西他赛单药相比,奈达铂联合多西他赛二线治疗晚期NSCLC,可提高DCR,但未延长PFS,未显著增加OS,血液学及消化道不良反应更明显,但可耐受.
作者:谢强;陈群;石琴;林江平;王成辉;钟爱虹;卢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经皮肺活检肺周围型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8例肺周围型病变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EUS检查,观察其彩色多普勒和声学造影特征,并选择肿块内造影不同增强区域,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肺穿刺活检.结果 38例肺周围型病变彩色多普勒与CEUS血流分级比较,乏血供组与富血供组x2=28.33,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8例肺周围型病变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显示全部病灶内部血流19例,超声造影均能显示病灶内部血流状态.造影剂分布特征均匀增强型9例,不均匀增强型29例(Fisher检验,P=0.005).经病理证实,29例为恶性病变,其超声造影均表现为病灶局部高增强改变(100%,29/29).9例为良性病变,其造影模式表现为较多样化,其中2例病灶呈高增强,5例等增强,2例低/无增强.CEUS引导下在高增强区域穿刺能获得恶性病变准确病理诊断,且无严重穿刺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造影可提高周围型肺癌的活检成功率,降低操作风险,是经皮肺穿刺活检重要的辅助方法.
作者:黄伟俊;邱懿德;黄婷;简国亮;陈志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肺功能检测是判断气流受限重复性较好的客观指标,也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诊断的核心标准,在COPD的诊断、严重程度评价、疾病进展、预后及治疗反应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支气管舒张试验,反映了气道的“可逆性”,曾经是作为诊断支气管哮喘的重要指标,通常用于支气管哮喘和COPD的鉴别.但随着临床上对该检查方法的深入研究,许多研究发现部分COPD患者也存在气流受限的可逆性.
作者:洪新;雷文慧;崔社怀;曹国强;何勇;李中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和夜间低氧血症.夜间睡眠质量的下降严重的影响着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疾病康复[1].镇静催眠药物可以引起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而且COPD患者常伴有抑郁症状,其安全性差.COPD患者睡眠障碍主要有以下因素,如夜间气短咳嗽,长期患病导致心理障碍,白天卧床多户外活动少以及治疗COPD的一些药物影响睡眠[2].综合以上导致睡眠障碍的原因以及认知行为治疗对慢性失眠治疗效果,本研究旨在通过认知行为的治疗改善COPD患者的睡眠[3].
作者:谢梅;李凤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临床资料患者,女,47岁,因间断咳嗽1个月余就诊.既往有抑郁症病史.人院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哕音.血常规检查提示正常.胸部CT提示:双侧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大直径约1 cm×2cm,见图1.纤支镜检查未见异常.连续三次痰查抗酸杆菌阴性,血结核抗体阴性,结核T-SPOT阴性.血沉正常,肿瘤标志物全套提示均正常.遂行全身PET-CT检查,见图2,提示诊断为胸内结节病.予以口服强的松片20 mg/d进行治疗,1个月后复诊胸部CT,见图3,提示双侧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较前稍有缩小.
作者:陈照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黑色素瘤又称恶性黑色素瘤,以皮肤黑色素瘤多见,而原发于肺部者极其罕见.肺黑色素瘤在临床上容易引起误诊,现结合我院近期收治的1例肺部黑色素瘤病例,并复习国内文献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患者,58岁,女性,以“反复咳嗽、咳痰3个月,加重1周.”为主诉入院.入院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咳嗽呈阵发性,痰白色黏稠,量少,咳出顺利,无痰中带血丝,无畏冷、发热,无胸闷、胸痛、咯血等不适,在当地医院诊治,上述症状时有反复,未进一步诊治.
作者:唐玫艳;薛青;焦维克;李树奇;邓新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近年来,分子靶向药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对EGFR敏感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已经获得肯定.随着应用的深入,临床发现EGFR-TKIs治疗NSCLC并发相关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成为其临床应用中需要重视的问题.ILD是EGFR-TKIs治疗中少见但致死的不良反应,病死率较高.目前,其发生机制仍不明确,尚无统一的诊断和治疗标准.现就EGFR-TKIs治疗NSCLC并发相关ILD的发病情况、诊断和治疗现状进行综述,并分析其可能的发生机制,以期为今后临床预防、诊断和EGFR-TKIs治疗NSCLC并发相关ILD提供参考.
作者:何勇;崔社怀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已占各种癌症病死率之首[1].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所有肺癌的80% ~ 85%,其中约25%~ 30%就诊时已是疾病晚期,约40% ~ 50%已有远处转移,因而失去手术切除机会,全身化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目前,以铂类为基础联合第三代抗肿瘤药物(吉西他滨、长春瑞滨、紫杉类药物等)的化疗方案是晚期NSCLC的标准治疗方案,但化疗有效率也仅为30%~40%,而且很多患者因副反应严重,而难以耐受.因此探寻效率高,副反应轻的抗肿瘤药物已成为肺癌治疗的目标.
作者:王丽杰;郭其森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国人男性肺腺癌细胞系,为肺癌的防治研究提供理想的体外实验模型.方法 以经组织学和/或细胞学确诊的标本进行原代培养,通过光镜观察、细胞苏木精-伊红(HE)染色、细胞生长曲线、异体移植实验及组织HE染色等对其进行分析鉴定,建立细胞系.结果 细胞经液氮罐或-80℃低温冰箱反复冻存复苏后仍保持良好的增殖活性,复苏细胞经0.4%胎盘蓝染色,活细胞比率均保持在85%以上.在整个168 h的观察时间里,肺腺癌H114细胞始终处于持续增殖状态,可见潜伏期和指数生长期,由于本细胞系传代次数较少,生长活跃,7d还没出现平顶期和退化衰亡期;体外培养细胞生长稳定,细胞形态学及浸润性生长结果表明该细胞系符合恶性细胞特性,裸鼠接种成功致瘤,瘤细胞形态与原患者的病理切片相似,命名为H114细胞系.结论 该细胞系符合建系标准,是一株新建的人肺腺癌细胞系.
作者:冯延;徐瑜;胡义德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1岁,因“咳嗽、咳痰、发热20余天”于2013年7月17日入院.缘于2013年6月底,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发热.咳嗽为阵发性,痰液较少,偶有少许黄白色黏稠痰液,发热多在下午及傍晚出现,高体温在39.3℃,无明显咯血、胸闷、胸痛,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在当地医院就诊,口服“头孢”类药物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于2013年7月16日来我院门诊,行血常规检查提示白细胞27.2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数86.7%,胸部正侧位片提示右肺感染,门诊以“右上肺炎”收入我科.
作者:封明霞;曹国强;陈恒屹;梁先万;何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ILD)代表了一大类肺部疾病,该类疾病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其病因各异、发病机制不同、临床表现与病理以及影像学表现具有多样性等特征,在治疗和预后方面同样存在相当大的差异[1-2].迄今为止,对ILD治疗的措施和手段有限,通常以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为首选.从疗效的判断上看,不是所有ILD患者均适用,根据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呼吸学会(ATS/ERS)制定的指南,常选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疾病有: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ⅡP)、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病(CTD-ILD)、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hypersensitivity pneumonitis,HP)、结节病等[34].现就治疗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分述如下.
作者:崔社怀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提高胸痛三联一站式动态容积CT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76例急性胸痛患者行320排一站式动态容积CT检查.通过多平面重建(MPR)、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及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技术显示肺动脉、胸主动脉及冠状动脉.结果 所有患者均检查成功,并清晰地显示了冠状动脉、肺动脉、胸主动脉及肺部情况.图像质量为5分者59例,4分者17例,优良率为100%.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优良率为42.6%,优良率明显低于320排一站式动态容积CT检查(P<0.05).76例急诊胸痛患者,27例冠状动脉狭窄,16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3例肺动脉栓塞,气胸2例,18例正常.76例急诊胸痛患者中死亡2例,其中1例因肺动脉广泛栓塞死亡,1例因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术前破裂死亡;其余74例均病愈出院.结论 胸痛三联一站式动态容积CT检查能一次性显示冠状动脉、胸主动脉及肺动脉,对急性胸痛患者的病因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及意义.
作者:戚跃勇;邹利光;王爽;周宇;李兴伟;蔡元卿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