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媛;王瑞兰
目的 探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合并肺气肿(CPFE)的临床特点及意义,提高对本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选择31例IPF合并CPFE的患者和36例单纯IP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肺功能、血气分析、胸部高分辨CT(HRCT)表现及生存时间差异.结果两组性别、年龄、吸烟者比例无显著差异,CPFE组吸烟指数为(38.1±9.0)年包,明显高于IPF组.CPFE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为(78.6±11.2)%、第1秒用力吸气容积FEV1/FVC为(69.1±6.0)%、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占预计值%为(32.1±11.8)%,均明显低于IPF组,CPFE组患者肺总量(TLC)占预计值%为(76.3±8.1)%,VC占预计值%为(70.7±11.6)%,均明显高于IPF组.CPFE组患者肺动脉收缩压(CSPA)为(59.6±20.3) mmHg,明显高于IPF组.静息吸气状态下,CPFE组患者PaO2水平为(50.3±5.9) mmHg,明显低于IPF组.CPFE组患者胸部HRCT主要表现为双上肺野肺气肿和肺大疱,双下肺野呈网格影、蜂窝肺和牵张性支气管扩张.两组中位生存时间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38±5)和(41±4)个月,x2=0.55,P=0.63].结论 吸烟为CPFE的重要危险因素,当CPFE时,肺功能、血气分析、HRCT表现存在与单纯IPF不同的特点,与单纯IPF比较,预后无明显差异.
作者:陈恒屹;康军;崔社怀;李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巢式实时荧光定量PCR(QNRT-PCR)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TB) DNA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SYBR Green Ⅰ建立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TP64基因的QNRT-PCR方法,分别检测24份肺结核患者痰液,27份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水,以及对照组75份痰液和胸水的MTB DNA含量.结果 以培养为金标准,QNRT-PCR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95.83%、61.54%、69.70%和94.12%,结核性胸膜炎的阳性率为70.37%.三种PCR方法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QNRT-PCR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拷贝数配对检验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QNRT-PCR与实时荧光定量PCR的Cr值配对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QNRT-PCR方法可检测痰液和胸水MTB DNA,对含微量MTB DNA样本的高敏感性在结核病的早期诊断中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孟小蓉;包勇;李凯;曹敏;纪风兵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ILD)代表了一大类肺部疾病,该类疾病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其病因各异、发病机制不同、临床表现与病理以及影像学表现具有多样性等特征,在治疗和预后方面同样存在相当大的差异[1-2].迄今为止,对ILD治疗的措施和手段有限,通常以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为首选.从疗效的判断上看,不是所有ILD患者均适用,根据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呼吸学会(ATS/ERS)制定的指南,常选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疾病有: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ⅡP)、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病(CTD-ILD)、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hypersensitivity pneumonitis,HP)、结节病等[34].现就治疗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分述如下.
作者:崔社怀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肺间质纤维化(pulmonary interstitial fibrosis,PIF)是一种组织学和/或影像学表现为寻常型间质性肺炎,呈慢性进行性加重的间质性肺疾病[1-2].目前其病因不明、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主要累及肺间质、肺泡和/或细支气管.肺间质纤维化主要病理改变为肺组织局灶性纤维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积聚、肺泡囊腔样扩张,导致肺正常结构改建和远端的有效换气面积减少,多数患者终死于低氧性呼吸衰竭.其发病率逐年升高,但治疗效果差,病死率高.随着肺间质纤维化病程的进展,患者缺氧程度持续并逐渐加重,而缺氧可能又参与了肺间质纤维化的疾病发生及其进展过程,导致了低氧与致纤维化因素之间的恶性循环.现就低氧与肺间质纤维化之间关系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作者:王玉波;崔社怀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持续存在并呈进行性发展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1-2],具有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的特点.预计到2020年,COPD将是导致全球疾病死亡的第三大原因,仅次于肿瘤和脑血管疾病[34].在中国40岁以上的居民中COPD患病率高达8.2%[5].COPD不仅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气喘等呼吸系统症状,还常伴有一些肺外症状,如活动受限、肌肉萎缩、骨质疏松、情绪障碍、睡眠障碍等[5],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尽管目前对COPD的诊治逐渐规范化,但仍有许多患者由于不能正确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和治疗疗效而未能得到充分正确的治疗,从而导致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恶化.生活质量现已成为衡量COPD科学研究及治疗疗效的重要标准[6-7],提高生活质量也是COPD的主要治疗目标之一[1].
作者:涂友慧;费广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急性重症呼吸衰竭(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是由于肺外或肺内的严重疾病引起肺损伤导致气体交换障碍,产生严重的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其病情较重,病死率高.尽管在呼吸危重病治疗方面已取得一些进展,但由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lung injury/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LI/ARDS)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不明,并无有效的救治方法,已有的数据显示急性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病死率可高达80% [1-2].
作者:金发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Isthmin(ISM)对肺纤维模型小鼠肺部胶原沉积、血管新生的影响,为肺纤维化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昆明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ISM组3组,每组16只.博来霉素(BLM)气管内滴入制作小鼠肺纤维化模型,对照组(气管内注射0.9% NS+尾静脉注入0.9%NS)、模型组(气管内注射BLM+尾静脉注入0.9% NS)、ISM组(气管内注射BLM+尾静脉注入Isthmin蛋白).分别于第7天、14天、21天、28天取实验小鼠肺组织,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观察肺结构变化,Masson染色了解肺部胶原沉积情况,CD31免疫组化观察对血管内皮细胞数目的影响.结果 给予ISM蛋白可减轻小鼠肺结构破坏,减少肺部胶原沉积,血管内皮细胞数目增加.肺组织胶原纤维Masson染色经平均光密度比较,模型组与对照组第7、14、21和28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Isthmin组与模型组比较,第21天和28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组织CD31蛋白平均光密度比较,模型组与对照组第14天、21天和28天差异显著(P<0.05)、第7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Isthmin组与模型组比较,第21天和28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SM蛋白可减轻肺纤维化程度,但不是通过抑制血管形成实现的.
作者:杨雪梅;陈魁君;谢芳;王建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在海水淹溺性肺损伤中肺组织STE20相关脯氨酸丙氨酸蛋白激酶(SPAK)表达的变化及在肺损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分为5组:对照组,海水处理1h组,海水处理3h组,海水处理6h组,海水处理12 h组,每组6只动物.经气管缓慢注入4 rml/kg海水.处死后检测肺湿干比(W/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1β(IL-1β)、SPAK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经气管海水灌注后,肺的湿干比较对照组显著升高.TNF-α和IL-1β的水平明显增高.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肺组织匀浆中的SPAK转录及翻译均有上调.肺的湿干比,海水处理6h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水处理1h,3h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vs.P<0.01).结论 在海水高渗透压的刺激下,细胞通过转录和翻译上调SPAK的表达,参与肺的炎症反应,加重了急性肺损伤的程度.但是其确切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作者:李聪聪;薄丽艳;刘庆晴;刘伟;金发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炎症反应、气流受限为特点的慢性疾病,且气流受限呈持续性、进行性加重,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气促.痰液引流在COPD的临床治疗上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2013年1月1日至8月15日入住我科治疗的COPD患者,在接受经验抗感染、雾化平喘、药物祛痰、氧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振动排痰仪排痰治疗,并比较了不同肺功能严重度分级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对振动排痰仪排痰治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尹慧;龙翔;宋卫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胸部创伤是常见的外伤,可由交通事故、挤压或高处坠落等引起,严重的胸部创伤可引起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当超过三根以上相邻肋骨发生至少两处骨折时,破坏了胸壁的连续性,局部胸壁失去肋骨支撑,可出现反常呼吸,称之为连枷胸.连枷胸常伴随周围肺组织挫伤,引起较高的病死率与致残率.连枷胸合并肺挫伤(flail chest and pulmonary contusion,FC-PC)的治疗方法相对复杂,主要包括疼痛控制、液体复苏、机械通气以及手术内固定等多学科综合治疗,现就其近年来的诊断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张媛;王瑞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巨噬细胞是机体免疫反应中的一种重要细胞,既往认为其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或者通过抗原提呈作用诱导机体免疫应答进而清除肿瘤细胞,在抗肿瘤免疫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肿瘤微环境中浸润的巨噬细胞即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不但不能起到抗肿瘤的作用,相反具有促进肿瘤进展的作用.既往的研究已经提示TAMs的广泛浸润与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等的不良预后有关[1-2].但TAMs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作用尚有争议.现就TAMs在NSCLC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白翠青;姚艳雯;宋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提高胸痛三联一站式动态容积CT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76例急性胸痛患者行320排一站式动态容积CT检查.通过多平面重建(MPR)、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及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技术显示肺动脉、胸主动脉及冠状动脉.结果 所有患者均检查成功,并清晰地显示了冠状动脉、肺动脉、胸主动脉及肺部情况.图像质量为5分者59例,4分者17例,优良率为100%.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优良率为42.6%,优良率明显低于320排一站式动态容积CT检查(P<0.05).76例急诊胸痛患者,27例冠状动脉狭窄,16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3例肺动脉栓塞,气胸2例,18例正常.76例急诊胸痛患者中死亡2例,其中1例因肺动脉广泛栓塞死亡,1例因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术前破裂死亡;其余74例均病愈出院.结论 胸痛三联一站式动态容积CT检查能一次性显示冠状动脉、胸主动脉及肺动脉,对急性胸痛患者的病因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及意义.
作者:戚跃勇;邹利光;王爽;周宇;李兴伟;蔡元卿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同侧肺叶切除手术后由于各种原因可能对同侧余肺再次手术切除完成不同期全肺切除与一次性完成全肺切除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本院40年来各种原因以同侧余肺切除完成不同时期全肺切除的患者36例(距第一次肺手术时间1 ~420个月).结果 全部患者均完成同侧余肺切除,手术后病理检查为余肺结核(31%,11/36),余肺癌(31%,11/36),余肺支气管扩张症(8%,3/36),多发性肺囊肿(8%,3/36),余肺感染、脓肿、坏死等(22%,8/36).余肺切除后主要并发症有手术后胸腔感染(22%,8/36),支气管胸膜瘘(14%,5/36),严重心血管并发症并导致围手术期死亡(8%,3/36,分别为急性心肌梗死、肺动脉栓塞、恶性心律失常各1例).结论 同侧余肺切除完成不同期全肺切除的主要手术适应证是:①肺结核、肺癌复发;②支气管扩张症残留症状;③治疗肺叶切除术后余肺严重并发症.手术中出血较一般全肺切除多,术后主要并发症是胸腔内感染、支气管胸膜瘘及循环系统并发症.严格手术指征、了解第一次肺手术的全过程、提高手术技巧减少手术中出血、严谨的围手术期处理是余肺切除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对于同侧余肺切除完成不同期全肺切除如果手术适应证正确,围手术期处理得当,其临床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作者:邹卫;马国栋;邵丰;刘政呈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细胞角蛋白8/18(CK8/18)、P63细胞角蛋白HMW(CK-HMW)联合检测在鉴别肺鳞癌和肺腺癌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入住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同济医院1028例肺鳞癌和肺腺癌患者的病理组织标本及相关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分别检测TTF-1、CK8/18、P63及HMW在肺鳞癌和肺腺癌中的表达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单个免疫组化标志物中,P63对于诊断肺鳞癌和肺腺癌有较高的灵敏性和准确度,TTF-1诊断肺腺癌的敏感性为86.3%,特异度为87.7%,准确度为86.8%;CK8/18诊断肺腺癌的敏感性为100%,特异度为16.0%,准确度为68.7%;P63诊断肺鳞癌的敏感性为97.2%,特异度为79.0%,准确度为90.5%;HMW诊断肺鳞癌的敏感性为100%,特异度为25.0%,准确度为80.3%.P63和HMW共同阳性表达对于诊断肺鳞癌的特异度和准确度均大大提高,为76.9%和92.2%,而TF-1和CK8/18共同阳性表达对肺腺癌的特异度和准确度也大大提高,为100%和96.6%.结论 TF-1、CK8/18、P63和HMW的联合检测对鉴别肺鳞癌和肺腺癌有很高的价值,P63和HMW、TTF-1和CK8/18的联合检测可以显著提高肺鳞癌和肺腺癌诊断的准确度.
作者:郑姮;段楚骁;付圣灵;徐沁孜;付向宁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国人男性肺腺癌细胞系,为肺癌的防治研究提供理想的体外实验模型.方法 以经组织学和/或细胞学确诊的标本进行原代培养,通过光镜观察、细胞苏木精-伊红(HE)染色、细胞生长曲线、异体移植实验及组织HE染色等对其进行分析鉴定,建立细胞系.结果 细胞经液氮罐或-80℃低温冰箱反复冻存复苏后仍保持良好的增殖活性,复苏细胞经0.4%胎盘蓝染色,活细胞比率均保持在85%以上.在整个168 h的观察时间里,肺腺癌H114细胞始终处于持续增殖状态,可见潜伏期和指数生长期,由于本细胞系传代次数较少,生长活跃,7d还没出现平顶期和退化衰亡期;体外培养细胞生长稳定,细胞形态学及浸润性生长结果表明该细胞系符合恶性细胞特性,裸鼠接种成功致瘤,瘤细胞形态与原患者的病理切片相似,命名为H114细胞系.结论 该细胞系符合建系标准,是一株新建的人肺腺癌细胞系.
作者:冯延;徐瑜;胡义德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经皮肺活检肺周围型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8例肺周围型病变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EUS检查,观察其彩色多普勒和声学造影特征,并选择肿块内造影不同增强区域,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肺穿刺活检.结果 38例肺周围型病变彩色多普勒与CEUS血流分级比较,乏血供组与富血供组x2=28.33,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8例肺周围型病变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显示全部病灶内部血流19例,超声造影均能显示病灶内部血流状态.造影剂分布特征均匀增强型9例,不均匀增强型29例(Fisher检验,P=0.005).经病理证实,29例为恶性病变,其超声造影均表现为病灶局部高增强改变(100%,29/29).9例为良性病变,其造影模式表现为较多样化,其中2例病灶呈高增强,5例等增强,2例低/无增强.CEUS引导下在高增强区域穿刺能获得恶性病变准确病理诊断,且无严重穿刺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造影可提高周围型肺癌的活检成功率,降低操作风险,是经皮肺穿刺活检重要的辅助方法.
作者:黄伟俊;邱懿德;黄婷;简国亮;陈志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在我国疾病死亡排序中,占第3位,而在农村,COPD则占死亡原因的首位[1].COPD的患者大部分为中老年人,一般情况差,呼吸衰竭和严重的电解质紊乱为其常见的晚期表现,大部分患者终可因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难以纠正而导致死亡.1,6-二磷酸果糖是细胞内糖酵解的中间产物,是一种高能物质,它作用于细胞膜,通过激活细胞膜上的磷酸果糖激酶,增加细胞内高能磷酸键和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浓度,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另外还可抑制氧自由基的释放,现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2].本研究将1,6-二磷酸果糖应用于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观察其对患者血气及肺功能的影响,评价其对AECOPD患者的疗效.
作者:叶青;邝军;朱建勇;张立波;何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已占各种癌症病死率之首[1].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所有肺癌的80% ~ 85%,其中约25%~ 30%就诊时已是疾病晚期,约40% ~ 50%已有远处转移,因而失去手术切除机会,全身化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目前,以铂类为基础联合第三代抗肿瘤药物(吉西他滨、长春瑞滨、紫杉类药物等)的化疗方案是晚期NSCLC的标准治疗方案,但化疗有效率也仅为30%~40%,而且很多患者因副反应严重,而难以耐受.因此探寻效率高,副反应轻的抗肿瘤药物已成为肺癌治疗的目标.
作者:王丽杰;郭其森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39岁,因“咳嗽、咳痰、气促2月余”于2013年4月9日入院.患者入院2月前,自诉因受凉后出现间断性咳嗽、咳白色黏痰,伴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不伴有夜间盗汗、乏力,亦无发热,无咯血,无心悸、无胸痛,患者未行特殊诊治,1个月后自觉症状加重到我科进一步治疗.否认吸烟史,无结核结触史,无化学物理毒物接触史,无禽类接触史,既往无特殊病史.4月2日门诊胸片检查提示双侧肋隔角变钝,右侧为显,进一步B超检查提示双侧胸腔积液,门诊予以抽放淡黄色胸腔积液约300 ml.胸水常规检查提示黄色、微浊,密度1.018,细胞总数0.842×109/L,白细胞计数0.669×109/L,李凡它试验阳性,未查见抗酸杆菌.肿瘤标志物2项癌胚抗原(carcino emlryoni antigen,CEA) 0.16 ng/ml、甲胎蛋白(alpha fetal protein,AFP) 0.49 ng/ml正常.因患者拒绝住院治疗,故知情同意后予以诊断性抗痨治疗,具体方案为HRZE.
作者:康军;崔社怀;何勇;蒋东坡;陈建明;祁海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和夜间低氧血症.夜间睡眠质量的下降严重的影响着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疾病康复[1].镇静催眠药物可以引起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而且COPD患者常伴有抑郁症状,其安全性差.COPD患者睡眠障碍主要有以下因素,如夜间气短咳嗽,长期患病导致心理障碍,白天卧床多户外活动少以及治疗COPD的一些药物影响睡眠[2].综合以上导致睡眠障碍的原因以及认知行为治疗对慢性失眠治疗效果,本研究旨在通过认知行为的治疗改善COPD患者的睡眠[3].
作者:谢梅;李凤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