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状动脉内多普勒技术评价腺苷预处理保护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的实验研究

杨煜;夏勇;李雷;李先进;张勇;李东野;陈清枝

关键词:动脉内, 冠脉内多普勒导丝, 技术评价, 腺苷预处理, 保护作用, 冠状动脉, 微循环功能, 心肌缺血模型, 平均峰值流速, 冠脉血流储备, 缺血心肌, 观察模型, 舒张期, 收缩期, 流速比, 对照组, 中国, 应用, 小型, 家猪
摘要:目的观察腺苷预处理(APC)对缺血心肌相关冠状动脉(冠脉)微循环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建立心肌缺血模型的12只中国小型家猪随机分为二组:(1)对照组(CON组,n=6),只制备心肌缺血模型;(2)腺苷预处理组(APC组,n=6),制备模型前经冠脉注入6mg腺苷.应用冠脉内多普勒导丝观察模型相关冠脉平均峰值流速(APV)、舒张期与收缩期流速比值(DSVR)、冠脉血流储备(CFR)的变化情况.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主动脉内囊反搏支持下高危冠心病介入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通过对我院主动脉内囊反搏(IABP)支持下对62例高危冠心病病人行PCI术的体会,探讨IABP支持下高危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守力;韩雅玲;荆全民;邓捷;王祖禄;王冬梅;臧红云;马颖艳;王耿;栾波;于海波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复杂病变的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冠状动脉硬化复杂病变的疗效.方法自1999年2月至2003年4月,对16例冠状动脉硬化复杂病变行PCI术,其中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36~76岁,平均年龄(56.7±39.8)岁.B2型病变10支,C型病变18支.单支病变6支,双支病变12支,三支病变10支.共置入支架20枚.前降支15枚,回旋支3枚,右冠状动脉2枚.

    作者:张绵丰;徐绍辉;葛亚杰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Objective To identify the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unstable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with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Methods Seventeen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 underwent balloon-induced abdominal aortic wall injury and were given a diet of1% cholesterol for 8 weeks. The aortic segments rich in plaques were then incubated transluminally with recombinant adenovirus carrying a p53 transgene.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观察曲美他嗪对冠心病左心室局部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trimetadine,TMZ)对冠心病左室局部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影响,并评价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DTI)在研究药物改善局部心肌功能中的价值.方法4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服用硝酸异山梨酯+钙通道阻滞剂+阿司匹林;TMZ组22例,在上述药物基础上加用TMZ.应用DTI技术测量两组服药前后左室壁12个节段收缩期峰值速度(VS),和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并计算12节段心肌平均收缩峰值速度(VS)和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结果(1)TMZ组用药后室壁12节段中,有7个节段的VS和VE显著升高(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VS和VE差异无显著性.(2)VS和VE在TMZ组治疗后,分别由(3.94±1.26)cm/s升高至(4.78±1.30)cm/s(P<0.05);(4.15±1.33)cm/s升高至(5.04±1.37)cm/s,均P<0.05.(3)TMZ组治疗后运动异常节段的恢复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结论(1)TMZ可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左室局部收缩和舒张功能.(2)DTI能够定量分析冠心病缺血心肌对药物治疗前后室壁运动的变化,对指导临床用药有一定应用价值.

    作者:肖广辉;曹丽;杜卫京;孙宁;张广明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瓣膜置换术后的射频消融治疗二例

    例1 女性,34岁.1990年置换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用正规法华林抗凝治疗.术前偶有心动过速发作,因发作频繁于2001年首次射频消融治疗,取房间隔穿刺途径,消融电极在二尖瓣左房侧后壁消融成功.

    作者:罗国庆;王晓华;赖珩莉;阮冬云;洪浪;周文英;王东明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曲美他嗪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曲美他嗪治疗稳定性心绞痛(SA)的临床疗效.方法121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曲美他嗪组(63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常规服用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小板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和(或)钙拮抗受体阻滞剂,曲美他嗪组在服用以上药物的基础上,加服曲美他嗪(TMZ)20mg,每日3次口服8周.观察SA患者治疗前后有效率,运动试验结果以及心肌耗氧量(RPP)和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心血管危险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8周后,曲美他嗪组较对照硝酸甘油消耗量减少42%,运动持续时间延长11%(P<0.05),运动总作功增加28%(P<0.001),运动后SA段下移lmV时间延长37%(P<0.001),运动后SA段压低的大幅度减少23%(P<0.001);而静息和运动高峰时的心率、收缩压、率压积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心血管危险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常规使用抗心绞痛药物的基础上加用TMZ,可使SA患者的症状减轻,运动耐量增加,心血管危险发生率下降.

    作者:张利华;肖俊平;ZENG You-ping;卢少平;薛玉生;郑强荪;柳荫;何勇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急性心肌梗死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无复流现象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对无复流现象的临床疗效.方法54个月期间对232例STEMI实施直接PCI,25例(10.8%)梗死相关动脉(IRA)出现无复流现象.冠状动脉内处理包括注射各种药物、生理盐水或动脉血冲洗和主动脉气囊反搏术.结果25例无复流患者中,男18例,女7例,平均年龄60.7岁(34-85岁).16例发生在右冠状动脉,其中14例IRA粗大.20例合并有高血压病(其中14例还合并2型糖尿病),18例合并高脂血症.经过处理,17例IRA为3级TIMI前向血流,以后临床经过良好.6例为TIMI 2级血流,4例术后临床经过良好,2例分别在术后4 h和70h死亡.2例TIMI 0-1级血流,术中死亡.结论直接PCI的无复流发生率为10.8%,死亡率达16%.无复流主要见于IRA为粗大右冠状动脉并且合并高血压病以及高脂血症的患者.无复流的处理应当是综合性的,但并非总是有效.

    作者:颜红兵;柯元南;王勇;曾玉杰;高焱莎;叶小钧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腺苷对心肌梗死闭塞血管开通后心肌微灌注改善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本研究拟通过对心肌梗死相关血管开通后局部冠状动脉内注射腺苷,观察其对梗死心肌血流恢复后微灌注的改善.

    作者:盖鲁粤;刘宏斌;韩伟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高风险冠心病患者PCI术115例报告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治疗高风险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合并以下临床情况判断为高风险冠心病患者:①≥70岁高龄患者58例,其中8例年龄≥80岁;②急性心肌梗死54例,其中4例伴心原性休克;③不稳定心绞痛25例;④控制不佳糖尿病32例;⑤老年退行性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病变13例;⑥中风4例;⑦慢性心功能不全(LVEF≤35%)18例;⑧肾功能不全(Cr≥140μmol/L)5例;⑨慢性阻塞性肺病8例;⑩血液系统异常4例.

    作者:夏勇;钱文浩;吴建东;徐晤;张超群;李文华;潘德峰;郝湛军;李东野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心房不同部位刺激在显示肺静脉电位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不同部位心房刺激在术中清晰准确地显示肺静脉电位(pulmonary vein potential,PVP)的作用.方法(1)病例选择:44例行射频消融术的房颤患者,症状明显;发作频繁;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无器质性心脏病,男性34例,女性10例,年龄(52±11)岁,病史(7±5)年.

    作者:尹晓盟;杨延宗;高连君;林治湖;刘少稳;杨东辉;李世军;夏云龙;王鸣遒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小鼠骨髓基质细胞成内皮细胞分化及缺血区存活能力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的部分生物学特性、成内皮细胞分化能力及在缺血区存活能力.方法分离5~6周龄的小鼠胫骨、股骨,预冷的DMEM/F12培养基冲洗出骨髓,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出骨髓单个核细胞,接种于DMEM/F12培养基中(含10%优质胎牛血清及双抗).

    作者:张坡;黄岚;蒋世忠;武晓静;宋明宝;于世勇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Objective To evaluate short-term outcome of coronary drug-eluting stent (DE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 by comparing with standard bare stents.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肝细胞生长因子对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及左室重塑的影响

    目的观察外源性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心肌梗塞后心肌细胞凋亡及左室重塑的影响.方法56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假手术+HGF组、对照组和干预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干预组静脉注射给予HGF2mg/kg/12h,4周后测心功能、左室重塑指标,取出心脏,梗死区重/缺血区比为梗死范围.TUNEL法染色检测细胞凋亡.

    作者:宋明宝;黄岚;蒋世忠;张坡;武晓静;赵刚;晋军;藤海军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三维超声心动图与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介入术中应用价值初步探讨

    目的初步探讨实时三维心动图(RT-3DE)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在房间隔封堵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 Sonos 7500RT-3DE诊断仪、X4探头,对4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的患者[男性1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为(60.5±8)岁],在RT-3DE和(或)TEE监测下,经心导管行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其中对3例先天性心脏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在RT-3DE和TEE监测下,经心导管行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另一例患者在二维超声心动图和RT-3DE监测下行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

    作者:周达新;潘翠珍;张峰;张朝霞;舒先红;葛均波;陈灏珠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住院患者再灌注治疗现状注册研究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在发展中国家的流行趋势明显上升,而目前ACS治疗指南均是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临床资料制订的,我国尚无此方面的注册资料.

    作者:陈韵岱;吕树铮;李国庆;严晓伟;陈纪林;曹克将;张运;葛均波;李为民;贾满盈;杜志民;周颖玲;吴士尧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急诊介入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后影响住院期间死亡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2月至2003年3月我院急性心肌梗死发病24小时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454例患者,术中无死亡病例,术后住院期间死亡21例,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死亡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

    作者:韩雅玲;王耿;王守力;荆全民;马颖艳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Objective Present study is to observ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transcatheter closure of PDA using the Amplatzer Duct Occluder(ADO)and to observe the influences on blood dynamics.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Objective Restenosis after balloon angioplasty resuits from abnormal proliferation of phenotypically modulated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SMCs) that migrate and synthesize large amounts of extracellular matrix. A vafety of growth factors have been shown to play a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tenotic lesions including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GF-β).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应用CARTO和X光影象定位方法治疗典型心房扑动

    目的应用x光影象和CARTO两种定位方法射频消融三尖瓣环至下腔静脉峡部治疗典型心房扑动的临床评价.方法回顾研究16例典型心房扑动患者,男11例,女5例,年龄56~80(67±9)岁.

    作者:张文娟;刘博江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曲美他嗪对X综合征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异常患者的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曲美他嗪与传统药物相结合对伴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减低心脏X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及耐受性.方法30例心脏x综合征患者在应用常规抗心绞痛药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mg口服,每天3次,12周后随访临床情况并复查平板运动试验.结果用药后胸痛发作次数显著减少,由用药前(2.1±2.9)次/d减少为用药后的(1.2±1.7)次/d(P<0.05),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者用药前为30例,用药后减至15例(P<0.01),平板运动试验到达终点时间明显延长,由治疗前(7.7±0.4)min延长为(9.0±0.5)min(P<0.01).结论曲美他嗪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能增加心脏X综合征患者的运动耐量且安全有效.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z1期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