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秀花
目的 阐述并分析离退休老干部运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全年我院收治的离退休老干部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各25例.应用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应用组护理满意度(96.0%)远远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离退休老干部应用人性化护理方式,对提升护理满意度和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意义重大,故该种护理方式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白玉虾;程海林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行左心耳封堵术的整体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95例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预防脑卒中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95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后出院.结论 对行左心耳封堵术患者的护理对策进行总结并制定相关流程图能敦促护理人员对此新领域的护理措施不断完善,为整体护理和患者教育提供依据.
作者:韦兆玲;钱益萍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分析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尿毒症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病情分为实验组26例(内瘘狭窄)与对照组16例(普通病情),对两组患者均实施相同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对差异,包括MAP、HB、HCT、透析肝素用量、口服抗凝剂例数及糖尿病例数,并记录结果.结果 研究数据表明,实验组患者MAP指数较低,糖尿病例数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HB、HCT、透析肝素用量、口服抗凝剂例数无明显差异.结论 患者血压低、患糖尿病以及高超滤量都对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存在影响.
作者:赵秀花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对于早期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中运用心肌肌钙蛋白I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4月诊治的急性心梗患者124例作为研究样本,采集所有患者的静脉血并实施cTnl检测.结果 患者发病3h、4hAUC指标分别为(0.638±0.024)、(0.687±0.031);AU95%的置信区间分别是0.543~0.734、0.600~0.773;灵敏度分别是59.67%、61.95%;特异度分别是62.07%、65.31%;阳性预测值分别是64.46%、68.92%;阴性预测值分别是57.08%、58.87%.结论 通过实施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检测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效能,对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进行连续监测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及预后提供良好参考.
作者:崔淑芬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丹红注射液对中风心脑血管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80例中风心脑血管病患者,以信封法随机分入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分别采用路路通注射液、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率.结果 研究组具有95%的治疗总有效率,对照组具有75%的治疗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中风心脑血管病患者应用丹红注射液不仅疗效显著,安全性也非常高.
作者:刘彬 刊期: 2019年第04期
栝楼瞿麦丸出自《金匮要略》,具有温阳利水,生津止渴的功效,张守琳教授临床中常用本方加减化裁治疗肾脏病、内分泌疾病、男性病、免疫系统疾病等.笔者有幸跟诊学习,获益匪浅,整理医案2则以说明其遣方用药特点.
作者:丁宁;崔巍;张守琳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分子技术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3月我校附属医院采用分子生物科学技术检验常见的病原微生物临床基线资料作为本次临床研究主要对象.运用回顾性分析法对常规的RT-PCR与荧光定量的RT-PCR实际检验结果进行了实时化的比较分析,分析两组的效果.结果 相比较于常规的RT-PCR,荧光定量的RT-PCR阳性检出率相对较高,略占据一定临床应用优势,组间对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过长期的临床研究可发现,伴随着生物科学技术不断的进步发展,目前在微生物临床检验领域中已经研究出聚合酶链反应、生物传感器、基因芯片等技术.这几种技术在微生物临床检验工作当中均具有不同的技术特征及优势,尤其是为病原微生物临床检验工作提供更为强大的技术支持.
作者:任晓东;刘昌亚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采取舒适护理对于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卧位管理干预效果.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均采取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在该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率和后遗症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卧位管理当中通过采取舒适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率和后遗症率,该护理方案值得应用并推广.
作者:张艳辉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对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和并发症发生率观察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8年1月~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预见组和参照组,各55例,参照组患者入院后采用常规护理;预见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预见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 预见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36%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见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64%与参照组的20%相比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过程中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效果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罗娟娟;王丽丽 刊期: 2019年第04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具有高发病率及死亡率,且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但介入术后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问题.单纯使用西药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研究显示联合中医药治疗显著降低ISR的发生率.本文将对ISR的中西医发病机制、中医药治疗情况做一综述.
作者:李洋;白雪;杨思进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对彩超于颈动脉粥样硬化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9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参与研究,患者颈动脉血管内径、内膜-中膜厚度检测均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对血管狭窄和有无斑块形成的情况进行观察,此组患者称之为观察组.另外在我院体检科选取与观察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存在较大差异的80位健康志愿者作为参考,称之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过彩超检查之后有8位患者存在内膜-中膜增厚情况;存在斑块者所占比例较大,有49例患者;此外则是颈动脉狭窄患者为18位.对照组内有9位存在内膜-中膜增厚情况,4位存在斑块形成情况,另有1位存在轻度狭窄情况.观察组和对照组参与研究的人员CCA值分别是(6.89±0.91)mm和(6.08±0.75)mm,可进行统计学的进一步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EDV分别是22.64±6.14与27.28±5.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和缺血性脑血管二者为线性关系,彩超是临床上的一种无创检测手段,不仅操作简单便捷,并且具有相对较高的临床诊断准确性,在颈动脉粥样氧化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医学价值.
作者:胡世宏 刊期: 2019年第04期
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转变,心血管疾病已然成为我国发病率较高的病症之一,这种病症的发生及发展除了和患者自身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之外,还和健康教育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剖析了我国当前心血管疾病健康教育的开展情况及开展此类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并且进一步研究了应怎样做好此类健康教育门诊工作,研究结果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心血管疾病健康教育的进步.
作者:赵锐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分析沟通技巧在干休所老干部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随机选取干休所老干部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52例与对照组48例.对照组按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人性化的沟通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分析结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的满意度是96.15%,对照组护理的满意度是79.17%,根据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数据来看,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更高一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干休所中的老干部进行护理时,和老干部沟通要讲究技巧,实行人性化护理,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满足老干部的心理需求,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张淑娟;贾慧敏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针灸配合中药茶饮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辛伐他汀对冠心病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3月冠心病高脂血症病人84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口服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上以针灸配合中药茶饮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脂指标以及中医证候评分差异不显著,观察组患者的血脂水平以及中医证候评分的下降幅度均明显的由于对照组病人.结论 治疗冠心病高脂血症病人时,以西药辛伐他汀配合针灸以及中药茶饮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该治疗方案值得应用并推广.
作者:戈义峰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中心静脉置管患者血流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对影响其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1月中心静脉血培养出真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真菌感染构成比,高危因素进行分析,按患者结局分为生存组26例、死亡组30例,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ic回归分析对真菌感染预后因素进行评价,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心静脉置.结果 中心静脉血培养念珠菌属56株,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共32株(57.14%);光滑假丝酵母菌10株(17.85%),热带假丝酵母菌10株(17.85%)、光滑假丝酵母菌4株,7.14%.药敏结果:白色假丝酵母菌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耐药率5%,光滑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耐药率60%,卡泊芬净和两性霉素B100%敏感.对经多因素logisticic分析,年龄、APACHEⅡ评分及出现症状至拔管时间是影响中心静脉置管患者血流真菌感染预后的重要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静脉置管患者血流真菌感染病原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多见,对氟康唑敏感率高,而光滑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耐药率60%,棘白菌素和两性霉素B100%敏感;年龄、APACHEⅡ评分及出现症状至拔管时间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秦佳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并分析在临床上对糖尿病性冠心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采用常规心电图或者动态心电图的不同应用价值.方法 统计并分析在2017年9月~2018年9月近一年时间里288例于本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性冠心病病患,所有病患均接受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两种心电图检查,并对结果进行记录.其次,对比两种心电图记录的结果.结果 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对有症状心肌缺血、无症状心肌缺血、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以及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差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窦性静止及窦房传导阻滞的检出率差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动态心电图对有症状心肌缺血、无症状心肌缺血、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以及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以及诊断的阳性率均优于常规心电图.由此可知临床上采用动态心电图对病患进行糖尿病性冠心病的诊断对提升检出率以及诊断阳性率都有着重大的意义.临床上应该对这种动态心电图进行普及以及推广.
作者:徐超;王霞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优质护理在房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和满意度.方法 选取82例房颤患者,分为常规组(41例)与干预组(41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房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提高了治疗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君波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贵州省毕节地区饮食习惯对农村老年人健康相关影响因素,为农村老年人健康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分析,对数据用频数和百分比进行描述,对定性资料的数据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调查对象中女性多于男性,农村老年人喝水量少、饮奶量普遍低下,老人的睡眠情况存在难以入睡的情况.结论 贵州省毕节地区农村老年人的饮食习惯、睡眠状况中存在危险因素,应注重健康教育,加强相关知识普及,对不利于健康的措施进行干预,从而增强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徐琼;陈忠英;梁丽萍;陈丽;王一龙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中医针灸与康复训练结合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218名,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保证每组人数均为109名,对照组脑卒中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给予常规的康复训练治疗方式,实验组脑卒中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训练联合中医针灸的治疗方式,对两组的临床效果以及肢关节运动能力评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33%,对照组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有效率79.82%,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脑卒中患者的肢关节运动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在脑卒中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实施常规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灸的治疗方式,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病情,恢复患者肢关节运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吉明哲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轻型脑桥梗死早期神经功能缺损进展恶化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8年6月北京市中关村医院收治的急性轻型脑桥梗死患者72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变情况分为恶化组16例和非恶化组56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征.结果 恶化组与非恶化组在糖尿病(62.5%vs33.9%)、预后不良比例(87.5%vs14.3%)及出院NIHSS评分(9vs1.5)、基底动脉轻度狭窄发生率(40.0%vs5.7%)、颅内其他动脉中重度狭窄发生率(38.5%vs26.9%)、梗死灶大径(1.63±0.46Vs1.23±0.41)、梗死灶累及DWI层面≥2个(81.2%vs38.5%)、脑桥多发部位梗死比例(50.0%vs18.2%)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轻型脑桥梗死早期进展发生率高,导致神经功能缺损加重,部分患者预后不良.恶化是多种原因、病理生理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对合并糖尿病、梗死灶较大、累及DWI 2个及以上层面、合并基底动脉轻度狭窄及颅内其他血管中重度狭窄的患者,需警惕其进展可能.
作者:张江义;王红霞 刊期: 201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