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惠惠
小儿肺炎在儿科疾病类别中是常见病,多发性疾病,同时病情较重,变化较快,病死率较高,各个器官功能均可受累,多发于冬季和春季两个季节.据统计在中国每年5岁以下的儿童因肺部感染和炎症死亡人数可达到3万左右,无论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在儿科疾病中都是首位,也是医务工作者当前关注的问题之一,同时小儿肺炎也被卫生部罗列为儿科四大疾病防治之一,所以当前小儿科医务工作者主要采用针对性的临床护理路径来减少或者是降低其相关的并发症,从而减少和降低病死率才能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当前,国内外在临床护理路径的模式使用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本文参考国内外文献后对相关的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惠惠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脉络膜前动脉梗死的具体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脉络膜前动脉梗死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阿加曲班组和基础治疗组,各100例,基础治疗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阿加曲班组在基础治疗以外加用阿加曲班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阿加曲班组治疗有效率为94%,基础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70%.阿加曲班组的治疗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基础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阿加曲班进行治疗,可以帮助脉络膜前动脉梗死患者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明显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应当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康仕金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对老干部病房护理中应用护理临床路径效果研究分析.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老干部病房患者117例,按照护理开展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常规组开展优质护理,路径组实施护理临床路径模式,两组满意度调查结果数据比较.结果 路径组(n=59)满意度调查结果(98.31%)显著高于常规组(n=58)满意度调查结果(8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干部病房护理中临床路径的实施经本次回顾性数据统计,可以更好的满足患者需求,对满意度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护理工作中可借鉴应用.
作者:贾慧敏;程海林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对缺血性脑卒中术后偏瘫患者实施中西医综合康复护理方案,观察护理方案的实施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月~2018年2月3月在本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术后偏瘫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32例,并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方案以及中西医综合康复护理方案,以护理效果作为评价指标.结果 研究组与参照组对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焦虑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大小便失禁改善率呈现更为显著的干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缺血性脑卒中术后偏瘫患者施行中西医综合康复护理方案,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有显著作用.
作者:冯正敏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分析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尿毒症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病情分为实验组26例(内瘘狭窄)与对照组16例(普通病情),对两组患者均实施相同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对差异,包括MAP、HB、HCT、透析肝素用量、口服抗凝剂例数及糖尿病例数,并记录结果.结果 研究数据表明,实验组患者MAP指数较低,糖尿病例数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HB、HCT、透析肝素用量、口服抗凝剂例数无明显差异.结论 患者血压低、患糖尿病以及高超滤量都对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存在影响.
作者:赵秀花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联合应用美沙拉嗪缓释颗粒与药物灌肠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4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口服美沙拉嗪缓释颗粒的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药物灌肠治疗的为观察组.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半年后复发率分别为95.5%与4.5%,与对照组(77.3%与18.2%)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通过联合应用美沙拉嗪缓释颗粒与药物灌肠治疗,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降低疾病复发率.
作者:莎里克·玉山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葡萄糖酸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肠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2例小儿肠炎患儿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使用蒙脱石散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患儿使用葡萄糖酸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葡萄糖酸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肠炎,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并积极应用.
作者:肖丽萍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运动平板试验和动态心电图对于无症状的心肌缺血患者其冠脉病变程度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诊治的疑似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110例作为研究样本,患者分别接受运动平板试验、动态心电图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运动平板试验+超声心动图与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两种诊断方案对于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均差异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平板试验+超声心动图检查方案对于多支病变的诊断阳性率显著高于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方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种检查方案在单支病变与双支病变的诊断中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动平板试验+超声心动图在无症状的心肌缺血患者其冠脉病变程度的诊断中效果优于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的诊断方案,预测价值相对更高.
作者:薛彦霞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为了探究冠心病心律失常佳的治疗方法,以美托洛尔、稳心颗粒为例.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治疗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病床单双号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接受美托洛尔治疗,研究组接受稳心颗粒+美托洛尔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不同方案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心率及QTd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而言,稳心颗粒+美托洛尔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广泛推广运用.
作者:赵金营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曲美他嗪与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中西药联合用药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7月~2018年6月在梁山县寿张集镇卫生院药物加康复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加用曲美他嗪治疗,实验组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 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参照组,其心绞痛发作次数与硝酸甘油用量、疼痛持续时间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将曲美他嗪与丹参川芎嗪联合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其效果良好,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此种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思忠 刊期: 2019年第04期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心肺复苏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发挥,并且在临床中发挥着良好的应用效果,推动了医学的进步.所谓的复苏,通常指对各种危重患者的救治过程,心肺复苏主要针对心脏骤停的患者,在这种无呼吸的情况下,针对患者采用人工呼吸抢救,借助外力来取代身体自身的呼吸方式,进行心脏按压形成外循环,并希望通过此行动来激发心脏骤停患者心脏的主动搏动.
作者:蒙凤梅;黎奕华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相关因素,探讨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8年4月我院收诊的接受抗感染药物治疗且发生不良反应事件的患者共134例并设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抗感染药物治疗未发生不良反应事件的120例患者并设为对照组,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不良反应事件的相关因素,提出可行的预防干预措施.结果 ①研究组与对照组在门诊、联合用药、静脉输液方面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与对照组的病程及用药时间比较,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感染药物用药中,多方面因素均可能造成不良反应事件,需加强预防干预,减少不良反应事件,提高用药安全性,确保患者生命健康.
作者:邝美婷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中心静脉置管患者血流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对影响其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1月中心静脉血培养出真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真菌感染构成比,高危因素进行分析,按患者结局分为生存组26例、死亡组30例,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ic回归分析对真菌感染预后因素进行评价,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心静脉置.结果 中心静脉血培养念珠菌属56株,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共32株(57.14%);光滑假丝酵母菌10株(17.85%),热带假丝酵母菌10株(17.85%)、光滑假丝酵母菌4株,7.14%.药敏结果:白色假丝酵母菌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耐药率5%,光滑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耐药率60%,卡泊芬净和两性霉素B100%敏感.对经多因素logisticic分析,年龄、APACHEⅡ评分及出现症状至拔管时间是影响中心静脉置管患者血流真菌感染预后的重要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静脉置管患者血流真菌感染病原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多见,对氟康唑敏感率高,而光滑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耐药率60%,棘白菌素和两性霉素B100%敏感;年龄、APACHEⅡ评分及出现症状至拔管时间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秦佳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职业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职业病患者436例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疾病状态、疾病影响、日常生活、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总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职业病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狄燕玲;苟玉会;韩家旭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在护理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过程中为其建立且应用护理风险流程对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6月在本院血液净化科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模式的异同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建立且应用护理风险流程)与对照组(常规临床护理),各33例.对照分析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比率、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09%,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也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风险流程的建立与实施在临床护理对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的工作中具有重大价值.
作者:张桂梅;玛依拉古丽·阿力木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心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对改进后的措施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6月~9月住院期的心内科疾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则运用改进后策略,采用预测潜在风险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 总结出了心内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并做出了有效的改进策略,研究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较高,且投诉率相对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提高护理水平,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注重沟通技巧,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等,可以有效降低心内科护理中的风险.
作者:刘平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高原藏族地区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实施介入封堵治疗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高原藏族地区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40例,患者均给予介入封堵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40例患者,封堵成功36例,成功率90.00%,并发症发生3例,并发症发生率7.5%,其中心功能不全加重2例(5.00%),窦性心动过缓1例(2.5%),封堵成功患者封堵后TTE指标与封堵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高原藏族地区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介入封堵治疗,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借鉴.
作者:刘金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贵州省毕节地区饮食习惯对农村老年人健康相关影响因素,为农村老年人健康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分析,对数据用频数和百分比进行描述,对定性资料的数据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调查对象中女性多于男性,农村老年人喝水量少、饮奶量普遍低下,老人的睡眠情况存在难以入睡的情况.结论 贵州省毕节地区农村老年人的饮食习惯、睡眠状况中存在危险因素,应注重健康教育,加强相关知识普及,对不利于健康的措施进行干预,从而增强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徐琼;陈忠英;梁丽萍;陈丽;王一龙 刊期: 2019年第04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具有高发病率及死亡率,且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但介入术后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问题.单纯使用西药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研究显示联合中医药治疗显著降低ISR的发生率.本文将对ISR的中西医发病机制、中医药治疗情况做一综述.
作者:李洋;白雪;杨思进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对膝关节滑膜炎病人给予理疗、针灸治疗,并且在该治疗基础上进行中药外敷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选取一段时间内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膝关节滑膜炎患者123名,将这些患者分为不同的小组,分别是基础组、实验组.基础组的患者使用中药外敷的方法进行治疗,另一组患者使用中药外敷结合针灸、理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病人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并对比两组病人治疗之后的情况.结果 基础组的治疗效果与实验组相比显然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膝关节滑膜炎病人使用综合的治疗方法(理疗、针灸结合中药外敷治疗)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有助于病人身体的进一步恢复.
作者:郭丽纳 刊期: 201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