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氟比洛芬酯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张丽丽;辛险峰;谢桂玲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 高血压, 老年患者, 平均动脉压, 心率
摘要:目的 通过研究氟比洛芬酯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了解其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12月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择期全麻下行开腹手术高血压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组(A组)与生理盐水组(B组),各30例.以麻醉前5 min(T0)、给药后6 min(T1)、手术结束时(T2)以及给药后6 h(T3)为时间点,记录两组试验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值.结果 两组患者在男女比例、年龄、体重、麻醉持续时间方面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T0时,MAP、HR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T1、T2时间点A组MAP均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时间点两组MAP结果无统计学差异.T1、T2和T3时间点A组HR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氟比洛芬酯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可引起血压的一过性升高,不利于术中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输尿管结石围手术期患者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究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对输尿管结石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8月在我院进行碎石治疗的输尿管结石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优质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对输尿管结石围手术期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且患者满意度较高.

    作者:曲比阿衣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自动体外除颤仪联合心肺复苏在心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自动体外除颤仪联合心肺复苏在心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心搏骤停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自动体外除颤仪联合心肺复苏+干预措施)与对照组(常规心肺复苏),各20例,评估两组心肺复苏成功率与有效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研究组心肺复苏成功率高,有效率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搏骤停患者采用自动体外除颤仪联合心肺复苏能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积极配合医师完成除颤工作,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满意度,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申泽斌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现代中医临床治疗心血管病的难点与对策

    五十岁以上老年人大多患有各类心血管疾病,此类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来源之一.该类疾病具有致残率和死亡率双高的特点.在心血管疾病预防与治疗上,我国中医已经取得一定成果.西医虽然比中医要快,但毒副作用较大,治疗不彻底等缺点是中医不存在的.但现代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仍有一定难点,本文着重分析现代中医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时面临的困难,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

    作者:孙文奇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血清C肽联合糖化血红蛋白诊断糖尿病的准确性分析

    目的 血清C肽联合糖化血红蛋白诊断糖尿病的准确性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150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的健康体检者1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血清C肽以及餐后2 h血糖(2hPG)水平,对比两组的检测结果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患者的血清C肽水平明显较低,其HbA1c、FPG以及2hPG水平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应用于糖尿病的诊断中,能够有效反应糖尿病患者的疾病特点,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作者:谢福生;赵莲;汪红;王敏;程成全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中药材规划化种植基地建设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人们对于医疗事业的发展和身体健康的调养有了更多的关注.中药材作为一种调理身体的重要药品,在许多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加强中药材的培育和种植,不断对中药材种植基地进行建设和探索,促进产业的创新和发展.文章对我国中药材种植现状和基地的建设情况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并且提出了相关建议.

    作者:程鹏飞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RYR2基因新突变致心源性猝死一家系研究

    目的 以1例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案例为研究对象,寻找与SCD相关的致病基因突变.方法 对1例SCD病例样本及其直系亲属样本,通过靶向二代测序检测相关基因的外显子,并通过Sanger测序对结果 进行验证.结果受检者携带RYR2基因上的错义突变c.G4107C(p.E1369D),该突变位于RYR2基因的第31号外显子,第1369位谷氨酸(E)变成天冬氨酸(D).受检者亲属中该突变的携带者均存在劳动性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结论 RYR2基因上的错义突变c.G4107C(p.E1369D)可能是一个导致心源性猝死的致病突变.

    作者:申童;喻青松;董飒英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基于PDCA循环法建立心导管室VA-ECMO标准化手术护理配合流程

    目的 基于PDCA循环法建立心导管室VA-ECMO(静脉动脉系统-体外膜肺氧合)标准化手术护理配合流程,提高护理配合效率.方法 采用PDCA循环法进行行动研究建立ECMO标准化手术配合流程表,方便护士使用,结果 该流程表实用效果良好,缩短了心导管室ECMO成员到位时间,术前准备时间,提高了用物准备正确率.结论 心导管室ECMO标准化手术护理配合流程表提高了护士配合手术的正确率和流畅度,同时提高了医生对护士配合手术满意度(统计表).

    作者:谢芳;董丹萍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血脂在诊断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对诊断心血管疾病时引入血脂检验方法 取得的效果进行深入探索.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心血管患者6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健康者66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血脂情况进行了统计并加以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TC、TG、APOB、LDL-C等方面较高,而对照组较低.但对照组APOAI、HDL-C较高.结论 在诊断心血管病症中,利用检验患者血脂就能掌握第一手材料,提高诊断的正确性,可以在较大范围内推广.

    作者:金婷婷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3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9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氨基末端脑钠肽(NT-BNP)及6分钟步行试验(6-MW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加快患者的护肤,疗效明显,可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史红秀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普外科伤口感染原因分析及临床治疗研究

    目的 探究普外科伤口感染原因及临床治疗研究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其中男性患者116例,女84例.年龄22~84岁,平均(65.24±5.24)岁,分析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通过一段时间治疗,患者感染症状有所改善,其中显效人数75人,有效人数为115人,无效人数为10人,总有效率=95%.结论 由于各种外界因素存在,造成了患者伤口感染,针对不同伤口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应用也应该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这样才能为患者临床治疗的水平提升奠定基础.

    作者:何应平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舒适护理对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舒适度及并发症的影响分析

    本文主要选取了120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观察两组在护理干预后的恢复情况,从而分析舒适护理对患者舒适度以及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王新苗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miR-155在糖尿病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MiRNAs是一类短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在转录后的基因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miRNA通过阻断蛋白翻译或诱导mRNA降解来抑制靶基因表达,具有调节生理和病理过程的潜能.近几年通过构建动物模型及临床试验对miR-155的研究发现其表达异常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就miR-155的作用特点及其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王伟琳;孙秀丽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筛窦、蝶窦和视神经管关系及其CT表现

    目的 探究筛窦、蝶窦和视神经管关系及其CT表现.方法 搜集70位正常人的资料,使用CT进行筛窦、蝶窦和视神经管扫描,58例进行横断层加冠状扫描,32例横断层扫描后加冠状扫描,观察筛窦、蝶窦和视神经管关系及其CT表.结果 根据后组筛窦蝶窦的位置关系,有蝶上型21侧(15%),蝶侧型52侧(36.43%),蝶前型67侧(47.86%).根据后组筛窦和视神经管的位置关系有管周型9侧(6.43%),蝶鞍型15侧(10.71%),管后型18侧(12.86%),管口间型32侧(22.86%),管前型66侧(47.14%).结论 通过CT扫描能够观察副鼻窦和视神经管,准确显示视神经管和周围结构的立体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作者:唐兴国;刘宏伟;李斌斌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肾炎灵颗粒剂与雷公藤制剂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对比

    目的 对比使用肾炎灵颗粒与雷公藤制剂治疗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疾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5月76例接受治疗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随机抽取的,使用随机抽签的方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n=38)与实验组(n=38),前者采用雷公藤制剂治疗,后者采用肾炎灵颗粒剂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方面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1%高于对照组的73.68%,治疗效果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雷公藤制剂相比,采用肾炎灵颗粒剂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疾病的疗效更佳,治疗更彻底,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李道;吴际;梅燕;余游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双源CT冠脉血管造影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探究

    目的 研究双源CT冠脉血管造影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9月的68例疑似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冠脉血管造影检查方法.观察组采用双源CT冠脉血管造影检查方法,对两组患者的诊断评估进行分析.结果 对两组患者诊断评估中的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组中的特异性为88.23%,对照组中的特异性为67.65%,观察组评估效果相对明显,数据统计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诊断评估准确率对比中,观察组(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73.53%),数据统计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双源CT冠脉血管造影技术分析,在冠状狭窄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性,满足患者检查中的基本需求,因此,该种技术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梁德峰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个性化疼痛护理对急诊肾结石病人疼痛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索一种适合于缓解急诊肾结石病人疼痛的个性化护理方法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急诊肾结石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4例.两组病人的治疗方法,以及用药方法均相同,对照组的病人给予一般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个性化疼痛护理方法.在经过治疗以及护理干预一个小时后,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的缓解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在经过治疗以及护理干预一个小时后,实验组的轻度疼痛为40例,中度疼痛为3例,重度疼痛为1例;明显优于对照组的轻度疼痛为28例,中度疼痛9例,重度疼痛7例;实验组满意度为95%明显优于对照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个性化疼痛护理的方法应用于护理急诊肾结石病人能够有效减轻疼痛,提高病人就诊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梅婷婷;张静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探讨急诊内科对脑出血患者采取急救措施的临床价值

    目的 观察急诊内科对脑出血患者采取急救措施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其住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急诊内科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急救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意识恢复时间、颅内压恢复时间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组患者意识恢复时间及颅内压恢复时间均要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急诊内科脑出血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可缩短患者恢复时间、改善预后,对促进患者急救后的康复康复有着积极影响.

    作者:王高峰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手足口病的流行过程和预防控制思考

    手足口病属于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其传染源主要是手足口病患者、病毒携带者、隐性感染者等,该疾病一般通过肠道与呼吸道进行传播,从目前的流程特征上看,该病易感人群为学龄前儿童,因此需要加强对于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公众对于疾病的认知程度,并且还需要制定预防控制措施,加强紧急救治机制,维护手足口病患儿的生命健康安全.本次研究主要对手足口病患者的流行过程进行分析,进而探究其预防控制措施.

    作者:楊木春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针刺联合艾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分析

    目的 本文将对针刺联合艾灸治疗颈椎病颈痛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接收的颈椎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刺联合艾灸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颈痛程度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5次(24.9±2.6)、治疗结束(14.4±2.5)、治疗结束2个月(11.6±2.4)颈痛程度远低于对照组治疗5次(28.5±2.4)、治疗结束(19.6±2.1)、治疗结束2个月(14.2±2.2);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满意度96%远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84%.结论 临床在治疗颈椎病颈痛疾病中,采用针灸联合艾灸治疗方法,临床效果显著,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痛苦,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吴静静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学龄前儿童视力保健行为的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学龄前儿童视力保健行为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6月天津市河东区大直沽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两所幼儿园学龄前儿童3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1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社区护理,实验组采取社区护理干预措施,一年后对比两组学龄前儿童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干预前,检查两组学龄前儿童视力情况结果较为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实验组学龄前儿童不良用眼习惯发生率、视力不良情况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眼部保健行为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学龄前儿童视力不良情况发生率较护理干预前明显降低,而对照组学龄前儿童却明显升高,各项指标组间、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学龄前儿童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引起教师和家长对学龄前儿童视力保健的重视,可协助社区护士共同纠正学龄前儿童不健康的用眼行为,有效控制学龄前儿童视力不良情况发生率,临床应用效果较为显著.

    作者:崔红虹 刊期: 2019年第06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