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显杰
目的 研究分析用药指导对社区冠心病患者疗效的作用.方法 采用数字随机法将2016年1月~2017年6月份社区接诊的冠心病患者150例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用药流程,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开展用药指导干预.对两组患者进行半年的跟踪随访,比较不同时间段患者用药依从性评分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达到94.67%(71/75),较比对照组80%(60/75)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用药指导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较干预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组间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药指导对社区冠心病患者有效提高患者对药物的认知,用药严格遵医嘱使用,依从性有效的提高,疗效也显著提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新海 刊期: 2018年第07期
心室辅助装置(VAD)是除心脏移植外唯一有效治疗终末期心衰的手段,国外应用较为成熟,但国内尚无被批准正式商用的产品.本文介绍了一种微型心室辅助装置,其核心部件是一种新型的可植入式微型血泵,通过缝合环可将泵植入心室尖端,经人造血管将血液从心室泵入主动脉.水-甘油测试显示,血泵在12000 rpm转速下可克服80 mmHg压差输出4.5 L/min流量,达到正常成人的心脏流量.由于集成度高,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该泵除适用于左心室辅助外,还可用于右心室辅助和双心室辅助.
作者:许剑;周娜;王妍;范庆麟;张栩曼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心患者实施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干预后的效果.方法 选取出2016年8月~2017年1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录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组为2个护理干预小组,整体组采用整体化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干预模式,简单组采用常规简单化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干预模式.经过基本相似的临床治疗及不同方式的临床护理干预后,对比分析2组患者在焦虑状况评分、抑郁程度评分和住院时长这三个方面上存在的差异情况.结果 经统计学比较,整体组患者的焦虑状况评分为(4.32±0.54)分、抑郁程度评分为(3.57±0.56)分、住院时长为(16.65±4.65)天,均要明显低于简单组的(7.87±1.64)分、(7.16±1.81)分、(25.43±2.67)天,两两检验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干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过程中,积极实施整体化的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缓解及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情绪,明显缩短其住院时长,提高其预后质量,值得在临床医疗护理工作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赵桂红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在风湿免疫护生带教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对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接收的68名护生资料加以分析,随机分为2组,每组34名;对照组予传统护理带教,实验组予中西医结合护理带教模式带教,比对两组应用效果.结果 实验组出科综合(96.24±2.31)分等各项考试成绩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WGCTA评分(75.36±2.1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护生采取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予以带教可有效提高护生的业务能力,以减少临床医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李芳昱;高翠荣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究分析氟康唑联合达克宁栓治疗对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病患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80例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病患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40例,常规组采用达克宁栓治疗,实验组采用氟康唑联合达克宁栓治疗,对比两组病患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病患的治疗效果均明显高于常规组的;实验组病患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对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病患采取氟康唑联合达克宁栓治疗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病患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彩燕;郄雪莲;赵会娟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分析采用改良大隐静脉剥脱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4年3月~2017年2月60例在我院治疗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患者实施研究,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将传统手术治疗给予对照组,改良大隐静脉剥脱术给予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不同的手术治疗后,对所有患者的术中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患者采用改良大隐静脉剥脱术的治疗效果明显的比传统手术治疗效果好,术中出血量比较少,缩短了手术的时间,使得患者的住院时间也大大的缩短,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赵景富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动脉血乳酸(Lac)水平的变化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临床相关性分析.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2014年3月至2018年2月CCU及ICU STEMI149例,予以急诊PCI后入CCU及ICU,收集6小时内Lac,根据血Lac水平分为两组:小于2.0 mmol/L,≥2.0 mmol/L;对两组年龄、性别、心率(HR)、BMI、休克、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吸烟)、血红蛋白(HB)、肌酐(Cr)、肌钙蛋白T峰值(PcTnT)、30天死亡率等数据进行分析.对LAC水平细分7个组(<1.2 mmol/L、1.2~1.5 mmol/L、1.6~1.9 mmol/L、2.0~2.9 mmol/L、3.0~3.9 mmol/L、4.0~4.9 mmol/L、≥5.0 mmol/L)观察随着Lac水平的升高其30日死亡率的变化.结果 两组不同乳酸水平的数据分析结果示,性别、年龄、HB、BMI及高胆固醇血症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休克发生率增加(P<0.05)、HR增快(P=0.007)、肌酐增高(P=0.003)、高血压病(P=0.024)、糖尿病及有吸烟史者(P<0.05)比率增高;30天死亡率也是明显上升的(3.8%vs20.5%P<0.05).对LAC水平细分7个组同样可以明显的观察到随着Lac的增加,30天死亡率明显上升,当Lac≥5.0 mmol/L死亡率达到60%.结论 STEMI患者血流动力学障碍、HR增快、肌酐增高、高血压病及糖尿病等与Lac水平增高有相关性;Lac水平(特别是≥2.0 mmol/L)的增高为STEMI行急诊PCI术患者对30日死亡率有独立的预测价值.
作者:薛明;周文博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血塞通加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1例,对照组予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检测两组血流变,及行患肢静脉彩超检查.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6.74%及再通率78.87%均高于对照组71.42%和60.00%(P<0.05),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发生协同作用,共同发挥抗凝、降纤、溶栓、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局部及全身微循环作用.结论 血塞通加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对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有明显疗效,是治疗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药物.
作者:李晓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供血不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脑供血不足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55例患者,两组患者均给予营养脑细胞及缓解脑血管痉挛等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单一的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治疗后,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一年,统计两组患者的脑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7.3%,实验组患者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7%;两组间差异显著,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两组间差异不显著,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一年后,对照组患者的脑缺血事件发生率为9.1%,实验组患者的脑缺血事件发生率为5.5%;两组间差异不显著,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脑供血不足患者,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供血不足的效果较好,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能显著降低患者的脑缺血事件发生,且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会增加,在临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夏静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本文分析硝酸甘油不同输注方式应用在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效果,探究硝酸甘油不同输注方式对不良反应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01月30日~2018年01月30日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常规组49例进行硝酸甘油静滴治疗,实验组49例患者进行硝酸甘油微量注射泵入治疗;对比常规组和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实验组(P<0.05).结论 在心肌梗死患者在使用硝酸甘油不同输注方式进行治疗,可保障患者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推广.
作者:胡永广 刊期: 2018年第07期
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病,发病人群基数正在逐年增长.为了有效控制病患血压指标,主要利用药物对患者血压指标进行控制.希望通过药物干预,帮助病患恢复肌体健康,降低高血压及并发症的发生几率.鉴于此,笔者针对高血压这一疾病,就药物治疗的研究现状、进展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展开综述.
作者:杨景峰;杨黎;柳永华;邹洪;张丽萍;张浩;舒文君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调查分析一起因食用未熟透的豆角引起的食物中毒的原因,为预防控制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及患者临床症状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结果 对留样、盛放食品、分餐用具、就餐用一次性餐具未检出致病菌、油脂酸价和过氧化值检测均为阴性,但是对13例呕吐物进行定性检验中,有9份样品检出皂素阳性.结论 经流行病学和现场卫生学调查,结合就餐史、临床表现,此次事件是一起因食用未熟透的豆角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作者:李淑娟;周柏林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在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中开展并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及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急诊内科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平均分成常规组和康复组两个组别,在具体操作环节中,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设为常规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措施的另外设为康复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对两组病人采用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法之后,通过综合评价指数,终得到常规组打分的平均值为(85.3±7.6)分,康复组打分的平均值为(96.2±2.3)分,得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推广.
作者:张国荣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维持性血透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从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分析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经过护理,60例患者中,49例患者的病情明显缓解,并发症死亡6例,因经济困难放弃治疗5例.仍在医院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共有24例,长存活时间为30个月.结论 糖尿病肾病是慢性终身疾病,在治疗过程中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病情,值得临床上推广运用.
作者:李桂珍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鉴别诊断中甲胎蛋白、谷氨酰转肽酶血清浓度变化的检测意义.方法 运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血清甲胎蛋白,运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谷氨酰转肽酶,测定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肝脏良性肿瘤、体检人群各100例血清中含量.结果 原发性肝癌甲胎蛋白、谷氨酰转肽酶明显增高,继发性肝癌谷氨酰转肽酶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瘤组和体检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胎蛋白含量在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中均增高,谷氨酰转肽酶仅在继发性肝癌中含量增高.
作者:雷振;张伟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用乳汁代替传统的生理盐水对早产儿实施口腔运动干预,有望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起到改善和促进作用.方法 将2015年11月至2017年1月份入住我科的早产儿,按照非便利抽样法分为两组,两组患儿在孕周、出生体重、阿氏评分、男女比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采用乳汁进行口腔运动干预,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两组患儿在补液天数、恢复出生体重、出院体重、住院天数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儿的各项指标比对结果提示:使用乳汁进行口腔运动干预的患儿,各项评价指标优于生理盐水组.结论 使用乳汁对早产儿实施口腔运动干预,通过乳汁的嗅觉和味觉刺激,能更快更好的激发患儿进食的欲望,加快实现早产儿经口喂养的进程.
作者:李敏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控制效果.方法 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对照组(n=40例)和观察组(n=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血压控制药物进行治疗,并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比较2组遵医依从性、健康知识知晓率及血压控制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遵医依从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健康知识知晓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5%(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平均舒张压和收缩压分别为(80.51±6.35)mmHg和(132.71±5.86)mmH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4.37±7.92)mmHg和(161.85±6.38)mmHg(P<0.05).结论 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遵医依从性和健康知识知晓率,有助于提升其血压控制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对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情境模拟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研究.方法 随机选取100名学生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所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划分成两个组别,对照组50名应用常规教学方法,研究组50名应用情境模拟教学方法,就两个组别教学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理论测试、操作技能、病例分析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急求护理知识掌握度90.0%,对照组70.0%,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情境模拟的应用效果可观,具备教学推广价值.
作者:赵玺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十味温胆汤加减治疗心胆气虚证不寐的临床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所选择的基本对象共88例,将他们按照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A组与B组),对于A组的44例病患运用十味温胆汤加以治疗,对于B组的44例病患运用艾司唑仑片进行治疗,比较所有病患的治疗情况.结果 对比两组病患的治疗有效率,治疗一个月后,两组病患均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率,A组为88.64%,B组为63.64%,统计学有对比意义(P<0.05).结论 对于心胆气虚证不寐的病患运用十味温胆汤加减治疗法能够帮助病患改善临床症状,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栋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对心内科用药安全的护理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提高用药安全管理的措施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5月~2016年6月心内科收治的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针对出现用药不安全事故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将用药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来.再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10月心内科收治的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对象,采取改进的用药安全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用药不安全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经过用药安全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4例),相较于对照组的用药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10.8(13例)明显偏低.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心内科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用药安全管理模式,能使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得到有效的控制,同时提高心内科用药安全管理质量.
作者:李伟 刊期: 201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