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恩旗
目标探究并分析在腹腔镜下输卵管壶腹部妊娠保守性手术的过程中,采取不同切口处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输卵管壶腹部妊娠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手术过程中采取传统切口处理的3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手术过程中采取在输卵管系膜处做输卵管线形切口的3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输卵管畅通情况以及手术后患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在腹腔镜下进行手术,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输卵管畅通情况以及手术后患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变化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腔镜下输卵管壶腹部妊娠保守性手术的过程中,对患者采取在输卵管系膜处做输卵管线形切口的方式效果较为显著,不仅能够降低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同时也能够使手术的操作难度降低,提升手术的成功率,值得被广泛推广.
作者:姜淑慧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异位妊娠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以及经输卵管注入MTX(宫腔镜下)的临床效果.方法 常规组常规保守治疗,研究组宫腔镜下输卵管注入MTX,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血β-HCG、血孕酮、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下输卵管注入MTX相对于常规方法治疗异位妊娠,能够快速恢复相关指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齐惠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椎管内麻醉在妇产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分析研究其在减少产妇在手术过程中的痛苦.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抽取我院120例产妇通过椎管内麻醉手术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在减少手术患者痛苦方面的作用,其方法包括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阻滞和骶管阻滞.结果 椎管内麻醉的生理过程包括脑脊液、药物作用部位、阻滞作用和麻醉平面以及椎管内麻醉对肌体的影响.结论 椎管内麻醉是妇产科手术中常使用的麻醉方法,采用适当的麻醉措施进行手术能使产妇避免遭受痛苦.
作者:白玉梅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血液半胱氨酸水平(HCY)与颈动脉内膜厚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3~2018.3高血压患者60例,按照血液半胱氨酸水平分为H型高血压组(HCY≧10 umol/l)与普通组(HCY<10 umol/l),所选受试者入院后常规抽血化验血糖,血脂,肾功能,同型半胱氨酸,采用彩色多普勒超生测定颈动脉内膜厚度(CIMT),进而分析HCY水平与CIMT的关系.结果 H型高血压组较普通组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增加,且随着HCY值增加,IMT值也相应的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相比较与一般高血压患者更容易发生颈动脉硬化,且HCY可作为颈动脉硬化的预测因子.
作者:郭祥;张伟国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自调中药方剂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2016年我院收治的住院慢支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8例.对照组西医常规护理,治疗组给予中药穴位三伏贴,每伏1贴,共3贴.冬季时观察两组中医临床症状、CAT及临床疗效评分.结果 两组中医临床症状均有改善,治疗组积分低于对照组;两组CAT评分均减低,治疗组减低明显;治疗组冬季发病率明显降低,对照组发病症状有所减轻,但不明显.结论 穴位贴敷冬病夏治支气管炎疗效明确.
作者:安平祥;缪天玲 刊期: 2018年第11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工作压力的增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不断攀升,并且血管病,心血管病死亡占总死亡原因的41%,居各种死因的首位,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安全.本文从分析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特点、研讨其疾病治疗的关键因素出发,围绕健康运动方式的倡导、强化疾病筛查和健康教育以及心血管病发生、发展和治疗的全过程,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心血管疾病一体化诊疗健康管理模式,实现心血管病健康管理的一体化、科学化.
作者:张清华;孙桂红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究妇科恶性肿瘤腹腔镜手术整体护理干预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组别分类按照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对照组(50例)的护理方法是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的护理方法是整体护理,比较治疗过程中的各个指标.结果 在并发症发生率上,对照组明显要高于观察组,差异是非常显著的.结论 通过整体护理对进行妇科恶性肿瘤腹腔镜手术的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提高其手术治疗效果,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也会有非常明显的降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玉香 刊期: 2018年第11期
伴随生活越发的现代,在控制传染病层面,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在世界层面广泛的蔓延.首先面对其冲击的为欧美的发达区域和国家.对西方区域而言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就可以方式防治心血管层面的疾病,限制了诸多发大区域以冠心病为例的心血管病死亡率的提高,对我国而言,在近段时间之中,其心血管层面的疾病正式逐渐的提高,特别是步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病变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开始发展为我国人口死亡首要原因,在住院和门诊中其经常可以看到脑血管病、冠心病.伴随科技的发展和全新技术的落实,在筛查、预防、治疗、诊断心血管病层面的费用持续的提高,其开始发展为医疗改革的主要难点.由此,对我们而言,需要具备恰当的策略,明确清晰的头脑,更好的面对该挑战.
作者:陈太军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新生儿监护室的安全隐患问题以及探讨相应可行的防范对策.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我院新生儿监护室的收入的新生儿180例,其中90例进行新生儿监护室传统安全管理模式,视为传统组;其余90例通过应用安全警示标识实施新生儿监护室预见性风险防范管理,视为警示组.对照观察两组新生儿发生的不安全事件情况,以及调查其家长对新生儿监护室安全隐患防范管理效果的满意度.结果 经对两组新生儿发生的体温偏低、坠床、脱管、压伤、误吸呛、感染咳及呼吸暂停等不安全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显示两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新生儿监护室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安全警示标识以进行预见性风险防范管理,对不安全事件的预防有重要作用,能显著提高新生儿监护室的护理安全系数,并提升安全护理质量及家长满意度,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国先枝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的恢复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7年9月我院就诊的胃穿孔患者50例,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开腹修补术,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修补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胃穿孔时,应用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快速恢复胃肠动力,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邵明建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与分析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临床效果.方法 采取随机的原则,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的患者82例,随后采取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将其命名为常规药物治疗组与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组,每组各41例.其中常规药物治疗组患者给予地奥心血康药物治疗,而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组患者则给予复方丹参滴丸药物治疗.结果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组患者的减少心绞痛发作的次数、硝酸甘油用量以及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问等情况显著优于常规药物治疗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作者:何丽芬;耿向东;姚红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7年8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心源性猝死的患者100例,收集上述100例患者的相关资料,并对患者的家属进行走访,分析患者出现心源性猝死前的诱因,同时结合临床相关文献,总结和分析引起老年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结果 发现在猝死前主要因素为剧烈运动和情绪不稳定,随后为用力排便、饮酒、吸烟以及不明原因等.结论 注意上述危险因素,积极的预防,同时加大对患者的护理干预,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大对心内科患者猝死危险因素的控制,进而保证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赵凤玲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究不同术式对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对侧血肿厚度、中线位移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患者50例,根据不同手术情况,并对患者手术后侧血肿厚度、中线位移程度等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在无差异的基础上分组手术后,两组患者格拉斯哥评分均有改善.两组对侧血肿厚度、中线位移程度在手术后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但观察组明显受影响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术式对于对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对侧血肿厚度、中线位移程度影响不一,先实施硬膜外再实施侧硬膜外血肿清除术影响较佳.
作者:王立彬;赵军;侯海东;刘季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强化饮食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0月吉林省辽源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0例,均存在营养不良,在给予维持性血液透析及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常规护理及强化饮食干预,干预时间为2个月.结果 护理干预后全部患者的营养状态较护理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饮食干预可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故值得推广.
作者:玉恩旗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内分泌科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住院患者86例,按照1:1比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加行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对比两组内分泌科患者护理满意度、操作方案正确率情况.结果 组间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操作方案正确率结果对比,试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内分泌科管理工作中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提高护理效果、操作方案正确率方面价值突出,促进患者康复效果.
作者:刘美丽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对重症监护室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感染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通过研究组和对照组数据的对比分析,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 抽取我院2015年5月到2016年5月收治的385例重症监护室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则抽取我院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385例重症监护室患者.我院在2016年间对于重症监护室患者院内感染原因做了重点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了针对性较强的预防及护理方案.通过观察组和研究组重症监护室患者采取不同的预防和护理方式结果对比,发现研究组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症监护室患者的感染重点关注,并且根据患者病情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及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院内感染的几率,不仅提高了重症监护水平,也使重症监护室患者得到了优质的护理.
作者:卢薇薇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分析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后严重并发症相关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2017年我院收治的实施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患者364例,其中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27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患者治疗及并发症具体表现等情况进行研究统计.结果 心脏择期组介入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8.72%,心脏急诊组介入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7.87%,周围血管组介入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5.55%,心脏择期组介入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比其他组有差异,(x2=6.193 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表现其中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2.22%,穿刺点大血肿发生率为,造影剂量过敏休克发生率为18.52%,较比其他具体表现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后严重并发症进行相关研究发现其中心律失常、造影剂量过敏休克、穿刺点大血肿是主要因素,应重点关注,治疗过程中应引起注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作者:王培书 刊期: 2018年第11期
微小RNA(MicroRNA)是内源基因编码的一类长度约为22~26个核苷酸的单链非编码RNA分子,它是一种负性调节基因表达的非编码RNA,通过切断靶基因的mRNA分子或抑制靶基因的翻译等方式,在转录水平调控蛋白质的表达.舒张性心功能不全是临床上应越来越重视的疾病,它往往因症状不典型而被忽视,而它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收缩性心功能不全相近,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寿命和生活质量.一些研究表明细胞可通过外分泌的方式使microRNA进入循环血中并稳定存在,这个特点可以通过检测含量来研究与疾病相关性的价值.本文就MicroRNA-21与舒张性心功能不全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作者:刘奇;肖俏;刘思绪;陈国亮;张曙影 刊期: 2018年第11期
肩关节半脱位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康复进程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旨在综述肩关节半脱位发生的原因、诊断及康复治疗方法,以期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杜新新;王强;孟萍萍;柏广涛;张祎辰;杨迪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临床探讨硫酸镁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病例50例,随机划分为25例对照组与25例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选择硫酸镁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病例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比对照组显著更优,两组相关数据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塞病例的治疗,采取硫酸镁治疗,能够改善心肌梗塞症状,提高疗效,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付开丽 刊期: 201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