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穴位贴敷冬病夏治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观察

安平祥;缪天玲

关键词:支气管炎, 中医外治法, 穴位贴敷, 冬病夏治, 三伏贴
摘要:目的 观察自调中药方剂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2016年我院收治的住院慢支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8例.对照组西医常规护理,治疗组给予中药穴位三伏贴,每伏1贴,共3贴.冬季时观察两组中医临床症状、CAT及临床疗效评分.结果 两组中医临床症状均有改善,治疗组积分低于对照组;两组CAT评分均减低,治疗组减低明显;治疗组冬季发病率明显降低,对照组发病症状有所减轻,但不明显.结论 穴位贴敷冬病夏治支气管炎疗效明确.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新常态下内部审计的价值转型与提升

    内部审计作为部门、单位内部的一种监督、管理制度,对部门、单位加强内部管理和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等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在新形式下,提出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必须进行内部审计操作的价值变换及增强,践行内部审计的监管服务责任.

    作者:刘妍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急性缺血性卒中后糖代谢异常的患病率和分布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后糖代谢异常的患病率及分布特点.方法 基于北京天坛医院数据共享,无糖尿病史者均需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入院时、14±3天、90±7天、1年±7天空腹血糖(FPG),监测随访及终点事件.结果 糖尿病前期者471名(37.5%),初诊糖尿病者539名(43.1%).根据FPG、2hOGTT和HbA1c,伴糖尿病前期分别为118(9.4%),290(23.2%)和314(25.1%),伴初诊糖尿病分别为138(11%),370(29.6%)和365(29.2%).单纯依赖FPG诊断糖代谢异常,糖尿病前期漏诊率74.9%,糖尿病漏诊率74.4%.结论 绝大多数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糖代谢异常,2hOGTT和HbA1c标准可检测出大多数伴糖代谢异常者.

    作者:何静远;胡琨;石秋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小儿推拿促进支气管肺炎康复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究小儿推拿对促进支气管肺炎康复的作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我科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参照组(n=47)予以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n=47)在常规护理方案基础上加用推拿保健方法,对比两组患儿的病情康复时间、并发症与家长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咳嗽及肺啰音消失时间均快于参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2.13%<14.89%),实验组家长满意度评分对比参照组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临床护理中实施推拿保健法,可促使患儿病情快速好转及康复,还可使家长对护理服务更加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李淑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

    目的 分析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7年8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心源性猝死的患者100例,收集上述100例患者的相关资料,并对患者的家属进行走访,分析患者出现心源性猝死前的诱因,同时结合临床相关文献,总结和分析引起老年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结果 发现在猝死前主要因素为剧烈运动和情绪不稳定,随后为用力排便、饮酒、吸烟以及不明原因等.结论 注意上述危险因素,积极的预防,同时加大对患者的护理干预,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大对心内科患者猝死危险因素的控制,进而保证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赵凤玲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 探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干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治疗与干预护理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20例,以其作为该课题的分析对象,进行双盲随机分组.其中一组视为普通护理组,共60例,对该组开展普通性的心血管内科临床常规护理法;而另一组视为优化护理组,共60例,对该组开展整体性的心血管内科临床优化护理干预法.持续开展1个月的心血管内科治疗与干预护理后,对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比较2组的护理总有效率,可得出:优化护理组95%(57/60)要明显高于普通护理组81.67%(49/60),可判定组间的对比结果能够在统计学方面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大力开展整体性的心血管内科优化护理干预法,可显著提高其护理效果及预后质量,在临床医学护理工作中具有重大的推广意义.

    作者:陈俊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究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将2015年1月到2018年1月选择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人性化护理),并在护理后观察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舒适度、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在无差异的基础上观察组焦虑情况改善更佳,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的效果良好.

    作者:贾英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分析不同术式(2种)对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对侧血肿厚度、中线位移程度的影响情况

    目的 探究不同术式对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对侧血肿厚度、中线位移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患者50例,根据不同手术情况,并对患者手术后侧血肿厚度、中线位移程度等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在无差异的基础上分组手术后,两组患者格拉斯哥评分均有改善.两组对侧血肿厚度、中线位移程度在手术后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但观察组明显受影响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术式对于对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对侧血肿厚度、中线位移程度影响不一,先实施硬膜外再实施侧硬膜外血肿清除术影响较佳.

    作者:王立彬;赵军;侯海东;刘季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采用通心络胶囊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运用到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功效.方法 选出2014年11月到2017年8月干休所接收并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2例,并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成两个组别,组一51例患者施以阿司匹林,组二51例患者施以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比照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治疗疗效、卒中量表(NIHSS)总分、血脂情况.结果 组二患者的治疗疗效、NIHSS总分、血脂情况都好于组一患者(P<0.05).结论 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辅以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能够让患者的神经功能极大地好转,并促使血脂下降.

    作者:吴俊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健康教育干预在内分泌失调合并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健康教育干预在内分泌失调合并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内分泌失调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的病例资料,按照患者入院先后将均分为2组,即前30例为教育组、后30例为对照组,其中对对照组患者实施一般护理干预,对教育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干预,监测并对照分析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和餐后2 h血糖值,并观察2组患者的内分泌失调情况的改善效果.结果 教育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与餐后2 h血糖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组间差异具备较强的统计学意义.经检查及观察可见,教育组患者的内分泌失调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并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健康教育干预在内分泌失调合并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凤君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系统性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

    目的 通过重症监护室患者采用系统性护理干扰护理方法对肺部感染的影响程度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7年4月~2018年2月月收治的124例ICU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组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平均分配.对照组患者护理方法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比内容为肺部感染发生率、患者死亡率及出院后3个月患者生活质量三个方面.结果 采用系统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和死亡率明显少于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而且患者3个月生活质量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中采用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几率和死亡率有明显的控制效果,而且能够大幅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陈玉凤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H型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内膜厚度的研究

    目的 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血液半胱氨酸水平(HCY)与颈动脉内膜厚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3~2018.3高血压患者60例,按照血液半胱氨酸水平分为H型高血压组(HCY≧10 umol/l)与普通组(HCY<10 umol/l),所选受试者入院后常规抽血化验血糖,血脂,肾功能,同型半胱氨酸,采用彩色多普勒超生测定颈动脉内膜厚度(CIMT),进而分析HCY水平与CIMT的关系.结果 H型高血压组较普通组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增加,且随着HCY值增加,IMT值也相应的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相比较与一般高血压患者更容易发生颈动脉硬化,且HCY可作为颈动脉硬化的预测因子.

    作者:郭祥;张伟国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妇科恶性肿瘤腹腔镜手术整体护理干预体会

    目的 探究妇科恶性肿瘤腹腔镜手术整体护理干预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组别分类按照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对照组(50例)的护理方法是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的护理方法是整体护理,比较治疗过程中的各个指标.结果 在并发症发生率上,对照组明显要高于观察组,差异是非常显著的.结论 通过整体护理对进行妇科恶性肿瘤腹腔镜手术的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提高其手术治疗效果,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也会有非常明显的降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玉香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辛伐他汀联合通心络胶囊降脂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联合中成药通心络胶囊治疗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血脂异常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片治疗;治疗组给予中成药通心络胶囊联合辛伐他汀片治疗.观察周期均为12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较前均有下降;但治疗组血脂下降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辛伐他汀联合中成药通心络胶囊治疗血脂异常,相比于单独使用辛伐他汀患者血脂改善更好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保家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基层医院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分析基层医院内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到2017年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6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对其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观察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的方式进行临床治疗,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加上针刺治疗的形式对其进行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经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全部都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针刺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的疗效,能够减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在临床治疗领域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作者:丁四海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早期护理干预用于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 对早期护理干预用于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4例患者行早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杨红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放射介入栓塞化疗对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放射介入栓塞化疗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治疗的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介入治疗.将50例患者分为A、B、C共3组,甲组为5例只进行药物灌注肝动脉化疗的患者,乙组为37例联合化疗灌注和肝动脉碘油栓塞治疗的患者,丙组为8例联合碘油栓塞加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和肝动脉化疗灌注治疗的患者.结果 甲组患者存活率为60%,乙组患者存活率为81.1%,丙组患者存活率为87.5%,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肝癌合并癌栓患者进行介入治疗,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治疗过程中科学合理的选择治疗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

    作者:贾忠义;胡瑞峰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一例新生儿白塞病血栓性静脉炎的管理

    新生儿白塞病在临床中较为少见,由于白塞病累及大、中动脉及静脉者约占10%,且静脉病变更为常见,约占70.6%,并以血栓性静脉炎为主.此类患者在留置外周静脉留置针过程中极易引起针刺反应即在外周静脉穿刺时局部皮肤遇到刚针刺入极易引发红肿、热、痛、感染等局部皮肤表现,这一疾病的特殊表现即为血栓性静脉炎,外周静脉穿刺难度较高,因此外周静脉穿刺需要根据该群体的特性进行改善,灵活地调整穿刺部位和深度,及运用相关对症处理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及降低损伤.静脉输液作为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措施之一,其起效快,作用效果明显.留置针作为其临床常用的器械之一,与其他静脉穿刺一样会因各种因素造成静脉炎等问题.本文就一则病案为基础讨论白塞病新生儿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时血栓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治疗护理.

    作者:潘晓月;吴龙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强化饮食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强化饮食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0月吉林省辽源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0例,均存在营养不良,在给予维持性血液透析及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常规护理及强化饮食干预,干预时间为2个月.结果 护理干预后全部患者的营养状态较护理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饮食干预可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故值得推广.

    作者:玉恩旗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阿替普酶与瑞替普酶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 探索讨论研究瑞替普酶与阿替普酶对心肌梗死溶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并随机选取了2017年3月至1818年3月在我院心内科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选的几率和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90例,对照组90例,实验过程中,对两组患者均采用积极护理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实验组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一周后对治疗前后对比分析两组溶栓再通率、住院天数、有效率、心功能的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溶栓再通率、住院天数、满意度、心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研究瑞替普酶与阿替普酶对心肌梗死溶患者的治疗效果,瑞替普酶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获得的临床资料和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临床应用效果显着,值得推广.

    作者:邢福艳;潘春梅;范丽平;管琳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整体性护理干预在病毒性脑膜炎合并症状性癫痫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对整体性护理干预在病毒性脑膜炎合并症状性癫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病毒性脑膜炎合并症状性癫痫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1例患者行整体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病毒性脑膜炎合并症状性癫痫患者实施整体性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董梅;张国梅 刊期: 2018年第11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