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花萍;廖媛
目的 观察老年心血管疾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部感染的内科疗效.方法 将本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头孢呋辛钠及左氧氟沙星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IL-18(21.06±0.98)pg/ml、TNF-α(19.33±0.31)pg/ml、TGF-β1(305.29±10.66)pg/ml、有效率97.67%;对照组IL-18(17.00±0.15)pg/ml、TNF-α(23.16±0.74)pg/ml、TGF-β1(478.96±12.83)pg/ml、有效率88.37%.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 给予老年心血管疾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部感染患者头孢呋辛钠治疗疾病,疗效确切,安全性强,临床可予以采纳.
作者:李德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146例,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比较,实验组94.52%明显高于对照组8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小板凝集率比较,实验组(60.1士6.2)%明显低于对照组(69.4士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再发心血管不良事件比较,实验组2.74%略低于对照组4.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采取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以在临床上做推广应用.
作者:邵恩浓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对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炙甘草汤加减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12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抽签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给予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和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人数为58例(96.66%),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人数为44(73.33%)例,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22.6±8.4)mmHg和(71.4±8.2)mmHg,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37.3±10.5)mmHg和(72.5±8.4)mmHg,差异显著(P<0.05).结论 给予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炙甘草汤加减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
作者:白如冰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疼痛患者通过采用口服四妙勇安汤与局部臭氧注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在我院2016.12.1~2017.12.1随机挑选6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并平均分为两组,对比组和观察组,其中,对比组患者采取一般的西药治疗,观察组进行口服四妙勇安汤与局部臭氧注射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疗效、对治疗的满意度、住院时间均优于对比组(P<0.05).结论 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疼痛患者通过采用口服四妙勇安汤与局部臭氧注射治疗后,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可促使该类患者尽快恢复.
作者:杜升阳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无缝隙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5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29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无缝隙护理干预,比例两组护理后肺功能指标及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沟通技巧、工作能力、健康教育等方面满意程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FEV1和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沟通技巧、工作能力、健康教育等方面满意率为96.55%,高于对照组的82.76%(P<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无缝隙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升其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梅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脂肪肝与体重指数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353例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体重指数分组下的脂肪肝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 脂肪肝的患病率随体重指数的升高而增加(P<0.05).结论 体重指数与脂肪肝具有相关性.市民应定期体检,同时加强体育锻炼、控制体重,预防脂肪肝.
作者:杨茜;赵心宇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老年和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特点,总结不同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和预防措施.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45岁的40例AMI患者纳入中青年组,>45岁的128例纳入老年组,统计两组性别、危险因素、梗死部位和临床症状,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中青年组男性比例较老年组显著提高(P<0.05);中青年组肥胖、酗酒、吸烟以及阳性家族史比例显著高于老年组(P<0.05),老年组高血糖和高血压比例显著高于中青年组(P<0.05);两组梗死部位无显著差异(P>0.05),老年组意识障碍、呼吸困难及腹痛等非典型症状发生率较中青年组显著增多(P<0.05),中青年组典型的心前区疼痛或胸骨后疼痛比例较老年组显著增多(P<0.05).结论 不同年龄段的AMI患者其临床特点也不同,可根据患者疾病特点给予预防性的干预措施,有利于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
作者:黄彩念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中医康复护理在老年中风患者恢复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中风患者资料72例,借助电脑将这些样本平均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对于常规组患者,医护人员只进行了普通的护理,对于实验组,除了按照医院规定的普通护理外,还进行了中医康复护理.结果 实验组的护理评价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FMA评分以及ADL能力评分都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中风患者恢复期采用中医康复治疗的手段能够产生非常好的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患者能力在各方面均可以有效提升.
作者:韩伟娟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针灸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7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灸进行治疗.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比较两组治疗后FMA评分和NIHSS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为(68.39±3.51)分,高于对照组的(55.28±2.76)分(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为(6.53±1.27)分,低于对照组的(9.84±1.56)分(P<0.05).结论 针灸能够有效促进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金红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加味血府逐瘀丸治疗胸痹(冠心病)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所有纳入的病例随机分成二组,治疗组应用加味血府逐瘀丸,对照组用用心舒宁片,两组皆以8周为疗程.结果在绞痛发作次数减少、临床症状缓解、血脂检测结果变化、心电图改善、左心室功能好转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且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味血府逐瘀丸治疗胸痹(冠心病)气滞血瘀证疗效显著.
作者:孙振杰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医院患者投诉原因及管理对策.方法 选择天津某三级医院2015年1月到2018年1月间出现的398起投诉案例,利用管理学工具对所有投诉案例的投诉环节、性质、后果和被投诉科室四个维度分布状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投诉环节中交待沟通;投诉性质中有明确诉求;投诉后果中解释沟通和科室分布中的骨科投诉率高.结论 医院患者投诉原因较多,提升服务意识降低不良预期是减少投诉事件关键因素,同时投诉分析应纳入医院重要管理之一,根据实际投诉原因实施针对性干预.
作者:郝楠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心竭宁方治疗冠心病慢性心衰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将100例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均为50例;对照组选择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则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竭宁方治疗,观察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肝肾功能监测、血小板、红细胞和白细胞计数均没有出现显著异常.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心竭宁方治疗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能取得比较理想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志涛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对脑出血患者实施临床预见性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进行研究,按照所采取的护理模式不同将其分为预见性组和常规组(各54例).预见性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模式,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并对比各组的并发症发生几率以及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预见性组的并发症发生几率3例(5.56)显著低于常规组10例(18.52%),护理前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预见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92.85±8.25)分显著高于常规组(80.54±7.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出血患者实施临床预见性护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
作者:张瑞霞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采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我院慢性结肠炎患者,观察和对比西药治疗和中西医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慢性结肠炎的患者8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单独西药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西药治疗,联合使用中药灌肠治疗.评估疗效,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对比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结肠炎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和西药对比,中西医结合具有更大的优势,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
作者:刘建荣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开展螺内酯与贝那普利联合的治疗方法,并探究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72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进行研究,并根据到院治疗时间顺序的奇数偶数分为两组,即普通组与实验组,各36例,对照组进行贝那普利治疗,另一组进行螺内酯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治疗后对比疗效.结果 在治疗有效率、心功能改善的情况上,实验组患者情况较好(P<0.05).结论 螺内酯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能提高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的情况.
作者:沈启琳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给颈动脉狭窄的病人植入支架后,其认知能力改变情况同脑白质损伤程度之间的联系.方法 选择126位颈动脉狭窄的中老年人患者作为受试者,所有受试者在实验开始之前都要接受MRI和血管造影检查,根据卒中量表(NIHSS)对受试者的神经功能做出评价,根据改良Rankin量表分析受试者的功能恢复程度.根据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测试量表中文版来评价受试者的认知程度.在实验的第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按照上述列表对受试者随访.结果 试验后第6个月、第12个月、第18个月随访发现,受试者认知能力与MoCA中的多项条款比实验之前有所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颈动脉狭窄的病人植入颈动脉支架能够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
作者:李蕾;姜国忠 刊期: 2018年第14期
文献计量学已广泛应用于中医药研究的各个领域,展示了其在文献研究方面的强大优势,在中医学的继承和创新方面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作者:曲江凤;余江维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探究心肌梗塞患者使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从2017年1月至6月来我院治疗的心肌梗塞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使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79.17%;较之对照组,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下降,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升高;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 心肌梗塞使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使用阿司匹林,安全性较高.
作者:刘选威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个体化饮食护理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以及满意度调查.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明确诊断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患者110例,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个体化饮食护理干预,包括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及出院后定期随访,干预时间为半年.比较两组患者血糖变化幅度、肺部影像学资料、咯血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24h血糖波动幅度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的反应期短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肺部空洞闭合率好于对照组,咯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个体化饮食干预能稳定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促使肺部空洞闭合、降低咯血率,从而促进疾病康复.
作者:戴云琴;徐小明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0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心绞痛、心肌梗死、休克、急性心衰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介素6(IL-6)等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心绞痛、心肌梗死、休克、急性心衰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低于对照组的12.5%(P<0.05);观察组护理后TNF-α、hs-CRP和IL-6水平分别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能够降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小杰 刊期: 2018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