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护理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研究

吴小杰

关键词:综合护理,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炎性因子
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0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心绞痛、心肌梗死、休克、急性心衰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介素6(IL-6)等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心绞痛、心肌梗死、休克、急性心衰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低于对照组的12.5%(P<0.05);观察组护理后TNF-α、hs-CRP和IL-6水平分别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能够降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教育在老年心血管疾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

    目的 观察健康教育在老年心血管疾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教育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按时给药、病情监测、并发症预防等.教育组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结果 教育组患者心理护理评分(97.50±1.52)、用药(98.47±0.87)、饮食(97.62±1.02)、存在负面情绪者占比4.26%、依从性97.87%、有效率97.87%、再次入院率6.38%,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从心理、饮食、用药方面,加强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心理状态,使疾病治疗有效率得以提升.

    作者:孙海丽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个体化饮食干预应用于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病人护理效果观察满意度调查

    目的 探讨个体化饮食护理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以及满意度调查.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明确诊断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患者110例,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个体化饮食护理干预,包括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及出院后定期随访,干预时间为半年.比较两组患者血糖变化幅度、肺部影像学资料、咯血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24h血糖波动幅度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的反应期短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肺部空洞闭合率好于对照组,咯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个体化饮食干预能稳定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促使肺部空洞闭合、降低咯血率,从而促进疾病康复.

    作者:戴云琴;徐小明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替米沙坦改善心力衰竭的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对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替米沙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60例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其中参照组为30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为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替米沙坦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比较分析,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参照组总有效率(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替米沙坦治疗,有着优异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亚军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临床护理中采取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常规组、干预组,依次采取常规护理、循证护理.比较两组心律失常复发与住院情况.结果 干预组心律失常复发率低于常规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与常规组相比均较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循证护理运用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中效果显著,不仅能减少心律失常复发,还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吴惠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基于药品监督管理下的假冒伪劣药品治理方法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健康领域发展迅速,人民健康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因为面临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以及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等不断变化带来的新挑战,关系人民健康的重大问题和长远问题需要科学统筹的解决.其中药品是开展疾病预防和治疗工作的基本要素,在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和健康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药品质量不合格或者分配流通不科学,都会引起不同程度用药事故的发生.

    作者:常晓涛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肾内科危重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

    目的 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对肾内科危重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4月我院肾内科收治选取接受治疗的危重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安全管理,比较两组的安全事件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发生跌倒、坠床、压疮的频数和百分比小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安全管理可以减少肾内科危重患者安全事件的发生情况,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尹艳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踝关节术后108例疼痛护理

    目的 观察踝关节骨折手术后切口疼痛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6年11月我科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108例,实施疼痛护理干预,总结切口疼痛缓解的临床效果.结果 108例患者手术后疼痛都有减轻,其中自述未疼痛者78例约占71.28%、明显减轻26例约占24.46%、缓解4例约占4.26%,护理效果显著.结论 踝关节骨折患者手术后实施疼痛护理干预,明显降低手术后疼痛域,显著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刘杰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探讨老年中风恢复期的中医康复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中医康复护理在老年中风患者恢复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中风患者资料72例,借助电脑将这些样本平均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对于常规组患者,医护人员只进行了普通的护理,对于实验组,除了按照医院规定的普通护理外,还进行了中医康复护理.结果 实验组的护理评价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FMA评分以及ADL能力评分都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中风患者恢复期采用中医康复治疗的手段能够产生非常好的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患者能力在各方面均可以有效提升.

    作者:韩伟娟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孕产期保健宣教对产褥期妇女饮食及行为的影响

    目的 探讨孕产期保健宣教对产褥期妇女饮食及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3月7日~2018年2月5日海东市的产褥期妇女160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000例,采用常规保健宣教;观察组8000例,采用孕产期保健宣教,比较两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程度与患病率.结果 观察组健康知识知晓率为99.10%(7928/8000)、患病率为9.25%(74/8000);对照组健康知识知晓率为71.43%(5714/8000)、患病率为35.74%(2859/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褥期女性应用孕产期保健宣教,能够有效纠正不良的饮食与行为,减少疾病的发生,对机体康复有积极的促进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星桂琴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健胃消食片用于小儿消化不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 健胃消食片对于消化不良患儿的影响.方法 在儿科2015.03~2018.03收治消化不良患儿中选择80例进行临床观察,将其均分成单一用药组(40例)、综合用药组(40例),其中单一用药组患儿行单一多潘立酮用药,综合用药组患儿行多潘立酮和健胃消食片用药,研究2组治疗效果.结果 单一用药组患儿用药治疗的总疗效率是70%(28/40),综合用药组患儿用药治疗的总疗效率是92.5%(37/40),综合用药组患儿的用药效果高于单一用药组,2组比较(P<0.05).结论 对消化不良患儿行健胃消食片用药治疗,效果较好,值得运用和推广.

    作者:孙红霞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纳络酮联合血塞通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究纳络酮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纳洛酮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运动功能(FMA)、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评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FMA评分及BI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络酮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改善,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不良反应少,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迈;李巧云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塞患者急救作用探讨

    目的 研讨急性脑梗死实施急诊护理流程救治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急诊救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按常规标准流程进行救治,实验组接受急诊护理流程救治,观察评估两组的临床急救情况.结果 实验组相对常规组在分诊时间、总救治时间上均有显著缩短,在后遗症发生率、梗死再发率上均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相对常规组在服务总满意度上有显著提升,达到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急诊救治中开展系统的急诊护理流程是一种可行急救方法,能够优化急救效果,提高患者的服务体验.

    作者:陈艳艳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 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开展螺内酯与贝那普利联合的治疗方法,并探究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72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进行研究,并根据到院治疗时间顺序的奇数偶数分为两组,即普通组与实验组,各36例,对照组进行贝那普利治疗,另一组进行螺内酯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治疗后对比疗效.结果 在治疗有效率、心功能改善的情况上,实验组患者情况较好(P<0.05).结论 螺内酯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能提高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的情况.

    作者:沈启琳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微信平台在老年痴呆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究微信平台在老年痴呆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7月到2017年8月的老年痴呆病人40例,在病人出院后,除病人的延续性护理办法,临床医生应嘱托病人家属通过微信平台关注患者相关疾病知识及护理措施等,通过随访等方式探究微信平台在老年痴呆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随访1年后,患者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以及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均明显提高,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明显降低.结论 在老年痴呆患者的延续性护理中,通过微信平台,病人家属可以方便快速的了解到新的关于病人的护理知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医生推广采用.

    作者:易艳清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治疗方法及效果研究

    目的 本次实验课题主要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的治疗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 参研对象选取2011年1月~2018年1月医院诊治的COPD呼吸衰竭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30例,遵从随机的分组标准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前者行洛赛克联合立止血进行治疗,后者行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对比两组胃液情况.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胃液PH高于对照组,止血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呼吸衰竭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的止血情况和胃液PH能够通过洛赛克联合立止血治疗明显改善,值得推广.

    作者:刘英;李向毅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浅析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护理中的价值

    目的 研究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护理过程中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并且实现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护理措施的有效完善.方法 采用数字随机分组的方法,于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随机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将其划分为两组,一组是对照组,该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方法;另一组是研究组,针对实施循证护理方法,在完成相关的护理干预之后,对终的疗效进行分析和对比,找到佳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护理措施.结果 不管是在再次发生心律失常率、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在研究组情况都要优于对照组(P>0.05).讨论在护理过程中,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针对完善相应的循证护理措施,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王荣荣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146例,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比较,实验组94.52%明显高于对照组8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小板凝集率比较,实验组(60.1士6.2)%明显低于对照组(69.4士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再发心血管不良事件比较,实验组2.74%略低于对照组4.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采取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以在临床上做推广应用.

    作者:邵恩浓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影响肾脏内科临床护理带教因素及对策探讨

    在肾脏内科临床护理工作中,流程复杂、环节较多,对护理人员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水平有较高的要求.从某种程度上说,临床护理质量和带教教师使用的教学模式以及本身的素质水平有着一定的关系.本文首先针对影响肾脏内科临床护理带教因素进行分析,在这个基础上就相应的对策展开论述.

    作者:康红燕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不同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者临床特点观察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和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特点,总结不同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和预防措施.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45岁的40例AMI患者纳入中青年组,>45岁的128例纳入老年组,统计两组性别、危险因素、梗死部位和临床症状,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中青年组男性比例较老年组显著提高(P<0.05);中青年组肥胖、酗酒、吸烟以及阳性家族史比例显著高于老年组(P<0.05),老年组高血糖和高血压比例显著高于中青年组(P<0.05);两组梗死部位无显著差异(P>0.05),老年组意识障碍、呼吸困难及腹痛等非典型症状发生率较中青年组显著增多(P<0.05),中青年组典型的心前区疼痛或胸骨后疼痛比例较老年组显著增多(P<0.05).结论 不同年龄段的AMI患者其临床特点也不同,可根据患者疾病特点给予预防性的干预措施,有利于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

    作者:黄彩念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文献计量学研究方法在中医学领域的应用现状

    文献计量学已广泛应用于中医药研究的各个领域,展示了其在文献研究方面的强大优势,在中医学的继承和创新方面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作者:曲江凤;余江维 刊期: 2018年第14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