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水痘减毒活疫苗两针法免疫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皮景学;刘兵;尹航

关键词:水痘减毒活疫苗, 两针法, 免疫效果, 安全性评价
摘要:水痘减毒活疫苗两针法是对水痘防疫的常用方法,它的目的是研究儿童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后,根据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接种间隔,所造成的不同的免疫效果和安全性.主要是运用随机抽样法和控制变量法来实现这一课题的研究,根据研究的结果,得出结论,就是接种第1剂水痘减毒活疫苗后抗体滴度随着时间增加而降低,而两针法的确有助于提高儿童抗体水平,具有较为良好的免疫效果和安全性.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三叶因子3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研究发现,TFF3在许多肿瘤中呈阳性表达,在肿瘤的发生、发展、预后、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新型的肿瘤标记物,可以提高恶性肿瘤的诊断率,可以为肿瘤的诊断提供新的思路,同时有望成为治疗肿瘤潜在的靶标.

    作者:周秀枝;刘萍;郭海荣;裴志龙;张丽娜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骨科手术患者相关血栓形成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

    静脉血栓栓塞是骨科患者常见的围手术期并发症之一.有效的诊断和评估是预测、预防和减少其发生的重要手段.基于骨科手术相关血栓栓塞风险主客观评估工具,回顾了主观评估和客观评估工具,分析了早期识别高危患者的优缺点.展望了高危患者对医疗保健的发展方向.预防和个体化护理干预可以帮助减少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作者:刘磊;罗晓庆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试述四金汤治疗结石的临床应用

    通过对泌尿系结石、胃结石、胆囊结石病因病机和临床应用的归纳、总结,从而探讨四金汤在治疗结石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四金汤为基础方加减辅助治疗,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对临床选方用药具有指导借鉴意义.

    作者:李影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经桡和股动脉介入治疗对于冠心病伴慢性左心衰竭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经桡和股动脉介入治疗应用在冠心病伴慢性左心衰竭治疗中的治疗效果,分析不同的介入治疗对于患者的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月10日~2018年3月10日我院收治的786例冠心病伴慢性左心衰竭患者纳入治疗研究,按患者就诊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分组纳入.观察组393例患者采用经股动脉介入治疗,实验组393例患者进行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对两组的治疗结果以及手术指标展开对比和分析.结果 在进行两组手术时间分析之中,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观察组患者间无明显差异,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验组和观察组术后卧床时间分析之中,实验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明显短于观察组,组间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可比性(P<0.05).在实验组和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分析之中,实验组患者左心衰竭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体循环和肺循环栓塞发生率以及介入失败率明显低于观察组,组间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可比性(P<0.05).结论 冠心病伴慢性左心衰竭患者行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可取得良好的疗效.但是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伴慢性左心衰竭患者,疗效更为显著,可有效的缩短患者术后卧床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张建伟;张玉平;郭建星;程小军;郭进利;苗文洁;王增旭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阿托伐他汀钙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脑梗塞合并高血压的疗效分析

    目的 对脑梗塞合并高血压治疗中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替米沙坦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脑梗塞合并高血压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各40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接受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替米沙坦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血压水平.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2.5%,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2.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实验组舒张压降低(22.6±7.7)mmHg,常规组舒张压降低(15.8±7.2)mmHg,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梗塞合并高血压治疗中应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替米沙坦效果显著,能够使患者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作者:郑隽;邹雪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紫杉醇+表柔比星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析晚期乳腺癌经表柔比星联合紫杉醇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接收的乳腺癌患者84例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两组.行紫杉醇治疗对照组,行紫杉醇、表柔比星联合治疗研究组.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疗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晚期乳腺癌患者予以表柔比星联合紫杉醇治疗,其治疗效果良好,具有较强的控制力及较高的缓解率,且降低患者不适感.

    作者:朱辉;李娟;唐小琴;程有国;饶景杰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护理观察

    目的 总结观察护理干预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在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102例的护理干预.结果 病人在应用降压药物的同时给予用药干预、生活干预、运动干预、心理干预等护理措施,病人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护理干预前.结论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以降压药物治疗为主,同时有计划、有针对性、有目的的护理干预,有较好的辅助作用,可以有效控制血压,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赵卉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提高外科临床教学质量体会

    医学院校教育宗旨是培养医学人才,教学是学校工作中心,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素质是关键,关系到学校生存和发展.传统外科医学教学模式会有理论和实践脱节情形.学生存在综合分析、动手能力差,临床思维能力欠缺等问题.彻底改变以上状况,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提高外科临床教学质量.

    作者:郭继志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 对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有关方法及其对急诊护理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 随机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80例,其中对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急诊分诊管理,观察组则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急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对护理满意程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急诊护理效果与质量.

    作者:潘丹霞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急诊护理流程用于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评价

    目的 分析探讨急诊护理流程应用于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8例,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均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急诊护理流程施护,对比治疗效率与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确诊时间以及确诊至开始溶栓治疗时间均短于常规组;研究组溶栓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且获得了更高的满意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护理流程应用于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提高治疗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患者及家属对医护服务更加满意.

    作者:曲凌云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层级管理在神经内科病房中的应用

    目的 主要是为了更好的研究层级管理在神经内科病房中的应用,分析层级管理的价值,以及使用的效果,扩大层级管理的使用范围,提高医学领域治疗的水平.方法 为了能够更好的分析出层级管理在神经内科病房中使用的价值,就必须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实验,只有进行更加准确的实验,才能更好的得出正确的结论,首先选择一所医院,然后确定选择的年限,根据神经内科医生的工作能力和医生的职称进行分类,分成三个主要层次,分别是治疗组长、责任医生、辅助医生,然后明确他们的工作范围和主要职责,进行分层使用和分层管理,然后在通过一定的考核,得出终的结果,进行结果上的分析和反馈,找到终有效的管理方式.结果 分层管理在神经内科病房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根据当前管理过程中,治疗的质量和服务质量进行相应的对比,可以得出有效的结果,就是当前的分层管理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分层管理能够激发治疗人员治疗的质量,提高服务的质量,具有很高的治疗效果,并且激发了治疗人员的工作潜力,提高了服务意识,是的神经内科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且使得整体治疗工作更加深入的开展,得到了非常高的重视.

    作者:毕作宾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床旁超声心动图联合肺超声对急性呼吸困难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床旁超声心动图联合肺超声用于诊断急性呼吸困难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急性呼吸困患者61例进行研究,均行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肺超声检查,分析诊断情况.结果 61例急性呼吸困难患者行床旁超声心动图联合肺超声检查能明确病因的共50例(82.0%),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B线数量及E/E'值均高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组,而EF值低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床旁超声心动图联合肺超声在诊断急性呼吸困难中具有较高的价值,临床可采用该方法快速确定急性呼吸困难的病因.

    作者:薛盛龙;张晓明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神经外科手术后颅内感染17例临床分析

    目的 为探讨神经外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手段及其相应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滨州市沾化区人民医院的神经外科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17例进行研究,分别采用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治疗措施.结果 17例患者经过临床治疗之后,2例治疗无效,5例患者病情好转,10例患者痊愈.结论 对术后颅内感染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综合治疗,再辅以营养护理,加强患者的身体机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

    作者:姜玮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小剂量等效瑞芬太尼、舒芬太尼诱导对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究小剂量等效瑞芬太尼、舒芬太尼诱导对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至我院行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患者瑞芬太尼诱导,对照组患者则使用舒芬太尼,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脑电双频指数.结果 诱导后观察组患者脑电双频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舒芬太尼对脑电双频指数的抑制作用不明显,但瑞芬太尼会导致患者脑电双频指数暂时下降.

    作者:张曙辉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的管理

    通过对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应用腹腔镜行胆囊疾病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并总结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管理的具体措施.

    作者:刘颖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国产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及炎症因子的影响评价

    目的 探究国产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2016年3月~2018年3月来我院进行就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3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8例,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记录.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国产瑞舒伐他汀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及炎症因子的治疗效果相比于阿托伐他汀更为突出,值得临床医学中的大力推广及应用.

    作者:马睿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NT-proBNP对STEMI患者病情分层的评估价值

    目的 探讨利用血浆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评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MI)患者病情危险分层及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收治的68例成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行冠脉介入检查或治疗的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入选患者的NT-proBNP四分位数分为4组,比较各组间cTnI、术前TIMI血流、APACHE-II评分、左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心脏相关不良事件、平均住院日、3月内再次入院率.结果 各组间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的再住院率、住院期间发生心脏相关不良事件率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间的心功能分级构成比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差分析结果,还显示四组的TIMI血流、肌钙蛋白、左室射血分数、APACHE-II评分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SD-t检验组间进行两两比较,结果表明1组和4组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组和3组的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之间的TIMI血流、肌钙蛋白、左室射血分数、APACHE-II评分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根据血浆NT-proBNP水平对心血管事件的患者进行院内疾病危险分组依据,指导对疾病危险分层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早期发现高危人群,及时进行出院后随访,给予积极干预.

    作者:农继飞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评估黄连温胆汤加减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1例,其中行西医常规治疗的40例患者为常规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的41例患者为干预组.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短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中佐以黄连温胆汤加减,不仅有助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缓解,还可以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心绞痛发作持续的时间,效果显著.

    作者:赵勇刚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护理干预对长期卧床患者肺栓塞发病率的影响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长期卧床患者肺栓塞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12月收治的188例长期卧床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6月就诊的患者分为参照组(n=94);7~12月就诊的患者分为实验组(n=94).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肺栓塞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和参照组的肺栓塞发生率、下肢静脉血栓率分别为:5.32%、3.19%,13.83%、12.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长期卧床患者肺栓塞发病率和下肢静脉血栓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作者:李红燕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内镜室护理中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目的 对内镜室在进行护理时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进行分析,并找出可以避免这些危险情况的方法.方法 对本医院内镜室的员工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并收集他们在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危险情况,然后找出减少这些危险情况出现的方法.结果 在内镜室工作中主要对护理人员产生危险影响的有:医护人员的心理问题、化学损伤、物理损伤以及生物损伤.根据相关的调查结果得知,内镜室护理工作中经常会发生这些危险,这些危险给护理人员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对于内镜室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结论 内镜室的工作接触到的器械比较多,其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也比较多,需要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具体的分析,然后找到引发这些问题的根源,进而找出相应的防范方法.可以在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中对他们加强培训,增加他们对危险的认知程度,进而使他们在工作的时候能够更加的细心,从而减少危险情况的发生.

    作者:崔瑛 刊期: 2018年第19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