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艳华
目的 探讨抗阻力运动联合双胍类降糖药物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价值.方法 择选2017年2月~2018年2月,于我院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予以抗阻力运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双胍类降糖药物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数值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数值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应用抗阻力运动联合双胍类降糖药物对2型糖尿病患者开展治疗,效果确切.
作者:肖惟丹;袁志超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研究耳穴压豆联合情志护理干预围绝经期失眠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就诊治疗的围绝经期失眠患者7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及参照组,每组患者各37例,其中,参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法进行护理,实验组在其基础上采用耳穴压豆联合情志护理进行治疗护理,依据两组患者所采用的护理方法不同,对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的入睡时间、睡眠质量、夜间苏醒、早醒等情况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耳穴压豆联合情志护理干预围绝经期失眠临床护理效果较好,值得临床中的推广及应用.
作者:余鲜花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研究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帕金森患者,选取研究病例22例,随机平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用普拉克索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而对照组采用美多芭,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症状初始改善的时间和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具体为:研究组患者帕金森症状初始改善的时间明显要比对照组患者少,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明显要比对照组高.结论 对帕金森患者使用普拉克索症状改善快,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任静辉 刊期: 2018年第24期
评价几种常用抗帕金森药物的使用方便性并给出建议,为改进其设计提供参考.针对药品设计方面调查总结部分帕金森病患者药物使用中的常见问题,收集几种药物的包装、一般资料、大小及刻痕情况等信息并进行统计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几种药物均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用药不方便性,需要进一步改进设计.
作者:徐珍;丁燕娣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2月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参考组,各55例;以常规护理模式护理参考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以集束化护理模式护理研究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模式护理后的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状况,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接受集束化护理的研究组患者的留置时间(23.7±10.8)明显短于参考组;CRBSI发生率3.6%显著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94.5%显著高于参考组患者的7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护理血液透析患者的过程中,实施集束化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护理效果,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并能够有效更好的控制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因此,临床上应当予以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沈尚忠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慢性咳嗽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后慢性咳嗽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酮替芬治疗,观察组联合给予中药止咳方剂,比较患者疗效,观察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上呼吸道感染后慢性咳嗽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显著提升患者疗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具有积极推广意义.
作者:任清发;李建明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研究分析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将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预见组各4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预见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情况和对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 预见组并发症发生率5.0%显著低于参照组的22.5%;参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预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张黎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究优质护理服务在ICU综合征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例ICU综合征患者84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结果 实施常规护理的42例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85.71%.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42例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2.86%.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对ICU综合征患者护理效果十分明显,因此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作者:朱敏 刊期: 2018年第24期
通过对老年人生理、病理特点的掌握,指导老年疾病的用药.
作者:任国华;葛红漫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直立倾斜试验(HUTT)对不明原因晕厥患者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2017年南京高淳人民医院住院及门诊收治的不明原因导致的晕厥患者196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直立倾斜试验检查.结果 196例晕厥患者中共诱发出116例阳性,阳性率为59.2%;基础实验共诱发试验阳性38例,阳性率为19.4%;药物加强实验诱发试验(硝酸甘油0.5 mg舌下含服)阳性78例,阳性率为39.8%.结论 直立倾斜试验是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可靠方法,实施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用;刘秀玲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构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随访体系,规范PCI术后的患者管理.方法 通过组建结构合理的随访队伍、制定规范化随访流程并结合中心信息数字化收集整理,建立健全PCI术后患者的随访档案,并进行术后随访,严密监管.结果 成功建立了介入术后治疗随访门诊.结论 专业的随访团队有利于PCI术后患者的规范化治疗,提高生活治疗,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同时对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和临床医学研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梁磊;董玉梅;李萍;张彬;姜先雁;王松涛;常瑜 刊期: 2018年第24期
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逐渐延长,医疗问题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护理作为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治疗结果的好坏起到关键的决定作用.高职护理教育为护理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护理人员是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有效的措施.笔者通过分析高职护理教育发展现状和与实际临床护理工作的适应问题,为高职护理教育发展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作者:杨留艳;刘婷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美罗培南治疗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我院老年病科收治的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治疗方案的差异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美罗培南联合氯化钠溶液治疗,对照组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头孢他啶联合氯化钠溶液治疗,分析所有入组患者接受差异化治疗后临床指标以及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胃肠道反应、皮疹、肌肉抽搐、神经症状)、治疗效果(显效、有效、无效)及生命质量(生理功能、身体疼痛、活力、情感功能、心理健康、总体健康)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临床各指标如退热时间等都要显著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生命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比分析后发现,采用美罗培南治疗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疗效显著,治疗效果好,不良情况发生少,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蔡志杰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研究对重症监护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及对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6例重症监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分析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分析组进行舒适护理,分析重症监护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及对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结果 分析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以及生命质量与对照组相比更优,P小于0.05,差异在统计学上存在分析价值.结论 舒适护理对于重症监护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提升患者的护理有效率.
作者:杨晓霞;袁哲;陶玉秀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本文分析的是高流量湿化氧疗对机械通气脱机患者低氧血症的影响及其护理方式.方法 选取2017年我院接收的机械通气脱机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人工面罩湿化氧疗方式,实验组患者应用高流量湿化氧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动脉氧分压、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并对患者进行了相应的护理.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动脉氧分压、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变化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流量湿化氧疗相对于传统的人工面罩湿化氧疗而言,更能够避免低氧血症.
作者:沈芸 刊期: 2018年第24期
慢性湿疹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在我国患病率较高,因其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西医主要治疗方式多是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及口服抗组胺剂药物等.黄永生教授运用经典指导临床,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运用中药治疗本病,疗效显著.
作者:贾云洛;李证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临床女性输卵管结扎术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相应预防措施.方法 我单位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所收治的输卵管结扎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90例,对该90例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统计结果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 本次90例患者当中,术中并发症发生共30例,占总比33.33%,术后并发症发生共60例,占总比66.67%.其中术中并发症30例患者当中,膀胱损伤15例,占总比50.00%;肠系膜血管致出血8例,占总比26.67%;输卵管撕裂7例,占总比23.33%;而术后并发症60例患者当中,血肿25例,占总比41.67%;皮下出血16例,占总比26.67%;切口感染19例,占总比31.66%.结论 临床女性输卵管结扎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但对于术中以及术后的相关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闫玉琴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0~14岁未成年人体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的年龄、季节变化,为临床维生素D药剂的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LC-MS/MS法检测,分析2017年07月~2018年06月黑龙江地区0~14岁未成年人血清样本170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5个年龄组,4个季节组,统计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差异.结果 17080例样本,25(OH)VtiD水平3~14岁有性别差异,男性较女性水平高,且随着年龄增加而降低;夏季正常比例高,13~36个月龄,秋季;37个月~6岁,夏季;7~10岁,夏、秋季;11~14岁四季,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黑龙江地区未成年人VitD整体水平较低,随着年龄增加VitD体内含量呈下降趋势,冬季水平偏低,应当依据不同年龄及季节变化补充VitD.
作者:赵彦欣;李龙;孙国威;陈非;李杨;张林月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本文通过一些临床案例和数据进行对比,主要研究宫腔镜和B超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数据根据笔者所在的社区医院,选取了2016年12月~2017年11月医院治疗并收录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共212例.笔者对宫腔镜和阴道B超检查的数据案例进行研究,对结果进行对比,并分析宫腔镜和B超对子宫内膜息肉诊断的不同价值.结果 在医院212例案例中,所有的患者在宫腔镜检查中都发现了子宫内膜息肉的问题,符合数量为212例,患病符合率为100%;而在阴道B超检查中发现子宫内膜息肉问题的患者有95例,其中符合率为44.8%,通过对比发现两种方法差异较明显.结论 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准确率大于阴道B超的诊断方法,因此,宫腔镜的诊断方法更为可靠.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杨青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乳腺超声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接收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乳腺超声检查,对其诊断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乳腺超声影像中显示,68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均出现异常回声区,其中,40例(58.82%)患者乳腺肿块边界较为清楚,28例(41.18%)患者的乳腺肿块边界不清晰,或者部分不清晰现象.患者的乳腺肿块直径为7~40 mm.其中,20例(29.41%)患者经检查为Ⅰ级血流信号现象,32例(47.06%)患者经检查为Ⅱ级血流信号现象,16例(23.53%)患者经检查为Ⅲ级血流信号现象.通过乳腺超声诊断后,成功检查为非哺乳期乳腺炎60例,检查准确率为88.24%.结论 对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实施乳腺超声检查,具有检查准确率高、无创伤、检查速度快、可重复检查等优势,通常为非哺乳期乳腺炎实施诊断的首选方式.
作者:张雪丹 刊期: 2018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