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评价

戴成德

关键词:阿司匹林肠溶片, 老年冠心病患者, 上消化道出血, 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 此次纳入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7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57例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并将所获相关数据作总结.结果 高龄、服药时间(≥3个月)、大剂量用药、消化道病史、未用胃黏膜保护剂与上消化道出血率呈正相关.结论 高龄、服药时间(≥3个月)、大剂量用药、消化道病史、未用胃黏膜保护剂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经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时极易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时需高度重视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各项上消化道出血独立危险因素.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乌司他丁辅助治疗对重症监护室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及器官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究乌司他丁辅助治疗对重症监护室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及器官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科收治的脓毒症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常规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和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细胞因子和生化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细胞因子水平和生化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辅助治疗可以降低脓毒症患者的炎症反应,同时缓解了脓毒症对脏器的损伤,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田贺岚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肺结核伴发大咯血的急救护理措施分析

    目的 观察并分析肺结核伴发大咯血采用急求护理措施的应用成效.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4例肺结核伴发大咯血患者为探究对象,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别是观察组与对照组,予以对照组一般的护理干预措施,予以观察组急救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成效.结果 观察组的止血率(86.36%)比对照组(50.00%)高很多,而再出血率(4.55%)明显比对照组(31.32%)低,存在明显差异,使其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结论 对肺结核伴发大咯血患者应用急救护理措施,能有效对患者实施抢救措施,使其临床护理满意度得到提升,充分体现其价值意义.

    作者:谢建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康复运动对冠心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康复运动对冠心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从2014年12月~2017年2月来我院确诊的冠心病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均有10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法,实验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法+康复运动.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进行心率变异性(HRV)指标测定,两组患者进行比较[1].结果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SDNN、SDANN、rMMSD、SDNNindex等时域指标以及LF、HF、TF频域指标无显著差异,经过12周的康复运动治疗,经过12周的康复运动治疗,实验组患者的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康复运动,可以提高患者自主神经的调节功能,改善自主神经的均衡性,康复运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韦红卫;易秋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硝苯地平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对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硝苯地平与厄贝沙坦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1月接收的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为探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治疗,研究组采用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统计学软件分析和处理后,在总有效率方面,对照组达到72.5%,研究组达到95%,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 将硝苯地平与厄贝沙坦应用于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之中,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血压状况,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在临床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陈贵;何顺舟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在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诊断为偏头痛的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给予加巴喷丁,对照组服用卡马西平.比较观察两组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的治疗效果相当,但是加巴喷丁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卡马西平(P<0.05).结论 加巴喷丁在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时安全性更高,更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赵文雪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无缝隙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控制及预后的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无缝隙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控制及预后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接诊的老年冠心病病患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参照组应用传统护理方法,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开展无缝隙护理,对两组的心绞痛控制效果、预后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病患心绞痛控制效果、预后效果都显著好于参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冠心病病患的护理中,采用无缝隙护理有效控制其疼痛发作状况,有助于预后效果的提高.

    作者:付宇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血液净化护理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则需要在此基础上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管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透析环境采样细菌的培养结果、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以此作为质量控制对血液净化效果的评判标准.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液透析环境采样细菌的培养合格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严格遵循质量控制管理,对于确保血液净化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晓华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剖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联合应用厄贝沙坦与氢氯噻嗪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2014年6月~2017年3月本院门诊接诊的4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为研究对象,并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将之分成实验和对照两组(n=20).实验组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方案,对照组单用厄贝沙坦.观察两组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与效果,并对其作出比较.结果 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明显比对照组的20.0%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舒张压为(84.76±3.14)mmHg、收缩压为(129.86±7.01)mmHg,均明显比对照组的(91.28±2.85)mmHg、(138.42±5.97)mmHg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将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疗法作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一种首选治疗方案,可显著提升患者病情控制的效果,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周云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急诊优质护理对急性胸痛患者心绞痛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 观察分析急诊优质护理对急性胸痛患者心绞痛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急诊心绞痛患者70例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为35例,分别采用急诊优质护理和急诊常规护理,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溶栓成功率显著提高(P<0.05),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结论 为急诊心绞痛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能让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值得推广.

    作者:孔芬芬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护理安全管理在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实施研究

    目的 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患例共200例,将其作为本次实验研究的主要观察对象,并按照随机性原则将其平均划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模式上增加护理安全管理,对两种不同护理模式下患者的安全管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护理安全管理中不良事件发生率(2.00%)明显低于对照组(19.00%),两组实验结果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安全管理在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实施能够有效降低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率,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总体临床护理管理效果较好,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应用意义.

    作者:韩婷;王庆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早期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针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高压氧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在本医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所接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随机挑选80例,将其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为40例.其中参照组患者只采取传统的治疗方法,实验组的辅以高压氧治疗,对两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参照组中达到显著的效果为19例,较为有效为15例,无效为6例,有效率为85%,实验组中达到显著的效果为27例,较为有效为12例,无效为1例,有效率为97.5%;在满意度上同样存在有显著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高压氧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疗效.

    作者:朱红凤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瑞格列奈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录2型糖尿病患者,共计92例.然后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较之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之后的总有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采用瑞格列奈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对提升治疗效果具有明显的功效,因此,该药物值得被大力推广并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

    作者:张万明;陶桂叶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观察

    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应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80例,均为我院心血管内科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常规采用盐酸胺碘酮治疗(对照组,n=40)与加用炙甘草汤加减方案治疗(观察组,n=4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 观察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总有效率经统计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0%(P<0.05).观察组心悸、气短、神倦乏力症状积分治疗后经评估均低于对照组,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应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高延梅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组在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点,每天1次,连续14天,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每天1次,连续14天.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疗效优于单用常规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秋颖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中西医结合以多途径用药对女性输卵管性不孕进行治疗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以多途径用药治疗女性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在2015年2月~2017年2月就本院治疗的女性输卵管性不孕患者90例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通过给予患者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前者行常规西医治疗,后者则采用中西医结合以多途径用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重度、中度、次中度以及轻度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3.3%、81.8%、84.6%、93.3%,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1.4%、70.0%、66.7%、75.0%(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以多途径用药对女性输卵管性不孕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幸颖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不同海拔地区汉族与藏族人群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促动脉硬化指数(AIP)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在不同海拔地区汉族和藏族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促动脉硬化指数(AIP)的水平变化及对比.方法 前瞻性纳入不同海拔地区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08例,其中汉族203例、藏族105例,203例汉族患者中高海拔地区(2200 m以上)104例,低海拔地区(450 m以下)99例.并选择与汉族患者年龄、地区、性别基本相似的汉族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高海拔与低海拔地区的对照组体检者分别有87名或101名.所入选的藏族患者105例均来自高海拔地区,选取同地区、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基本相符的藏族健康体检者109名作为对照组.所选入的所有患者与健康体检者均进行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血浆脂质代谢水平的检测,计算出血浆促动脉硬化指数(AIP),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高、低海拔地区汉族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AIP(0.171±0.078)、(0.111±0.082)均高于相应健康对照组(-0.025±0.0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汉族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AIP高海拔区均高于低海拔区,患者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健康对照组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3)高海拔区藏族患者组AIP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4)高海拔区藏族健康组AIP与汉族健康组比较,没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海拔的增高,汉族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AIP均升高,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升高更明显.在高海拔区藏族患者AIP明显高于汉族患者,但健康对照组无差异.

    作者:郑建文;王宇鹤;董鸿志;徐世林;赵锋仓;莫芳萍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肩锁关节损伤的MRI影像诊断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究肩锁关节损伤的MRI影像诊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MRI影像诊断对所有肩锁关节损伤的患者进行诊断,利用统计学方法将诊断结果与关节镜检查或者手术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MRI影像诊断对于诊断肩锁关节损伤的效果.结果 经手术检查或者关节镜检查对损伤分级符合率为100%,诊断的准确率为100%;MRI影像诊断的准确率为97.06%,漏诊率为1.47%,误诊率为1.47%;经MRI影像诊断检查对损伤分级符合率为97.06%,与关节镜检查或者手术检查结果相比,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影像诊断对于肩锁关节损伤的诊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其可以提高诊断率,同时MRI的多方位和多序列诊断,为诊断提供可靠地参照依据,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作者:索文华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不同转运模式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的临床疗效

    目的 研究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患者采用不同转运模式来院就诊,对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以往在我院就诊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患者92例,其中46例为自行来院就诊,另外46例为120救护车接往医院就诊,分别将其命名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比两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总有效率、救治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例数、急性心肌梗死症状消失时间、ST段复常时间、住院治疗时间.结果 研究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1.3%,高于对照组的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救治期间仅有2例出现不良事件,少于对照组的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症状消失时间、ST段复常时间、住院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患者采用120救护车接往医院就诊方式进行转运,可以有效提高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减少不良事件,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黄育强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人性化服务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析总结人性化服务对于心血管内科护理的效果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的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随机分配,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给实验组采用人性化的护理方式,即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的同时再增加人性化的服务,而对照组则只采取常规的护理手法.后统计实验结果,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干预下病情的改善情况.结果 实验后,实验组各个方面的数据都比对照组的数据高,换句话说,人性化服务的护理手法结合在传统护理方法中可以大大促进心血管患者的治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人性化服务应用于心血管内科护理,不仅丰富了常规护理的内容,同时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这也使得护理质量与患者的满意度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作者:郭平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西药药剂的合理应用及管理措施

    目的 探讨西药药剂的合理应用及管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的西药管理措施,发现效果不佳,并于2016年2月实施质量改进,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以此提升管理质量及药剂的合理应用率.结果 经针对性管理措施实施后,其药物的合理应用率为93.33%,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 临床中应加强对西药的合理应用管理,建立健全的用药制度,以此提高用药的安全,保障用药的合理性.

    作者:梁永梅 刊期: 2017年第16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