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
目的 研究和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危险因素以及低密度脂蛋白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对脑卒中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将我院接受诊治及外院诊治入我院康复治疗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选取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一年时间的随访,分析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比值在脑卒中复发中所起到的预测价值.结果 通过单因素分析之后发现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的甘油三酯水平、高密度脂蛋白以及低密度脂蛋白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等.结论 低密度脂蛋白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检测的预测价值较高,能够有利于识别和诊断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葛海梅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针对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情况,对血浆NT-proBNP与CRP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索.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到我院治疗6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心衰,分为心衰组和非心衰组各3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NT-proBNP与CRP联合检测,对比其检测结果.结果 心衰组与非心衰组NT-proBNP、CRP水平差异显著(P<0.05);NYHA各级NT-proBNP、CRP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NT-proBNP与CRP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利于对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检测和分级.
作者:范晓玲;陈芳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评价培美曲塞联合顺铂(CP)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数据库资源,纳入随机对照试验,采用Jadad等设计的文献质量评价方法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评价.结果 CP方案的中位生存率和1年生存率与CG方案相当,有效率和两年生存率优于CG方案;在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减少和脱发的发生率上低于CG方案(P<0.05),而在恶心呕吐、疲乏、皮疹和肝毒性的发生率方面两方案无差异(P>0.05).结论 CP方案与CG方案相比,疗效稍占优势,不良反应较低,尤其在血液学方面,CP方案毒性反应更低.
作者:何山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总结分析门诊心内科临床用药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方法 对门诊2015年5月到2017年5月诊疗的患者198例的用药情况进行观察和随访,统计相关数据.结果 198例患者,诊断错误10例,用药不合理36例,分别占总调查人数的5.05%和18.18%,用药不合理中,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13例,忽略用药禁忌7例,超量用药7例,药物配伍不合理4例、病患没有遵医嘱用药3例,减量用药2例,分别占不合理用药的36.11%、19.44%、、19.44%、11.11%、8.33%和5.56%.结论 门诊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用药方面存在比较严重的用药不合理现象,应从等多方面加以解决,以提高对心血疾病的诊疗效果.
作者:张秀红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研究连续护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知识和自理能力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6年9月~2017年4月收治的老年慢性病患者3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各1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康复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连续护理;护理干预后,观察对比2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自理能力水平的高低.结果 2组患者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评分为(38.46±3.45)分、对照组患者则为(27.56±6.12)分;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自理能力评分为(4.12±0.57)分、对照组患者则为(2.43±0.75)分;观察组患者自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连续护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也能够提升患者自理能力,值得用于临床推广.
作者:陈霞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综合性康复治疗脑血管意外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康复治疗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中药外敷以及运动治疗方式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自理情况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5.7%,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5.0%,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针对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采取综合性康复治疗方式,可以显著提高患者自理水平,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蕾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本实验的课题主要探讨右美托咪定在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对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分组,对实验组30例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来进行镇静镇痛,对照组30例采用咪达唑仑进行镇静镇痛,对比两组患者的SAS评分、NRS评分、并发症的情况以及静脉注射吗啡的次数.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患者的疼痛数字(NRS)评分、并发症的情况以及静脉注射吗啡的次数,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在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治疗中有着良好的镇静与镇痛效果,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张维;花静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总结张育清教师从脾论治糖尿病的经验;方法 通过跟从张育清老师临床学习,总结其临床经验,归纳了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案;结果 张育清老师认为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为脾虚,提倡采用益气健脾方法进行治疗;结论 张育清老师根据糖尿病发病机制为脾虚,从脾论证,疗效显著.
作者:李双喜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研究神经内科100例患者头晕的影响因素.方法 本次采用了2014年0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头晕的患者,运用随机方法抽取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将患者的个人基本资料收集好,并整理清楚患者患病的时间及相关症状,均使用对症药物治疗,在三个月内观察患者的治疗结果并做好记录.结果 经过药物治疗,治疗组有效9例,显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8.23%;观察组有效18例,显效36例,无效29例,总有效率为65.06%.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治疗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晕主要为脑部功能受到阻碍才致使的眩晕,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复杂的疾病太多,使得治疗效果达不到成效,病情也总是反反复复,医生要观察好患者的病情,做出正确的判断,针对病情做相关性的检查,合理使用药物,使患者的头晕得到恢复.
作者:李冬英 刊期: 2017年第27期
医用数字化彩超作为现代化医院的常规设备,在外周血管、心脏、妇产科、腹部、小器官等诊断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平时使用量大,所以维修保养工作是重中之重.本文从彩超的基本工作原理出发,深度剖析故障原因,发现问题根源,精准排除以达到延长设备寿命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同时也希望能为同行提供积极有益的帮助.
作者:李春丽;李慧慧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肺癌的CT临床表现情况.方法 将2007年3月~2017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肺癌患者共5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实施CT扫描,分析其CT临床表现.结果 本组研究所选取的56例原发性肺癌患者,其经CT临床检查结果表明周围型肺癌患者26例、中央型肺癌患者23例、弥漫型肺癌患者7例,CT扫描特征表现明显,胸部薄层图像未有重叠现象,并且CT密度具备有较高的分辨率.结论 临床上在诊断原发性肺癌时,可采用CT扫描检查方式,能够提供详实可靠的诊断数据支持,可予以推广应用.
作者:裴世炜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观察高血压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数字随机方法将90例高血压患者分成对照组(45例)和实验组(45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应用健康教育,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血压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高血压知识掌握优良率方面,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高血压护理工作中,应用健康教育能让患者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疾病知识,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徐凤华 刊期: 2017年第27期
偏头痛是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发病时主要表现为一侧头疼痛,同时伴随恶心、呕吐的症状,当受到光刺激时症状会加重,西医临床有较为完善的治疗方案,但是药物副作用反应较多,并且不能完全治愈,增加了本病的治疗难度.为了减少在治疗中的副作用,中医内科治疗方法逐渐应用到治疗当中,不仅提升了治疗有效率还降低了治疗中的副作用,为此本文就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旨在寻找偏头痛的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国忠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全麻加胸椎旁阻滞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机体免疫的影响.方法 取原发性肝癌患者70例均采用手术治疗,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静脉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胸椎旁神经组织麻醉,比较2组麻醉效果及对机体免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术后7dCD4+、CD8+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dCD4+/CD8+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全麻联合胸椎旁阻滞用于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袁强 刊期: 2017年第27期
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可同时获得心肌血流灌注情况和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参数,是当前心脏核医学检查中常用的方法.此法可重复性强,在临床应用广泛,为评价心肌活力、评价预后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高燕峰;潘建英;赵子龙;王泽民;武娟;周茂荣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研究并分析在帕金森病临床治疗中采用盐酸司来吉兰与美多巴药物联合治疗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72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36例,进行美多巴药物治疗,实验组36例,进行美多巴与盐酸司来吉兰药物联合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88.9%,显著地高于对照组66.7%(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帕金森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盐酸司来吉兰与美多巴药物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任凤飞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在急诊治疗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案和疗效.方法 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入住我院阵发性室上心动过速患者100例做为研究对象,按照1:1:1:1的比例分为Ⅰ、Ⅱ、Ⅲ、Ⅳ组,使用药物:异搏定、心律平、胺碘酮、普罗帕酮,观察被研究者复律时间、复律成功率和药物不良反应指标.结果 观察Ⅰ、Ⅱ、Ⅲ、Ⅳ组被研究者复律时间,Ⅱ、Ⅲ组(P<0.05),有显著差异,复律成功率与药物不良反应(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诊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时应根据患者本身情况决定治疗方案并加以救治.
作者:任春青;李东辉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应用溶栓治疗的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将2015年1月~2017年4月收治的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5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分别接受常规治疗和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两组患者CK、CKMB指标的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6.67%(58/60),较比对照组83.63%(46/55)治疗效果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后,观察组的CKMB、CK指标较对照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接受溶栓治疗的效果较好,临床指标改善明显,利于患者的预后,降低脑损伤,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谷兰;谷艳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社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预防保健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用常规保健干预,观察组用预防保健干预,对两组患者各项研究数据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FBG、2 hPBG、SBP、DBP水平变化比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经预防保健干预后,其血糖、血压水平控制显著,可充分改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许佳程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研究无缝隙护理在提高鼻窦炎手术围术期护理质量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月医院收治的鼻窦炎手术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7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无缝隙护理模式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后的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SF-36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F-36评分为(82.8±6.3)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1.1±4.1)分(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7.22%,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56%(P<0.05).结论 在鼻窦炎手术患者的护理中,采用无缝隙护理模式进行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有花 刊期: 2017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