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英
目的 讨论循证方法在医院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院2016年11月初~2016年12月末期间的供应室管理为常规管理方式,设为对照组,将2017年1月初~2月末的供应室管理设置为观察组,采用循证方法进行管理.结果 从无菌物品管理、器械清洗合格率、室内空气卫生学监测质量、洗手依从性等指标的分析,采用循证管理方式的观察组数据均高于对照组,表明循证方法应用于医院供应室管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结论 循证方法用于医院供应室管理工作中,是一种较为有效的管理方法,具有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杨时珍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评价培美曲塞联合顺铂(CP)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数据库资源,纳入随机对照试验,采用Jadad等设计的文献质量评价方法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评价.结果 CP方案的中位生存率和1年生存率与CG方案相当,有效率和两年生存率优于CG方案;在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减少和脱发的发生率上低于CG方案(P<0.05),而在恶心呕吐、疲乏、皮疹和肝毒性的发生率方面两方案无差异(P>0.05).结论 CP方案与CG方案相比,疗效稍占优势,不良反应较低,尤其在血液学方面,CP方案毒性反应更低.
作者:何山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在急诊治疗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案和疗效.方法 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入住我院阵发性室上心动过速患者100例做为研究对象,按照1:1:1:1的比例分为Ⅰ、Ⅱ、Ⅲ、Ⅳ组,使用药物:异搏定、心律平、胺碘酮、普罗帕酮,观察被研究者复律时间、复律成功率和药物不良反应指标.结果 观察Ⅰ、Ⅱ、Ⅲ、Ⅳ组被研究者复律时间,Ⅱ、Ⅲ组(P<0.05),有显著差异,复律成功率与药物不良反应(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诊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时应根据患者本身情况决定治疗方案并加以救治.
作者:任春青;李东辉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探究中药坐浴联合牛黄痔清栓治疗肛隐窝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7月~2016年6月来我院治疗肛隐窝炎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实行牛黄痔清栓治疗,观察组实行中药坐浴联合牛黄痔清栓治疗,比对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积分变化情况、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症状体征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总治疗有效率较高,数据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中药坐浴联合牛黄痔清栓用于治疗肛隐窝炎,可有效降低患者症状体征积分,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可推广.
作者:王军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对高位截瘫并发多发性压疮患者进行护理,降低压疮的发生率,为日后的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从我院中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的高位截瘫并发多发性压疮患者共22例,对所有患者均采用压疮高危评价量表对患者的皮肤情况进行监控、进行前瞻性会诊、在制定压疮个体预防方案给皮肤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工作.结果 对22例高位截瘫并发多发性压疮患者均采用压疮高危评价量表对患者的皮肤状况进行评价,其中,分数高于18的患者有3例,分数在13到分之间(包含18分)的患者有8例,分数小于13分(包含13分)的患者有5例,发生Ⅱ压疮的患者总共有3例,且均痊愈出院,发生Ⅲ压疮的患者总共有3例,均好转出院.结论 在对位截瘫并发多发性压疮患者采用压疮高危评价量表对患者的皮肤状况进行评价的情况下,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压疮的发生概率,持续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吴磊 刊期: 2017年第27期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是一类多潜能细胞,在适当的条件下,能够通过诱导分化成为神经干细胞,在治疗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对BMSCs体外分离培养方法、诱导方法及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
作者:杜佳蕾;张曦元;万娜;葛斌;李璐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分析心内科老年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方法 回顾性选择我院中2015年8月~2016年11月间心内科收治的老年患者24例作为研究对象,讨论其心源性猝死病因.结果 本次研究结果中所有老年患者终结果均发生心源性猝死,其中包括冠心病患者8例、肺心病患者3例、急性心肌炎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8例.患者在入院后2~3周猝死率高,有14(58.33%)例患者在期间猝死,并且患者在夜间猝死率较高,猝死率为16(66.67%).结论 高血压、心力衰竭、基础性心脏病等相关合并症是心内科老年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所以在心内科老年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当对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等病症的老年患者引起重视,并对心源性猝死患者危险性保持高度警惕,并在治疗过程中评估患者的相关病因,加强对患者的监督力度,从而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崔贞南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分析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从2015年5月~2017年5月所收治的3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150例,常规组患者运用三联疗法,而实验组则增加中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溃疡的复发率.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是98.00%,常规组是86.67%,实验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性溃疡的复发率比较,实验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降低患者溃疡的复发率,值得运用和推广.
作者:许为杨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对小剂量胺碘酮联合比索洛尔治疗阵发性房颤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研究.方法 将我院接诊的90例阵发性房颤病患,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按常规剂量给予胺碘酮治疗,实验组应用小剂量的胺碘酮结合比索洛尔给予治疗,比较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以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对照组的病患治疗后的总有率明显低于实验组,在安全性方面对照组病患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所存在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阵发性房颤病患的治疗中应用小剂量胺碘酮联合比索洛尔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孙玉霞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研究和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危险因素以及低密度脂蛋白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对脑卒中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将我院接受诊治及外院诊治入我院康复治疗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选取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一年时间的随访,分析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比值在脑卒中复发中所起到的预测价值.结果 通过单因素分析之后发现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的甘油三酯水平、高密度脂蛋白以及低密度脂蛋白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等.结论 低密度脂蛋白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检测的预测价值较高,能够有利于识别和诊断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葛海梅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探究幼儿园手足口病的有效防控策略并分析相应的监督与指导方法对防控手足口病的意义.方法 对比总结分析两组幼儿园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的幼儿手足口病发病情况,探讨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策略并分析相应的监督与指导方法.结果 观察组幼儿园共发生手足口病47例,占在园儿童数的5.22%.对照组幼儿园共发生手足口病29例,占在园儿童数的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范提高园区综合条件,实施有效防控措施有利于控制幼儿园手足口病发病率.
作者:刘桂杰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探究丁苯酞软胶囊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8例,随机分成实验组44例,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实行丁苯酸软胶囊治疗方法.对比组两组患者治疗后BI指数以及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BI指数由于对照组,且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丁苯酞软胶囊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深入推广.
作者:刘树新;杨晓瑜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实践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接收的100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综合护理评分为(88.9±5.8)分,对照组患者的综合护理评分为(71.5±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2.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手术室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唐海燕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分析论优质护理方式在普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5月~2017年2月,普外科普通病房接待患者406例,纳入常规组,同期普外科优质护理服务病房接待患者310例,纳入优质组.结果 优质组健康教育、操作水平、生活管理、康复护理、病房管理、服务态度、症状控制评分高于对照组,优质组消化道症状、误吸误咽、失眠、追加镇痛药物、腰背痛、文书不合格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外科优质护理可明显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吴翠干;吴燕年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研究神经内科100例患者头晕的影响因素.方法 本次采用了2014年0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头晕的患者,运用随机方法抽取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将患者的个人基本资料收集好,并整理清楚患者患病的时间及相关症状,均使用对症药物治疗,在三个月内观察患者的治疗结果并做好记录.结果 经过药物治疗,治疗组有效9例,显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8.23%;观察组有效18例,显效36例,无效29例,总有效率为65.06%.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治疗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晕主要为脑部功能受到阻碍才致使的眩晕,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复杂的疾病太多,使得治疗效果达不到成效,病情也总是反反复复,医生要观察好患者的病情,做出正确的判断,针对病情做相关性的检查,合理使用药物,使患者的头晕得到恢复.
作者:李冬英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分析常见中西药联用导致不良反应产生的影像因素及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7年6月间在本院接受中西药联用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00例,统计数据信息,分析原因并给出对策.结果 发生重度、中度、轻度不良反应的患者分别为40例(20%)、44例(22%)、116例(58%);中西药注射液联用的分类中重度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29%,与其他三类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药联用的治疗方式广泛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但也不免发生不良反应,为此应对其加强监管,大限度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
作者:冯艳;犹毅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总结了近年来复方中药制剂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在中治疗各内科系统和神经系统方面的应用,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近五年来文献中的相关文章.结果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已广泛应用于各系统疾病,有效率高,疗效稳定.结论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在临床运用非常广泛,能安全有效的用于各系统疾病的治疗,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龚雅婷;韩舰华;宋颖;吴巧玲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对重度脓毒症导致急性肺损伤患者自发性利尿现象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重度脓毒症导致急性肺损伤患者1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出现自发性利尿现象前后的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自发性利尿后,患者的体温和呼吸频率显著下降,氧合指数明显上升,与自发性利尿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度脓毒症导致急性肺损伤患者出现自发利尿,表示患者的病情有好转迹象,预后效果也较好,可以作为临床病情判断的依据.
作者:白乌兰;薛容;双丽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分析程序化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高血压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行程序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评分、疾病知识掌握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为高血压患者行程序化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值得推广.
作者:张晓菲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应用溶栓治疗的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将2015年1月~2017年4月收治的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5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分别接受常规治疗和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两组患者CK、CKMB指标的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6.67%(58/60),较比对照组83.63%(46/55)治疗效果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后,观察组的CKMB、CK指标较对照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接受溶栓治疗的效果较好,临床指标改善明显,利于患者的预后,降低脑损伤,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谷兰;谷艳 刊期: 2017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