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英贤
目的:对儿童的用药问题予以探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儿童6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儿用药过程当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和记录。结果39例患儿在用药过程中发现药物说明书中没有明确药物的用法用量,21例患儿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因为药品的品种较少而不能满足用药需求,4例患儿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有其它问题。结论儿童因为抵抗力较差,自身容易感染疾病,而且儿童用药的量较难控制,需要经过大量的临床实验才能确定用量,而许多的药物说明书中没有明确药物的用法用量,并且适合于儿童使用的药物品种较少,给儿童的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扰,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儿童用药方面的管理,解决儿童用药的问题,确保儿童在用药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儿童健康的重要保证。
作者:张惠琼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比索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采用比索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LVEDD、LVEF、LVESD指标变化和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LVEDD、LVEF、LVESD指标和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比索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赵彩霞;牛彩娟;牛剑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的疗效与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其中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病情均有明显改善,其中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疾病,虽然采用西医治疗方法可以获得直接的成效,但对患者的气血循环的完整性会造成一定的损害,相比较而言,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可以更加彻底的调整患者身体气血循环系统,促进患者后期康复,具有较强的疗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陆松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并观察针对小儿护理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方法取得实际临床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采用统计分析方法以近两年来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小儿肺炎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即抽样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与护理方法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接受相应的治疗方法后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经过相应的治疗后病情均有所好转,其中实验组患者的基本症状消失时间相比较对照组而言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2.1%,高于对照组的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肺炎疾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与护理方法,患者的住院时间相对较长,疾病症状消失时间相对较长,患者的满意度相对较低,而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方法患者的疾病病症表现消失时间相对较短,患者的整体满意度相对较高,因此,采用该种方法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王刚;李芳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护理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表法原理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以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的舒张压与收缩压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要显著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的过程中,给予其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模式,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控制病情具有显著效果,且还可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安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焦虑抑郁型消化内科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症状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行健康教育,并将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情绪变化以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焦虑抑郁型消化内科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行健康教育,效果显著,并且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楠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中西结合治疗中晚期乙肝病毒性肝癌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6例乙肝病毒性肝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94%,高于对比组的7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比对比组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晚期乙肝病毒性肝癌应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能够提高疗效,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张乐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道溃疡合并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道溃疡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中合并出血组的患者36例,非合并出血组的患者有54例。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合并出血组的患者酗酒、服用非幽体类抗炎药、复合溃疡、溃疡处于活动期、溃疡直径>20 mm等情况与非合并出血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酗酒、服用非幽体类抗炎药、复合溃疡、溃疡处于活动期、溃疡直径>20 mm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道溃疡合并出血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酗酒、服用非幽体类抗炎药、复合溃疡、溃疡处于活动期、溃疡直径>20 mm等。因此可以根据其危险因素对有以上特征的患者进行合并出血的预防工作,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张咏华;张欣;周佳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应用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的疗效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获得明确诊断的产后出血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6例。结果治疗组患者产后出血疾病药物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症状持续时间和药物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米索前列醇对患有产后出血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疗效非常明显。
作者:魏新娣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对后脑可逆性脑病综合征患者的护理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015年3月收治的16例后脑可逆性脑病综合征患者,给予患者积极的原发疾病的对症治疗,同时对患者采取个性化的综合护理措施。结果治疗3周后所有患者均成功出院,各项临床症状、体征均迅速恢复,随访1年患者病情未加重或复发。结论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在后脑可逆性脑病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杨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早期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记录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测评结果都得到了显著提高,≤45患者焦虑程度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血管患者实施早期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其预后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
作者:王芳芳;赖珊;陈艳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风湿性心脏病心衰的治疗中卡维地洛联合依那普利联合疗法起到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病心衰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手段进行治疗,在常规治疗外对实验组患者使用依那普利及卡维地洛开展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普利联合卡维地洛疗法在风湿性心脏病心衰的治疗中,具有提升治疗疗效,改善心脏功能等优点,值得于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刘希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治疗的心血管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别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参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研究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抑郁情况和满意程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满意率为97.9%,参照组患者的满意率为85.4%,研究组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无焦虑抑郁情况的百分比与护理前相比有明显提升,同时护理后研究组无焦虑抑郁情况所占有的百分比与参照组相比有明显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在临床护理中值得推广支持。
作者:吴秀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究高血压伴冠心病应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进行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血脂及心电图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压水平、血脂水平及心电图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伴冠心病应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压及血脂情况,疗效显著。
作者:成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少女青春期月经不调的药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5年11月收治的少女青春期月经不调患者80例,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妇康片治疗,实验组采用妇康片联合乙烯雌酚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77.5%,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少女青春期月经不调患者给予妇康片和乙烯雌酚片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孙洪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治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探讨其诊断与治疗效果。结果120例患者经诊断左心衰竭38例、右心衰竭68例、全心衰竭14例,确诊后,给予综合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110/120),病情好转出院,死亡率为8.33%(10/120)。结论临床上诊治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时,应结合患者病史及临床表现,经常规检查与实验室检查确诊后,给予针对性治疗,以此控制病情发展,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赵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急性脑卒中(急性脑血管病)是我国人口死亡的第二位原因,尽管近年来脑卒中治疗已有长足的进步,但患者的预后仍不容乐观,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使全社会都给予脑卒中的治疗与预防以高度关注。由于脑卒中患者普遍并存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在卒中的急性期,心血管问题的出现使治疗过程复杂化,预后更加凶险,所以,发现和处理脑卒中患者的心血管问题,是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重要环节。
作者:冯立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针对糖尿病低血糖疾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方法对其终治疗结果的影响与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糖尿病低血糖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5例。实验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方法配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及相关参考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方法后病情均有明显改善,实验组患者的整体满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42%,高于对照组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低血糖换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患者的整体满意度与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相比明显较低,患者的疾病治愈程度相对不足,因此,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方法配合治疗糖尿病低血糖疾病效果明显,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作者:隋玉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及其临床用药。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4月~2015年3月开具抗感冒药物处方104张,对其中的药物成分和用药情况予以回顾性分析。结果104张抗感冒药物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共14张,其中2张为用药不对症,占4.8%;12张为药物成分重复,占11.5%。结论临床医师应熟悉各种感冒药的组成成分,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开具药物,尽可能避免因不合理用药导致的过敏或恶心呕吐等副作用,提高患者的治疗疗效。
作者:黄志青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8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对照组(行单纯西医治疗),各39例。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取得的总有效率及LVEF(左室射血分数)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31%;左室射血分数为(49.37±5.72)%,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促进疗效的提升及患者心功能的改善,具有重要推广价值。
作者:王建祥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