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秀花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护理在提高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中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4月收治的肺癌化疗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仅接受西医护理,分析对比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乏力、失眠等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精神状况、社会关系等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可有效提高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不良发应。
作者:刘萌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少女青春期月经不调的药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5年11月收治的少女青春期月经不调患者80例,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妇康片治疗,实验组采用妇康片联合乙烯雌酚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77.5%,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少女青春期月经不调患者给予妇康片和乙烯雌酚片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孙洪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8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对照组(行单纯西医治疗),各39例。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取得的总有效率及LVEF(左室射血分数)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31%;左室射血分数为(49.37±5.72)%,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促进疗效的提升及患者心功能的改善,具有重要推广价值。
作者:王建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析小儿化痰止咳颗粒的药理分析与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3月收治的咳嗽患儿11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顺序的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小儿化痰止咳颗粒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情况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病症。结论采用小儿化痰止咳颗粒对咳嗽患儿实施治疗,可有效避免不良反应症状的发生,并且此药物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殷秀银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治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探讨其诊断与治疗效果。结果120例患者经诊断左心衰竭38例、右心衰竭68例、全心衰竭14例,确诊后,给予综合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110/120),病情好转出院,死亡率为8.33%(10/120)。结论临床上诊治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时,应结合患者病史及临床表现,经常规检查与实验室检查确诊后,给予针对性治疗,以此控制病情发展,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赵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究社区医院使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社区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的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便于统计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进行观察和治疗后,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观察,可以看出在社区采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哲俊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焦虑抑郁型消化内科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症状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行健康教育,并将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情绪变化以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焦虑抑郁型消化内科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行健康教育,效果显著,并且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楠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急性脑卒中(急性脑血管病)是我国人口死亡的第二位原因,尽管近年来脑卒中治疗已有长足的进步,但患者的预后仍不容乐观,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使全社会都给予脑卒中的治疗与预防以高度关注。由于脑卒中患者普遍并存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在卒中的急性期,心血管问题的出现使治疗过程复杂化,预后更加凶险,所以,发现和处理脑卒中患者的心血管问题,是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重要环节。
作者:冯立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医辅助治疗不孕症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不孕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数字抽取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实验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调经种子汤治疗,并在治疗结束后,分析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中医证候评分。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00%和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为(34.56±5.66)分,对照组的中医证候评分为(56.78±5.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中医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疗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和推广。
作者:甄英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治疗的心血管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别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参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研究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抑郁情况和满意程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满意率为97.9%,参照组患者的满意率为85.4%,研究组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无焦虑抑郁情况的百分比与护理前相比有明显提升,同时护理后研究组无焦虑抑郁情况所占有的百分比与参照组相比有明显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在临床护理中值得推广支持。
作者:吴秀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女性患者,87岁,入院诊断:1.冠心病,窦性心动过速,偶发室性早搏,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功能IV级;2.慢阻肺并肺部感染;3.低钾血症;4.2型糖尿病。给予扩冠、抗炎、平喘、强心、利尿、补钾补镁、降糖、给氧、重症监护等综合治疗,于入院后4 h,患者首次突发室颤(Vf),在后续的42 h 20 min内先后共发生Vf 56次,理当属顽固性心室电风暴,其中有25次Vf 经胸外心脏按压30~80次(平均60次)即可恢复窦律,其中31次Vf发作,胸外心脏按压100次(1 min)无效,需360 J 1次电除颤可转复窦律。第一阶段静脉给胺碘酮剂量达2150 mg无效,第二阶段用艾司洛尔有效,但仍不够理想,第三阶段美托洛尔(突击量)+艾司洛尔(维持量)效果满意。作者从六个方面探究了本例电风暴的促发因素,总结了本例顽固性电风暴的治疗体会。
作者:袁绍伦;张涛;李俊珊;张亚韦;杨圣乾;张小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的疗效与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其中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病情均有明显改善,其中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疾病,虽然采用西医治疗方法可以获得直接的成效,但对患者的气血循环的完整性会造成一定的损害,相比较而言,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可以更加彻底的调整患者身体气血循环系统,促进患者后期康复,具有较强的疗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陆松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中西结合治疗中晚期乙肝病毒性肝癌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6例乙肝病毒性肝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94%,高于对比组的7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比对比组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晚期乙肝病毒性肝癌应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能够提高疗效,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张乐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比索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采用比索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LVEDD、LVEF、LVESD指标变化和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LVEDD、LVEF、LVESD指标和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比索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赵彩霞;牛彩娟;牛剑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道溃疡合并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道溃疡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中合并出血组的患者36例,非合并出血组的患者有54例。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合并出血组的患者酗酒、服用非幽体类抗炎药、复合溃疡、溃疡处于活动期、溃疡直径>20 mm等情况与非合并出血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酗酒、服用非幽体类抗炎药、复合溃疡、溃疡处于活动期、溃疡直径>20 mm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道溃疡合并出血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酗酒、服用非幽体类抗炎药、复合溃疡、溃疡处于活动期、溃疡直径>20 mm等。因此可以根据其危险因素对有以上特征的患者进行合并出血的预防工作,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张咏华;张欣;周佳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对后脑可逆性脑病综合征患者的护理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015年3月收治的16例后脑可逆性脑病综合征患者,给予患者积极的原发疾病的对症治疗,同时对患者采取个性化的综合护理措施。结果治疗3周后所有患者均成功出院,各项临床症状、体征均迅速恢复,随访1年患者病情未加重或复发。结论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在后脑可逆性脑病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杨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治疗心血管神经症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神经症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患者意愿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加用中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高于对照组的81.25%,且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率和舒张压指标上,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组内的治疗前后对比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心率和舒张压指标值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结论对心血管神经症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庞秀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并观察针对小儿护理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方法取得实际临床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采用统计分析方法以近两年来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小儿肺炎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即抽样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与护理方法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接受相应的治疗方法后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经过相应的治疗后病情均有所好转,其中实验组患者的基本症状消失时间相比较对照组而言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2.1%,高于对照组的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肺炎疾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与护理方法,患者的住院时间相对较长,疾病症状消失时间相对较长,患者的满意度相对较低,而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方法患者的疾病病症表现消失时间相对较短,患者的整体满意度相对较高,因此,采用该种方法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王刚;李芳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风湿性心脏病心衰的治疗中卡维地洛联合依那普利联合疗法起到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病心衰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手段进行治疗,在常规治疗外对实验组患者使用依那普利及卡维地洛开展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普利联合卡维地洛疗法在风湿性心脏病心衰的治疗中,具有提升治疗疗效,改善心脏功能等优点,值得于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刘希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及其临床用药。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4月~2015年3月开具抗感冒药物处方104张,对其中的药物成分和用药情况予以回顾性分析。结果104张抗感冒药物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共14张,其中2张为用药不对症,占4.8%;12张为药物成分重复,占11.5%。结论临床医师应熟悉各种感冒药的组成成分,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开具药物,尽可能避免因不合理用药导致的过敏或恶心呕吐等副作用,提高患者的治疗疗效。
作者:黄志青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