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伦;张涛;李俊珊;张亚韦;杨圣乾;张小宇
目的:分析比索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采用比索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LVEDD、LVEF、LVESD指标变化和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LVEDD、LVEF、LVESD指标和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比索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赵彩霞;牛彩娟;牛剑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评估循证药学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与2015年完整处方各5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4年实施常规药学管理,2015年实施循证药学管理,比较2014年和2015年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情况。结果2014年抗菌药物使用率多于2015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明显比2015年长,2年间抗生素使用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5年无适应症用药、用法用量不当、溶媒选用不当等均比2014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药学应用于抗生素临床应用,可以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戴维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超高龄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超高龄心肌梗死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安慰剂治疗,实验组接受麝香保心丸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后,CRP、LDL-C、TC等生命体征指标结果以及LVEF、LVEDD、左室后壁厚度等心功能指标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高龄心肌梗死患者接受麝香保心丸治疗,有助于其心功能和生命体征指标的改善,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崔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LCAPA)的诊断价值,分析误诊原因,以提高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1月收治的经心外科手术证实的ALCAPA患儿18例的超声检查资料,并与CTA及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8例患儿中,婴儿型12例,成人型6例,超声诊断14例(符合率77.8%),误诊4例(22.2%),其中1例超声诊断为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2例超声诊断为左冠状动脉肺动脉瘘,1例超声诊断为重度二尖瓣反流。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查简单方便,无创伤性,可实时动态显像,是诊断ALCAPA的佳检查方法。
作者:莫娟;霍亚玲;王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左旋精氨酸与硫酸镁对妊娠期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就诊的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左旋精氨酸和硫酸镁联合治疗的方法,对照组采用硫酸镁单独治疗的方法,在治疗过程中对两组的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在治疗之后,其治疗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应用左旋精氨酸和硫酸镁的联合治疗方法,其治疗疗效显著,并且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低,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刘丽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究社区医院使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社区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的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便于统计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进行观察和治疗后,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观察,可以看出在社区采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哲俊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妇幼保健院妊娠妇女保胎过程中中药的用药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和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的就诊怀孕患者有反复自然流产(RSA)史的先兆流产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孕激素治疗,观察组在使用孕激素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补肾健脾方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保胎有效率为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保胎成功率为7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中药保胎可以提高保胎有效率和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余敏;李东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治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探讨其诊断与治疗效果。结果120例患者经诊断左心衰竭38例、右心衰竭68例、全心衰竭14例,确诊后,给予综合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110/120),病情好转出院,死亡率为8.33%(10/120)。结论临床上诊治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时,应结合患者病史及临床表现,经常规检查与实验室检查确诊后,给予针对性治疗,以此控制病情发展,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赵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女性患者,87岁,入院诊断:1.冠心病,窦性心动过速,偶发室性早搏,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功能IV级;2.慢阻肺并肺部感染;3.低钾血症;4.2型糖尿病。给予扩冠、抗炎、平喘、强心、利尿、补钾补镁、降糖、给氧、重症监护等综合治疗,于入院后4 h,患者首次突发室颤(Vf),在后续的42 h 20 min内先后共发生Vf 56次,理当属顽固性心室电风暴,其中有25次Vf 经胸外心脏按压30~80次(平均60次)即可恢复窦律,其中31次Vf发作,胸外心脏按压100次(1 min)无效,需360 J 1次电除颤可转复窦律。第一阶段静脉给胺碘酮剂量达2150 mg无效,第二阶段用艾司洛尔有效,但仍不够理想,第三阶段美托洛尔(突击量)+艾司洛尔(维持量)效果满意。作者从六个方面探究了本例电风暴的促发因素,总结了本例顽固性电风暴的治疗体会。
作者:袁绍伦;张涛;李俊珊;张亚韦;杨圣乾;张小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对脑外伤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对其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04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脑外伤患者76例,根据患者的入院次序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传统脑外科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其基础上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F-36量表(普及型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1个月后,干预组的SF-36量表评分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干预组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压疮和便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能够有效保障脑外伤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康复期间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徐桂滨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早期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记录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测评结果都得到了显著提高,≤45患者焦虑程度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血管患者实施早期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其预后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
作者:王芳芳;赖珊;陈艳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风湿性心脏病心衰的治疗中卡维地洛联合依那普利联合疗法起到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病心衰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手段进行治疗,在常规治疗外对实验组患者使用依那普利及卡维地洛开展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普利联合卡维地洛疗法在风湿性心脏病心衰的治疗中,具有提升治疗疗效,改善心脏功能等优点,值得于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刘希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究高血压伴冠心病应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进行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血脂及心电图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压水平、血脂水平及心电图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伴冠心病应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压及血脂情况,疗效显著。
作者:成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针对糖尿病低血糖疾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方法对其终治疗结果的影响与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糖尿病低血糖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5例。实验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方法配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及相关参考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方法后病情均有明显改善,实验组患者的整体满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42%,高于对照组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低血糖换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患者的整体满意度与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相比明显较低,患者的疾病治愈程度相对不足,因此,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方法配合治疗糖尿病低血糖疾病效果明显,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作者:隋玉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气滞痰阻血瘀型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气滞痰阻血瘀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组服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汤剂。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气滞痰阻血瘀型无先兆偏头痛疗效确切。
作者:刘娜;孟康;张秀景;张文科;康根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急性脑卒中(急性脑血管病)是我国人口死亡的第二位原因,尽管近年来脑卒中治疗已有长足的进步,但患者的预后仍不容乐观,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使全社会都给予脑卒中的治疗与预防以高度关注。由于脑卒中患者普遍并存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在卒中的急性期,心血管问题的出现使治疗过程复杂化,预后更加凶险,所以,发现和处理脑卒中患者的心血管问题,是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重要环节。
作者:冯立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有效的心血管内科治疗方法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药物,研究组除了常规药物的采取还加以尿激酶注射,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有效36例(72%),研究组有效48例(96%)。此外研究组患者左心室的收缩恢复能力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尿激酶的应用效果明显,相关人员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与应用。
作者:李向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8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对照组(行单纯西医治疗),各39例。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取得的总有效率及LVEF(左室射血分数)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31%;左室射血分数为(49.37±5.72)%,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促进疗效的提升及患者心功能的改善,具有重要推广价值。
作者:王建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护理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表法原理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以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的舒张压与收缩压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要显著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的过程中,给予其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模式,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控制病情具有显著效果,且还可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安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对治疗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24%,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6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加快偏瘫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张春艳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