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气滞痰阻血瘀型无先兆偏头痛疗效观察

刘娜;孟康;张秀景;张文科;康根超

关键词:无先兆偏头痛, 大柴胡汤, 桂枝茯苓丸
摘要:目的:观察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气滞痰阻血瘀型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气滞痰阻血瘀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组服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汤剂。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气滞痰阻血瘀型无先兆偏头痛疗效确切。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社区医院使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佐治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社区医院使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社区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的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便于统计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进行观察和治疗后,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观察,可以看出在社区采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哲俊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及护理

    目的:分析并观察针对小儿护理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方法取得实际临床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采用统计分析方法以近两年来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小儿肺炎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即抽样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与护理方法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接受相应的治疗方法后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经过相应的治疗后病情均有所好转,其中实验组患者的基本症状消失时间相比较对照组而言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2.1%,高于对照组的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肺炎疾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与护理方法,患者的住院时间相对较长,疾病症状消失时间相对较长,患者的满意度相对较低,而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方法患者的疾病病症表现消失时间相对较短,患者的整体满意度相对较高,因此,采用该种方法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王刚;李芳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探讨后脑可逆性脑病综合征患者的护理对策

    目的:对后脑可逆性脑病综合征患者的护理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015年3月收治的16例后脑可逆性脑病综合征患者,给予患者积极的原发疾病的对症治疗,同时对患者采取个性化的综合护理措施。结果治疗3周后所有患者均成功出院,各项临床症状、体征均迅速恢复,随访1年患者病情未加重或复发。结论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在后脑可逆性脑病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杨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高血压脑出血昏迷患者胃肠功能紊乱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对高血压脑出血昏迷患者胃肠功能紊乱应用鼻饲生大黄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昏迷胃肠功能紊乱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执行留置胃管。对照组患者采用55 mL温开水鼻饲。生大黄粉4.9 g,用60 mL温开水搅拌均匀后给观察组患者进行鼻饲,2次/d。鼻饲后,进行夹闭胃管1.5 h。对比两组患者2周内胃食管反流、消化道出血、腹胀的出现率与维持时长。结果对比两组消化道出血和胃食管反流出现率,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腹胀出现率,观察明显下降;对比两组腹胀维持时长,观察组显著比对照组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鼻饲生大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昏迷胃肠功能紊乱患者,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于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早期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记录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测评结果都得到了显著提高,≤45患者焦虑程度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血管患者实施早期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其预后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

    作者:王芳芳;赖珊;陈艳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偏瘫患者应用四肢联动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采用四肢联动康复治疗的偏瘫患者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四肢联动康复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能力。结果经康复治疗,两组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改善情况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四肢联动康复治疗,可为偏瘫患者带来更明显的疗效,对于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效果较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亚楠;王江波;冯学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气滞痰阻血瘀型无先兆偏头痛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气滞痰阻血瘀型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气滞痰阻血瘀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组服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汤剂。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气滞痰阻血瘀型无先兆偏头痛疗效确切。

    作者:刘娜;孟康;张秀景;张文科;康根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循证药学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的价值评估

    目的:评估循证药学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与2015年完整处方各5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4年实施常规药学管理,2015年实施循证药学管理,比较2014年和2015年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情况。结果2014年抗菌药物使用率多于2015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明显比2015年长,2年间抗生素使用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5年无适应症用药、用法用量不当、溶媒选用不当等均比2014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药学应用于抗生素临床应用,可以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戴维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道溃疡合并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道溃疡合并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道溃疡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中合并出血组的患者36例,非合并出血组的患者有54例。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合并出血组的患者酗酒、服用非幽体类抗炎药、复合溃疡、溃疡处于活动期、溃疡直径>20 mm等情况与非合并出血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酗酒、服用非幽体类抗炎药、复合溃疡、溃疡处于活动期、溃疡直径>20 mm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道溃疡合并出血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酗酒、服用非幽体类抗炎药、复合溃疡、溃疡处于活动期、溃疡直径>20 mm等。因此可以根据其危险因素对有以上特征的患者进行合并出血的预防工作,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张咏华;张欣;周佳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有效的心血管内科治疗方法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药物,研究组除了常规药物的采取还加以尿激酶注射,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有效36例(72%),研究组有效48例(96%)。此外研究组患者左心室的收缩恢复能力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尿激酶的应用效果明显,相关人员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与应用。

    作者:李向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9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17%,观察组为95.83%,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张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基于儿童用药问题的探讨及建议

    目的:对儿童的用药问题予以探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儿童6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儿用药过程当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和记录。结果39例患儿在用药过程中发现药物说明书中没有明确药物的用法用量,21例患儿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因为药品的品种较少而不能满足用药需求,4例患儿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有其它问题。结论儿童因为抵抗力较差,自身容易感染疾病,而且儿童用药的量较难控制,需要经过大量的临床实验才能确定用量,而许多的药物说明书中没有明确药物的用法用量,并且适合于儿童使用的药物品种较少,给儿童的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扰,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儿童用药方面的管理,解决儿童用药的问题,确保儿童在用药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儿童健康的重要保证。

    作者:张惠琼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急性脑卒中并存心血管疾病的问题与对策

    急性脑卒中(急性脑血管病)是我国人口死亡的第二位原因,尽管近年来脑卒中治疗已有长足的进步,但患者的预后仍不容乐观,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使全社会都给予脑卒中的治疗与预防以高度关注。由于脑卒中患者普遍并存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在卒中的急性期,心血管问题的出现使治疗过程复杂化,预后更加凶险,所以,发现和处理脑卒中患者的心血管问题,是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重要环节。

    作者:冯立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及药理分析

    目的:应用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的疗效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获得明确诊断的产后出血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6例。结果治疗组患者产后出血疾病药物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症状持续时间和药物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米索前列醇对患有产后出血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疗效非常明显。

    作者:魏新娣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迷走右锁骨下动脉误诊为食管癌5例报道

    迷走右锁骨下动脉(aberrant right subclavian artery,ARSA)又称异位锁骨下动脉,正常的右锁骨下动脉是头臂干的重要分支,而异常的右锁骨下动脉称为迷走,是因为它异常地起源于右锁骨下动脉起始部后方的主动脉弓或降主动脉上:是较常见的主动脉弓变异[1];发病率约在1/200[2]。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往往在食管造影或介入治疗时偶然发现。笔者收集5例,CT平扫误诊为食管癌;经胃镜检查及胸部增强CT确诊为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现报告如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作者:赵军;赵之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玉女煎治疗消渴胃热炽盛证的研究进展

    玉女煎作为治疗胃热炽盛证的传统中药方剂,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消渴疾病,然其作用机制尚未得到系统阐述,该文结合中医整体治疗的观念,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临床表现三个角度分层次探究玉女煎调理消渴证前后机体的相应脏腑变化,系统阐述其辨证施治的相关科学依据。

    作者:李钰祥;陶宇;张晋如;魏东雪;郑晓帆;刘洋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原发性高血压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护理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表法原理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以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的舒张压与收缩压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要显著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的过程中,给予其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模式,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控制病情具有显著效果,且还可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安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麝香保心丸对超高龄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及预后观察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超高龄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超高龄心肌梗死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安慰剂治疗,实验组接受麝香保心丸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后,CRP、LDL-C、TC等生命体征指标结果以及LVEF、LVEDD、左室后壁厚度等心功能指标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高龄心肌梗死患者接受麝香保心丸治疗,有助于其心功能和生命体征指标的改善,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崔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顽固性心室电风暴1例

    女性患者,87岁,入院诊断:1.冠心病,窦性心动过速,偶发室性早搏,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功能IV级;2.慢阻肺并肺部感染;3.低钾血症;4.2型糖尿病。给予扩冠、抗炎、平喘、强心、利尿、补钾补镁、降糖、给氧、重症监护等综合治疗,于入院后4 h,患者首次突发室颤(Vf),在后续的42 h 20 min内先后共发生Vf 56次,理当属顽固性心室电风暴,其中有25次Vf 经胸外心脏按压30~80次(平均60次)即可恢复窦律,其中31次Vf发作,胸外心脏按压100次(1 min)无效,需360 J 1次电除颤可转复窦律。第一阶段静脉给胺碘酮剂量达2150 mg无效,第二阶段用艾司洛尔有效,但仍不够理想,第三阶段美托洛尔(突击量)+艾司洛尔(维持量)效果满意。作者从六个方面探究了本例电风暴的促发因素,总结了本例顽固性电风暴的治疗体会。

    作者:袁绍伦;张涛;李俊珊;张亚韦;杨圣乾;张小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左旋精氨酸与硫酸镁对妊娠期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左旋精氨酸与硫酸镁对妊娠期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就诊的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左旋精氨酸和硫酸镁联合治疗的方法,对照组采用硫酸镁单独治疗的方法,在治疗过程中对两组的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在治疗之后,其治疗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应用左旋精氨酸和硫酸镁的联合治疗方法,其治疗疗效显著,并且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低,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刘丽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