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红
目的:观察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气滞痰阻血瘀型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气滞痰阻血瘀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组服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汤剂。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气滞痰阻血瘀型无先兆偏头痛疗效确切。
作者:刘娜;孟康;张秀景;张文科;康根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急性脑卒中(急性脑血管病)是我国人口死亡的第二位原因,尽管近年来脑卒中治疗已有长足的进步,但患者的预后仍不容乐观,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使全社会都给予脑卒中的治疗与预防以高度关注。由于脑卒中患者普遍并存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在卒中的急性期,心血管问题的出现使治疗过程复杂化,预后更加凶险,所以,发现和处理脑卒中患者的心血管问题,是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重要环节。
作者:冯立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迷走右锁骨下动脉(aberrant right subclavian artery,ARSA)又称异位锁骨下动脉,正常的右锁骨下动脉是头臂干的重要分支,而异常的右锁骨下动脉称为迷走,是因为它异常地起源于右锁骨下动脉起始部后方的主动脉弓或降主动脉上:是较常见的主动脉弓变异[1];发病率约在1/200[2]。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往往在食管造影或介入治疗时偶然发现。笔者收集5例,CT平扫误诊为食管癌;经胃镜检查及胸部增强CT确诊为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现报告如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作者:赵军;赵之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究社区医院使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社区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的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便于统计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进行观察和治疗后,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观察,可以看出在社区采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哲俊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风湿性心脏病心衰的治疗中卡维地洛联合依那普利联合疗法起到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病心衰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手段进行治疗,在常规治疗外对实验组患者使用依那普利及卡维地洛开展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普利联合卡维地洛疗法在风湿性心脏病心衰的治疗中,具有提升治疗疗效,改善心脏功能等优点,值得于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刘希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对治疗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24%,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6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加快偏瘫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张春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应用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的疗效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获得明确诊断的产后出血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6例。结果治疗组患者产后出血疾病药物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症状持续时间和药物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米索前列醇对患有产后出血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疗效非常明显。
作者:魏新娣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对后脑可逆性脑病综合征患者的护理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015年3月收治的16例后脑可逆性脑病综合征患者,给予患者积极的原发疾病的对症治疗,同时对患者采取个性化的综合护理措施。结果治疗3周后所有患者均成功出院,各项临床症状、体征均迅速恢复,随访1年患者病情未加重或复发。结论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在后脑可逆性脑病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杨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左旋精氨酸与硫酸镁对妊娠期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就诊的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左旋精氨酸和硫酸镁联合治疗的方法,对照组采用硫酸镁单独治疗的方法,在治疗过程中对两组的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在治疗之后,其治疗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应用左旋精氨酸和硫酸镁的联合治疗方法,其治疗疗效显著,并且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低,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刘丽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及其临床用药。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4月~2015年3月开具抗感冒药物处方104张,对其中的药物成分和用药情况予以回顾性分析。结果104张抗感冒药物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共14张,其中2张为用药不对症,占4.8%;12张为药物成分重复,占11.5%。结论临床医师应熟悉各种感冒药的组成成分,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开具药物,尽可能避免因不合理用药导致的过敏或恶心呕吐等副作用,提高患者的治疗疗效。
作者:黄志青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道溃疡合并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道溃疡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中合并出血组的患者36例,非合并出血组的患者有54例。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合并出血组的患者酗酒、服用非幽体类抗炎药、复合溃疡、溃疡处于活动期、溃疡直径>20 mm等情况与非合并出血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酗酒、服用非幽体类抗炎药、复合溃疡、溃疡处于活动期、溃疡直径>20 mm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道溃疡合并出血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酗酒、服用非幽体类抗炎药、复合溃疡、溃疡处于活动期、溃疡直径>20 mm等。因此可以根据其危险因素对有以上特征的患者进行合并出血的预防工作,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张咏华;张欣;周佳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3月接受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在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结果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有存在不安全护理因素36例(30%),其中由于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因素引起的不安全因素患者19例(52.8%),自身因素的患者10例(27.48%),医院因素患者7例(19.4%)。结论为进一步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排除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业务水平,同时也要增强护士的法律意识,与患者及时充分的沟通交流。
作者:李凌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的疗效与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其中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病情均有明显改善,其中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疾病,虽然采用西医治疗方法可以获得直接的成效,但对患者的气血循环的完整性会造成一定的损害,相比较而言,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可以更加彻底的调整患者身体气血循环系统,促进患者后期康复,具有较强的疗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陆松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女性患者,87岁,入院诊断:1.冠心病,窦性心动过速,偶发室性早搏,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功能IV级;2.慢阻肺并肺部感染;3.低钾血症;4.2型糖尿病。给予扩冠、抗炎、平喘、强心、利尿、补钾补镁、降糖、给氧、重症监护等综合治疗,于入院后4 h,患者首次突发室颤(Vf),在后续的42 h 20 min内先后共发生Vf 56次,理当属顽固性心室电风暴,其中有25次Vf 经胸外心脏按压30~80次(平均60次)即可恢复窦律,其中31次Vf发作,胸外心脏按压100次(1 min)无效,需360 J 1次电除颤可转复窦律。第一阶段静脉给胺碘酮剂量达2150 mg无效,第二阶段用艾司洛尔有效,但仍不够理想,第三阶段美托洛尔(突击量)+艾司洛尔(维持量)效果满意。作者从六个方面探究了本例电风暴的促发因素,总结了本例顽固性电风暴的治疗体会。
作者:袁绍伦;张涛;李俊珊;张亚韦;杨圣乾;张小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对家庭康复护理对小儿脑瘫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5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小儿脑瘫患者52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仅采用基础护理,实验组患儿采用基础护理加家庭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各项临床指征,并得出结论。结果实验组患儿效果显著,生活自己力能高,预后较好,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康复护理应用于小儿脑瘫的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患儿的预后,提高患儿的自理能力,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高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超高龄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超高龄心肌梗死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安慰剂治疗,实验组接受麝香保心丸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后,CRP、LDL-C、TC等生命体征指标结果以及LVEF、LVEDD、左室后壁厚度等心功能指标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高龄心肌梗死患者接受麝香保心丸治疗,有助于其心功能和生命体征指标的改善,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崔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9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17%,观察组为95.83%,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张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中医方案治疗冠心病合并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中医方案治疗法。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度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方案治疗冠心病合并心绞痛,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疗效,还能提升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卢军占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妇幼保健院妊娠妇女保胎过程中中药的用药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和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的就诊怀孕患者有反复自然流产(RSA)史的先兆流产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孕激素治疗,观察组在使用孕激素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补肾健脾方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保胎有效率为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保胎成功率为7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中药保胎可以提高保胎有效率和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余敏;李东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平均体积的变化,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382例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被确诊,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排除的冠心病患者157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血生化、超敏C反应蛋白、血常规等检查。采用Gensini法对冠脉病变积分进行计算。结果两组血小板压积和血小板计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冠脉病变积分和超敏C反应蛋白是血小板平均体积变化的相关因素。结论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分布宽度降低,血小板平均体积变化上升,造成血小板平均体积上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冠脉病变积分及超敏C反应蛋白有关。
作者:张洪;薛蕾;王付川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