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平均体积的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张洪;薛蕾;王付川

关键词:血小板平均体积, 冠心病, 超敏反应蛋白
摘要: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平均体积的变化,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382例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被确诊,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排除的冠心病患者157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血生化、超敏C反应蛋白、血常规等检查。采用Gensini法对冠脉病变积分进行计算。结果两组血小板压积和血小板计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冠脉病变积分和超敏C反应蛋白是血小板平均体积变化的相关因素。结论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分布宽度降低,血小板平均体积变化上升,造成血小板平均体积上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冠脉病变积分及超敏C反应蛋白有关。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28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并分析针对小儿肺炎疾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的疗效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治疗的小儿肺炎患者28例为研究对象,利用随即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14例。其中实验组采用中医结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用抗感染、消炎常规西医药物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治疗侯,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经过相应的治疗病情均有所好转,其中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肺炎疾病一般采用常规药物抗感染、消炎治疗,但疗效有限,且会对儿童的身体平衡机能造成一定的损伤,不利于患者的后期康复,而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不仅可以短时间内控制疾病发展,且可以调节患者身体平衡系统,保证患者的后期康复,因此,采用该种治疗方法疗效更加明显,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作者:崔桂杰;孙爱荣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比索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比索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采用比索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LVEDD、LVEF、LVESD指标变化和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LVEDD、LVEF、LVESD指标和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比索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赵彩霞;牛彩娟;牛剑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卡维地洛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衰的疗效体会

    目的:分析风湿性心脏病心衰的治疗中卡维地洛联合依那普利联合疗法起到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病心衰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手段进行治疗,在常规治疗外对实验组患者使用依那普利及卡维地洛开展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普利联合卡维地洛疗法在风湿性心脏病心衰的治疗中,具有提升治疗疗效,改善心脏功能等优点,值得于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刘希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及药理分析

    目的:应用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的疗效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获得明确诊断的产后出血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6例。结果治疗组患者产后出血疾病药物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症状持续时间和药物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米索前列醇对患有产后出血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疗效非常明显。

    作者:魏新娣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9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17%,观察组为95.83%,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张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对治疗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24%,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6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加快偏瘫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张春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少女青春期月经不调的中药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少女青春期月经不调的药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5年11月收治的少女青春期月经不调患者80例,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妇康片治疗,实验组采用妇康片联合乙烯雌酚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77.5%,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少女青春期月经不调患者给予妇康片和乙烯雌酚片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孙洪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药槟榔饮片炮制工艺探索构建

    在传统中医里,中药炮制一直是中医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从实践中提取经验,对于中医用药的安全、疗效等各方面做深入研究,为华夏儿女的防病治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药炮制发展的历史十分久远,而相关典籍更是繁多,这也为中药学中药炮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发展至今,中药炮制技术已经发展成一门专业的学科。而近年来重要饮片质量以及炮制工艺的研究主要都是注重于对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研究和探讨。

    作者:唐丽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小儿化痰止咳颗粒的药理分析与疗效

    目的:探析小儿化痰止咳颗粒的药理分析与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3月收治的咳嗽患儿11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顺序的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小儿化痰止咳颗粒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情况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病症。结论采用小儿化痰止咳颗粒对咳嗽患儿实施治疗,可有效避免不良反应症状的发生,并且此药物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殷秀银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急性脑卒中并存心血管疾病的问题与对策

    急性脑卒中(急性脑血管病)是我国人口死亡的第二位原因,尽管近年来脑卒中治疗已有长足的进步,但患者的预后仍不容乐观,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使全社会都给予脑卒中的治疗与预防以高度关注。由于脑卒中患者普遍并存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在卒中的急性期,心血管问题的出现使治疗过程复杂化,预后更加凶险,所以,发现和处理脑卒中患者的心血管问题,是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重要环节。

    作者:冯立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平均体积的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平均体积的变化,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382例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被确诊,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排除的冠心病患者157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血生化、超敏C反应蛋白、血常规等检查。采用Gensini法对冠脉病变积分进行计算。结果两组血小板压积和血小板计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冠脉病变积分和超敏C反应蛋白是血小板平均体积变化的相关因素。结论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分布宽度降低,血小板平均体积变化上升,造成血小板平均体积上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冠脉病变积分及超敏C反应蛋白有关。

    作者:张洪;薛蕾;王付川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早期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记录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测评结果都得到了显著提高,≤45患者焦虑程度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血管患者实施早期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其预后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

    作者:王芳芳;赖珊;陈艳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11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治疗组57例与对照组56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加以应用纳洛酮与醒脑静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9%高于对照组的69.64%,其治疗后GCS评分(15.18±2.25)分高于对照组的(9.75±1.80)分,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43%相比,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26%比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纳洛酮与醒脑静,可提高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的疗效,GCS评分高,不良反应少。

    作者:李凤娥;侯玉立;刘文运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原发性高血压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护理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表法原理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以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的舒张压与收缩压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要显著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的过程中,给予其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模式,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控制病情具有显著效果,且还可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安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分析及其临床用药探讨

    目的:探讨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及其临床用药。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4月~2015年3月开具抗感冒药物处方104张,对其中的药物成分和用药情况予以回顾性分析。结果104张抗感冒药物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共14张,其中2张为用药不对症,占4.8%;12张为药物成分重复,占11.5%。结论临床医师应熟悉各种感冒药的组成成分,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开具药物,尽可能避免因不合理用药导致的过敏或恶心呕吐等副作用,提高患者的治疗疗效。

    作者:黄志青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

    目的:探究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3月接受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在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结果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有存在不安全护理因素36例(30%),其中由于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因素引起的不安全因素患者19例(52.8%),自身因素的患者10例(27.48%),医院因素患者7例(19.4%)。结论为进一步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排除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业务水平,同时也要增强护士的法律意识,与患者及时充分的沟通交流。

    作者:李凌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麝香保心丸对超高龄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及预后观察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超高龄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超高龄心肌梗死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安慰剂治疗,实验组接受麝香保心丸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后,CRP、LDL-C、TC等生命体征指标结果以及LVEF、LVEDD、左室后壁厚度等心功能指标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高龄心肌梗死患者接受麝香保心丸治疗,有助于其心功能和生命体征指标的改善,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崔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家庭康复护理对小儿脑瘫的治疗影响

    目的:对家庭康复护理对小儿脑瘫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5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小儿脑瘫患者52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仅采用基础护理,实验组患儿采用基础护理加家庭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各项临床指征,并得出结论。结果实验组患儿效果显著,生活自己力能高,预后较好,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康复护理应用于小儿脑瘫的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患儿的预后,提高患儿的自理能力,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高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探究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治疗心血管神经症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神经症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患者意愿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加用中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高于对照组的81.25%,且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率和舒张压指标上,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组内的治疗前后对比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心率和舒张压指标值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结论对心血管神经症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庞秀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超声诊断及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LCAPA)的诊断价值,分析误诊原因,以提高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1月收治的经心外科手术证实的ALCAPA患儿18例的超声检查资料,并与CTA及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8例患儿中,婴儿型12例,成人型6例,超声诊断14例(符合率77.8%),误诊4例(22.2%),其中1例超声诊断为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2例超声诊断为左冠状动脉肺动脉瘘,1例超声诊断为重度二尖瓣反流。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查简单方便,无创伤性,可实时动态显像,是诊断ALCAPA的佳检查方法。

    作者:莫娟;霍亚玲;王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