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家庭康复护理对小儿脑瘫的治疗影响

高红梅

关键词:家庭康复护理, 小儿脑瘫
摘要:目的:对家庭康复护理对小儿脑瘫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5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小儿脑瘫患者52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仅采用基础护理,实验组患儿采用基础护理加家庭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各项临床指征,并得出结论。结果实验组患儿效果显著,生活自己力能高,预后较好,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康复护理应用于小儿脑瘫的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患儿的预后,提高患儿的自理能力,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

    目的:探究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3月接受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在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结果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有存在不安全护理因素36例(30%),其中由于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因素引起的不安全因素患者19例(52.8%),自身因素的患者10例(27.48%),医院因素患者7例(19.4%)。结论为进一步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排除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业务水平,同时也要增强护士的法律意识,与患者及时充分的沟通交流。

    作者:李凌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麝香保心丸对超高龄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及预后观察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超高龄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超高龄心肌梗死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安慰剂治疗,实验组接受麝香保心丸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后,CRP、LDL-C、TC等生命体征指标结果以及LVEF、LVEDD、左室后壁厚度等心功能指标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高龄心肌梗死患者接受麝香保心丸治疗,有助于其心功能和生命体征指标的改善,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崔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11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治疗组57例与对照组56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加以应用纳洛酮与醒脑静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9%高于对照组的69.64%,其治疗后GCS评分(15.18±2.25)分高于对照组的(9.75±1.80)分,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43%相比,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26%比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纳洛酮与醒脑静,可提高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的疗效,GCS评分高,不良反应少。

    作者:李凤娥;侯玉立;刘文运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的疗效与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其中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病情均有明显改善,其中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疾病,虽然采用西医治疗方法可以获得直接的成效,但对患者的气血循环的完整性会造成一定的损害,相比较而言,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可以更加彻底的调整患者身体气血循环系统,促进患者后期康复,具有较强的疗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陆松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脑外伤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对脑外伤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对其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04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脑外伤患者76例,根据患者的入院次序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传统脑外科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其基础上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F-36量表(普及型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1个月后,干预组的SF-36量表评分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干预组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压疮和便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能够有效保障脑外伤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康复期间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徐桂滨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西结合治疗中晚期乙肝病毒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中西结合治疗中晚期乙肝病毒性肝癌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6例乙肝病毒性肝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94%,高于对比组的7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比对比组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晚期乙肝病毒性肝癌应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能够提高疗效,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张乐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比索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比索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采用比索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LVEDD、LVEF、LVESD指标变化和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LVEDD、LVEF、LVESD指标和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比索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赵彩霞;牛彩娟;牛剑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高血压脑出血昏迷患者胃肠功能紊乱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对高血压脑出血昏迷患者胃肠功能紊乱应用鼻饲生大黄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昏迷胃肠功能紊乱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执行留置胃管。对照组患者采用55 mL温开水鼻饲。生大黄粉4.9 g,用60 mL温开水搅拌均匀后给观察组患者进行鼻饲,2次/d。鼻饲后,进行夹闭胃管1.5 h。对比两组患者2周内胃食管反流、消化道出血、腹胀的出现率与维持时长。结果对比两组消化道出血和胃食管反流出现率,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腹胀出现率,观察明显下降;对比两组腹胀维持时长,观察组显著比对照组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鼻饲生大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昏迷胃肠功能紊乱患者,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于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治研究

    目的:研究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治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探讨其诊断与治疗效果。结果120例患者经诊断左心衰竭38例、右心衰竭68例、全心衰竭14例,确诊后,给予综合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110/120),病情好转出院,死亡率为8.33%(10/120)。结论临床上诊治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时,应结合患者病史及临床表现,经常规检查与实验室检查确诊后,给予针对性治疗,以此控制病情发展,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赵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早期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记录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测评结果都得到了显著提高,≤45患者焦虑程度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血管患者实施早期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其预后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

    作者:王芳芳;赖珊;陈艳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气滞痰阻血瘀型无先兆偏头痛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气滞痰阻血瘀型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气滞痰阻血瘀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组服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汤剂。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气滞痰阻血瘀型无先兆偏头痛疗效确切。

    作者:刘娜;孟康;张秀景;张文科;康根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迷走右锁骨下动脉误诊为食管癌5例报道

    迷走右锁骨下动脉(aberrant right subclavian artery,ARSA)又称异位锁骨下动脉,正常的右锁骨下动脉是头臂干的重要分支,而异常的右锁骨下动脉称为迷走,是因为它异常地起源于右锁骨下动脉起始部后方的主动脉弓或降主动脉上:是较常见的主动脉弓变异[1];发病率约在1/200[2]。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往往在食管造影或介入治疗时偶然发现。笔者收集5例,CT平扫误诊为食管癌;经胃镜检查及胸部增强CT确诊为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现报告如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作者:赵军;赵之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少女青春期月经不调的中药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少女青春期月经不调的药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5年11月收治的少女青春期月经不调患者80例,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妇康片治疗,实验组采用妇康片联合乙烯雌酚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77.5%,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少女青春期月经不调患者给予妇康片和乙烯雌酚片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孙洪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探讨后脑可逆性脑病综合征患者的护理对策

    目的:对后脑可逆性脑病综合征患者的护理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015年3月收治的16例后脑可逆性脑病综合征患者,给予患者积极的原发疾病的对症治疗,同时对患者采取个性化的综合护理措施。结果治疗3周后所有患者均成功出院,各项临床症状、体征均迅速恢复,随访1年患者病情未加重或复发。结论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在后脑可逆性脑病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杨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对治疗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24%,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6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加快偏瘫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张春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卡维地洛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衰的疗效体会

    目的:分析风湿性心脏病心衰的治疗中卡维地洛联合依那普利联合疗法起到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病心衰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手段进行治疗,在常规治疗外对实验组患者使用依那普利及卡维地洛开展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普利联合卡维地洛疗法在风湿性心脏病心衰的治疗中,具有提升治疗疗效,改善心脏功能等优点,值得于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刘希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医辅助治疗不孕症的应用价值评述

    目的:探讨中医辅助治疗不孕症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不孕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数字抽取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实验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调经种子汤治疗,并在治疗结束后,分析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中医证候评分。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00%和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为(34.56±5.66)分,对照组的中医证候评分为(56.78±5.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中医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疗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和推广。

    作者:甄英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分析及其临床用药探讨

    目的:探讨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及其临床用药。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4月~2015年3月开具抗感冒药物处方104张,对其中的药物成分和用药情况予以回顾性分析。结果104张抗感冒药物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共14张,其中2张为用药不对症,占4.8%;12张为药物成分重复,占11.5%。结论临床医师应熟悉各种感冒药的组成成分,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开具药物,尽可能避免因不合理用药导致的过敏或恶心呕吐等副作用,提高患者的治疗疗效。

    作者:黄志青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高血压伴冠心病应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疗效评析

    目的:探究高血压伴冠心病应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进行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血脂及心电图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压水平、血脂水平及心电图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伴冠心病应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压及血脂情况,疗效显著。

    作者:成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超声诊断及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LCAPA)的诊断价值,分析误诊原因,以提高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1月收治的经心外科手术证实的ALCAPA患儿18例的超声检查资料,并与CTA及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8例患儿中,婴儿型12例,成人型6例,超声诊断14例(符合率77.8%),误诊4例(22.2%),其中1例超声诊断为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2例超声诊断为左冠状动脉肺动脉瘘,1例超声诊断为重度二尖瓣反流。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查简单方便,无创伤性,可实时动态显像,是诊断ALCAPA的佳检查方法。

    作者:莫娟;霍亚玲;王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