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祥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护理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表法原理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以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的舒张压与收缩压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要显著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的过程中,给予其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模式,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控制病情具有显著效果,且还可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安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少女青春期月经不调的药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5年11月收治的少女青春期月经不调患者80例,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妇康片治疗,实验组采用妇康片联合乙烯雌酚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77.5%,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少女青春期月经不调患者给予妇康片和乙烯雌酚片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孙洪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中医方案治疗冠心病合并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中医方案治疗法。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度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方案治疗冠心病合并心绞痛,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疗效,还能提升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卢军占 刊期: 2016年第06期
迷走右锁骨下动脉(aberrant right subclavian artery,ARSA)又称异位锁骨下动脉,正常的右锁骨下动脉是头臂干的重要分支,而异常的右锁骨下动脉称为迷走,是因为它异常地起源于右锁骨下动脉起始部后方的主动脉弓或降主动脉上:是较常见的主动脉弓变异[1];发病率约在1/200[2]。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往往在食管造影或介入治疗时偶然发现。笔者收集5例,CT平扫误诊为食管癌;经胃镜检查及胸部增强CT确诊为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现报告如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作者:赵军;赵之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8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对照组(行单纯西医治疗),各39例。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取得的总有效率及LVEF(左室射血分数)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31%;左室射血分数为(49.37±5.72)%,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促进疗效的提升及患者心功能的改善,具有重要推广价值。
作者:王建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急性脑卒中(急性脑血管病)是我国人口死亡的第二位原因,尽管近年来脑卒中治疗已有长足的进步,但患者的预后仍不容乐观,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使全社会都给予脑卒中的治疗与预防以高度关注。由于脑卒中患者普遍并存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在卒中的急性期,心血管问题的出现使治疗过程复杂化,预后更加凶险,所以,发现和处理脑卒中患者的心血管问题,是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重要环节。
作者:冯立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平均体积的变化,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382例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被确诊,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排除的冠心病患者157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血生化、超敏C反应蛋白、血常规等检查。采用Gensini法对冠脉病变积分进行计算。结果两组血小板压积和血小板计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冠脉病变积分和超敏C反应蛋白是血小板平均体积变化的相关因素。结论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分布宽度降低,血小板平均体积变化上升,造成血小板平均体积上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冠脉病变积分及超敏C反应蛋白有关。
作者:张洪;薛蕾;王付川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治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探讨其诊断与治疗效果。结果120例患者经诊断左心衰竭38例、右心衰竭68例、全心衰竭14例,确诊后,给予综合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110/120),病情好转出院,死亡率为8.33%(10/120)。结论临床上诊治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时,应结合患者病史及临床表现,经常规检查与实验室检查确诊后,给予针对性治疗,以此控制病情发展,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赵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风湿性心脏病心衰的治疗中卡维地洛联合依那普利联合疗法起到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病心衰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手段进行治疗,在常规治疗外对实验组患者使用依那普利及卡维地洛开展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普利联合卡维地洛疗法在风湿性心脏病心衰的治疗中,具有提升治疗疗效,改善心脏功能等优点,值得于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刘希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妇幼保健院妊娠妇女保胎过程中中药的用药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和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的就诊怀孕患者有反复自然流产(RSA)史的先兆流产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孕激素治疗,观察组在使用孕激素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补肾健脾方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保胎有效率为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保胎成功率为7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中药保胎可以提高保胎有效率和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余敏;李东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对脑外伤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对其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04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脑外伤患者76例,根据患者的入院次序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传统脑外科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其基础上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F-36量表(普及型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1个月后,干预组的SF-36量表评分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干预组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压疮和便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能够有效保障脑外伤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康复期间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徐桂滨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治疗心血管神经症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神经症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患者意愿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加用中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高于对照组的81.25%,且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率和舒张压指标上,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组内的治疗前后对比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心率和舒张压指标值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结论对心血管神经症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庞秀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对高血压脑出血昏迷患者胃肠功能紊乱应用鼻饲生大黄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昏迷胃肠功能紊乱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执行留置胃管。对照组患者采用55 mL温开水鼻饲。生大黄粉4.9 g,用60 mL温开水搅拌均匀后给观察组患者进行鼻饲,2次/d。鼻饲后,进行夹闭胃管1.5 h。对比两组患者2周内胃食管反流、消化道出血、腹胀的出现率与维持时长。结果对比两组消化道出血和胃食管反流出现率,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腹胀出现率,观察明显下降;对比两组腹胀维持时长,观察组显著比对照组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鼻饲生大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昏迷胃肠功能紊乱患者,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于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有效的心血管内科治疗方法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药物,研究组除了常规药物的采取还加以尿激酶注射,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有效36例(72%),研究组有效48例(96%)。此外研究组患者左心室的收缩恢复能力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尿激酶的应用效果明显,相关人员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与应用。
作者:李向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女性患者,87岁,入院诊断:1.冠心病,窦性心动过速,偶发室性早搏,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功能IV级;2.慢阻肺并肺部感染;3.低钾血症;4.2型糖尿病。给予扩冠、抗炎、平喘、强心、利尿、补钾补镁、降糖、给氧、重症监护等综合治疗,于入院后4 h,患者首次突发室颤(Vf),在后续的42 h 20 min内先后共发生Vf 56次,理当属顽固性心室电风暴,其中有25次Vf 经胸外心脏按压30~80次(平均60次)即可恢复窦律,其中31次Vf发作,胸外心脏按压100次(1 min)无效,需360 J 1次电除颤可转复窦律。第一阶段静脉给胺碘酮剂量达2150 mg无效,第二阶段用艾司洛尔有效,但仍不够理想,第三阶段美托洛尔(突击量)+艾司洛尔(维持量)效果满意。作者从六个方面探究了本例电风暴的促发因素,总结了本例顽固性电风暴的治疗体会。
作者:袁绍伦;张涛;李俊珊;张亚韦;杨圣乾;张小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玉女煎作为治疗胃热炽盛证的传统中药方剂,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消渴疾病,然其作用机制尚未得到系统阐述,该文结合中医整体治疗的观念,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临床表现三个角度分层次探究玉女煎调理消渴证前后机体的相应脏腑变化,系统阐述其辨证施治的相关科学依据。
作者:李钰祥;陶宇;张晋如;魏东雪;郑晓帆;刘洋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综合组(综合使用常规西医疗法与自拟中药方治疗)78例与西医组(使用常规西医疗法治疗)42例,对两组疗效展开对比分析。结果综合组与西医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74%、71.4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综合应用中西医疗法治疗有确切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朝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LCAPA)的诊断价值,分析误诊原因,以提高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1月收治的经心外科手术证实的ALCAPA患儿18例的超声检查资料,并与CTA及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8例患儿中,婴儿型12例,成人型6例,超声诊断14例(符合率77.8%),误诊4例(22.2%),其中1例超声诊断为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2例超声诊断为左冠状动脉肺动脉瘘,1例超声诊断为重度二尖瓣反流。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查简单方便,无创伤性,可实时动态显像,是诊断ALCAPA的佳检查方法。
作者:莫娟;霍亚玲;王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针对小儿肺炎疾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的疗效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治疗的小儿肺炎患者28例为研究对象,利用随即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14例。其中实验组采用中医结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用抗感染、消炎常规西医药物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治疗侯,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经过相应的治疗病情均有所好转,其中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肺炎疾病一般采用常规药物抗感染、消炎治疗,但疗效有限,且会对儿童的身体平衡机能造成一定的损伤,不利于患者的后期康复,而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不仅可以短时间内控制疾病发展,且可以调节患者身体平衡系统,保证患者的后期康复,因此,采用该种治疗方法疗效更加明显,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作者:崔桂杰;孙爱荣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对采用四肢联动康复治疗的偏瘫患者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四肢联动康复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能力。结果经康复治疗,两组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改善情况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四肢联动康复治疗,可为偏瘫患者带来更明显的疗效,对于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效果较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亚楠;王江波;冯学伟 刊期: 2016年第06期